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被生态建设与生态用水——以西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55,自引:6,他引:55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及干旱亚湿润气候带,由于这一地区降水量较少,植被分布既有地带性特点同时也具有非地带性特征。拿黄土高原来说,就有草原带、森林草原带和森林带等不同地带性水热特征。西北地区植被建设中究竟适生的植被类型应当是什么?在这一地区植被恢复中究竟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针对具体的立地条件和防护目标,采取合理的乔、灌、草配置,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其与造林种草的关系是这一地区植被建设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了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区早期森林植被状况及森林植被退化现状,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退化的主要原因,研究了工程实施后和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最后分析了调水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及其对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保护调水区森林环境和植被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经验教训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景可  郑粉莉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4):25-27,178
通过对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了加快植被建设的基本原则及建议。未来黄土高原预计在半湿润地带森林植被覆盖率可达到30%,在森林草原带,乔木林覆盖率低于zo%,而以灌草为主的植被覆盖率达到50%,草原带林草覆盖率低于50%。  相似文献   

4.
“一山三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治理环境、保持水土是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保障。"一山三带"植被恢复模式(林—果—农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成为山地丘陵区广为运用的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模式。对"一山三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模式的产生、原理、生态意义以及模式的实际应用等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该模式在我国南北方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施工建设期间周边森林植被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可以为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生态破坏管控、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等提供借鉴.为此,调查和分析了广东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库周森林植被的植物种类、群落特征及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774种,隶属于152科382属;植物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6.
对林草植被、河流泥沙、水土流失面积和治理程度等因素的分析表明,甘肃省洮河流域具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基础和条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临潭县斜藏沟等39条小流域作为2019-2030年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重点,类型包括生态治理型、水资源保护型和乡村旅游型等。  相似文献   

7.
德国十分重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讲究近自然治理,其对土地、河流、森林等环境要素的保护、生态补偿、公众参与以及科研等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措施,值得我们在生态建设中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明山位于北回归线上 ,具有其独特的区位特征。开展大明山森林生态环境的研究对本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了解北回归线上森林植被的发生、发展和演替以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荻具发达根茎及不定根系,是优良的固土护坡植物,也具有耐淹能力,可应用于河流岸坡和水库消落带的水土保持。根据对湖北省荻分布的考察结果,将其生态分布划分为湿地植被类型、石漠化和丹霞地貌植被类型与山地植被类型。荻主要呈斑块状分布于池塘、沟渠和耕地边缘、森林边缘,面积从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不等,森林内部没有其踪迹。湖北省荻种群密度一般为51.7~73.4株/m2,仅大柳和丹江口种群密度低于50株/m2。人为破坏生态环境,限制荻根茎的扩展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江汉平原荻生存空间狭小,将导致其一些重要的生态型和基因型的消失,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将逐渐狭窄而成为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黄土高原植被受水热因子作用明显,植被分布自东南向西北总体呈现出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地带性规律。本研究选取黄土丘陵区从南向北形成的4种典型植被带(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和草原.荒漠带)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植被带草本植物叶片与土壤碳?、氮(N)的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为预测黄土高原植物的生长发育前景、生态系统的植物营养元素和土壤养分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陕北黄土丘陵区富县、甘泉县、安塞县、靖边县、横山县以及榆林市榆阳区为研究区域,基于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测定研究区4种植被带草本植物叶片和不同土层碳氮含量,最后利用方差分析研究不同植被带草本植物叶片及土壤碳氮差异,并与全球、中国尺度等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同时采用相关分析,阐明4种不同植被带植物叶片和不同土层有机碳、全氮的相关关系。【结果】1)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0—10、10—20、20—40cm各个土层中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1),在0—40cm土层中,随着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整体呈下降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草原.荒漠带,但不同植被类型的垂直变化规律差异较大。2)草本植物叶片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植物叶片碳含量平均值为442.9g/kg,略低于全球492种陆地植物叶片碳含量的平均值464.2g/kg;而氮含量平均值为25.8g/kg,略高于全球水平20.6g/kg,说明黄土高原4种不同植被带在碳氮积累上存在差异,且该地区草本植物的C∶N相对较低。3)植物叶片C、N、C∶N与土壤SOC、STN含量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总体来看与不同土层相关关系各不相同。【结论】不同植被带土壤C、N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且C、N含量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黄土高原由南向北,呈现植物叶片C含量降低而N含量升高的趋势,因此C/N呈现减小趋势。植物叶片C、N、C/N与不同土层的土壤C、N均存在一定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山西管涔山林区森林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国家进行四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也是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保护土壤、减少河道泥沙的绿色屏障。正确估价森林对河流水量的影响,对发展水利事业和工农业生产亦有其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科学工作者曾在这方面作过许多试验研究,其中有些试验资料说明森林的存在导致了河流水量的减少,有些资料则说明森林的作用使河流水量增加。本文着重探讨山西管涔山的森林对年径流和洪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哲  焦峰    梁宁霞  王宗仁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4):74-77,81
以延河流域不同植被带上的三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引用土壤湿度综合指数作为土壤水分评价指标,结合不同植被带土地利用分布特征与相应土壤含水量对延河流域土壤水分进行评价分析,为该区域不同植被带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三个植被带均处于极干旱状态,土壤湿度森林草原带 > 森林带 > 草原带;其中森林带以林地为主,森林草原带以林地和草地共同起主导作用,草原带以草地为主;不同植被带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森林带最高,其次为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最低;对不同植被带土壤水分的剖面变化分析表明,0—200 cm土层中土壤含水量随着深度增加呈现增长趋势。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耕地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土地利用方式,这主要是与耕地坡度较小和修建梯田有关,同时还与农作物的耗水量相对较小有关。林地和草地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差异,灌木地土壤含水量最小。  相似文献   

