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淮北棉田害虫与捕食性天敌群落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淮北棉田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群落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田间系统调查共发现害虫35种,捕食性天敌24种;害虫优势种为棉蚜、烟粉虱、棉叶螨、棉盲蝽;捕食性天敌优势种主要为四点亮腹蛛、龟纹瓢虫、T-纹豹蛛、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华姬猎蝽、小花蝽、青翅隐翅虫。该区棉田害虫与捕食性天敌在棉株上的分布特点为:四点亮腹蛛、T-纹豹蛛、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小花蝽、青翅隐翅虫为下部>中部>上部;烟粉虱、棉盲蝽为上部>中部>下部;华姬猎蝽7月30日前为上部>下部>中部,8月9日后为下部>上部>中部;棉蚜在6月20日前为上部>下部>中部,在6月30日后为下部>上部>中部;棉叶螨前期主要分布在下部,后期向上转移;龟纹瓢虫在7月10日前为上部>中部>下部,7月20日之后为下部>上部>中部。群落均匀度在棉花生长发育前期较低,中期逐渐上升,后期又逐渐下降;集中度的变化趋势与均匀度相反;多样性在棉花生育中期最高。以物种为单位和以功能团为单位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9904。  相似文献   

2.
为统筹利用自然天敌和通过化学措施全年综合防治石榴园害虫,对石榴园害虫及其天敌进行了系统调查,明确了江淮丘陵区石榴园主要食叶类害虫为棉蚜、小绿叶蝉、黄刺蛾、扁刺蛾和小袋蛾。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生态位分析法和空间格局聚集强度指数分析法分析了主要害虫与其捕食性天敌在数、时、空方面的关系,综合排序得出:棉蚜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是异色瓢虫、中华草蛉和八斑球腹蛛,小绿叶蝉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是粽管巢蛛、三突花蟹蛛和草间小黑蛛,黄刺蛾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是粽管巢蛛、锥腹肖蛸和八斑球腹蛛,扁刺蛾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是锥腹肖蛸、八斑球腹蛛和粽管巢蛛,小袋蛾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是三突花蟹蛛、粽管巢蛛和异色瓢虫。棉蚜种群的聚集均数λ值大于2,其聚集是本身原因引起的;而小绿叶蝉、黄刺蛾、扁刺蛾和小袋蛾及其捕食性天敌的λ值小于2,其聚集是环境中某些因子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设施菜田间作控制害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效果及对捕食性天敌多样性的影响,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设施菜田设置的青菜间作大豆或芋艿为处理,以非间作设施青菜田为对照,对间作作物大豆或芋艿植株上诱集到的斜纹夜蛾幼虫和卵块进行了调查,并对各处理区和对照区青菜田捕食性天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期内(7~9月),每100株大豆和芋艿诱集斜纹夜蛾幼虫分别为1 098.84±107.50头和1 260.78±126.16头,诱集斜纹夜蛾卵块数分别为17.45±1.31个和20.76±1.81个;与非间作青菜田相比,青菜田间作大豆或芋艿后斜纹夜蛾种群数量分别减少37.83%或45.89%;间作大豆或芋艿青菜田捕食性天敌分别隶属5目21科31种和5目21科32种,而非间作青菜田隶属5目19科26种;非间作青菜田捕食性天敌的优势种为拟环纹狼蛛(Lycosa pseudoamulata)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而间作大豆或芋艿后天敌优势种群均为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拟环纹狼蛛(Lycosa pseudoamulata)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间作大豆青菜田捕食性天敌的个体数量、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分别为91.22±4.91头.100株?1、29.74±0.30、4.53±0.03,较非间作青菜田分别增加58.70%、25.27%、10.60%;间作芋艿青菜田捕食性天敌的个体数量、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分别为92.09±5.03头.100株?1、29.96±0.35、4.54±0.03,较非间作青菜田分别增加60.21%、26.19%、11.00%。