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华安茶叶加工初具规模,现有茶叶初制加工厂800多家,精制加工厂12家.工艺上大胆创新,推广采用省茶科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的科技成果,运用空调做青技术,稳定产品质量,迎合市场需求,大力开发生产轻发酵乌龙茶.轻发酵乌龙茶以发酵程度轻为其工艺特点.是近二十年随着改革开放,海峡两岸交流的不断发展,而逐渐走俏市场的产品.加工技术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2.
谈谈低档乌龙茶精制中的“复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复火的目的:一是降低茶叶含水量,使之下降到3%左右,以利贮藏;二是提高乌龙茶的香气,增强香韵,以显示品质特征。 乌龙茶素以花(果)香浓郁持久著称。而茶叶中的香气,主要是在初制过程中形成的,精制工艺中的“复火”,可使茶叶香气得以提高。俗话说:“茶为君,火为臣”,同样的原料,往往由于精制“火功”程度不同,其香气有明显差异。通常乌龙茶的复火,高档乌龙茶采用低温慢烘,以免破坏其原有的自然、幽雅、馥郁的花(果)香和浓醇爽口的良好滋味;低档乌龙茶则采用高温烘焙,除去毛茶中所残留的青草气味及粗老气味,使其产生“焙火香”,以改善香味品质。但生产上往往由于使用的烘焙温度过高,使其产生“高火”、“老火”,甚至焦味。现就低档乌龙茶精制中的“复火”要点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周理飞 《茶报》2004,(3):14-14
建瓯市历来是福建省的茶叶主产区,也是全国乌龙茶主要生产基地。建瓯生产的乌龙茶是福建大宗出口茶的特色产品,在国内外茶叶市场占有重要的位置,为繁荣区域经济、农民增收和地方财政增税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对乌龙茶三个主要品种鲜叶喷施三唑磷农药后即进行加工,并在加工过程的杀青前、杀青后、包揉初烘后、复烘焙后、精制复火后五个点分别取制代表性样品进行三唑磷的残留检测,探讨三唑磷农药在乌龙茶加工过程经过热处理的降解情况。结论表明:乌龙茶经过270℃杀青工艺对三唑磷农药的降解显著,65℃~130℃的干燥烘焙对三唑磷农药的降解不显著,但三唑磷在茶叶里的贱留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揉捻与烘焙是乌龙茶的增味与塑形阶段,也是形成其特征品质的关键。该阶段分为三揉三焙6道工序,各个工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揉捻与烘焙的流程为速揉-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干燥,最终使毛茶达到外形呈颗粒状,含水量低于7%的标准,利于保存及后续精制。随着市场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升,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再度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从生产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初制中闽南乌龙茶的传统揉捻与烘焙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烘焙技术在乌龙茶精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燕忠  张凌云  王登良 《茶叶》2008,34(2):75-77
烘焙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之一,对形成精制乌龙茶特有的色、香、味、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烘焙技术在乌龙茶精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主要对炭焙茶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探讨了烘焙技术在未来乌龙茶精制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烘焙后快速冷却增湿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精制加工的烘焙技术是精制厂加工中的重要工艺技术之一,采用茶叶烘焙后快速冷却增湿可按工艺技术要求达到保香,增湿和消除闷味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在不同摇青及烘焙工艺的条件下,单丛乌龙茶主要品质指标的含量变化,从而筛选出形成单丛乌龙茶优异品质的最佳摇青及烘焙工艺参数,有助于指导生产,提高单丛茶品质。通过设置不同的摇青次数、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进行工艺参数的组合,分析其对单丛乌龙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摇青次数对水浸出物、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的影响最大,烘焙温度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最大;其中摇青次数对咖啡碱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烘焙温度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通过感官审评得出,不同处理工艺中摇青4次、烘焙温度110℃、烘焙时长2h的茶样品质较优异。通过本试验可知在适度摇青的基础上进行烘焙,既可以提高香气品质,也可以增加滋味醇度。  相似文献   

9.
发挥两岸优势 振兴中华乌龙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两岸间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也逐步发展。其中茶叶的生产技术和茶文化的交流特别令人瞩目。中华乌龙茶作为茶文化的代表,主要产自闽台粤三省,是海峡两岸茶叶生产贸易和技术交流的重点。本文从两岸茶叶市场展望乌龙茶生产技术的发展,提出振兴中华乌龙茶的建议与看法。一、两岸茶叶市场现状与展望台湾产茶历史不及200年。据史籍记载源自福建。台湾的饮茶习惯多以乌龙茶为主。由于7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发展快,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茶叶作为劳力密集型产业,随着台湾经济建设的发展,地皮不断…  相似文献   

