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正> 随着我国传统的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的逐渐衰退和枯竭,马面鱼产量的急剧下降,东海区中上层鱼类的产量已达40万吨左右,仅次于带鱼占海洋捕捞产量的20%,成为海洋捕捞业的支柱。但由于大量的捕捞力量投入中上层鱼类的生产,致使中上层鱼类也出现了充分利用和过渡利用的迹象。一些资源专家和有识之士纷纷要求加强对中上层鱼类的保护,实施最小可捕标准制度,以防重蹈底层鱼类的覆辙。现就实施最小可捕标准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后的效果等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上层鱼类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沿岸和近海一些主要传统经济鱼类资源因捕捞过度而出现衰退的情况下,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海域辽阔,有闽东、闽中和闽南三大渔场.近年来,在海洋渔业生产中,为了摆脱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捕捞产量下降的困境,改变了单一作业、限制捕捞品种的状况,积极开发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1982年,全省中上层鱼的捕捞量超过100万担,比去年的66万担,增长了34%.全年收购的中上层鱼类(鲜干)鱼货近50万担,比上一年增加1.12倍,其中冰鲜鱼的一级品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 在我国海洋渔业中,机轮底拖网是主要渔具,其捕捞对象以近海底层鱼类为主.由于作业方式较单一,近海底层鱼类资源受到破坏,而中上层鱼类如鯷、鲱、鲐、沙丁鱼等及东黄海的主要捕捞对象如马面纯、带鱼、乌贼等具有垂直洄游或栖息水层变动的习性,而中上层鱼类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上层鱼类渔场开发以及产量的提高,解决中上层鱼类在捕捞过程中的保鲜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秋刀鱼、鲐鱼、竹笑鱼等是为日本近海捕捞的重要中上层鱼类,因为渔获量多又称为多获性鱼类。一般来说,水温的变动对中上层鱼类的影响比中下层鱼类等的大。  相似文献   

7.
李豪 《海洋渔业》1986,8(3):116-118
<正> 在海洋渔业捕捞生产中围网是主要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组织生产的一种作业形式。由于中上层鱼类洄游的不稳定性,因此围网捕捞受渔场变化的制约。东黄海灯诱围网是从七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品种以鲐鲹类为主。渔场作业范围也因捕捞能力而局限在大沙渔场,长江口渔场一带。捕捞时间高度集中在11~12月至翌年的1~2月间,十  相似文献   

8.
几乎世界渔获量的一半是由小型中上层鱼类组成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包括太平洋鲱鱼、西鲱、远东拟沙丁鱼、沙丁鱼、鲥鱼、油鲱、印度鲭鱼、鲭鱼和毛鳞鱼等。这些小型中上层鱼类的显著特点是鱼群密度大,在全世界各地渔场均可捕捞。  相似文献   

9.
前言小型中上层鱼类占捕捞渔获量较大比例,估计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50%,其中地中海地区占60%左右。小型中上层鱼类组成中,极大多数是鲱鱼类,例如,南斯拉夫渔获量组成中沙丁鱼占70%,西班牙渔获量中中上层鱼类占56%,其中鲱鱼占46%。法国沙丁鱼占传统罐头产品的三分之一,鲐鱼也占三分之一。资源丰富的小型中上层鱼类给加工利用带来许多问题,从经济角度上来看,与其它  相似文献   

10.
灯光围网捕捞是发展海洋渔业,进一步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的重要作业方式。我国东、黄海及南海海域均有品种较多和蕴藏丰富的中上层鱼类资源,不但有可捕量较大的兰园鲹、鲐鱼、金色小沙丁,而且还有经济价值较高的乌鲳鱼及马鲛鱼等。近年来无论是国营渔业的  相似文献   

