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分析不同年份、不同产地生产的种子对超甜玉米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单穗重及产量的影响,以‘迪甜6号’为试验材料,对3个年份(A1为2010年;A2为2011年;A3为2012年)、2个产地(B1为平遥,B2为海南)生产的种子进行了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测定。结果表明:种子生产年份对种子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单穗重、产量4个指标影响较大;除产量外,种子产地对其他3个指标影响不是很大。‘迪甜6号’的种子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随着种子生产年份的久远均呈现下降趋势。种子生产年份各处理间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生产地点各处理间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无显著差异;两处理间交互作用不明显。种子生产年份、产地对单穗重影响不是很大,各处理单穗重依次为A3B1>A3B2>A2B2>A1B2>A2B1>A1B1。种子生产年份与产地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二处理间交互作用显著。处理A3B2产量最高,为14235 kg/hm2。‘迪甜6号’田间出苗率与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种子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单穗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的预测玉米种子在春季田间条件下的出苗表现,我们以田间出苗率与实验室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分析为手段,对9种活力测定方法进行了筛选。低温测定结果与田间出苗率之间的相关较高,是其中最好的方法。通过采用砂床代替玉米田间土壤,改善了低温测定结果的重演性。联合试验和适合性鉴定的结果指出,低温测定的结果可以重演,并可适用于不同自交系与杂交种的种子。4年研究的的结果证明,低温测定发芽率与实际田间出苗率之间的(?)关是显著的,稳定地高于标准发芽率与出苗率的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连续三年通过对藏育1号大白菜品种不同粒径和成熟度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田间出苗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大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与种子粒径和成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大白菜种子粒径的增加,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出苗率提高,种子活力提高。在种子粒径和成熟度两因素中,种子粒径对种子活力的影响更大。通过对种子活力的测定,为育苗、良种繁殖、种子工作指标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腐酸浸种浓度对旱作燕麦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土壤墒情下,结合不同黄腐酸浸种浓度和播种补水量处理,研究其对燕麦出苗率的影响,建立以出苗率为目标函数的非线性回归方程,并寻找最佳组合。以裸燕麦坝莜1号为材料,采用改进的311-A最优回归设计,通过对燕麦种子进行黄腐酸浸种和播种补水处理,以清水浸种和不补水作对照,研究黄腐酸浸种对燕麦出苗率的影响。建立关于三个因素与出苗率的多项式回归方程为:Y=90.66-2.54x12-1.23x22-0.85x32-1.03x1+2.28x2+2.98x3-0.71x1x2-0.35x2x3+0.02x1x3。单因素对燕麦出苗率的影响表现为土壤墒情补水量黄腐酸浸种;两因素互作情况下表现为在一定土壤墒情下结合黄腐酸浸种效果最好;经计算机寻优模拟得出,最优组合为黄腐酸浸种浓度0.23%、补水量0.47 L·m-2、土壤墒情为田间持水量的68.85%时,燕麦出苗率最高,达94.13%。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旨在分析常规库存条件下,长时间贮藏的春小麦种子发芽能力随贮藏年限的变化特点,为春小麦种子长时间贮藏提供实践依据。[方法]试验选用常规条件下长时间贮藏的15份春小麦材料,在 2009年至2017年间通过连续每年测定发芽势和发芽率,对春小麦种子在常规贮藏条件下发芽势和发芽率随贮藏年限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小麦种子在常规库存条件下,发芽势和发芽率随贮藏年限的增加逐年降低,发芽势的年降速率快于发芽率的年降速率;小麦品种间发芽势和发芽率随贮藏年限的变化存在差异性;同一小麦品种,会受到品种和收获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在不同环境下种植与收获,发芽势和发芽率随贮藏年限的变化会有不同。[结论]该试验认为小麦种子发芽能力因受小麦品种特性、收获环境、贮藏年限的影响,库存小麦种子在检测种子发芽力时,应按照不同贮藏年限、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来源等,对种子批逐个检测,不能随意替代。  相似文献   

6.
