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广西南部宿生陆地棉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年生陆地棉在多年生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变化规律,为陆地棉宿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4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一年生为对照,对三年生、二年生宿生陆地棉的产量品质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宿生棉的产量比一年生棉显著提高,4个品种三年生和二年生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391.75和1491.37kg·hm-2,比其一年生的分别增产39.98%和50.00%,其中高产品种中928F1三年生和二年生的产量分别为1781.67和1882.94kg·hm-2,比其一年生的分别增产53.95%和62.71%;宿生年限对产量无显著影响。宿生棉的纤维品质性状与一年生棉相比基本不变,宿生年限对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公制支数无显著影响。【结论】陆地棉经宿生栽培产量显著提高,纤维品质性状基本不变;宿生陆地棉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应用前景好;宿生栽培应选择高产的抗虫杂交棉品种。  相似文献   

2.
探讨陆地棉宿生栽培的生长发育规律,为陆地棉宿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4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一年生陆地棉为对照,对二年生、三年生宿生陆地棉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宿生棉与一年生棉比较,生长量明显增大,现蕾、开花和吐絮期大幅提前,在一年内出现2次生长发育过程,单铃重和子指出现"低-高-低"、衣分出现"高-低-高-低"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胡根海  王志伟  张金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9970-9971,10014
[目的]研究陆地棉与海岛棉2个末端氧化酶的差异,为陆海杂交育种材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7份陆地棉、4份海岛棉为供试材料,比较了陆地棉和海岛棉不同发育阶段的抗坏血酸氧化酶(AAO)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的差异性。[结果]陆地棉和海岛棉2种末端氧化酶在整个发育进程中有相似的变化规律,AAO活性前期低后期高,且前期出现峰值;PPO活性表现为2个波峰,PPO前期活性高于后期,海岛棉PPO第1个波峰明显高于第2个波峰,陆地棉差异不大。[结论]海岛棉与陆地棉AAO、PPO活性在7月4日和8月6日的量存在差异,有可能为陆海杂交后代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在2团棉田进行棉铃虫空间分布对蕾铃脱落影响试验。供试品种为长果枝型陆地棉中棉所49号。在棉铃虫发生的2、3代时期,于棉田定3  相似文献   

5.
关于陆地棉产量性状空间分布的遗传研究 ,朱军[1] 指出 ,陆地棉产量性状空间分布存在遗传差异 ,新疆南疆零式海岛棉品种的株型与陆地棉品种的株型有很大区别 ,关于海岛棉空间分布研究钟祝融[2 ]指出 ,海岛棉品种的铃数具有中段优势 ,而关于不同品种海岛棉铃数的空间分布遗传研究未见报道 ,本文用 1 0个品种 (系 )为试材 ,用方差分析法对各节位铃数的遗传进行了分析 ,为海岛棉的育种及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于 1 999年在塔里木农垦大学农业试验站进行 ,供试品种 (系 )有 982 9(编号 1号 ,下同 )、9875、982 0、972 9、新…  相似文献   

6.
以白刺2~3年生枝条为材料进行硬枝扦插,探讨NAA、IBA、ABT-1作为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插条当年成活率和越冬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成活率看,供试激素ABT-1与NAA、IBA均有显著差异;从保存率看,ABT-1与NAA有显著差异、与IBA无显著差异。3种激素对促进插条成活效果排序为:ABT-1>IBA>NAA>CK;对促进插条越冬保存效果的排序为:IBA>ABT-1>NAA>CK。处理时间对插条成活率、保存率的影响最大,处理3 h对促进插条成活、越冬保存效果最佳。综合考虑因素间交互作用,促进白刺硬枝扦插成活效果最佳组合为50 mg·L-1ABT-1 处理6 h,成活率为80.5%,越冬保存率为59.4%;促进白刺硬枝扦插越冬保存效果最佳组合为50 mg·L-1 IBA 处理3 h,成活率为69.6%,保存率为61.3%。  相似文献   

