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绢蝶属的许多种类外形、翅面斑纹、色彩构成相近和特征不易区分等特点,进行部分种类绢蝶翅面斑纹特征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赤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的翅面鳞片超微结构,发现这5种松毛虫的鳞片分为基鳞与覆鳞2种类型,都属于镂空型鳞片,且为二型双层鳞片。对5种松毛虫的翅面鳞片的长度、宽度、脊间距、最宽处纵脊数进行了测量与比较,形态表征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鳞片的长宽与翅长不存在显著相关性;2)5种松毛虫的翅面鳞片不存在雌雄间差异,前后翅及翅正反面鳞片均无显著差异;3)种间鳞片宽度、脊间距无显著差异,而长度、最宽处纵脊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对翅面鳞片的形态表征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同一种松毛虫的不同地理种群之间鳞片大小相似性较高,即同种松毛虫的不同地理种群通常聚为一类。翅面鳞片的超微形态特征不宜单独用于种的鉴定,但可为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中华虎凤蝶杭州与南京种群间主要生物学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虎凤蝶杭州种各与南京种群间主要生物学特征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两中除在和龄幼虫历期及取食量上有一定差异外,在卵孵化时间分布、幼虫存活率、幼虫总历期与总取食量、蛹厍期及化蛹时间分布、羽化进度等生物学特征上并无明显差异,可见,中华虎凤蝶各种群间主要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作建议当某地种群濒危或数量急剧减少时,可通过引进异地种群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6.
7.
对中华虎凤蝶杭州种群与南京种群间主要生物学特征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群除在各龄幼虫历期及取食量上有一定差异外,在卵孵化时间分布、幼虫存活率、幼虫总历期与总取食量、蛹历期及化蛹时间分布、羽化进度等生物学特征上并无明显差异。可见,中华虎凤蝶各种群间主要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作者建议当某地种群濒危成数量急剧减少时,可通过引进异地种群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特产的国家二级保护蝶种—中华虎凤蝶的分布界限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对该结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该地区保护该物种和扩大种群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乌鳢早期鳞被的形成及鳞片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乌鳢最初出现鳞片时的全长为19.3 ̄20.6mm,日龄20 ̄22d;鳞被复盖完毕时全长29.9 ̄34.1mm,日龄35 ̄39d。鳞被发育过程中出现4个起始中心,第1中心为头顶部,主要中心为体侧前部,2个次要中心为鳃盖处和胸部。仔鱼体长20mm左右鳞片上开始出现环片,全长27mm左右出现鳞沟。仔鱼全长和鳞径、环片数之间,日龄和环片数之间均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管纹艳虎天牛雌雄成虫外部形态特征、触角和跗节感器种类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管纹艳虎天牛雌虫腹部较雄虫腹部明显粗壮,可作为鉴别雌雄虫的主要形态依据;触角上着生有4类14种感器,即6种锥形感器、4种毛形感器、3种刺形感器和1种Böhm氏鬃毛,其中Böhm氏鬃毛和锥形感器VI仅分布于雄虫触角,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I型在雌雄虫触角上分布存在差异;雌雄成虫跗节上均着生有3类7种感器,即4种锥形感器、1种毛形感器和2种刺形感器,同种感器在类型、分布和数量上无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11.
采用Baxter腹透液和国产乳酸盐与醋酸盐腹透液分别注入小鼠腹膜腔,对照组为空白对照,注药后第21d取膈腹膜作扫描电镜观察,并经扫描电镜与计算机联机的图像处理系统对4组120个腹膜孔测试。结果为Baxter组腹膜孔在正常范围,乳酸盐和醋酸盐组腹透液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因此可以认为在乳酸盐和醋酸盐组中,腹膜淋巴孔直径因间皮细胞挛缩,纤维素性粘连的牵拉而显著增大;腹膜淋巴孔的增大加速了淋巴重吸收速率,使净超滤减少。 相似文献
12.
草鱼免疫相关细胞的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鱼血液为样品作超微结构的观察。与哺乳动物相比较,草鱼血液中除红细胞、血栓细胞外,还有免疫相关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细胞、酸性白细胞、中性白细胞及巨噬细胞,但没有观察到碱性粒细胞。另发现草鱼淋巴细胞表面有较多突起,巨噬细胞形状不定。 相似文献
13.
珍稀濒危昆虫——中华虎凤蝶的半纯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珍稀、濒危昆虫——中华虎凤蝶半纯饲料的二次正交筛选结果.方差分析表明:干酪素、抗坏血酸、酵母粉和杜衡叶粉的含量是影响该蝶幼虫历期、化蛹率及蛹重的主要因子;饲料经高压灭菌易导致化蛹率显著下降.17种配方中有5种较好.其中最佳配方的饲养结果:幼虫平均历期41.83天化蛹率50.00%,平均蛹重340.38mg,羽化率40.00%.鲜叶对照分别为:36.80天,69.43%,352.68mg和60.98%. 相似文献
14.
