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新疆发生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病毒病是导致农作物遭受重大损失的毁灭性病害.2011年新疆喀什地区设施番茄暴发病毒病,采集病样,鉴定病毒种类和调查发生为害情况.[结果]经专家鉴定,确定致病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该病毒可在番茄、辣椒、茄子、曼陀罗、苘麻和龙葵等上寄生,8月20日至9月25日定植的番茄发病率达50;~ 100;,8月中旬之前定植的番茄有个别病株,10月初以后定植的番茄发病率为6;~40;.[结论]新疆喀什地区暴发的番茄病毒病病原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相似文献   

2.
辣椒和番茄是海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病毒病的发生导致严重减产。2013-2014年,在全省范围内采集了253份辣椒病毒病样品和289番茄病毒病样品,采用DAS-ELISA对7种主要病毒及病毒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辣椒病毒病的总体检出率为59.68%,CMV的检出率最高,为41.11%,存在7种复合侵染类型,复合侵染率为30.83%,优势毒源为CMV和TMV。番茄病毒病的总体检出率为44.64%,TYLCV的检出率最高,为22.84%,存在10种复合侵染类型,复合侵染率为15.57%,优势毒源为TYLCV和CMV。样品相对含量测定显示,在辣椒中CMV的相对含量最高,BBWV的含量最低;在番茄中TYLCV的相对含量最高,BBWV的含量最低;辣椒样品中除CMV含量高于番茄外,其他病毒的含量均低于番茄。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定河北省番茄上主要病毒病种类,明确病原和分布。[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免疫试纸条技术,对2016—2018年采自河北省8个县市18个番茄主产区的番茄样品进行病毒病种类鉴定。[结果]采集的番茄样品中共检出3种病毒,分别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其中TYLCV是目前河北省危害最严重、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病毒,各调查地区均能检出,检出率为63.29%,其次为ToCV,检出率为17.19%,田间主要表现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混合侵染;ToMV检出率仅为0.09%,为零星发生。[结论]河北省番茄病毒病的主要种类为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番茄褪绿病毒。  相似文献   

