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自花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技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花生为DNA供体,以大豆为DNA受体。在大豆白花授粉后,采用液滴法和注射法导入花生DNA。在受体大豆植株后代中获得了大豆多种变异类型.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大豆自花授粉后外源DNA的导入技术,并提出液滴法和注射法的具体操作细则。  相似文献   

2.
花粉管通道介导玉米总DNA导入小麦D1代的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玉米总DNA导入4个小麦品种(系)"9411"、"955159"、"96266"和鲁麦21中,并对转基因D1代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鲁麦21和"96266"的转基因D1代株高、穗长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9411"、"955159"、"96266"的转基因D1代的旗叶叶长和叶面积均达极显著水平;在"9411"的转基因D1代中,出现无芒变异的植株占20%左右;在"9411"的转基因D1代中,也发现了穗型与抗病性同时发生变异的植株.  相似文献   

3.
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培育向日葵育种新材料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氯仿-异戊醇-RNA酶法,从菊芋、罗马尼亚向日葵幼叶中提取总DNA,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和子房注射法导入向日葵品种“吉农92-1”、“吉农92-5”中,发现D1代及D2代在植株形态、种皮色、百粒重、好粒大小等性状上出现了新的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4.
应用浸种法导入外源DNA转化烤烟D1代遗传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严重威胁烤烟大田生产的赤星病病害,培育抗病品种,以烤烟品种NC89为受体,具有选择标记性状的CV87为供体,采用浸种法将供总DNA导入受体,获得具有目的性状的D0代变异株收种并种植后得到D1代,对其D1代进行实验检测结果表明浸种法直接导入外源DNA在D1代,仍可有效转移株高,株型,叶色,叶面积,生育期及抗病性等性状,并获得较高化率D1代为15%,导入后D1代成熟烟叶总糖与蛋白质含量变异株与对照基本一致,说明变异株基本保持了受体原有的优良品种,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表明导入D1代变异株出现了受体没有的耐供体所特有的两条谱带,Rf0.19和Rf0.63,具有供体特有的两条谱带的D1代变异株有A14B6.C5.C10.D3等5个优良株系。经过D1代一系列检测和筛选,选出5株早熟,优势,抗病变异株有A14.B6.C5.C10.D3。为今后进行D2代筛选,通过分子验证,为烟草育种创造新种质,开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野生稻等外源DNA导入宁夏水稻品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采用分子育种技术,将野生稻等外源DNA导入宁夏水稻品种,比较了不同方法的导入效果,结果表明:茎注射法导入的D0代结实率高,且种子饱满:花粉管通道法和复合导入法导入的结实率低,且种子发育较差而不饱满。在D1代复合导入法的群体中出现了3.7%的穗型变异,茎注射法导入的群体中出现了19.2%的高度不育穗。说明外源DNA导入在D1代就可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6.
提取抗赤星病烤烟CV85的总DNA,采用浸种法导入感赤星病烤烟NC89。D1代筛选出的优良变异株收种并种植后得到D2代植株,对其活动体接种赤星病菌,检测其抗病性,并于接菌前后测定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田间生长性状调查,对其成熟烟叶总糖,蛋白质及总氮含量进行分析,并进行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浸种法直接导入外源DNA,在变异株D2代仍可有效转移株高,株型,叶型,叶面积及抗病性等性状;赤星病菌人工接种检抗病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筛选出高抗赤星病株系Jz9802;经蛋白质SDS-PAGE谱带分析表明,变异株D2代Jz9802出现了受体没有的而供体特有的4条谱带,RfA1 0.07,A2 0.015,B5 0.59,C4 0.87,变异株Jz9802的总糖,蛋白质和总氮与受体基本一致,保持了受体原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7.
甘蔗DNA导入玉米自交系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甘蔗DNA导入普通玉米自交系,获得了变异植株,从中选出优良变异株,经3代自交观察,在D3代各农艺性状趋于稳定.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D3代植株的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分析,从中选出优良株系20-5000①和20-500②,其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提高,可为今后玉米杂交育种提供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种法导入外源 DNA后变异株 D2 代 ,对其进行盆栽生长性状调查 ,活体接种赤星病菌 ,检测其抗病性及同工酶电泳酶谱分析。结果表明 ,浸种法直接导入外源 DNA,在变异株 D2 代仍可有效转移供体表型性状如株高、株型、叶型、叶面积、生育期、抗病性及同工酶酶谱等性状 ,并获得较高的转化率 D2 代为 12 .5 0 % ,其中具有多种优良性状抗病株系有 C1 0 ,B6 ;具有供体株高、株型、抗病性及同工酶酶谱的优良株系有 A9,D3  相似文献   

9.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将人参DNA导入水稻"补血黑糯"获得D2代变异植株,利用12条染色体上的400多对SSR引物对供体、受体及变异后代进行了DNA检测,证实其中代材料出现补血黑糯不具有的带型,表明人参基因已经导入补血黑糯中.  相似文献   

10.
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DNA创造燕麦新种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将人工提取的不同倍性燕麦以及花生、大豆、小麦等作物DNA导入裸燕麦早熟品种“品二号”,中晚熟品种“冀张莜四号”和晚熟品种“冀张莜五号”,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变异,经过逐代选择鉴定,育成了一批裸燕麦新种质,组织化学分析表明,应用同样方法导入的GUS标民基因已在D1代植株中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