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介绍北票市"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的建设措施,包括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和宣传力度等方面内容,以推动该市"四位一体"生态家园建设,促进农村能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和5种主要实践模式:以肥药减量控害和生产清洁节约为特点的减量化模式;包括农牧结合和新型农作模式的生态链连接和转换模式;废弃物综合利用和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农产品质量提升型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模式。通过对这些模式产生的社会经济特征环境的分析,提出了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健全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发展循环农业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3.
循环农业推广模式的研究,对当前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本文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推广模式为研究的出发点.在查阅大量文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循环农业关键技术的推广模式及生态和经济效应.以及该种推广模式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基于市场经济的以公司 农户的循环农业模式推广体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4.
<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持农业生态平衡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是集种植、养殖、太阳能开发和生物资源循环利用于一体的一种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满足了了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目的,达到了能源、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最佳生态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已经成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循环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宗宝  林涛  莫彬 《广东农业科学》2009,(2):129-132,144
循环农业遵循3R原则,实现了农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其发展模式包括能源综合利用模式.农村庭院型发展模式、农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模式、绿色有机农业模式.介绍了循环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加强水土资源的管理,高效利用,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开发农村新能源,发展生态农业,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整治农村环境,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转变政府观念,加强对发展循环农业的宣传、规划和协调工作:增加资金投入,扶持和激励发展循环农业;加强科技研究、开发、推广,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确保循环农业健康发展等一系列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推动城镇闭环式循环农业发展为目标,讨论当前废弃物资源利用型生态农场的建设。总结生态农业、城镇建设发展现状,认识到餐厨废弃物产生对环境质量的危害。分析垃圾处理技术、城镇闭环式循环生态农场模式的应用,并提出优化主体协调制度、健全环境经济政策机制、促进农业废弃物循环与再利用、完善废弃物循环资源再利用发展方案、拓宽农业废弃物资源再利用宣传范围与途径、培养复合型产业人才、积极创新废弃物资源利用型生态农场管理模式等建议,发挥生态农场优势,打造闭环式农业产业链。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废弃物沼气生产现状· 模式· 主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农业废弃物主要利用模式,分析了我国沼气利用现状,结果表明,2000—2015年我国的沼气生产主要以农业废弃物沼气为主,主要包括户用沼气和农业工程沼气,工业工程沼气在我国沼气产业中的比重极低。介绍了与沼气生产结合的循环农业利用模式,包括户用模式(包括"三合一"模式、"四位一体"模式和"五配套"模式)和大中型工程模式,其中大中型工程模式着重介绍了"德青源模式"。最后分析了我国农业废弃物沼气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废弃物资源量巨大,但资源浪费严重;沼气池废弃率高;农业废弃物利用模式多样化,但产业化水平低;农业废弃物处理的相关政策亟待完善;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四位一体"生态模式的应用范围、构成结构特点及建造注意事项,分析了该模式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提出了宁夏在推广"四位一体"生态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资源有偿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选择合适的生态补偿模式对于我国的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生态补偿模式过多依赖政府主导,生态补偿的市场化交易模式发展缓慢。为提升生态补偿效率,我国的生态补偿应在优化政府补偿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市场交易机制的激活来促进市场补偿模式的发展,实现生态补偿的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土地二次开发的模式和政策研究对缓解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和保障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现实需求下,通过挖掘建设用地潜力,能够有效提高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同时缓解建设占用耕地的压力。建设用地也多有效益不高甚至闲置不用的情况发生。本文对国内外土地二次开发的经验进行了梳理,并总结各种经验为改善建设用地利用现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在全国其他地区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11月国家四万亿元人民币投资刺激经济方案实施以来,云南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开工建设并完工了一批重点项目,到2010年第一季度实现GDP的两位数增长取得了经济复苏的良好开端。作为云南省"一优三重"总体格局空间开发战略布局的滇西地区,在面对尚未结束的金融危机,未来可能进入一段长期的低增长时期的现实时,必须积极主动争取各级政府支持,从打牢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建设力度,调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大民生建设,突出特色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建设和谐社会出发,应对经济危机,全面促进滇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1月,“民有林与培训管理”赴日研修团到日本进行了培训。日本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林业建设方针。对民有林,扶持和组建森林组合,形成规模效应,增加经济效益。全国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森林经营体系,实现了良性循环,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对国有林,逐年精简机构和人员,以中央政府投资作保证,收购生态区位重要的民有林,充分发挥国有林生态保障的主渠道作用。日本有比较健全的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有比较科学的干部培训制度,为林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两种主要形式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创办、发展都是由政府推动的,实践证明,这些带着浓厚“官办”色彩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都未能办成成功的合作金融。因此,分析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历程对于合作金融组织改革乃至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构建鄯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构建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是农业自主创新的"原动力"、科技进步的"助跑器",是支撑地方农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文章在充分分析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客观需求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从人才队伍建设、条件平台建设以及基础与前沿科学研究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必要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期为地方政府或农业管理部门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面对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需要建设一支具有强制力的执法队伍.森林警察虽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中唯一的现成警力,但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警察”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警察”,还要攻克如体制机制、行业系统、生态安全管理格局等一系列的难题.根据《报告》和《决定》精神,我国“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的趋势坚定,因此森林警察的“变”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公路是牵动经济发展的强力纽带。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但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大规模的公路建设带来了巨额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政府财力有限,必须广泛吸引社会资金,BOT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云南省第一个BOT融资建设的富砚高速公路为例,运用成本—收益理论,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富砚高速公路的财务效益做出评价,并分析富砚高速公路运用BOT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希望以此能为云南省公路建设事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双重犯罪”为基本原则的传统国际刑事互助模式已经落后于打击跨境有组织犯罪的现实要求。欧盟的新型区域刑事合作机制,对我国两岸四地的区域制度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温小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30-8631,8644
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林业新的使命,林业要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创造出更好的生态条件。文章分析了绿色南通建设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发展形势,提出了树立"生态—经济—文化"系统耦合的发展理念、强化以政府主导为核心的发展机制等一系列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体系是指对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结为一体,构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综合平台。“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体系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客观、内在的要求,是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谋求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进一步推进“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体系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为农服务、产业发展、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因地制宜、政府主导及合作社原则;坚持规范自身发展,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功能。要制定相关法律,健全体制机制;要加强对“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体系建设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彭成圆  蒋和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510-4512,4520
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从昔日典型的后进村发展成为现在的浔龙河生态小镇,主要得益于开创了一个“政府引导推动、企业市场运作、基层组织保障、群众参与决策”的发展新模式.该模式在农民集中居住、资本集中下乡、土地集中流转、产业集中发展、公共服务集中配套、环境集中保护“六个集中”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很好的经验.该研究在总结其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对其发展值得借鉴的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区域内和资源条件类似的其他地区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