中华虎凤蝶五龄幼虫的取食活动是非连续的,且一般无明显的昼夜节律.日取食平均18.00~29.40次,取食间隔19.00~30.40次.日取食次数、取食总时间和一次取食时间一般似随日龄增长而增多或延长,近化蛹时则明显下降;一次取食间隔时间则反之.一次取食时间长短与其前后取食间隔总时间具极显著的相关性.取食时间和取食间隔时间的分布都是聚集的,说明其取食起始与终止是受内在因子调控的 相似文献
15.
以35个春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各主要农艺性状春播和秋播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如株高、单株粒数、主茎节数、每荚粒数、有效分枝、总荚数、有效荚数、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等性状在春播和秋播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表明秋播条件下对这些主要农艺性状的选择效果较好,而对单株产量、百粒重等性状的选择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6.
6种野牡丹属植物叶片表面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野牡丹属植物的分类存在较大分歧,为了弄清各个种之间的关系,对野牡丹属6种植物叶片表面形态特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叶表面形态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地菍叶片上表面外,其余5种植物叶片上、下表面均有表皮毛;野牡丹和多花野牡丹下表面中脉上均有锥形和鳞片形2种形态的表皮毛,不同之处在于野牡丹为长锥形,多花野牡丹则为短锥形;细叶野牡丹和毛菍中脉上的表皮毛均为锥形,但细叶野牡丹表皮毛基部后延,毛菍则不后延;展毛野牡丹中脉上的表皮毛为长鳞片形。通过聚类分析发现细叶野牡丹、展毛野牡丹、多花野牡丹三者的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类;野牡丹、毛菍和地菍则与其亲缘关系都比较远,各自聚为一类。结合花期观察结果,推断野牡丹和多花野牡丹为2个不同种,该结果与《中国植物志》中文版基本一致,由此表明野牡丹属植物叶表面特征可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与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茶小绿叶蝉、茶蚜和白背飞虱3种农业上重要的半翅目害虫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面上的疏水行为及其前跗节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白背飞虱成虫和若虫均可站立于水面并具有较强的滑行能力,表明其前跗节疏水性最强;茶小绿叶蝉成虫可站立于水面,若虫足易陷入水中,表明成虫的前跗节疏水性强于若虫;茶蚜成虫和若虫足均陷入水中,表明其前跗节无疏水作用,但茶蚜成虫和若虫在水面均有聚集抱团现象;这3种昆虫都无法站立于大豆油面.电镜观察发现,茶小绿叶蝉成虫的前跗节较若虫更加扁平,爪中垫为一对椭圆形吸盘状结构,且表面附着的刺体数量显著多于若虫;茶蚜成虫和若虫具有一对发达的爪及2根棍棒状中垫毛,缺少爪垫及爪中垫;白背飞虱成虫和若虫具有发达的杯状吸盘结构的爪中垫. 相似文献
18.
原位包埋法在培养细胞TEM样品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8,(Z1)
研究了一种在透射电镜(TEM)下可较好地显示培养细胞原位状态下细胞及其边界关系超微结构形态改变的方法,表明应用Falcon培养皿与CHL细胞、PAPG固定液、Epon812包埋剂等材料,进行原位固定-原位包埋-二次定向包埋切片的TEM样品制备操作法,可满足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将10例正常生育男性的精液标本进行冷冻保存、复温后电镜观察。结果,冷冻精子复温后精子超微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主要改变为精子顶体肿胀,顶体内、外膜分离,外膜形成波浪状皱褶,有的核局部出现凹陷,线粒体改变呈基质密度降低,结构模糊等。但是,精子基本结构保持完整。研究结果表明:冷冻精子超微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在冷冻过程中,由于冰晶形成的影响,水分内移,细胞肿胀,因而造成其活动率的明显下降。但并不影响授精能力。 相似文献
20.
庄元忠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8,(Z1)
报道如何在常温常压下提取蜂花粉内含物,并保持花粉产品不受污染。结果表明,应用仿生学原理,蜂花粉经生物加工技术处理之后,能够促使花粉的萌发孔萌发沟极度张开,其内含物可以在常温常压下,从萌发孔、萌发沟处释放出来,逐渐向提取溶剂中扩散。内含物释放后花粉粒成为空壳,提取液不需高温消毒灭菌,产品即能达到食品卫生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