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究滑鼠蛇(Ptyas mucosus)生后发育不同阶段身体大小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在室温为(30±1)℃、相对湿度为70%~75%条件下,监测了3、10、20、30、40和50日龄滑鼠蛇身体大小及各型白细胞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和血清杀菌能力的变化。体重、体全长、重长比和尺度化的质量指数3至20日龄增长缓慢,之后陡增,50日龄最高(P<0.05);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居前两位,但两者的百分比、N/L的比值和血清杀菌能力均无组间差异(P>0.05);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10日龄组与3日龄组接近,但高于其他日龄组(P<0.05);50日龄内,滑鼠蛇的身体大小开口前增长缓慢,开口后增加迅速,蜕皮后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显著提升,建议可根据体重和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来预判蛇场内幼蛇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
大黄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显微技术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形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鱼苗孵化出膜至22日龄时每天取样1次,22至30日龄时每两天取样1次,30日龄以后每5天取样1次,直到60日龄。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5.6-29.4℃条件下,2日龄仔鱼肝脏出现,肛孔开裂;3日龄仔鱼胰脏、幽门盲囊出现,口形成;4日龄仔鱼胆囊出现,食道黏膜上皮中出现较多黏液细胞,胃肠分化,肠后端具肠瓣与直肠分界,胃肠蠕动,口和肛门与外界相通;5日龄仔鱼肝脏分化为两叶,胰脏分散分布在肠的周围;12-13日龄仔鱼胃分化为贲门部、幽门部和胃盲囊三部分,肠壁褶皱形成;36日龄稚鱼胃腺发育较好,幽门盲囊结构与成鱼相似,共16条。随着仔、稚、幼鱼的个体发育,消化道进一步扩张,肌肉层加厚,黏膜层皱褶加深,黏液腺增多。60日龄幼鱼,消化道和消化腺发育较完善,基本具备了成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文中还讨论了大黄鱼育苗过程中的3个"危险期"与消化系统发育变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鲢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内对鲢消化系统胚后发育进行了较系统的组织学观察,描述了全长5~131mm仔、稚、幼鱼摄食器官、消化器官发育的组织结构特征,并对其发育的组织学特点与摄食方式和食性转化关系以及鳃耙管机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应用显微技术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形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鱼苗孵化出膜至22日龄时每天取样1次,22至30日龄时每两天取样1次,30日龄以后每5天取样1次,直到60日龄。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5.629.4℃条件下,2日龄仔鱼肝脏出现,肛孔开裂;3日龄仔鱼胰脏、幽门盲囊出现,口形成;4日龄仔鱼胆囊出现,食道黏膜上皮中出现较多黏液细胞,胃肠分化,肠后端具肠瓣与直肠分界,胃肠蠕动,口和肛门与外界相通;5日龄仔鱼肝脏分化为两叶,胰脏分散分布在肠的周围;1229.4℃条件下,2日龄仔鱼肝脏出现,肛孔开裂;3日龄仔鱼胰脏、幽门盲囊出现,口形成;4日龄仔鱼胆囊出现,食道黏膜上皮中出现较多黏液细胞,胃肠分化,肠后端具肠瓣与直肠分界,胃肠蠕动,口和肛门与外界相通;5日龄仔鱼肝脏分化为两叶,胰脏分散分布在肠的周围;1213日龄仔鱼胃分化为贲门部、幽门部和胃盲囊三部分,肠壁褶皱形成;36日龄稚鱼胃腺发育较好,幽门盲囊结构与成鱼相似,共16条。随着仔、稚、幼鱼的个体发育,消化道进一步扩张,肌肉层加厚,黏膜层皱褶加深,黏液腺增多。60日龄幼鱼,消化道和消化腺发育较完善,基本具备了成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文中还讨论了大黄鱼育苗过程中的3个危险期与消化系统发育变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使用显微解剖、石蜡切片等方法研究了真鲷仔鱼摄食珀发育的主要特征及器官发生的特点,论述了口腔内器官及咽腔内咽壁、鳃弓、齿与鳃耙的发育特点及其与食性转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了花背蟾蜍(Bufo raddei stranch)消化道胚后发育(26~39期)的变化.结果表明,花背蟾蜍消化道结构逐渐发育完善,第26期,消化道各段具有黏膜层和肌肉层,已有黏膜下层的分化.从30期开始,胃和小肠黏膜下层出现空泡,37期以后空泡减少.在食道和直肠的黏膜下层也观察到空泡现象.另外,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温氏土鸡(WYFC)和隐性白洛克(WRRC)鸡胚小肠酸性氨基酸转运载体EAAT2(SLC1A2)和EAAT3(SLC1A1)mRNA的表达差异和发育性变化。【方法】选取蛋重相近的两品种纯系种蛋各96枚,每个品种随机分为6组,每组16枚,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孵化。分别就每个品种在9(E9)、12(E12)、14(E14)、17(E17)和19胚龄(E19)及出壳当天(DOH)选取16枚鸡胚,称重后采集小肠样品,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小肠EAATs 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结果】(1)9、12、14、17和19胚龄隐性白洛克胚蛋重量及出壳当天雏鸡体重极显著高于温氏土鸡(P<0.01);(2)从发育性变化来看,EAAT2 mRNA在两个品种表达基本一致,即E9—14表达量下调,E17有所上调,随后下调,E12、E17、E19和DOH两品种差异极显著(P<0.01),E14差异显著(P<0.05);EAAT3 mRNA在两个品种都表现为随胚龄增加而表达上调,E19两品种差异极显著(P<0.01),E12差异显著(P<0.05);(3)EAAT2和EAAT3 mRNA表达丰度,温氏土鸡鸡胚小肠高于隐性白洛克,不同发育阶段对其都有影响,均存在“品种×胚龄”的互作效应。