【目的】中国玉米主产区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播种后遇旱问题时常发生,生产上实现良好的出苗与成苗率是保障玉米高产稳产的基础。鉴于不同的玉米品种对萌发期干旱胁迫反应不一,构建玉米萌发期耐旱评价技术体系,鉴定不同品种萌发期耐旱性,为玉米品种筛选与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从田间耕层采集的土壤为介质,设置从种子不能发芽到全部发芽的土壤含水量13个梯度,在25℃光照培养箱条件下测定5个代表性品种种子发芽率,建立不同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与发芽率的Logistic拟合方程,确立50%种子发芽率时土壤含水量(GW50);在此基础上,以5个品种GW50平均值作为干旱处理强度,对32份品种的发芽率等11个性状进行测定,通过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解析种子发芽率与其他相关性状间的关系。【结果】在13个水分梯度下5个品种的发芽率拟合Logistic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978—0.992,基于Logistic方程估算GW50为18.2%—18.7%,GW50平均值为18.5%。以18.5%土壤含水量作为干旱胁迫处理水平,对32份品种的发芽率等11个性状的分析结果显示,发芽率与胚芽鲜重、胚根鲜重、贮藏物质转运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相关系数均小于0.5,分别为0.36、0.40和0.38,而发芽率与胚根数等7个性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发芽率以外10个性状的聚类分析将32个品种分为三类,分别包含13、10和9个品种,但这三类品种间的发芽率均值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这10个性状不能反映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水平。对11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发芽率、胚芽干重和贮藏物质转运率在第一主成分具有较高的特征值,第一主成分对总方差的贡献率达到36.3%,这三个性状可以作为萌发期耐旱性评价的关键指标。基于建立的萌发期耐旱鉴定技术体系,所鉴定的32个品种中有4个属于萌发期耐旱型,22个属于为中间型,7个属于萌发期干旱敏感型。【结论】明确了限制种子发芽率50%的土壤干旱胁迫强度,提出种子发芽率、胚芽干重和贮藏物质转运率可作为萌发期耐旱鉴定的关键指标,构建了玉米萌发期耐旱鉴定技术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航天诱变百子莲种子对其SP1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研究了4个百子莲品种种子经航天诱变后其种子生命力和SPI代生长情况的变化。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对百子莲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有明显提高,除DB大花品种其发芽率与出苗率受空间条件抑制为0外;而对其SP1代生长情况的影响不很明显,其中BB的株高呈显著增高,DB早花的叶长、冠幅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和覆土厚度对油松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子午岭林区内油松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出土对土壤水分和覆土深度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油松种子萌发适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是20%~30%,最适含水量为25%;在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种子发芽率低于61.33%;当土壤含水量超过40%时,发芽率下降到59.33%.种子出苗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是25%~35%,在土壤含水量达到30%时,出苗效果最好;土壤含水量高于40%或低于10%时,幼苗出苗率均降低到20%以下.油松幼苗出土与覆土厚度有密切关系,当土层厚度为0.5 cm时,出苗率最高,可达到94.67%.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出苗率逐渐降低;当覆土厚度超过2.5 cm后,几乎不能出苗.在油松人工林中,油松种子的萌发在林分中优于林窗中,出苗在林窗中优于林分中.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效果在覆土条件下优于覆盖枯落物.种子经过预处理(室温下蒸馏水浸泡24 h)后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效果优于未处理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以7个甜玉米品种的种子为试材,采用幼苗生长测定、电导率测定、加速老化试验、抗冷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5种常用方法测定种子活力,并与其种子的田间成苗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幼苗生长测定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抗冷测定的发芽率和模拟田间出苗率与田间成苗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该研究认为,幼苗生长测定、抗冷测定和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均是甜玉米种子活力测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GB2772-1999《林木种子检验规程》中所列发芽测定技术条件,对白蜡种子发芽率测得的结果比生产中出苗率低的多的情况,进行了白蜡种子发芽率测定技术改进的研究.通过置床前对白蜡种子用不同温度的水浸种、高锰酸钾浸种、双氧水浸种等处理,以及置床后对发芽箱温度进行高温、低温、变温等一系列试验,研究出合适的白蜡发芽率测定技术方法,使检测结果与生产实际更接近,为生产上确定科学的播种量和修订白蜡种子检测技术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纪亚君  刘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41-14642
[目的]确定燕麦种子的最适储藏时间。[方法]以燕麦品种青引1号为试材,选取2003~2008年各个年份存贮的饱满种子,分别采用3种发芽方法(培养皿法、土埋法和砂粒法)进行发芽试验,测定不同储藏时间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结果]燕麦种子储藏时间对种子发芽力有极显著影响。贮存第1—2年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逐年提高,且贮存第2年的达最大,分别为96.5%、78.5%和41.3%,当年种子由于处于休眠阶段,上述3个测定值均最低,分别为76%、62.7%和33.4%。贮存3年后,发芽率逐年降低约5%~6%。3种发芽方法中,砂粒法的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培养皿法和土埋法。[结论]燕麦种子的最适储藏时间为1—3年,存放8—9年的燕麦种子则失去发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丰富北方园林植物品种,对野生花卉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的种子发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火草种子没有种皮障碍,易发芽,最适宜在4月中上旬种植;疏松的基质对种子的发芽有利;大火草在黑暗条件下种子也可以发芽,但是发芽时间要延长,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明显降低;20℃是发芽的最适温度。大火草种子产量大,宜以种子播种繁殖,但种子小,播种土壤易疏松且不宜覆土。为保证其良好的发芽率,最好采收后尽早播种。种子常温下保存时应经过自然充分干燥后装入纸袋中,否则会影响其发芽。  相似文献   

13.
贮藏时间与环境因子对福建青冈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福建青冈种子不易贮藏而导致育苗困难的现实,通过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福建青冈种子萌发生理特性指标的测定,研究温度、土壤湿度和发芽基质对福建青冈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青冈种子萌发率、含水率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4℃条件下贮藏3个月后福建青冈种子丧失萌发力;温度、土壤湿度是影响福建青冈种子萌发的主要环境因子,温度25%和土壤含水量24.24%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贮藏和包装条件下大葱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不同贮藏和包装条件下大葱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葱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生活力降低,种子外渗液电导率和内含物的外渗量显著增加,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显著下降;电导率和内含物外渗量与种子发芽率、田间出苗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但主要种子贮藏物质与种子活力变化相关性不显著。种子的贮藏条件和包装方式对上述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低温低水和罐装的贮藏方式能延缓上述变化的速率,延长种子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15.
