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综述了RAPD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绵羊和山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讨论了RAPD标记的缺点及其完善方法,最后预测了RAPD在绵羊和山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绵羊、山羊、岩羊和非洲羚羊RAPD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39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绵羊、山羊、岩羊和非洲羚羊4个物种的池DNA进行了RAPD分析,共检出347条清晰条带,309条表现多态性,多态频率为89.05%。种属间的遗传距离指数和分子聚类关系表明,山羊和绵羊遗传亲缘关系最近,非洲羚羊表现出与山羊特别与绵羊较近的遗传亲缘关系,而岩羊则表现出与绵羊特别与山羊较远的遗传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反刍家畜主组织相容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MHC是由紧密连锁的高度多态的基因座位所组成的染色体上的一个遗传区域 ,由于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与抗病性能密切相关 ,因此近年来成为家畜抗病育种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本文综述了牛、绵羊和山羊MHC的结构、特点及其与抗病性状之间的关系 ,同时讨论了MHC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RAPD技术,阐述了RAPD技术在家蚕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山羊是一种适应性强、分布广,且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的家畜.目前全世界共有山羊7亿多只,其中中国1.43亿只,是世界上饲养山羊最多的国家.而对山羊的起源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众说不一,因此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研究山羊的起源与进化,对现今山羊的生产、育种、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AFLP是RFLP与RAPD相结合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既具有RFLP标记的专一性、可靠性,又具有RAPD标记的随机性、方便性等优点,可应用于山羊的遗传育种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绵羊血液蛋白多态性及其在遗传育种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全面综述了绵羊血液蛋白多态性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认为绵羊的血液蛋白普遍存在多态现象。并可用于家畜的品种分类、辅助标记选择以及群体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RAPD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对此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包括在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基因定位、标记辅助选择、品种(系)的鉴定及其亲缘关系的分析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作一概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四川5个山(绵)羊品种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参阅文献挑选 80个随机引物 ,从中筛选出 3 0个重复性好的引物 ,对四川黑山羊、南江黄羊、北川白山羊、成都麻羊 4个山羊品种和藏绵羊进行RAPD分析 ,并进一步对 1 3只南江黄羊个体 ,1 8只黑山羊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用Nei氏公式计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 ,用UPGMA法构建树状聚类图。结果表明 :黑山羊与南江黄羊的遗传距离最小 ,亲缘关系较近 ;藏绵羊与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都很大 ,亲缘关系远 ;RAPD技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用于山羊品种之间遗传亲缘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微卫星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能有效区别不同物种、不同群体以及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分子标记,因此微卫星标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动植物的分子领域的研究,微卫星标记在家畜遗传育种与繁殖中的研究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对猪、鸡和牛的物理图谱构建完成了一部分之后,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开始了对绵羊和山羊的基因组的研究分析,并且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本文就微卫星标记在绵山羊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综述RAPD技术的多态性检测原理及其在蔬菜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深入研究了中国柴胡属29种,5变种及2变形果实的三维结构。结构显示果实结构变化较大,分果表面平滑,横切面近圆形,脊略微突出。中果皮有两种分泌结构,伴生油管及非伴生油管(油管)。前者仅存在于少数物种,且直径小,后者包括不分支及分支油管。不分支油管存在于多数物种的沟(1~5)和结合面(2~7),油管通常与分果近等长,但亦存在短油管。少数物种的油管呈分支状,在中果皮不规则分布。种皮由1或2层薄壁细胞构成。胚乳在结合面平直或微凹。中果皮无结晶。心皮柄多为2个,在结合面彼此相对。柴胡属果实的多数特征存在于芹亚科其他类群,但分支状油管及2层细胞的种皮仅见于牵环花亚科,变豆菜亚科及芹亚科的基础类群。柴胡属果实的解剖结构支持分子系统学将柴胡属位于芹亚科其他类群的基础位置。  相似文献   

12.
A questionnaire-based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small-scale pig farms in the rain forest of the Colombian Pacific coast in order to study aspects of reproduction, nutrition and productivity. A total of 124 farmers was interviewed. They owned, on average, 13.6 pigs, including 2.3 sows, mainly of the Zungo breed. Pigs are reared in extensive systems and are allowed to wander freely in search of food. The sows produce, on average, 9.6 piglets/litter but, owing to poor sanitary conditions, 1.5 are born dead and only 6.3 are weaned alive. Two-thirds of the sows have five litters or more and the boars are also kept for a long time. This leads to high consanguinity rates within the herd and low productivity. Diets are based on maize, banana, tubers (taro, cassava) and fruits (peach palm, among others), and are rich in energy but poor in protein and minerals. The lack of protein and mineral sources appears to be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 of these extensive production systems. Tree forages could partially solve the problem but are used by only 2% of the farmers. It is concluded that decreasing inbreeding, better piglet management and provision of balanced diets are areas that require immediate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3.
雉鸡胸肌、腿肌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星布罗肉鸡,而脂肪含量则低于星布罗肉鸡.雉鸡总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必需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及Ca、P、Mg、Fe、Cu、Se含量均较星布罗肉鸡高.光镜下观察,雉鸡胸肌、腿肌的肌纤维排列紧密,而星布罗肉鸡的肌纤维间距较大.电镜下观察,雉鸡胸肌、腿肌的肌纤维间有大量脂肪组织和少量结缔组织,胸肌内线粒体数量大于腿肌;星布罗肉鸡胸肌、腿肌的肌纤维间含大量结缔组织和少量脂肪组织,腿肌内线粒体数量大于胸肌.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七鳃鳗血细胞显微及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10尾日本七鳃鳗的血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红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不很均匀,电子密度较低,含有板状嵴线粒体,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中性粒细胞表面有伪足,形态各异,胞质内含有A、B2种颗粒(A型颗粒为圆形,电子密度较低;B型颗粒为长椭圆形,电子密度较高)。嗜酸粒细胞数量较少,胞质内含有A、B、C3种形态各异的有膜颗粒(A型颗粒为圆形,电子密度较高,均质;B型为长椭圆形,颗粒中央有电子密度较高的长椭圆形致密芯;C型内含有电子密度较高的杆状致密芯,位于颗粒一侧)。单核细胞表面有伪足,胞质内含有粗面内质网、板状嵴线粒体、溶酶体和液泡。淋巴细胞为圆形,核较大,胞质内含有板状嵴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嗜天青颗粒。血栓细胞体积较小,形态各异,胞质内含有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细小颗粒。  相似文献   

