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鲜食玉米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食昧可口,经济价值很高,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种植效益是普通玉米的3倍以上,种植鲜食玉米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农民增收,介绍了"青蒜、地膜大蒜/鲜食玉米"的栽培模式,即采用当地选育的大蒜品种,在5~8℃条件下,通过10d以上冷藏处理,7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上中旬青蒜上市,再种第2茬,覆盖地膜,翌年4月下旬收蒜苔、5月中旬收蒜头,收获前20d套种鲜食玉米,7月上旬采收鲜食玉米,每667m2可增收3900元。  相似文献   

3.
在西瓜或者青玉米的下茬.在7月25日左右,可以播种最晚一茬糯玉米,从出苗到采收鲜穗,生育期80d,在10月15日前就可采摘上市.每667m^2密度3000~4000株.由于快接近下霜期,已经不会再有其它玉米上市.每667m^采收3500穗左右,市场价每穗l元,除去投资,效益3000元,可以获得极好的经济效益.是其它茬口鲜食玉米效益的2倍。  相似文献   

4.
鲜食玉米又称果蔬玉米,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它不仅鲜嫩香甜,而且营养价值高,其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等含量大大超过普通玉米。另外,种植鲜食玉米经济效益显著,按每备收获4000个果穗,产值高出普通玉米一倍左右。如果进行精深加工,则效益更高。可见,发展鲜食玉米,对于增加食物种类,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产品向商品化、产业化和高品质、高效益方面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业附加值,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鲜食玉米覆膜早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玉米糯性好、甜度高、果皮薄、口感细腻、商品性好,每667m2早熟鲜食玉米可获鲜穗5000~6000个,淡季上市可达2元/kg左右,1茬种植纯收入达1000元/667m2左右,如果进行鲜食玉米的覆膜早熟高产优质栽培,效益会更好.  相似文献   

6.
"在玉米地养公鸡,一只鸡获纯利五六十元,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地获利6600多元,还可收获优质富硒糯玉米3300多穗,每穗5.6元,每667平方米地获利18400多元,种养两项收益每667平方米地可达2.5万元。"山东省阳信县致纲联合鲜食玉米种植专业合  相似文献   

7.
我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是浙江省旱粮生产的重点县之一。过去.全县的旱地均是种植“马铃薯-甘薯”.以两熟制为主,因此经济收益较低。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广了“春马铃薯/鲜食春玉米一秋马铃薯/鲜食秋玉米”高效种植模式。据我们多点调查和验收资料汇总.这种模式一般每667m^2可收获春马铃薯700~800kg,春玉米鲜穗1200~1300kg,除去生产成本.春马铃薯的收入可达800-900元.春玉米的收入也可达到1050~1150元。  相似文献   

8.
鲜食糯玉米高产栽培及产业化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经济效益 据调查,种植鲜食糯玉米每667m2可收鲜穗3000-3500穗。收购价按单穗有效长度20cm以上每穗0.32元,18cm以上每穗0.30元。16cm以上每穗0.20元,14cm以上每穗0.15元,8cm以上每穗0.10元计算。春播667m2收入可达800-900元。夏播667m2收入700-750元。较普通玉米增收200~300元。  相似文献   

9.
黑玉米、糯玉米为鲜食品种。适口性好,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索,营养价值高,可供鲜食或贮藏加工。近几年我县西谷乡引进种植,每667平方米可采鲜穗5000—6000穗,种后70—80天可收获,667平方米纯收入可达2200元。  相似文献   

10.
特用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油玉米栽培技术1.品种选用要求子粒含油量在6%以上,产量水平不应低于主栽普通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抗病性应与生产上推广的品种保持同步。2.精细播种春玉米5~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套种玉米麦收前7~10天播种。机播每667米~23~4千克种子,点播每667米~22~3千克,  相似文献   