用室内培养和田间测坑试验结果:红壤的花生萌发和出苗土壤含水量分别为0.18 g/g和0.24 g/g,土壤低于萌发含水量时,种子处于低级萌发阶段,出苗率为0;土壤含水量在萌发含水量与出苗含水量之间时,种子只处在高级萌发阶段,不能出苗;土壤高于出苗含水量种子才能出苗,但出苗率并不随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加,最适出苗含水量为0.30 g/g.长期低土壤水分对花生的株高、分枝数、叶片数及单叶面积均有不利影响,在苗期就有明显表现,在始花前后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理想的菠萝杂交种子发芽基质和育苗技术,为菠萝的规模杂交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菲律宾品种(母本)(×)澳大利亚无刺卡因(父本)杂交组合于2010年7月收获的菠萝杂交种子为材料,以MS基本培养基、滤纸和泥沙混合营养土为基质进行菠萝杂交种子发芽和育苗比较试验.[结果]以MS基本培养基为播种基质的处理成苗率最高,达30.9%,小苗生长健壮,小苗移植成活率达91.4%;以滤纸为播种基质的处理成苗率只有19.1%,小苗弱小,生长慢,小苗移植成活率为37.2%;以泥沙混合营养土为播种基质的处理成苗率为6.9%,小苗移植成活率为93.5%.[结论]采用MS基本培养基作播种基质的菠萝杂交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和移栽成活率均较高,发芽育苗效果较理想,是菠萝杂交种子发芽育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在甘肃省临潭县进行了湿生扁蕾种子处理和田间覆盖试验,结果表明:赤霉素能有效提高湿生扁蕾种子的发芽率,其中以浓度300 mg/L的赤霉素处理发芽率最高,高于对照37.00%;采用40℃温水浸种发芽率提高 9.00%,并可加快发芽速度;湿生扁蕾在15℃的环境条件下发芽率可达最高,播种时间以5月上旬为宜;采用85%遮光率的遮阳网覆盖,湿生扁蕾出苗率最高,达9.29%;秸秆+遮阳网覆盖和秸秆覆盖出苗率也极显著地高于对照.地膜等具有显著增温效应的覆盖材料不宜用于湿生扁蕾.  相似文献   

18.
王学勇  刘巧哲  李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71-16672,16675
[目的]探讨黄连木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方法]采用不同种子处理方法、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不同覆土深度进行试验.[结果]黄连木种子吸水性较好,浸种48 h吸水就达到31.4%,接近种子饱和吸水量;经100、200 mg/L赤霉素溶液处理12 h,种子发芽率分别为21.6%和28.6%,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去除外种皮后,再用草碳土对种子进行揉搓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种子发芽率可达45.1%;加盖地膜和覆土深度1 cm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出苗率.[结论]该试验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处理条件对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友名  王雁  李正红  马宏  刘秀贤  张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811-1813,1831
[目的]研究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赤霉素预处理、温度、基质及光照条件,对其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经浓度为100mg/L赤霉素预处理液浸种6h后,与对照相比鸡冠滇丁香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提高,发芽起始天数亦显著缩短。在15℃条件下其发芽率最高,但在实践操作中宜控制在25℃。以草炭土、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2:1:1的混合基质对种子的萌发效果最佳,但应注意苗期追肥。光照并非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决定因素,在实践操作中宜采用双层50%的遮光网遮阴,以免强光照导致种子脱水。[结论]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最适的赤霉素浓度为100mg/L,最适温度为25℃,最适基质为草炭土、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2:1:1的混合基质,最适光照条件为露地搭双层50%的遮光网。  相似文献   

20.
通过模拟3种土壤结皮和人工控制4种供水量,研究衰败梭梭林下土壤结皮发育过程中水分补给对黄花补血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供水量不同结皮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基本表现为:风沙土>生物结皮>物理结皮。2)不同处理下黄花补血草均在播种第5天开始出苗,物理结皮供水15 mm(B2-4)时出苗最迅速,风沙土供水5 mm(B1-2) 时出苗最缓慢。随着供水量的减小,同一结皮下的出苗进程逐渐缓慢并且其出苗率逐渐降低。3)3~10 mm供水时,黄花补血草出苗率表现为:生物结皮>物理结皮>风沙土。同一结皮下,供水15 mm时的出苗率均最高,除物理结皮供水15 mm外,其他样地出苗率高的幼苗死亡率也较高;4)同一供水条件下,出苗速率基本均表现为:生物结皮>物理结皮>风沙土。同一结皮不同灌水量下,15 mm灌水量时的出苗速率均最高。同一结皮不同供水量下,黄花补血草死亡速率随供水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风沙土对水分的保持效果最好,生物结皮保水效果高于物理结皮,结皮与水分相互作用影响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