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在查阅大量中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评述了栽培密度、刈割方式等耕作栽培措施对苜蓿产草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公农一号苜蓿产草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苜蓿打捆前的含水量对营养价值和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高彩霞  王培 《草地学报》1997,5(1):27-32
该试验于1996年5-6月在山东省无棣县神内农牧结合示范中心苜蓿试验区进行。头茬苜蓿于盛花期收割,研究高,低含水量条件下打捆对产草量和粗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研究雨淋对苜蓿干草整株和茎,叶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打捆前含水量的逐渐下降,茎叶比显著增加,叶片损失率增大,其茎叶比与打捆前干物质的含量呈一元非线性相关,相关方程Y=3.5102X^4.963+1.05。干草的CP含量显著降低,NDF,AD  相似文献   

4.
李剑楠 《饲料广角》2014,(16):20-24
苜蓿作为畜牧业最重要的牧草之一,在畜牧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需求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提高苜蓿的产草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苜蓿产草量的相关性状有株高、分枝数、生长速度和再生性能等。加强相关栽培技术、种子的选择、根瘤菌拌种、栽种密度、施肥技术和刈割措施,对提高苜蓿的产草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旱作草田轮作中苜蓿、红豆草不同播种方式连续5年的产草量测定和7年的栽培试验结果,对苜蓿、红豆草不同播种方式的产出和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旱作条件下苜蓿、红豆草参与草田轮作的最佳播种方式、栽培管理技术及合理的利用年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潘玲  魏臻武  武自念  张栋  郑曦  陈斐  刘倩  李伟民 《草地学报》2012,20(6):1099-1104
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扬州地区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播种量和施肥水平对产草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淮地区苜蓿推荐播种量为18.75 kg·hm-2,氮、磷、钾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3,113,68 kg·hm-2时,此时苜蓿的理论产草量可达22858.25 kg·hm-2。单独施用氮、磷、钾肥时,在一定范围内对苜蓿产草量有促进作用,但当超过最大施用量时,对苜蓿的生长反而造成抑制。建议氮肥施用量不超过30 kg·hm-2,磷肥施用量不超过130 kg·hm-2。氮、磷、钾共同施用时苜蓿产草量才能达到最大值;氮肥在苗期、分枝期和初花期对苜蓿植株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磷肥促进苜蓿主枝数的增加,氮钾肥有利于苜蓿侧枝数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杂花苜蓿2001年从俄罗斯赤塔州引进后,住海拉尔东山,经过6年的引种栽培试验(2001~2006年)。结果表明,该品种分枝能力强,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播种当年主根为60cm,侧根3~5条,第2年主根深达110cm,分枝能力和根系长度均与植株密度有密切关系,密度大分枝较小,侧根少,主根入土深;耐寒性较强,越冬率高,越冬率达98.4%;抗寒性较强,土壤含水量大于5%时,植株能正常生长,含水量2%~5%时,植株生长缓慢,植株下部出现枯黄现象,含水量低于2%,植株枯萎,根系不死;正常年份年干草产量可达3 600~5 600Kg/hm2,适合呼伦贝尔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杂花苜蓿2001年从俄罗斯赤塔州引进后,在海拉尔东山呼伦贝尔学院试验地,经过6年的引种栽培试验(2001—2006年)。结果表明,该品种分枝能力强,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播种当年主根为60cm,侧根3—5条,第2年主根深达110cm,分枝能力和根系长度均与植株密度有密切关系,密度大分枝较小,侧根少,主根入土深;耐寒性较强,越冬率高,越冬率达98.4%;抗旱性较强,土壤含水量大于5%时,植株能正常生长,含水量2%~5%时,植株生长缓慢,植株下部出现枯黄现象,含水量低于2%,植株枯萎,根系不死;正常年份年干草产量可达3600~5600kg/hm^2,适合呼伦贝尔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苜蓿是高产、优质、富含蛋白质及经济价值高的牧草,在黑龙江省具有较长的栽培历史。苜蓿在草地改良、低产田治理、种植业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的转变中,  相似文献   

10.