11.
皖北地区玉米种植以普通玉米为主,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鲜食玉米需求量日益增加。本文从鲜食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田间管理、适时收获、保鲜及加工周年等方面总结了适宜皖北地区鲜食玉米生长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栽培技术能有效提高鲜食玉米产量和质量,增加鲜食玉米产业效益,且能避免冬季冻害和干旱的影响,休闲土壤,对于推动皖北地区鲜食玉米产业满足市场化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是浙江省旱粮生产的重点县之一。过去,全县的旱地均是种植"马铃薯—甘薯",以两熟制为主,因此经济收益较低。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广了"春马铃薯/鲜食春玉米—秋马铃薯/鲜食秋玉米"高效种植模式。据我们多点调查和验收资料汇总,这种模式一般每667m~2可收获春马铃薯700~800kg,春玉米鲜穗1200~1300kg,除去生产成本,春马铃薯的收入可达800~900元.春玉米的收入也可达到1050~1150元。同时还可收获秋马铃薯600~700kg,秋玉米鲜穗1100~1200kg,除去化肥、农药等开支,秋马铃薯的纯收入可达700~800元,秋玉米的收入也可达到1000~1100元。每667m~2  相似文献   

13.
在灌溉条件和肥力较差的粤北山区旱坡地种植玉米,要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效益,应把玉米生育季节安排在雨季;每667m^2种植紧凑型杂交玉米4000-4500株,平展型杂交玉米3500-4000株,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每667m^2施氮量,中上肥力和低肥力的旱坡地分别以10kg,15kg为宜;季节安排以3月上,中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春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一、产量构成春播玉米大多为晚熟品种,生育期150~180天,所需积温2600~3100℃。一般每667米2留苗5000株左右,保证收获果穗数在4500穗以上,单穗籽粒重230克,千粒重330~350克,每667米2产量800~1000千克。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充分利用南阳盆地的光、热、温、水资源,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丰富食物类型,满足人们食物多样化的需求,提高粮食种植的比较效益,我们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研究了南阳盆地甜豌豆-春甜(糯)玉米-夏甜(糯)玉米一年三收高效栽培技术,供生产上参考。一、经济指标每667m2收获甜豌豆荚果650kg,产值1 040元(1.6元/kg)。收获春播套种鲜食甜(糯)玉米果穗4 000穗,产值2 000元(0.5元/穗)。收获夏播套种甜(糯)玉米果穗4 000穗,产值2 000元(0.5元/穗)。合计每667 m2产值5 040元。二、立地条件土地平整,土层2m,耕层25cm,耕层质地中壤-轻黏,底土层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间作玉米套种大白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几年,马铃薯间作玉米套种大白菜的技术在山东省平阴县大面积推广,且效益逐年提高。一般每667米2产马铃薯2000~2500千克,玉米  相似文献   

17.
为指导温州市鲜食玉米科学合理施肥,提升生产效益,研究开展“3414”田间肥效试验,发现不同土壤条件下,影响产量的关键肥料因素不同,开展鲜食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意义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保障基础产量和提升产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生产中尤其要注重有机肥和普通化肥的配合施用。本地区肥料施用效益较高,但在实际生产中要避免唯产量论,需追求收益最大化,在确保最佳收益水平下,减少肥料用量。根据模型,本研究2个试验点每667 m2最大效益值分别可达到3 285.59、3 129.29元,鹿城区相应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22.40、15.56、26.68 kg,文成县相应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26.25、15.98、19.50 kg。结合土壤肥力情况,整体来看温州地区每667 m2施用N 25 kg、P 15 kg、K 25 kg,即N∶P∶K为1.67∶1∶1.67,作为基础施肥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鲜食玉米产区土壤成分进行施肥量调整,可以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在且末县托格拉克乡托格拉克村2队,建立了6.67公顷一年两季667米2产15吨青贮饲草玉米栽培技术示范田,该示范田于4月8日播种,7月5日玉米乳熟期收获,667米2产鲜草9.65吨。复播青贮玉米于7月8日播种,10月20日乳熟期收获,平均667米2产鲜草6.5吨。合计每667米2鲜草产量高达16.15吨。一、播前准备1.土地选择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在众多的鲜食玉米种类中,甜玉米以独特的风味备受人们青睐,价格较糯玉米高,一般糯玉米市场单稳价格为0.5加-7元.甜玉米市场单穗价格在1.5~2元,667m^2效益为2000~2200元。  相似文献   

20.
信阳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自然条件有利于鲜食玉米生产。依据我市的自然资源,采取春节地膜覆盖,1年至少可以种植2季玉米(4-6月和7-9月),每667平方米可收入2000元以上。通过发展糯、甜玉米生产,在优质的基础上,实现高产,分期收获,陆续上市,且通过旺季加工或速冻保鲜,实现周年供应,并出口创汇,既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同时又缓解了大宗劣质农产品过剩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