11.
李明 《水产科学》2001,20(2):32-33
根据《国际渔业新闻》所载渔船方向的资料,介绍了当前世界渔船发展的动态,认为大型化,发展捕捞中上层鱼类资源的渔船以及完善小型 船是当前世界渔船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福建海域鲨鱼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当前海洋捕捞由于近内海主要捕捞品种利用过度,资源明显衰退,单位产量和效益不断下降,一些传统鱼类甚至已形不成渔讯。为了寻求海洋捕捞业的发展,水产部门提出:“要因地制宜,拓宽途径,调整作业。支持开发生产,支持开辟新渔场和新的生产领域、新品种的利用。在头足类、虾类、中上层鱼类和小宗经济鱼类上做文章”。在此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汕头~台湾浅滩海域生态系统渔业资源容纳量、初级生产力和资源生物含碳率及其转化为基础,根据鲐黪鱼类体内含碳率的测定结果,估算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量和鲐黪鱼类群聚资源量,并运用Gulland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结果显示: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量为33.75万吨、最大持续产量16.875万吨:渔场鲐黪鱼类群聚资源量20.25万吨、最大持续产量10.2万吨。近十年来全渔场实际年捕捞量在5.5—10万吨之间,中上层鱼类资源接近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捕捞技术的发展和鱼类资源状况的变化,中上层鱼类的产量亦随之提高,约占世界海洋渔业总产量的五分之三。1979年世界海洋性鱼类产量为5514万吨,鲱、沙丁、鯷类鱼占1564万吨。1979年日本海洋性鱼类总产量817.07万吨,其中日本鲐为159.07万吨。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初,当挪威的围网渔船剧增,滥捕大西洋——斯堪的纳维亚鲱时,几乎超过了资源的承受能力。自那以后,实行了限额捕捞制度。但就世界范围而言,小型中上层鱼类仍然是一种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因为在许多情况下,要很好地食用这些小杂鱼是相当困难的。只是随着水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各种鱼糜制品、鱼油和鱼罐头进入市场,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合理开发利用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才成为海洋水产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依据台湾海峡历次海洋科学调查在闽中渔场所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对该渔场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和生态效率及61种主要鱼类的营养级,58种主要鱼类有机碳含量的调查、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潜在生产量,同时采用Steele模式估算中上层鱼类和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进而从鱼类生产量中分离出近底层鱼类资源的生产量;采用Cadima模式估算鱼类及其不同生态类群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估算结果: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潜在生产量分别为38.52×104t和44.34×104t,平均41.43×104t;Steele模式估算中上层鱼类和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分别为25.31×104t和8.05×104t,近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为8.07×104t;Cadima模式估算鱼类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25.41×104t,中上层鱼类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13.96×104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最大持续可开发量为9.51×104t;1994年以来鱼类实际年渔获量在27.00×104t~40.01×104t,已连续11年超过了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1994年以来投入的捕捞力量为3702艘~5967艘福建标准机动单拖渔船,也连续11年超过了Schaefer和Fox2种剩余产量模式估算的最大持续捕捞力量3678艘福建标准机动单拖渔船,呈现捕获量和捕捞力量“双超”局面。底层和近底层鱼类渔获量自1985以来连续19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中上层鱼类渔获量1998年以来连续6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鱼类的主要种群结构出现简单化、小型化和低龄化,生态学参数渐近体长L∞和渐近体重W∞趋小,个体生长曲率K加大,体重生长拐点tr提前,初届性成熟体长趋小,捕捞死亡系数提高和开发比率上升,资源明显衰退。必须加强对该渔场鱼类资源的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捕捞力量的投入和渔获量的产出,以防鱼类资源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7.
烟熏鱿鱼圈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资源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传统的经济鱼类资源不断衰退,而中上层鱼类、小杂鱼及虾蟹类和鱿鱼的产量不断上升,已成为海洋捕捞的主要对象和水产加工的重要原料。鱿鱼作为一种大洋性的海产品,由于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潜力的三大海洋生物资源之一,已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品种。鱿鱼的可食部分接近80%,比一般鱼类高出20%左右,并且无骨刺,食用安全,符合国外消费的要求,加工的产品出口潜力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台湾海峡灯光围网渔业的发展前景,本文收集了1986 ~1996 年福建在该海峡生产的灯光围网渔船的生产资料及有关海洋环境因子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计量分析法,并从生态学观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台湾海峡存在多处上升流区,浮游生物丰富,水文条件较稳定,有利于中上层鱼类集群索饵;灯光围网作业对海底环境影响小,对经济鱼类幼鱼损害较轻。由于中上层鱼类资源恢复较快,因此,台湾海峡的中上层鱼类资源较为丰富。据评估,该海峡的资源量有64 万t,可捕量有33 万t,有一定开发潜力,发展灯光围网前景看好。但从经济效益看,因1996 年单位捕捞努力量下的捕捞量(CPUE,t/k W) 在CPUE与F 相关曲线最高点之下,因此捕捞努力量不宜盲目增加。  相似文献   

19.
闽东渔场不同生态类群的鱼类资源生产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历次海洋科学调查在闽东渔场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2000~2001年对该渔场的鱼类资源结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生态效率、主要经济鱼类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等模型参数的调查和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的生态容量(潜在生产量),进而应用Steele模型分别估算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最后从鱼类资源生产量中分离出近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采用Gadima模式估算鱼类及其各生态类群资源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并讨论它们的开发利用程度。估算结果:闽东渔场鱼类资源生产量为63.08×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33.82×104t。其中中上层鱼类资源生产量为38.68×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20.34×104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分别为13.22×104t和11.17×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合计为15.50×104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11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呈过度捕捞。中上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也于1998年以来连续6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因此必须加强保护和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削减捕捞力量和渔获量,实行捕捞力量和渔获量“负增长”,待到渔获量下降到最大可持续开发量水平时,才恢复实施“零增长”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许多鱼类资源衰退和捕捞能力扩大的情况下,世界渔业正在把希望愈来愈寄托在中上层小型鱼类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渔获量在过去的5g中已提高了近1000万吨,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鲱鱼,螅鱼和沙丁鱼的捕获量到1985增长了26.5%,达到2120万吨。从这些统计搜集以来,对东北大西洋海域诸如鲭鱼、非洲鳕和鲱这类中上层小型鱼的兴趣已经高涨。在该地区,正在建造与冷却海水渔船配套的90米长大型拖网渔船,以便开发这些“未受捕捞压力”的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