本研究结论可为上海地区发展设施青菜田间作大豆或芋艿种植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境对抗虫棉绿盲蝽及其天敌发生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5~2007年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对不同生境抗虫棉田内绿盲蝽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 试验设10种处理: 远离果园棉田、紧靠果园棉田, 密度为54 000株·hm-2的均行距棉田、密度为45 000株·hm-2的大小行距棉田, 合理化控棉田、不化控棉田, 纯作棉田和插种葵花棉田,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田和转单价基因抗虫棉田.结果表明, 不同生境抗虫棉田内绿盲蝽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 主要为龟纹瓢虫、七星瓢虫、中华草蛉、大草蛉、华姬蝽、小花蝽、T-纹豹蛛、三突花蛛、草间小黑蛛等.不同生境抗虫棉田内绿盲蝽及其天敌种群数量差异明显.远离果园、密度为45 000株·hm-2的大小行距、合理化控能减轻转基因抗虫棉田绿盲蝽的发生, 但不利于绿盲蝽天敌的发生;种植转双价基因抗虫棉能减轻绿盲蝽的发生且对绿盲蝽天敌影响不大, 插种葵花既能增加棉田绿盲蝽天敌的数量, 又能减轻绿盲蝽的发生.因此,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田插种葵花, 并远离果园、合理化控、合理密度并大小行距种植是保益灭害控制绿盲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于2005-2007年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对不同生境抗虫棉田内绿盲蝽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研 究, 试验设10种处理: 远离果园棉田、紧靠果园棉田, 密度为54 000株·hm^-2的均行距棉田、密度为45 000株·hm^-2的大小行距棉田, 合理化控棉田、不化控棉田, 纯作棉田和插种葵花棉田,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田和转单价基因抗虫棉田。结果表明, 不同生境抗虫棉田内绿盲蝽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 主要为龟纹瓢虫、七星瓢虫、中华草蛉、大草蛉、华姬蝽、小花蝽、T-纹豹蛛、三突花蛛、草间小黑蛛等。不同生境抗虫棉田内绿盲蝽及其天敌种群数量差异明显。远离果园、密度为45 000株·hm^-2的大小行距、合理化控能减轻转基因抗虫棉田绿盲蝽的发生, 但不利于绿盲蝽天敌的发生;种植转双价基因抗虫棉能减轻绿盲蝽的发生且对绿盲蝽天敌影响不大, 插种葵花既能增加棉田绿盲蝽天敌的数量, 又能减轻绿盲蝽的发生。因此,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田插种葵花, 并远离果园、合理化控、合理密度并大小行距种植是保益灭害控制绿盲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柑橘粉虱与主要捕食性天敌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集强度指数用来判别天敌和害虫的空间分布及其关系,但抽样样方的大小影响聚集强度指数的大小。为了分析在不同大小聚块条件下,天敌对柑橘粉虱空间上跟随关系的密切程度、聚集原因和聚集范围,为评价柑橘粉虱的天敌优势种提供科学依据,用聚块样方方差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空间聚集强度指数法、种群聚集均数法和ρ指数法对安徽省潜山县茶园不同大小聚块条件下的柑橘粉虱及其11种主要天敌中的6种天敌进行分析。柑橘粉虱与其6种天敌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柑橘粉虱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是草间小黑蛛(0.848 6)、八点球腹蛛(0.840 6)和龟纹瓢虫(0.805 5),与柑橘粉虱空间上跟随关系较不密切的天敌是红点唇瓢虫(0.764 2)。在聚块内包含有1、2、4、8个基本样方时,随着聚块内基本样方数的增多,聚集分布格局的扩散系数不断增大,均匀和随机格局的扩散系数C值不断减小。聚块基本样方数为2、4、6、8、16和32时与为1时之间的柑橘粉虱及其天敌的空间分布聚集程度差异均不显著。柑橘粉虱的种群聚集均数λ多数大于2,其聚集是本身原因引起的;天敌和柑橘粉虱在种群聚集均数为正值时,随着聚块中基本样方数的增加,种群聚集均数不断增大。用柑橘粉虱不同大小聚块的ρ指数判断个体群聚集时的最小范围是聚块中有1个基本样方,即本文的1.7 m2,为该虫抽样时确定样方大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多杀菌素对小菜蛾及其天敌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评价多杀菌素(菜喜)对小菜蛾及其主要天敌的毒力结果表明,菜喜对小菜蛾具有很高的毒力和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菜喜对青翅蚁型隐翅虫和菜蛾绒茧蜂具有直接杀伤作用,其1000倍稀释液24h使菜蛾绒茧蜂死亡率达62.2%,36h死亡率达88.7%,药液直接处理寄生蜂茧或饲喂均导致很高的死亡率,但对拟环纹狼蛛影响较小。