7.
南疆陆地棉与海岛棉光合-光响应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南疆棉区主栽的陆地棉品种中棉所35号及海岛棉品种新海21号为供试材料,测定了吐絮期倒1叶、倒2叶光合生理生态参数对不同光照强度(PPFD 0~3 200μmolphotonsm-2s-1)的响应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光合-光响应曲线符合非直角双曲线函数,陆地棉的最大光合速率Amax、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高于海岛棉,而表观量子效率AQY低于海岛棉;随着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PPFD的增加,蒸腾速率Tr与气孔导度Gs直线上升。在PPFD低于1 000photonsm-2s-1的范围内,Pn、Pn/Ci、WUE呈上升的趋势,超过该值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而Ci随PPFD的增加,先急剧下降再缓慢上升。这些说明在约全日照1/2左右光强以下时,随着PPFD的增加,光强对CO2、H2O气体交换、叶肉细胞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促进作用,超过一定光强之后,光合作用出现光饱和现象,WUE、叶肉细胞的光合能力也呈下降趋势。叶绿素荧光参数,陆地棉除了初始荧光Fo较大以外,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非循环电子传递速率ETR都比海岛棉要低,而PSⅡ实际的光化学反应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两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总体来说,在吐絮期陆地棉对高光强光能的利用能力强于海岛棉,而对低光强光能的利用能力弱于海岛棉,棉花不同叶位对光能的利用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并因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陆地棉与海岛棉干物质累积分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试的四个陆地棉品种地上部分干物质累积速度和数量,从现蕾至吐絮始终高于四个海岛棉品种;陆地与棉与海岛棉的所有品种干物质累积速率最快的时间均在初期至有效花期期间。但海岛棉干物质累积最大量到8月25日止,陆地棉则持续到9月9日;不同时期干 物质分配率的特点是;苗期;叶〉茎,苗期:叶〉茎〉蕾,花苗期:叶〉茎〉铃〉蕾〉花;铃期;铃〉茎〉叶;株铃重累积的最快速率时间,陆地棉与海岛棉均在7月26日至8月25日  相似文献   

9.
1亲本来源和选育经过 鄂杂棉24原代号为“JZHR9999”.是荆州农科院以提高品种的丰产性、早熟性、抗病性、纤维品质等综合性能为育种目标,利用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配制而成的高产、稳产、早熟、抗病优质杂交棉新组合。从1998年开始,连年利用丰产优质多抗(抗枯、黄萎,抗红铃虫、红蜘蛛,中抗蚜虫)的鄂杂棉9号为母本,以抗虫棉种质N419-1-91(GK19选系1作父本选配组合。该杂交种F1代在荆州农科院枯、黄萎病地组合鉴定试验中表现突出.杂种优势显著,2001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试预试.2002~2003年参加湖北杂交棉品种区试,其F2代2003年还同时参加了湖北省杂交棉F2代区试及生产示范。2004年大田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导入海岛棉染色体片段对新疆陆地棉纤维品质的影响,利用陆地棉和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杂交回交构建了2个BC2F1群体。利用SSR标记筛选鉴定BC2F1群体中含有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的阳性单株,分别对2个BC2F1群体中阳性单株与非阳性单株的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新陆早33号×CSSL-122的BC2F1群体中,阳性植株纤维长度显著高于非阳性植株;在金垦69-2×CSSL-122的BC2F1群体中,阳性植株纤维长度极显著高于非阳性植株,阳性植株的纤维强度、伸长率显著高于非阳性植株。说明导入外源海岛棉染色体片段,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了新疆陆地棉纤维长度、强度等性状。  相似文献   