15.
对秋季中华蜜蜂工蜂有分泌活性舌腺(9日龄)和无分泌活性的舌腺(采集蜂)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发现二者的舌腺细胞的超微结构存在着差异。9日龄工蜂舌腺处在分泌活性状态。细胞核发达,多突起;粗面内质网发达,成平行状排列;胞内管、胞外管中都充满电子致密度均匀的物质,即王浆物质;有大量的分泌块;线粒体内嵴排列紧密,呈板层状。而采集蜂舌腺处在无分泌活性状态。核周边异染色质增多;粗面内质网不太发达,多呈泡状;胞内管中物质为一些不均匀的电子致密度大的粗颗粒物质;胞外管中只有少量水样物质;线粒体内嵴间隙相对变大,多发现内嵴间隙呈管泡状。  相似文献   

16.
Rabbits are wide spread farm animals and pets, which are kept in the most diverse areas. The evaluation of rabbit husbandries in regard to animal welfare legislation is often complicated by different and contradictory recommendations of various organisations, which should partly be revised. In the following article some regulations and guidelines are discussed. In addition, some aspects for the keeping of rabbi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behavioural needs are outlined, some frequent shortcomings regarding the keeping of rabbits are described and possibilities for taking official measure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7.
戴兴安  胡曰利 《草业科学》2012,29(4):629-635
以长沙市辖五区及周边郊区10 km范围内湿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湿地类型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湿地类型中植物种组成,探讨了植物种在湿地中的分布及定居特点。研究表明,长沙市不同湿地类型中主要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菖蒲(Acorus calamus)、菱(Trapa bispinosa)、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问荆(Equisetum arvense)、苍耳(Xanthium sibiricum)、一年蓬(Erigeron annuu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等20个植物群落;植被类型以草本群落为主,并且主要为二年或多年生植物,共有24种,其次有14种一年生草本,而灌木与乔木等木本植物分布较少;不同湿地类型植物种丰富度差异不大,植物种丰富度最高为23个种,其中特有种只有5个。从河流湿地到沟渠,种多样性指数变化没有明显规律,Simpson指数和Shannon Wiener指数最大的是沟渠,分别为18.08和3.75,其次是山塘水库;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出与多样性指数大体一致的状况,沟渠>山塘>河流>湖泊>景观水面。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喀喇昆仑山地区禾本科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禾本科植物有18属,79种,4亚种,2变种;其中54%~59%为植物群落中的建群种或优势种;97.7%的种类为优良牧草,是该地区野生动物和家畜生存的重要食物来源;作物近缘种有赖草属(Leymus)和披碱草属(Elymus)植物约22种;防风固沙植物资源有芨芨草属(Achnatherum)、拂子茅属(Calamagrostis)、赖草属等约14种;水土保持植物资源有早熟禾属(Poa)、碱茅属(Puccinellia)等约26种;高海拔地区和北方冷季型草坪草资源有早熟禾属、羊茅属(Festuca)、(艹洽)草属(Koeleria)等约9种。  相似文献   

19.
刘铁刚  张敏  王英伟 《饲料工业》2012,33(11):18-20
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2个组(组间差异不显著),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试验组中添加水飞蓟残渣,对照组添加土霉素,在试验实施中,其它的饲养条件和技术措施质量一致。结果表明:试验组十四烷酸、油酸、硬脂酸、棕榈油酸、十七烷酸、5,8,11,14-四烯二十烷酸、11-烷烯酸、花生酸、11,13-二烯二十烷酸含量都有所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棕榈酸比对照组减少了54.2%(P<0.01),从胆固醇含量的测定结果中,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9.1%,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说明,水飞蓟残渣配合饲料可替代抗生素配合饲料并比抗生素配合饲料更能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20.
益生菌是指一类活的、摄入足够量就能够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饲料工业领域。随着市场上商品化益生菌的不断出现,如何评价一个菌株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目前,益生菌的评价主要从安全性和有效性入手,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又包括体内和体外的评价。很多企业在开发益生菌产品时很少对菌株做出全面的安全性评价,而且各国研究者采用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有效性评价,同样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针对目前益生菌评价存在的问题,亟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方法,对益生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科学地评价。作者从益生菌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及功效方面出发,着重论述了益生菌的溶血性、毒力因子、抗生素抗性和产有毒代谢产物的体外安全性评价方法,耐酸、耐胆盐、耐人工胃肠液、胃肠黏膜黏附性和抑菌活性的体外有效性评价方法,及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期望为建立完善的益生菌评价技术体系和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