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亚麻为基质,采用HClO4对其进行改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选取了HClO4浓度、颗粒粒径、料液比、改性温度、改性时间5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亚麻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为69.85%,比改性前去除率增加了22.3%(投加量0.01 g,亚甲基蓝浓度为4.21 mol/L),最佳改性工艺为过筛300目、改性温度85℃、改性时间9 min、HClO4浓度15%,料液比0.042 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花生壳在染料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甲醛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试验,探讨振荡时间、初始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15 min内,甲醛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增加15 min后,吸附量随时间变化增加缓慢。35~55 min内,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变化较小,55~75 min变化较大,95 min后,基本不再改变。pH值为1~3时,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小,pH值为3~5时吸附量达到最小值 pH值为5~8时,吸附量增加,pH值大于8时,其吸附量又减小。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与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平衡常数与最大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论]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且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3.
以农林废弃物葡萄藤为原料,选用NaOH为改性剂,在最适的改性条件下制备葡萄藤吸附剂,研究了改性后的葡萄藤对次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用0.5 g改性葡萄藤,处理浓度为100 mg/L,pH值为6.8的次甲基蓝溶液50 mL,振荡吸附60 min,吸附率可达97.7%;改性葡萄藤对次甲基蓝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所描述的规律,吸附过程的△G<0,△H为16.43 kJ/mol,△S为60.86 J/mol·K,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Ea为27.85 kJ/mol,吸附是自发的、吸热的熵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亚麻负载纳米铁作为吸附剂,用果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改性剂,应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探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浓度大小、搅拌时间、改性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亚甲基蓝溶液的初始浓度及pH值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探讨吸附作用机制,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分析改性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吸附剂吸附亚甲基蓝溶液遵循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平衡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5.
6.
为探究柚子皮对染料废水的吸附规律及最佳条件,以亚甲基蓝模拟废水,进行了柚皮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规律及吸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30℃,pH 8,震荡时间60min的条件下,0.4g柚皮粉可使100mL浓度为140mg/L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83%以上,30℃下柚子皮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33mg/g。柚子皮吸附亚甲基蓝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包括外部液膜扩散、表面吸附和颗粒内部扩散等过程,可以用Langmuir、Temkin等温吸附方程和二级吸附速率方程进行很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Cu/CuO改性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征,采用Cu/CuO对碳纳米管进行了改性,通过SEM、XRD和比表面积-孔径分析仪对改性前后碳纳米管进行表征。以改性前后碳纳米管为吸附剂,研究了改性前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并且分析了环境因素包括温度、pH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前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在2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改性之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增强。改性前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pH和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究表明,Cu/CuO改性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优于原始碳纳米管,Cu/CuO改性碳纳米管去除溶液中的亚甲基蓝主要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和铜与亚甲基蓝之间的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柠檬酸改性桔皮对水中甲基蓝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柠檬酸改性对桔皮生物吸附剂吸附污染物能力的影响,为桔皮的资源利用提供新途径,为污水净化吸附剂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粗桔皮(OP)为吸附剂原材料,以柠檬酸为改性剂,通过酯化反应制备出了改性桔皮吸附剂——柠檬酸改性桔皮(COP)和碱处理柠檬酸改性桔皮(MOP),以染料甲基蓝(MB)为污染物,采用恒温振荡处理法,考察了吸附剂用量、MB质量浓度、体系pH、温度等因素对OP、COP和MOP吸附MB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3种吸附剂对MB的吸附能力与体系pH有关,当pH为2~10时,MOP对MB的吸附能力变化不大,而OP和COP对MB的吸附能力,在pH>6以后才能达到吸附平衡。在相同温度条件下,3种吸附剂的最大吸附量依次表现为MOP>OP>COP;在30℃时,OP、COP和MOP的最大吸附量可达112.45,27.59和189.92 mg/g。3种吸附剂对MB的吸附均可在120 min后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桔皮吸附剂对MB的吸附为吸热的自发熵增过程。【结论】柠檬酸改性并经碱液浸泡后的桔皮,对MB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是一种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污水处理生物质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微波氯化锌改性玉米秸秆、NaOH改性玉米秸秆和纤维素酶改性玉米秸秆的最佳改性条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改性前后的结构、组成进行了测定;试验对比了不同改性秸秆投加量、溶液pH对亚甲基蓝吸附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下的3种改性玉米秸秆,对亚甲基蓝溶液吸附1 h,吸附率可分别达到84.67%、98.76%和99.63%;3种改性玉米秸秆皆暴露出更多内部结构,表面变得粗糙蓬松;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投加量和pH增大,吸附速率提高。3种改性玉米秸秆的吸附过程都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是单层吸附且吸附速率由化学吸附主要控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良Hummer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通过批量平衡试验考察了其对泰乐菌素的吸附特性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GO对泰乐菌素的吸附在24 h可达到动态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可用拉格朗日二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线用线性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吸附随着p H值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弱。  相似文献   

11.