4.
病毒病是海南冬季蔬菜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发生为害日趋严重。通过对海南17个市县88个乡镇冬季蔬菜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同时采用ELISA或PCR方法对田间采集的1 385份样本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病毒病发生严重程度依次为黄瓜辣椒小白菜南瓜樱桃番茄菜豆豇豆。150份黄瓜样本中,CMV、CGMMV和TMV检出率分别为63.3%、22.67%和21.33%;180份南瓜样本中,CMV、TMV和CGMMV检出率分别为53.89%、5%和1.12%;220份辣椒样本中,CMV、TMV和TSWV检出率分别为49.1%、41.4%和1.53%;170份樱桃番茄样本中,TMV、CMV、BBWV和粉虱传双生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0%、34.7%、1.18%和3.53%;350份小白菜样本中,Tu MV和CMV检出率分别为49.1%和20.9%;130份菜豆样本中,CMV和BBWV检出率分别为30%和12.3%;195份豇豆样本中,CMV和BBWV检出率分别为9.2%和2.6%。CMV可以侵染已检测的4个科的所有蔬菜种类,检出率在9.23%~63.33%。已检测的所有蔬菜种类中,均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病毒的混合侵染,混合侵染率在0.56%~26.36%。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天津5个区县辣椒病毒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并利用6种常见蔬菜病毒的抗体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鉴定采集到的228份病毒样品。结果表明,有186份样品呈阳性,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检出率最高,达42.25%,为天津地区辣椒的优势毒源种类;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 MV)、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BBW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检出率分别为37.43%、28.34%、17.65%和20.86%;并首次在天津武清地区检出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f virus,TSWV)侵染辣椒。调查还发现天津地区辣椒存在2种及2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地区番茄、辣椒上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Tospoviruses)与传毒蓟马的发生特点,为有效监测与防控Tospoviruses引起的斑萎病及传毒蓟马的发生流行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定点调查法,对云南Tospoviruses常发重灾区泸西和晋宁地区番茄、辣椒上的Tospoviruses及传毒蓟马的发生特点进行调查.[结果]2014年,泸西番茄、辣椒上斑萎病发病率和传毒蓟马种群数量均于7月7日达最高值,分别为16%、66%和1418、822头/100株.晋宁地区番茄、辣椒斑萎病发病较重,7月12日发病率达最高,分别为76%和80%,番茄上传毒蓟马种群数量在6月21日达最高峰,百株虫量为896头,辣椒在7月12日达最高峰,百株虫量为696头.经室内ELISA及分子检测,Tospoviruses种类鉴定为TSWV、TZSV;传毒蓟马种类鉴定为西花蓟马、花蓟马及棕榈蓟马,西花蓟马为绝对优势种.[结论]2014年云南泸西、晋宁等地番茄、辣椒上Tospoviruses引起的斑萎病及传毒蓟马危害严重,选择抗性品种是有效控制Tospoviruses发生流行的方法之一.针对Tospoviruses及传毒蓟马的发生特点,合理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等综合技术措施,才能保证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上海市青浦区秋季番茄生产中主要病毒病的发生种类及发生比例,在田间用试纸条对疑似病毒病症状的番茄样本进行了快速监测。结果表明,青浦区秋季番茄生产中存在普通花叶病毒,其检出率为47.83%,未检出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使用试纸条监测技术,可在番茄病毒病显症前3d检出阳性菌株。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分子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建军  孙茜  艾鹏飞  韩璀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016-18017
[目的]对河北省发生的一种番茄病毒病进行症状识别和分子诊断。[方法]2008年11月及2009年7~10月对河北省番茄病毒病田间发生情况和典型症状进行详细调查,然后根据已发表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该病毒病的发病症状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相一致,从症状上初步诊断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石家庄和衡水采集的病株样本的DNA均扩增出307 bp大小的特异条带,表明该片段为TYLCV的一个分离物,证明采集的番茄病株是由TYLCV侵染所致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结论]该研究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河北省大面积发生及从分子水平上确诊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是番茄生产大国,番茄在全国范围内均有种植,是种植户创收致富,乃至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番茄病毒病作有为影响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有着系统性、传染性、迁移性、暴发性等特点,其中有几种病毒毁灭性极强,甚至造成绝收。1番茄上主要的病毒种类能够侵染番茄的病毒几十种之多,未知的番茄病毒病还在不断发现。不同地区,病毒种类和优势病毒种存在不小差异。全国大范围内发生,番茄上常见的病毒有番茄黄化曲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危害中国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设施番茄的病毒种类,为该区域番茄病毒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秋季,在洛浦县设施蔬菜产区采集8份番茄疑似感病样品.利用已报道侵染番茄的7种主要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对采集的番茄疑似感病样品进行RT-PCR检测,对番茄褪绿病毒阳性样品的CP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进行同源性、地理...  相似文献   

