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飞播造林是模拟林木天然下种更新的一种大规模机械化造林方式,播前不整地,播后不覆土,这就对造林树种和气候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正确选择播期和树种是飞播造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飞播造林的建设效益指飞播造林初期的投入和成林后所获得的结果,它包括飞播造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飞播造林的三大效益是飞播造林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也成为国内同行最为关切的一个问题。本文着重就陕西飞播造林的建设效益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1 陕西省飞播造林工作概述陕西飞播造林始于1958年,在经历了试  相似文献   

3.
<正> 飞播造林对于加速绿化步伐,有效地增加森林资源显示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应用1987年宜昌地区飞播造林成效调查的结果,力求客观地分析本区飞播造林成败因素,以期引起对其各环节管理工作的重视,从而促进飞播造林成效的进一步提高。一、1987冬宜昌地区飞播造林成效调查结果概况  相似文献   

4.
飞机播种(人工)造林,是为了完善和弥补因受飞机和播区条件限制的宜林地,采用的一种造林方式.因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对建立飞播林基地,巩固和提高飞播造林成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通过全省飞播(人工)造林成效的分析,探讨提高飞播(人工)造林成效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飞播造林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造林作业方式,以其高效、省时、低成本等优势,在我省的造林绿化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1999年全省累计完成飞播造林2500多万亩,己成林1000万亩,但飞播造林的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伴随西部大开发的步履,飞播造林仍然是山川秀美工程中的劲旅。  相似文献   

6.
飞播造林由于受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全部成林,1958年~1986年全省播种总面积2899.97万亩中,成效面积占27.7%。为了扩大飞播造林成果,提高飞播造林成效,在飞播造林后逐步形成了补播、扩播、新播的人工播种造林体系,20多年来播种面积占飞播总面积32%。作为飞播造林的补充和延伸,对巩固和扩大四川飞播造林成效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全面总结了飞播造林中人工播种造林的发展、认识和实践,以及人工播种造林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省飞播造林中,占用飞播造林计划,开展辅助人工点撒播造林,在经济不发达,群众经济收入低的贫困县,为加速造林步伐,采取占用飞播造林计划开展人工点撒造林的优越性,已为人们所认识.本文对在什么条件下开展飞播,什么条件下适宜人工点撒播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以下看法,供商榷.一、占用飞播造林计划,开展人工点撒播造林的重要性和作用1.人工点撒播造林适应性强,与飞机播种造林比较,最大的优点是在划定的飞播区周围较近的地方人口稠密,采用人工点撒播能在作业时提供足够劳动力.在达不到飞播造林规  相似文献   

8.
宋明 《中国林业》2009,(20):34-35
飞播造林是我国现在主要造林方式之一,联合国专家惊叹西昌飞播造林"没见过这样大规模造林保护一座城市的"。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作者采访了当年的一位普通飞播工作者——蒲健元。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飞播造林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而且被广泛地应用到今天的实际生产中,但是受重播轻管思想和飞播造林投资的影响,播后一些提高造林成效的措施落实不到位,影响了整个飞播造林的成效。所以研究提高飞播后期造林成效的途径和解决办法对促进飞播造林事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云南飞播造林三十年汤发兴一、飞播造林30年的成就我省的飞播造林工作,于1960年在祥云县首次进行了飞播试验,但因播种期过晚而失败。1963年,有关部门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再次在祥云县进行了飞播试验,获得了成功。30年来,云南省营林勘察大队(现改为省...  相似文献   

11.
GPS是我国近年来飞播造林应用的高新技术之一,它在多个省区经过数年林业部门和飞行部门的联合试验研究,已取得圆满成功,现已向全国推广应用。GPS导航技术在飞播造林中的应用是我国飞播造林事业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它大大地增加了飞播造林的科技含量,使飞播造林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充分验证了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论断,对推动我国飞播造林技术的进步和飞播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永吉县于1984~1986年进行了不同树种飞播造林试验,其中樟子松在我国飞播造林中首次获得成功。飞播造林试验证明,樟子松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其种子吸水性强,发芽快,扎根深,根系发育快,易成活,保存率高;同时,樟子松生长良好,材质和干形也较优,经济价值高,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飞播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3.
谢保富 《云南林业》1999,20(3):16-17
我国的飞机播种造林(以下简称飞播造林)始于1956年3月4日(在广东省吴川县首次进行了飞播造林试验)1959年6月,四川省林业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的飞播造林获得首次成功,奠定了我国飞播造林的基础。云南飞播造林始于1960年8月。近40年来,我省开展过飞播造林的地州市有12个,县市82个。截至1998年,全省累计在883个播区内飞播,其飞播面积为268.2万hm2;通过采取"飞、封、补、管"等措施,飞播造林成效面积73.33万hm2,平均飞播造林成效率为4018%,其中80年代以前成效率为32.5%;1981~1990年,飞播造林平均成效率为47.85%;1991-19…  相似文献   

14.
涂春城 《湖北林业科技》1992,(3):45-48,F003
<正> 我省开展飞机播种造林,从1966年至今已有26年的历史。为了掌握飞播造林成效,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搞好飞播造林,提高飞播造林质量与成效,我省分别在1983年对1966年至1980年、1987年对1981年至1983年、1991年对1984年至1986年的飞播造林,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成效调查工作。现就调查成果作些简要分析,并对进一步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有关技术措施,作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 河南省于1979年开展飞机播种造林工作。多年来一直以油松<太行山、伏牛山>和马尾松<伏牛山南坡及大别山、桐柏山>为飞播当家树种,由于飞播树种的单一化,限制了飞播范围的扩大,致使一些需进行飞播造林的地区不能进行飞播。特别是一些干旱、半干旱类型区和石灰岩分布区,飞播树种就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为探讨解决这一问题,1984年在卢氏县进行了飞播侧柏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6.
秦巴山区油松飞播林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李愈善,吴圣地(陕西省林业厅飞播队,陕西西安710082)1秦巴山区油松飞播林现状陕西省是全国开展油松飞播造林最早的省区。60年代末,开始在秦巴山区进行飞播造林试验,至1994年,这一地区油松飞播造林面积已达80万...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翔实的数据对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三种不同造林方式的保存状况和成林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人工造林成林效果最佳,其次是封山育林,最后是飞播造林。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飞播造林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系统,它既受制于自然因素,亦受社会、人为等诸多因子的影响。所以,在进行飞播造林成效分析时,应以系统总体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影响飞播造林成效的诸项因子。为此,本文提出了用倒树图分析法,构造飞播造林工程所涉及诸因子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图,并运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知识,分析计算飞播造林的  相似文献   

19.
文中对豫西山区十年来的飞播造林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结,找出制约影响飞播造林成效的关键因子,并就如何提高飞播造林成效所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0.
飞播造林是恢复沙地植被的一种有效措施,具有省工、省力、省时和成本低、易执行等优点。但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如成活率相对低,受气候影响相对大,种子耗损量相对高等。2000年以来,乌审旗飞播造林约95万亩。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飞播造林的效果除与种子质量、播种密度、各类飞播植物种子混交比例、播种时间、气候等因素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造林地的管理有着密切关系。飞播造林地的管理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飞播前造林管理和飞播后造林地的管理,前者对造林出苗率及均匀度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