多杀菌素对小菜蛾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但对小菜蛾天敌,特别是寄生蜂有相当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麦田害虫与天敌群落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15日至5月29日系统调查了冬小麦田害虫与天敌的种群数量动态,并利用相对丰富度、优势度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了害虫与天敌群落动态变化及时间生态位。结果表明:麦田昆虫群落组成较为丰富,由11目39科59种昆虫组成;优势种为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麦圆叶爪螨(Penthaleus major)、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和麦蚜茧蜂(Ephedrus plagiator)。群落的总个体数和丰富度随调查时间而变化;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在小麦生长前期较低,中期和后期较高,两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而优势集中性指数变化趋势与其相反。在害虫种群中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内竞争最为激烈,条斑叶蝉(Psammotettix striatus)的竞争最缓和;棉铃虫与麦长管蚜种间竞争最强,其次为麦圆叶爪螨与小麦叶蜂(Dolerus tritici)。在天敌种群中以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种内竞争最为激烈,麦蚜茧蜂的种内竞争最为缓和;龟纹瓢虫分别与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在时间维度上的竞争较为激烈,而麦蚜茧蜂分别与龟纹瓢虫、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的竞争比较缓和。从害虫种群与天敌种群之间的重叠值看,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较强,而麦蚜茧蜂和龟纹瓢虫则对麦田主要害虫麦长管蚜、条斑叶蝉和小麦潜叶蝇(Phytomyza nigra)等的跟随和控制作用均较强。  相似文献   

9.
暖季型草坪草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与结缕草(Z.japonica)为材料, 测定了高温胁迫下两种暖季型草坪草叶片主要抗性生理指标的变化, 结果表明: 40 ℃高温处理下, 两种结缕草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和ABA、GA3、IAA、MDA含量均显著增加, SOD、POD与CAT酶活性都显著增强; 两种结缕草叶片的Chla、Chlb、Car含量以及Chla/Chlb的比值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高温下, 沟叶结缕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量和ABA、GA3、IAA含量的增加均高于结缕草, SOD和CAT活性的增强也大于结缕草, 表现出更强的耐热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有利于花椒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管理模式,2012年对云南省昭通市3种常见管理模式(粗放、免耕、精细)下花椒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群落特征指数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季节性变化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花椒园节肢动物群落由2纲9目97科318种组成,其中害虫主要种类为大青叶蝉(Tettigoniella viridis)、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棉蚜(Aphis gossypii)和小长蝽(Nysius ercae),天敌主要种类为大灰食蚜蝇(Metasyrphus corolla)、斑食蚜蝇(Melanostoma scalare)、环腹瘿蜂属一种(Frigates sp.)和翠绿巨胸小蜂(Perilampus prasinus)。3种模式下,粗放模式丰富度(21.985 7)最高,但植食性类群亚群落个体比例(36.13%)也最高。免耕模式的多样性指数(3.649 1)、均匀性指数(0.694 3)和稳定性指数Ss/Si(0.074 7)、Nn/Np(0.557 2)、Sd/Sp(0.545 5)、Nd/Np(1.467 8)均高于其他两种模式。精细模式的优势度最高(0.193 1)、群落特征指数全年波动较大,受到外界干扰强烈。免耕模式下天敌对主要害虫的跟随作用较好且害虫爆发高峰期的虫口数量(最高81头)皆低于同时期粗放模式(最高189头)与精细模式(最高123头)。主成分分析表明粗放模式与精细模式下主导群落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害虫,而免耕模式下天敌起到了主导作用,其对害虫的调控效果较好。