11.
芮明方  谭宏  叶根如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93-5793
[目的]为了明确湖州市条纹叶枯病主要病区灰飞虱的传毒率。[方法]用人工饲养的五代灰飞虱,对“嘉花1号”水稻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接毒试验。将饲养的5代灰飞虱成虫每穴1头接入瓶内的试验苗上,用网罩隔离培养接虫苗,连续观察60 d,通过统计计算带毒灰飞虱传毒率。[结果]主要病区灰飞虱的传毒率为5.69%。[结论]带毒灰飞虱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毒率较高,应密切监控灰飞虱的发生动态,防止条纹叶枯病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2.
不同黄板悬挂高度及密度对防治烟蚜及烟草病毒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烟田黄板不同悬挂高度和密度对比试验,研究了其诱杀烟蚜及防治烟草病毒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黄板悬挂高度和密度对诱蚜量和病毒病防效有显著差异,黄板悬挂高度高于烟株10~15 cm的诱杀效果最好,日均单张单面黄板诱蚜量为159.22头/d,30 d虫口减退率为77.94%,病毒病防效为66.03%,黄板悬挂密度为450张/hm2、600张/hm2的日均诱蚜总量、30 d的虫口减退率和病毒病防效均大于300张/hm2,但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1)。因此,烟草生产中利用黄板诱蚜时建议悬挂高度高于烟株10~15 cm、悬挂密度450张/hm2,以达到防治烟蚜、降低成本并减少对农事操作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There are a total of more than 40 reported maize viral diseases worldwide.Five of them have reportedly occurred in China.They are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maize dwarf mosaic disease,maize streak dwarf disease,maize crimson leaf disease,maize wallaby ear disease and corn lethal necrosis disease.This paper reviewed their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virus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virus identification and diagnosis in cor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从陕西咸阳、兴平、杨凌、柔谷、眉县、岐山、凤翔等地采集辣椒病毒病标样126份,在室内通过单斑分离及回接验证得到5种分离物,采用鉴别寄主的生物学反应和DA S-EL ISA法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陕西辣椒病毒病的毒原有黄瓜花叶病毒(CM V)、烟草花叶病毒(TM V)、烟草蚀纹病毒(TEV)、马铃薯Y病毒(PVY)和蚕豆萎蔫病毒(BBW V),其中CM V和TM V是优势毒原种群,分别占检测样品的60.31%和30.94%。在室内分别以CM V和TM V的枯斑寄主苋色藜和心叶烟为测试寄主,采用半叶法对接种叶片分别于接种前和接种后涂施病毒抑制剂,测试了7种病毒抑制剂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接种前后涂施3.85%病毒必克水乳剂500倍液,均对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接种前涂施的防治效果较接种后涂施的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 Hort.)是无性繁殖植物.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因植物病毒的侵染引起种性退化、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系统阐述了唐菖蒲典型病毒病的种类、基本特性、表现症状及目前国内外对该领域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唐菖蒲病毒病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香蕉条斑病毒及其所致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条斑病毒病是香蕉的主要病毒病害,可造成7%~90%的产量损失;在某些地区,香蕉条斑病毒病已成为制约香蕉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香蕉条斑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理化特性、病株中的BSV检测方法及病害的防治措施,以期让读者较全面地了解香蕉条斑病毒病,使其在生产上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MDV京-1株和GA株诱发的MD为肿瘤模型,跟踪测定了鸡生长过程中脾脏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端粒酶活性在没有临床症状和可视病变出现之前便可检测到。随着MDV感染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在其相对活力达到最高值后,总体水平略有下降,但依然存在端粒酶活性;而疫苗株CVI988接种后,整个生长过程其端粒酶均呈阴性。发生MD病变的鸡生长迟缓,中枢性免疫器官胸腺和法式囊严重萎缩,并出现体内肿瘤。无论是病变程度,还是死亡个数和时间,京-1株的致病性均高于GA株。  相似文献   

18.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世界公认的最重要的家禽疫病之一,伴随着NDV活疫苗的广泛使用,野外分离的新城疫病毒往往由多种强弱病毒混合而成。为了避免不同分离株干扰,必须通过蚀斑纯化将混杂在一起的不同NDV毒株区分开来。文章采用蚀斑纯化技术对野外分离毒新城疫GM2进行蚀斑纯化,并对蚀斑纯化前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该分离毒蚀斑纯化前MDT,ICPI,IVPI分别为50.5,1.78,2.41,蚀斑纯化后MDT,ICPI,IVPI分别为47.5,1.89,2.65。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主栽甘薯品种病毒种类的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2个甘薯主产区内3个甘薯主栽品种,共计39份样本甘薯病毒病采用硝酸纤维膜酶联免疫检测法(NCM-ELISA)检测。结果表明,39份测试甘薯样本中,1个样本感染了甘薯退绿病毒(SPCFV),检出率为2.56%;18个样本感染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检出率为46.15%;4个样本感染了甘薯潜隐病毒(SPLV),检出率为10.26%;1个样本感染了甘薯G病毒(SPVG),检出率为2.56%。3个主栽甘薯品种中,鄂薯6号病毒检出率最高,为66.67%;其次为徐薯22,病毒检出率为45.45%;福薯18的病毒检出率为43.75%。不同产地甘薯主栽品种带毒状况调查表明,鄂州主产区病毒病种类最多,病毒检出率最高。在5种受测目标病毒中,SPFMV的发生和危害最为严重,其单个采样点的样本感染率最高为52.12%;其次为SPLV,单个采样点的样本感染率为20.00%。2个主产区检测样品均未检测到甘薯退绿矮化病毒(SPCSV),但并不意味SPCSV在2个主产区没有发生,因此有待进一步大范围调查验证。  相似文献   

20.
Pumpkin is a kind of crop which is often infected by viruses, in the past biology, serum and 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methods were mainly used on the study of pumpkin virus disease in China[1-2]. A lot of new PCR technologies have developed on base of 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