以段状黄麻(SJ)为基质,通过酶固定化方法,制备了系列漆酶-黄麻复合材料(0.1%L-SJ、0.5%L-SJ、1%L-SJ、5%L-SJ),通过批处理法研究了漆酶给酶量、温度、pH、离子强度及其再生对亚甲基蓝(MB)去除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表面电荷特征等表征其官能团、表面形貌和电荷变化以探讨其对MB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漆酶的负载增大了黄麻对MB的去除,随漆酶给酶量的增加,MB去除率顺序为1%L-SJ5%L-SJ0.5%L-SJ0.1%L-SJSJ,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5种材料对MB的去除均符合Sips吸附等温模型,1%L-SJ具有最高的去除率达95.12%,拟合吸附量(q_S)为1 097.11 mmol·kg~(-1);5种材料对MB的去除均为自发过程,温度的升高、离子强度的增大和pH的降低均不利于MB去除;1%L-SJ经再生4次后仍保持76.66%的去除率。漆酶-黄麻复合材料对MB的去除机制是黄麻吸附与漆酶酶解的共同作用,黄麻吸附是主要形式,贡献率为91.12%,而漆酶的辅助作用贡献率为8.88%。黄麻吸附机制主要为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漆酶主要通过酶解和改变黄麻结构的形式增强对MB的去除。  相似文献   

12.
以餐厨垃圾为原材料,通过高温热解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餐厨垃圾生物质炭(Natural kitchen waste biochar,NKB)和磁性餐厨垃圾生物质炭(Magnetic kitchen waste biochar,MKB),研究了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吸附剂量、吸附时间和溶液pH值等条件对生物质炭吸附水中亚甲基蓝(MB)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热解温度450℃、热解时间1 h条件下制备的NKB对MB吸附性能最好;在生物质炭投加量1.0 g·L-1、吸附时间20 min、pH值为9的条件下,MKB对MB的去除率和吸附量分别为97.94%和9.2 mg·g-1,分别比NKB提高18.54个百分点和1.6 mg·g-1;经过多次再生后,MKB对MB的吸附去除率仍在90%以上;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研究表明,餐厨垃圾生物质炭经过赋磁可提高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碱性条件下吸附性能较好,且能多次循环再生。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声波法对以氯化锌溶液活化文冠果果壳制备的活性炭进行处理,并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时间、温度和pH对亚甲基蓝溶液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行为符合朗缪尔等温线,它在温度分别为30,40和50℃时,活性炭对亚甲基蓝溶液最大单层吸附量分别达到235.041,279.985和287.307...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吸附时间、初始染料浓度和吸附温度对吸附能力的影响,考察了相应的吸附动力学、平衡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废报纸对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粒内扩散模型分两个阶段,说明粒内扩散并非吸附过程中惟一的速率控制步骤;Freundich和Temkin等温线相比于Langmuir等温线更符合吸附平衡数据;吸附热力学数据表明废报纸对甲基蓝是一个自发、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废报纸吸附剂可以用乙醇脱附再生,经4次循环仍可保持80%以上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