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京北山区人工刺槐水源涵养林主要养分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北部山区刺槐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为26 301kg/hm2。刺槐林不同器官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在叶和枝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顺序相同,均是Ca>N>K>Mg>P;在干中的含量顺序是N>Ca>Mg>K>P;根系中的养分元素除Ca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外,其余的养分元素的含量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而降低。刺槐林生态系统5种养分元素的贮存量为514.90 kg/hm2,其中,乔木层中的养分贮存量占总贮存量的85.5%。若以各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生物层中的贮存量来计,则Ca的贮存量最大,P的最小,不同养分元素贮存量的顺序为Ca>N>K>Mg>P。 相似文献
2.
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养分的总存留量为35 41kg·hm-2·a-1,总归还量为54 89kg·hm-2·a-1,年吸收总量为90 3kg·hm-2·a-1。冷杉林分具有养分低循环利用特征。大气降水主要补充N、Ca、Fe等元素,而凋落物主要补充P、K、Fe等元素,其中Fe元素是净增加的。冷杉林生态系统养分年输入量均大于年输出量,说明该森林生态系统处于良好的养分积累阶段。林地土壤(不包括凋落物层)的养分年输出量(除N、Fe、Mg元素外)稍大于年获得量,土壤年净亏损不大,但K的亏损较严重。冷杉林分的养分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养分利用指数均表明,林分对N的需求最大,对Fe的需求最少。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积累和循环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养分输入、贮藏和输出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冠对Ca、Mg、Fe总体呈现吸附趋势,其中对Ca元素的吸收最为显著;P、K元素则是经林冠后含量增加;微量元素Mn的输入主要来自降雨,林冠对其的利用很少;各元素在植物和土壤中贮存的比例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Ca、Mg、Mn主要贮存于植物体中,其贮存量约占86.06%、84.25%和94.18%;植物体中P、K的贮存量约占总贮量的44.62%和58.82%;Fe主要贮存于土壤当中,植物体中Fe的贮存量仅占总贮存量的9.16%;在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中径流输出是养分元素主要的输出途径,其中P、K、Mn元素的年输入量大于输出量,生态系统中养分含量呈累积增加趋势,而Ca、Mg、Fe元素的输出量大于输入量,表现为养分流失,其中Ca的损失量最大。 相似文献
4.
5.
6.
方海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
将定位试验地杉木人工林间伐后,对其生态系统不同层次养分积累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林木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发生了变化;乔木层由于生物量的减少,养分积累量也相应减少,而灌、草及死地被物层养分积累分别增加272.1%,37.2%和160.0%;整个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的积累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均超过对照;林下植被和死地被物层在系统养分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选取晋南典型丘陵沟壑区退耕年限为17,13,9和4年的人工刺槐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其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相同土层深度下,刺槐林随退耕年限增加,土壤pH总体呈降低趋势。2)不同退耕年限刺槐林,其土壤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现增加的趋势,总体表现为差异显著;不同退耕年限刺槐林同一土层深度下比较,土壤氨氮含量随退耕年限的增加有显著降低的趋势。3)不同退耕年限相同土层深度下刺槐林的速效磷,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随年限增加均有所增加。4)相同土层深度下刺槐林的硝氮,速效钾和全磷含量随退耕年限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种植刺槐林可有效改良土壤养分状况,对土壤改善与养分保持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山东省主产区板栗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对40个板栗产区的63份板栗抽样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主产区板栗中重金属呈偏正态分布,其中重金属平均含量为As 0.0033mg/kg、Pb0.029mg/kg、Cd0.018mg/kg、Cr0.028mg/kg、Cu0.77mg/kg和Zn5.14mg/kg。所有测定值基本低于国家食品质量安全限量标准值。根据重金属污染指数法对板栗中重金属的污染和潜在生态危害风险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山东省主产区板栗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安全水平,但综合污染指数已接处于轻度污染水平,需得到特别关注,应作为质量安全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太白山北坡森林土壤垂直带谱中褐土、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和森林草甸土的形态特征、腐殖质组成、颗粒组成、交换性能、氧化铁特征及粘粒矿物组成等,以阐明各土类的特性及其垂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低山油松林和落叶松林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动力学特征和热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林下土壤A层和B层的过氧化氢酶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最大速度、最大速度/米氏常数、活化能和活化焓均有差异,但其活化熵和活化自由能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14.
在湖南省会同县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小集水区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对植被、土壤和水分的营养元素(N,P,K,ca,Mg)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系统中植被的养分含量,因器官类型、生长季节和年龄的不同而不相同;土壤养分含量,因立地条件类型的差别而有明显的差异;水分中的营养元素,随天气状况、降水性质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阐述了进行此类研究的方法及应予引起注意的问题。可供进行类似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锥栗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特征和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在林分样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3 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即未结果期、结果初期和盛果初期锥栗人工林各器官N、P、K、Ca 、Mg 的养分浓度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各种养分元素的存留量从未果期到盛果初期逐渐增大,N 与Ca 的积累占很大比例,K、Mg 次之,存留量最少的元素均为P。在未结果期,N 的归还量最大,Ca 次之,最小为P。始果期,Ca 与N 的归还量仍占首位,其次是K,P最少。至盛果初期,K 的归还量最大,N 次之,最小为P。各元素循环速率,从未果期至盛果初期,呈增大趋势,元素周转期则呈缩短。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必要的分析。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时期养分补偿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京西山区森林林内景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以京西山区主要林内景观类型为评价对象,共收集了44个有代表性的林内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公众对每个林内景观的喜好度值,然后用多元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建立喜好度与15个景观要素间的回归关系。建模结果显示,就该区域而言,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有6个,即:树干形态、枯树倒木、树干排列、林下层总盖度、林下层统一度和坡度。文中对有关外业工作的规范、受评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要素分解、评判方法等作了详细的说明,并对建模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八角林地的土壤特性及养分诊断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茂名市八一林场的八角林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八角林土壤养分较缺乏,其中N素水平中等,P素严重的缺乏,K素水平中偏低,而土壤B和Cu较为缺乏,文内还提出了土肥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北海道9号苹果在冀北山地推广的可能性,于1995 ̄1997年进行了引种观察,积累了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北海道9号苹果抗寒性较强,丰产性能好,果实着色好,品质优良,可在冀北平泉县中部及其以南的区域进一步进行生产示范,建园方式采用以国光/海棠作基砧,用高接换头方法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