因此综合考虑生态经济效益,免耕模式为有利于当地花椒种植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异色瓢虫和多异瓢虫对两种色型豌豆蚜的捕食偏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异色瓢虫和多异瓢虫对红色型和绿色型豌豆蚜的偏好性及对种群的控制作用,本文将异色瓢虫捕食豌豆蚜的总密度设置为90头?皿?1、120头?皿?1、150头?皿?1,多异瓢虫捕食豌豆蚜的总密度设置为42头?皿?1、60头?皿?1、78头?皿?1,分别进行了异色瓢虫和多异瓢虫对2种色型豌豆蚜的选择捕食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当2种色型豌豆蚜共存时,异色瓢虫雌成虫对红色型豌豆蚜在低密度(90头?皿?1)和中密度(120头?皿?1)时均不表现喜(偏)好性,而在高密度(150头?皿?1)时表现正喜(偏)好性,对绿色型豌豆蚜在各密度条件下均不表现喜(偏)好性;对2种色型豌豆蚜的转换效应因总猎物密度的不同而表现不同,即红色型豌豆蚜在低密度(90头?皿?1)时无转换行为,在中密度(120头?皿?1)和高密度(150头?皿?1)时均表现负转换效应,而绿色型豌豆蚜则在各个密度条件下均不表现转换效应。多异瓢虫雌成虫对2种色型豌豆蚜在各密度下均不表现明显的喜(偏)好性;对2种色型豌豆蚜的转换效应因总猎物密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在低密度(42头?皿?1)时对2种色型豌豆蚜均不表现转换效应,在中高密度(60头?皿?1和78头?皿?1)时,对2种色型豌豆蚜均表现为负转换效应。由此可知,多异瓢虫对2种色型豌豆蚜无明显的选择偏好;异色瓢虫在红绿色型种群数量较低时,对2种色型没有明显的选择偏好作用,但当红色型和绿色型种群数量较高时,异色瓢虫对红色型豌豆蚜具有一定的偏好性,可能影响2种色型豌豆蚜虫种群动态变化。说明优势天敌瓢虫是引起2种色型豌豆蚜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The wild progenitor species (Oryza rufipogon) of Asian cultivated rice (O. sativa L.) is located in Dongxiang county, China which is considered its the northernmost range worldwide. Nine ex situ and three in situ populations of the Dongxiang wild rice (DXWR) and four groups of modern cultivars were genotyped using 21 SSR markers for study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conservation efficiency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 situ conservation of the DXWR failed to maintain the genetic identity and reduced genetic diversity. Therefore, in situ conservation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maintain the genetic identity, diversity and heterozygosity. Also, in situ conservation is urgently needed because natural populations in DXWR have decreased from nine to three at present due to farming activity and urban expansion. In DXWR, the three surviving in situ populations had greater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than any cultivated rice, and were genetically closer to japonica than either the male-sterile maintainer or restorer lines, or indica. Japonica has the lowest genetic diversity of cultivated rice. As a result, DXWR is a rich gene pool and is especially valuable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of japonica rice because these O. rufipogon accessions ar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japonica as compared to O. rufipogon collected anywhere else in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3.