13.
植被保育区划是根据植被的自然环境、空间分布、演替趋势、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因素综合划分的植被保育地域,是有效地保护天然林、促进森林植被进展演替、有效发挥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持续控制自然灾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方法和技术。利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结果,在阐述植被保育区划的目的、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将东大河林区水源涵养林划分为2个Ⅰ级区、6个Ⅱ级区、8个Ⅲ级区和29个Ⅳ级区,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生态环境用水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环境用水研究是改善生态环境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从生态环境用水的内涵着手,结合山西省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将山西省生态环境用水划分为森林植被、水土保持、河流、城市生态环境用水4个方面。森林植被生态环境用水用林地实际蒸散量表示,全省林地耗水大致为346~477mm;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用水采用治理前后小流域对比分析方法,经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减少流域径流深约为17.62mm(黄河流域)、27.34mm(海河流域);通过对山西省各大河流多年平均最小月径流量和最大月含沙量、输沙量统计分析,计算河流生态环境用水量;城市生态环境用水从城市湖泊环境用水、城市绿化用水、地下水超采恢复用水、城区道路洒水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森林作为地球的重要植被类型,占有相当大的面积密度,与地球的万物息息相关,并影响周围的环境,在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过程会形成一种有机的功能单元,促进非生物与生物相互之间的联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森林植被面积日趋减少,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因此国家提出了六大林业工程的建设,加大对森林植被的建设,森林培育也就逐渐成为全国关注的新焦点。但是近年来,我国森林培育质量明显不好。基于此情况,从森林培育质量管理的概念出发,首先深入了解并分析森林培育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浅谈影响森林培育质量提高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一植被是指复盖在地球表面由绿色植物组成的各种不同的植物群落,如森林、灌丛、草原、沼泽以及人类创建的各种栽培植物群落等。在自然界中,植被能够利用光能制造大量物质,直接或间接向人类提供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同时,还能够保护和调节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它不仅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自然资源,而且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动物生存和保障农业生产等多种效益。因此,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各种各样的植被类型中,森林植被最为重要,它既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水库、水电站建设要淹没大量的土地,造成大量森林植被的破坏和水土流失。溪洋水电站库区建设与天门山风景区自然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紧密结合,使工程建设、自然资源保护、眼前效益、长远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很好的体现,对现在所讲究的资源型经济具有代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森林的作用层面和生态水文过程的角度总结分析了森林的水文调节、土壤保持和削减洪峰等生态服务功能,并讨论了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共同关心的增加森林植被会减少径流的问题,认为应综合地评价造林活动和森林植被恢复的影响,但同时应加强森林生态水文基础性研究,强化林业发展和森林管理决策的科技基础,以提高森林植被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及林业发展综合决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贵州山岖水流失影响因素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研究以流域为单元,选定17个中等流域,研究各流域地质,地貌、土壤、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降雨量、旱坡耕地垦殖率、土壤垦殖率、人均占有粮食、人均纯收入、人口文化素质,人均乡镇企业产值、人均农业产值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多因素与河流输沙量的关系,建立了各单因素及复因素与输沙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河流输沙最显著的因素为旱坡耕地垦殖率,森林覆盖率和人口密度,其次为人均占有粮食和土壤类型,河  相似文献   

20.
次生阔叶林保护与浙江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区、半山区占全省陆地70%的浙江省,天然原始植被几乎只占森林面积的2%且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和人迹罕到高山陡坡地区。由于历史上的自然灾害(火灾、病虫害)和掠夺式经营,森林更新跟不上采伐速度,次生林和郁闭度小于0.3的疏林地作为目前主要森林类型,地带性顶极群落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尚较丰富。但近年来,人为干扰和陡坡耕垦日趋加重,林地退化较严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结构功能和阈值已呈下降趋势。为促进我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必须建立生物基因保存库,尽快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在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同时,做好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设,重点开展次生阔叶林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做好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把林地生产力提高和森林栽植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纳入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