10.
提高高山乌龙茶优质率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乌龙茶区生态环境好,鲜叶品质优,无污染,市场销售好,提高初制技术和优质率是提高效益的关键.通过调查上杭县高山乌龙茶产区的生产与加工现状,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调查茶叶销售市场对品质要求,考察福建相关乌龙茶区的加工工艺,参考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在应用与试验的基础上,总结改进品质,提高优质率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乌龙茶烘焙技术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龙茶香高幽雅,茶汤浓厚,回味甘甜,耐于冲泡。而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因素在于品种的优良和初、精制精湛的工艺。制造过程中由于气候或制茶技术的影响,再加上包装贮存过程中,由于茶叶具有吸湿吸味的特性,初制茶叶经拣梗、筛分及拼配掺和后,茶叶烘焙是一道必经的工序。烘焙主要目的在于:降低茶叶含水量,保持含水量在4%-6%之间,防止茶叶贮存期品质劣变而带陈茶味,进而延长贮藏寿命;借烘焙技术去除茶叶青臭味及其它异味,增进茶香,以提高茶叶品质;使茶叶中所含氨基酸类与还原糖类加温时经脱水转化成香气成分;还有杀菌,降低农残等作用。因此,茶叶烘焙包括去异、去水及产生茶叶香气滋味等,  相似文献   

12.
台湾乌龙茶“金萱”和“翠玉”的引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概况 最近几年,人们对茶叶的消费,追求高档优质、高香型。乌龙茶以其特有的自然高花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乌龙茶在市场上占有率也越来越大。目前,我省乌龙茶的产量1.5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35%以上,仅次于绿茶产量。我省茶叶市场正从红、绿茶向乌龙茶方向转变。国内外茶叶市场也开始向乌龙茶方向发展。 乌龙茶生产主要有闽、台、粤三大类型,其品质各异。台湾乌龙茶滋味醇和爽口,香气清香,花香明显,有别于我省单枞的滋味浓、香高和福建铁观音的滋味醇厚香纯的特点。台湾乌龙茶品种“金萱”和“翠玉”是台湾省茶叶改…  相似文献   

13.
乌龙茶烘焙是乌龙茶精制的重要工序。经过烘焙,消除了多余的水份,保持品质,利于贮藏。烘焙过程的干热作用,使茶叶细胞结构疏松,使某些结构物质破坏或重新排列,促进了低沸点芬香物的挥发,使香气转清纯,并在同分异构的作用下,减少了苦涩味。同时,茶叶中的醣类物质部分分解和  相似文献   

14.
烘焙是乌龙茶精加工中关键的制作工艺。烘焙的原理主要是热化反应,其技术性要求较高。铁观音是乌龙茶中的一种,浓香型铁观音的主要品质是在烘焙即热化反应环节中完成的。本文通过热化反应原理,结合目前安溪产区铁观音烘焙的方法,论述了热化反应在浓香型铁观音加工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台商到中国大陆投资的茶机、茶叶生产与销售,以台式乌龙茶为主,因其独特的口感清香型、外形似绿豆,深受我国茶叶消费者青睐.台式乌龙茶对鲜叶原料要求严格,工艺精湛.  相似文献   

16.
乌龙茶为福建省特产,是用半发酵的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中国茶。它的制作工序有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六道工序,有着乌龙茶特有的制茶工艺,每道工序对乌龙茶香味的形成都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其香味是由富含在茶叶中的多种成分在制茶过程中受物理化学作用发生反应而产生的。其中,内酯类被山西氏等称为是乌龙茶香气的关键成分,茉莉内酯则为其中的主要成分。关于乌龙茶香气成分,目前存在着诸多见解。此次的实验,是在每道制茶工序中进行茶叶抽样,然后用开水冲泡,在可立刻饮用的条件下进行感官评价及香气成分分析的。结果,检测出的香气成分只有13种,虽然数量比较少,但可根据香气成分变化,掌握香气在各制茶工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做青和烘焙是乌龙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与乌龙茶茶多酚的氧化程度密切相关.采用轻做青短烘、重做青短烘、轻做青长烘、重做青长烘的不同加工方式制作乌龙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烘焙时间下,轻做青乌龙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强于重做乌龙茶,总抗氧化能力也是轻做青乌龙茶强于重做青乌龙茶;在相同的做青程度下,短时间烘焙乌龙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均强于长时间烘焙乌龙茶;做青程度与烘焙时间长短对乌龙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影响并不大,起决定性的因素是鲜叶原料的茶多酚含量,鲜叶茶多酚含量越高,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8.
茶类多种多样,制法各不相同。但是,各类茶叶制造中,大多需要使用炉灶。如初制中的加温萎凋、杀青、干燥;精制中的复火烘焙等。 (一)炉灶在制茶生产中的作用及其类型 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初制中,都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以形成各自的品质特征。各类茶叶制造中都需要进行于燥(烘焙)作业,其作用不仅仅是单纯排除茶叶中的水分,把鲜叶(或不同工序的在制叶)变成干茶,更重要是在水分的参预下由于热化学作用,促使芽叶内部进行复杂的生化变化,因此,烘焙也是发展和形成茶叶品质的过程。这些需要高温作业的工序,就要依靠炉灶供给热  相似文献   

19.
精制乌龙茶烘焙作用的原理与要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建乌龙茶的品质要求:香高幽雅,茶汤浓重,回味甘甜,耐于冲泡。而决定乌龙茶品质高低在于品种的优良和初、精制精湛的工艺。其中烘焙火功的处理是加工工艺极其重要的关键性措施,也是加工精制乌龙茶三大工艺要素之一(筛选、拼配、烘焙)。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84年75号文件对茶叶购销体制进行改革。除边销茶外,实行议购议销,市场彻底放开。今年乌龙茶出口改为许可证制度。这一政策对促进茶叶生产、搞活茶叶流通,扩大茶叶销售,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以福建为主要产区的乌龙茶,实行开放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