假臭草植株不同分解阶段的化感作用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白菜为生测对象,采用滤纸培养皿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自然状态下假臭草植株分解过程中化感作用的变化动态。滤纸培养皿试验结果表明:假臭草植株提取液对小白菜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大,且随植株分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就幼苗根长而言,不同分解时期0.1g·mL-l的假臭草提取液对根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除未分解的假臭草以外,其他时期其他浓度的假臭草提取液对根系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假臭草提取液对小白菜茎长总体表现为促进作用。假臭草与土壤混合的盆栽试验显示,未分解的假臭草与土壤以50g·2kg-1比例混合对小白菜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8%,在土壤中分解10d后抑制作用消失;各时期假臭草对小白菜生物量均有显著提高作用。可见,假臭草作为绿肥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但需依据其在不同生长时期对不同作物的化感作用强度和时间设置合理的施用量与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is Stone)是目前入侵杂草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的一种重要天敌, 但在重金属污染的矿区泽兰实蝇对紫茎泽兰的植株寄生率明显降低。故利用同心圆采样法在云南兰坪金顶铅锌矿区5 km范围内采集土壤、紫茎泽兰及泽兰实蝇并测定重金属含量, 以研究重金属在土壤 紫茎泽兰茎 泽兰实蝇系统中的生物富集效应, 探讨重金属胁迫影响泽兰实蝇控制效果的机制。结果表明: 土壤 紫茎泽兰茎 泽兰实蝇系统中Pb、Zn和Cd含量随着距矿中心距离的增加而极显著下降, Cd、Pb和Zn在土壤 紫茎泽兰茎系统中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205~0.614、0.058~0.079和0.222~0.398, 平均值分别为0.453、0.067和0.315, 在紫茎泽兰茎 泽兰实蝇系统中的富集系数分别为1.06~7.69、9.68~20.13和1.13~1.56, 平均值分别为2.47、12.83和1.42。Cd和Zn属于强聚集, Pb属于很强聚集的元素。本研究结果证明, Pb、Zn和Cd可以在土壤 紫茎泽兰茎 泽兰实蝇系统逐级传递富集, 并初步阐明了重金属Cd、Pb和Zn在土壤 紫茎泽兰 泽兰实蝇系统中的传递规律。这丰富了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为进一步研究重金属胁迫影响泽兰实蝇控制效果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五种杀虫剂对卵寄生性天敌广赤眼蜂室内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用药膜法、寄主卵块喷雾法和盆栽法测定了苏云金杆菌等5种杀虫剂菜田防治推荐浓度对广赤眼蜂5种虫态的毒性及雌蜂的残留毒性.不同农药对广赤眼蜂各虫态的毒性存在差异, 对其存活、羽化和寄生能力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对成蜂的毒性最强.苏云金杆菌和啶虫脒对广赤眼蜂5种虫态的杀伤力较低, 对羽化蜂的寿命和翅的发育影响较小或无影响, 同时施药后的残效期较短, 对成蜂的存活和寄生能力的影响较小.阿维菌素除卵和幼虫期处理对广赤眼蜂无影响或影响轻微外, 预蛹和蛹期处理, 羽化率降低, 羽化后雌蜂寿命缩短, 前翅发育不全比例升高, 其不良影响随蜂的发育呈增大趋势; 此外, 喷药后7 d其残留农药对雌蜂的存活和寄生能力仍有较大影响.高效氯氟氰菊酯卵期至蛹期处理广赤眼蜂能显著降低该蜂的羽化率, 成蜂期处理的死亡率在70%以上, 但该药残留毒性期较短, 喷药后5 d成蜂存活和寄生能力基本恢复正常.毒死蜱对各虫期的广赤眼蜂均有极强的杀伤力, 喷药后10 d仍有很高的残留毒性.总之, 苏云金杆菌和啶虫脒对广赤眼蜂无毒或毒性较低, 是生防区理想的配合药剂;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性中等, 使用时要尽量避开赤眼蜂成蜂活动期;毒死蜱毒性极强, 生防区应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