11.
新疆彩色棉花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旨在揭示新疆主栽彩棉品种的遗传学特征,为彩棉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资源及深入研究的依据,并对下一步将要开展的关联作图和彩棉色素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的研究材料进行评价。[方法]选择5个白色陆地棉品种与2个白色海岛棉品种分别与5个棕色棉品种以及5个绿色棉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得到F2群体,统计其中符合孟德尔规律的群体数,并对所有F2代群体的单株纤维色泽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农艺性状对亲本进行聚类分析,同时进一步利用SSR对亲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棕色和绿色棉纤维色泽遗传由细胞核控制,均由一对主效基因决定;棕色主要呈现显性遗传模式,而绿色棉纤维色泽遗传呈现显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或隐形遗传的模式。聚类分析表明,新疆主栽的棕色棉品种与新疆本地的陆地棉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与内地的陆地棉关系较远,与海岛棉关系最远;新疆主栽的绿色棉品种与新疆本地及内地的陆地棉关系均较远,与海岛棉关系最远。亲本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棕色和白色棉组合中,新陆早31号与新彩棉11号的多态性最高,293-zm-2与新彩棉5号的多态性最低;绿色和白色棉组合中,新陆早31号与绿85多态性最高,新陆早13号与新彩棉12号的多态性最低。[结论]为加快彩棉优良品种的定向选育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旨在揭示新疆主栽彩棉品种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5个白色陆地棉品种与2个白色海岛棉品种分别与5个棕色棉品种以及5个绿色棉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得到F2群体,统计其中符合孟德尔规律的群体数,并对所有F2代群体的单株纤维色泽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农艺性状对亲本进行聚类分析,同时进一步利用SSR对亲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棕色和绿色棉纤维色泽遗传由细胞核控制,均由一对主效基因决定;棕色主要呈现显性遗传模式,而绿色棉纤维色泽遗传呈现显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或隐形遗传的模式。聚类分析表明,新疆主栽的棕色棉品种与新疆本地的陆地棉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与内地的陆地棉关系较远,与海岛棉关系最远;新疆主栽的绿色棉品种与新疆本地及内地的陆地棉关系均较远,与海岛棉关系最远。亲本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棕色和白色棉组合中,新陆早31号与新彩棉11号的多态性最高,293-zm-2与新彩棉5号的多态性最低;绿色和白色棉组合中,新陆早31号与绿85多态性最高,新陆早13号与新彩棉12号的多态性最低。[结论]根据彩色棉遗传模式及聚类结果,可利用彩色棉与新疆本地或内地棉杂交,进行品质改良。此研究结果为彩棉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资源及深入研究的依据,并对下一步将要开展的关联作图和彩棉色素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的研究材料进行评价,也为加快彩棉优良品种的定向选育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3.
陆地棉品种资源萌发期耐盐性的隶属函数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萌发期盐胁迫条件下,不同陆地棉品种资源之间耐盐性状差异,分析盐胁迫对棉花萌发期相关性状的影响,筛选耐盐能力强品种,为陆地棉耐盐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188份国内外棉花品种资源为材料,150.0 mmol/L NaCl为胁迫浓度,测定在盐胁迫及对照条件下,188份品种资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芽鲜重等4个指标,利用4个指标相对值分析棉花的耐盐性,采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88份棉花品种资源。【结果】在150.0 mmol/L(0.8%)NaCl盐浓度下,188份品种资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芽鲜重的相对值存在显著差异。经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筛选出1份高耐盐材料(新陆中22号)、45份耐盐材料(新陆早1号、新陆早21号、苏棉12号等)、120份中耐材料(新陆中21号、新陆中54号、辽棉17号等)、22份敏感材料(春矮早、新陆中42号、云151075等)。【结论】188份陆地棉品种资源材料大部分耐盐性为中耐(占63.8%),筛选得到新陆中22号、新陆早1号、新陆早21号等45份耐盐较强材料为陆地棉耐盐遗传改良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亲本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双列杂交方法,研究了6个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亲本材料有关产量性状的配合力、亲子关系和F1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所有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相同性状不同亲本之间以及相同亲本不同性状之间的一般配合力不同;同一性状不同组合之间,以及同一组合不同性状之间的特殊配合力各异;F1与双亲一般配合力及总配合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产量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以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的杂种优势最高;555的一般配合力高且本身表现优良,是一个很好的高产亲本,可在棉花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陆地棉引种和驯化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鸦片战争后,纺纱业和织布业在中国的兴起引起棉花需求量增大,刺激了农民种棉的积极性。为了满足纺织业的需要,我国从晚清便开始了陆地棉的引种工作。张之洞率先从美国引回陆地棉品种,在湖北种植,尔后还有其他清政府官员也引进过种陆地棉品种,但由于缺乏科学引种知识导致失败。张之洞等人之后,张謇比较科学地引进并驯化陆地棉品种取得成功。在南京金陵大学美国专家的支持下,国民政府成立了植棉机构,筛选出适合中国实际的陆地棉棉品种,如爱字棉、斯字棉、德字棉等,使其成为当时主栽棉花品种,为中国近代棉花种植业贡献很大。  相似文献   