影响苜蓿产草量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影响苜蓿产草量的相关性状株高、分枝数、生长速度和再生性能与产量的相关性,并对影响苜蓿产草量的秋眠性进行了解析,分析了接种根瘤菌、施肥和刈割措施对苜蓿产草量提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临泽盐碱荒地种植紫花苜蓿的农业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认为,在草甸盐土和普通盐土呈复区域相邻分布的荒地上,先通过工程措施冲洗淋盐,深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使含盐量下降到7%,种植紫花苜蓿时,除遵循其栽培的一般技术措施外,应特别注意精细整地、施有机肥、草种选择、适期播种和增大播量等5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鲜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阐明了施用磷肥、钾肥和苜蓿专用肥对紫花苜蓿鲜草产量的影响,为苜蓿的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苜蓿专用肥750 kg/hm2施肥处理,苜蓿鲜草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27.72%。新复极差测验表明,不同水平施用苜蓿专用肥各次刈割鲜草产量及鲜草总产量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随着苜蓿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鲜草产量相应地增加;不同水平施用过磷酸钙第一次刈割鲜草产量及鲜草总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随着过磷酸钙施肥用量的增加鲜草产量相应增加;不同水平施用硫酸钾与不施硫酸钾鲜草总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施硫酸钾150kg/hm2与50kg/hm2间鲜草总产量差异不显著,随着硫酸钾水平的提高各次刈割鲜草产量及鲜草总产量均呈先升高后略有下降的趋势。试验条件下硫酸钾施用量以10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在松嫩平原,应用正交试验对苜蓿产量进行行距、灌水、施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30cm行距处理产草量最高,干草产量15389.66kg/hm2;灌水以3次和1次为好;施农家肥22500kg/hm2增产效果好于施磷酸二铵150kg/hm2和施复合肥150kg/hm2处理;施尿素112.5kg/hm2增产效果最佳,平均产干草14673.61kg/hm2;行距30cm、灌水3次、施磷酸二铵150kg/hm2、施氮肥112.5kg/hm2处理产干草19395.83kg/hm2,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4.
苜蓿斑蚜危害苜蓿的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了苜蓿斑蚜的虫口密度与苜蓿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苜 蓿干草产量损失率(y)与20枝条虫量(x)的关系为y=0.035 9x-5.993 9,相关系数r为0.993 1,二者相关性极显著。按 照防治的直接收益与直接成本,确定了宁夏旱地苜蓿和水地苜蓿苜蓿斑蚜的防治指标,旱地苜蓿第一茬苜蓿斑蚜的防治 指标为2 100头/百枝条,水地苜蓿第二茬苜蓿斑蚜的防治指标是1 600头/百枝条。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高产优质紫花苜蓿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2001-200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农场和实验室分别进行了53个国内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引种比较试验,以期为上海的牧草生产提供高产、优质的紫花苜蓿品种.结果表明,比较适合上海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条件,干草和粗蛋白产量相对较高的紫花苜蓿品种主要有:Defi,其秋眠级数(FD)为5,试验中编号为A43(下文用"Defi(FD5,A43)"方式表示),Arriba(FD7,A61),Lobo(FD6,A62和A10),Abilene Z(FD5,A53),Ameri Graze 702(FD7,A59)和Durango(FD5,A51)等.这些品种在播种后19个月内7次收获的鲜草产量超过110 t/hm2,折合干物质产量超过26 t/hm2,折合粗蛋白产量超过6 t/hm2.生产者也可以根据市场供应的品种和价格情况,参考试验结果,选用在产量和质量上与上述推荐品种相近的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6.
华东农区紫花苜蓿短期栽培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紫花苜蓿在华东农区冬闲田短期栽培利用的可行性,选用秋眠性较弱的紫花苜蓿品种游客与金花菜、多花黑麦草进行了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秋播紫花苜蓿第二年4~5月生长迅速,在种植夏季作物玉米或水稻前可刈割2~3茬。刈割2茬的鲜、干草产量分别达到59902.71kg/hm2和12372.18kg/hm2,低于多花黑麦草而显著高于金花菜。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多花黑麦草,与金花菜相差不大,粗蛋白质产量与多花黑麦草相近。由此认为,紫花苜蓿在华东农区具有短期栽培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金华地区酸性红壤土上对紫花苜蓿进行不同施肥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80 kg复合肥,生长速度最快,在各阶段植株最高,鲜草产量也最高,与不施肥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从综合指标来看,每667 m2施用40 kg复合肥、600 kg有机肥,其株高、鲜草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较高,且第2年的长势较好,可作为进一步试验或实际应用的施肥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再生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国内外紫花苜蓿再生体系研究的各个方面,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提出了紫花苜蓿再生体系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生产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最优株行距配比,旨在为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苜蓿种子生产提供理论指导。试验以‘甘农4号’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株行配比和密度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每株花序数、生殖枝数、每荚种子数和千粒重是影响苜蓿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每株花序数对单株种子产量的贡献起直接作用,其余3个因子对产量的贡献主要通过每株花序数间接实现。在株行配比和产量回归拟合模型中,株行距为35 cm×100 cm时单株实际产量最高;株行距为15 cm×100 cm时单位面积实际产量最高。因此,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进行苜蓿种子生产时,建议采用行距为100 cm,株距为15 cm的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