16.
转iaa M(色氨酸单加氧酶基因)高衣分棉花种质已经培育出来,但应用于育种研究较少。我们利用转iaa M高衣分棉花种质IF1-1做父本、16个陆地棉品种(系)做母本,分别配制杂交组合,检测了亲本及其F1和F2群体的iaa M遗传;田间调查了材料的抗病性及农艺性状,室内考查了产量构成因子,同时进行了产量统计分析;通过系统选育结合分子辅助选择对杂交后代进行定向培育,获得了新的高衣分种质,实现了该种质的育种应用。结果表明:(1)FBP7-iaa M是1对显性基因;(2)与高衣分亲本IF1-1相比,F1和F2代衣分不具备超中与超亲优势,但与16个母本品种(系)相比,却能明显提高现有品种(系)的衣分率;(3)F1代产量尤其是皮棉产量具备较明显的超亲优势,皮棉产量优势值为13.4%,这就意味着可以选择生产上产量较高的品种与IF1-1配制杂交组合,选择高优势杂交种直接利用;(4)F1和F2代抗病性明显好于IF1-1,但与母本相比较差,所以,在杂交后代的选择中应注意观察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病情况,选择抗病性好的后代;(5)子棉产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铃重和单株铃数的增加来实现,皮棉产量的增加则是通过子棉产量与衣分的共同提高来完成;(6)杂交后代具备选择出高衣分新品系的潜力。本研究实现了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得的第2代转基因棉花种质应用于棉花育种,对提升我国生物育种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陆地棉与海岛棉抗氧保护酶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7份陆地棉、4份海岛棉为试材,比较了陆地棉和海岛棉不同发育阶段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差异性。结果表明,海岛棉和陆地棉的SOD有不同的变化规律;评价SOD关键时期是花铃期以后。陆地棉的CAT活性不同材料有不同规律,评价关键期和材料直接相关;4份海岛棉材料的CAT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均在7月20日出现高峰,建议评价关键期为始花期;海岛棉和陆地棉的POD活性表现略有差异,评价陆地棉和海岛棉关键期为吐絮期。通过对抗氧保护酶活性的研究从而为海岛棉改良陆地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嫁接对棉花抗黄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嫁接类型对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影响,研究棉花黄萎病发病机理和抗病机制,为深入分析棉花抗病机理、培育抗黄萎病棉花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海岛棉和陆地棉品种,每个品种均设自身嫁接和相互嫁接2种嫁接方式和不嫁接的直播对照;田间试验鉴定比较直播材料与自身嫁接材料、相互嫁接材料的发病程度。【结果】自身嫁接材料与直播材料发病情况相同;以海岛棉抗病品种做接穗的嫁接组合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显著低于陆地棉抗病品种为接穗的嫁接组合;以陆地棉抗病品种为砧木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显著低于海岛棉抗病品种为砧木的组合。【结论】嫁接操作本身对棉花黄萎病的抗性没有显著影响。海岛棉和陆地棉的抗黄萎病机制不同,海岛棉抗病品种的关键抗病部位为茎部;而陆地棉抗病品种的关键抗病部位为根部。  相似文献   

19.
陆地棉杂交组合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个具有抗虫基因的陆地棉材料作母本,6个不同类型的非抗虫棉材料作父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设计)组配30个杂交组合。分析杂交组合F1代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棉花5个品质性状中除伸长率外,其他都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杂种优势;5个品质性状母本间、父本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大多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母本中以D17、中41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最好;父本中以百农527、HN68一般配合力效应最好,F1表现与双亲一般配合力及总配合力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