【结论】EAATs mRNA表达丰度在品种和胚龄间存在差异,不同基因表达的发育模式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BtZ01对胚后小鼠生长、肠道发育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妊娠0 d的孕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饮用灭菌水,试验组分别饮用添加106,108,5×109 cfu·mL-1 浓度BtZ01菌的灭菌水,试验从母鼠妊娠起至胚后小鼠成年,试验期66 d。结果表明:1)饮水中添加BtZ01菌对胚后小鼠体重、体长及料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2)饮水中添加5×109 cfu·mL-1水平的BtZ01菌显著降低了胚后小鼠断奶时空回肠和结直肠的相对重量(P<0.05);饮水中添加106,108 cfu·mL-1水平的BtZ01菌对胚后小鼠断奶与成年时小肠的相对重量和体重校正长度没有影响(P>0.05)。3)饮水中添加108,5×109 cfu·mL-1水平的BtZ01菌显著增加了胚后小鼠成年时的空肠绒毛长度及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值(P<0.05)。4)饮水中添加108,5×109 cfu·mL-1 水平的BtZ01菌极显著降低了胚后小鼠肠道中大肠杆菌数(P<0.01)。由此可见,高浓度的BtZ01菌对胚后小鼠幼年肠道发育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从长期饲养效果来看,饮水中添加BtZ01菌能够促进小肠绒毛的增长,提高消化吸收和抑制有害菌群定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齐口裂腹鱼的胚胎发育和仔鱼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了齐口裂腹鱼Sclizothorax prenanti胚胎发育和仔鱼早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及发育特点。该鱼的成熟卵为微黏性,卵径2.9~3.0mm,授精后约1h,受精卵吸水膨胀达到最大,卵径4.2mm。试验期间水温为10.2~23.4℃,平均16.8℃。授精5h进入卵裂期,12h进入囊胚期,19h进入原肠期,40h胚孔封闭,86h肌节开始收缩,98h心跳开始,134h出膜。刚出膜的仔鱼全长11mm,出膜后第2天到第4天,胸鳍、鳃、口腔、鳍、眼色素、体内血管等器官相继发育完全;第5天仔鱼全长达15mm,鳔充气,鱼苗开始平游和觅食。齐口裂腹鱼卵裂前、原肠期、尾芽出现期前,发育相对较慢,尾芽出现后发育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体胃底腺组织学及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增龄变化.方法 选择拥有“相对正常胃”的50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中青年组(20~59岁)19例和老年组(≥60岁)31例,其中老年组含60~69岁组11例,70~79岁组10例,≥80岁组10例.在光学显微镜下测定各组固有膜厚度(从上皮到黏膜肌层以上,不包括黏膜肌层)、胃底腺实质比和壁细胞比例,对比研究各组胃底腺形态,在电子显微镜下对比研究各组壁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固有膜腺体的形态和细胞的分布无明显差异,但是定量测定老年组固有膜的厚度( 892±172) μm明显低于中青年组(1014±203) μm (P<0.05);老年组胃底腺实质比例(83±10)%明显高于中青年组(80±7)%(P <0.05).壁细胞细胞数目占胃底腺细胞总数比例在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胃壁细胞及与泌酸功能相关的细胞器形态分布无明显差异,定量测定线粒体面积分数,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分别为(48±8)%和(5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泡系统面积分数,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分别为(14±4)%和(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增龄变化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胃底腺和壁细胞在数量和形态上没有发生明显退化,为阐明老年人仍有良好的泌酸功能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池塘养殖金钱鱼的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人工繁殖技术,采用人工养殖的金钱鱼经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对胚胎及初孵仔鱼发育在双目显微镜下进行了连续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水温(24±0.2)℃,盐度28条件下,金钱鱼正常发育特征为受精卵经28.5 h孵化出膜。受精卵呈规则圆形、具光泽、卵膜薄且无色透明,直径(681.5±11.2)μm;受精后4 h进入囊胚期;6.5 h进入原肠期;12.5 h进入胚体形成期;13.5 h进入器官形成期,器官形成依次为视囊期、尾泡出现期、肌节期、脑泡期、耳囊期、尾芽期、晶体期、尾鳍期和肌肉效应期;28.5 h开始出膜;31.5h达出膜高峰。初孵仔鱼头朝下侧卧,运动不活跃,全长1615.46~1650.35μm,初孵仔鱼6.5 h直肠出现,肛门未通;32 h肛门通,51 h开口。金钱鱼早期发育研究为金钱鱼生产性育苗工艺和管理技术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育雏育成期高邮鸭肠道发育以及肠道组织形态、杯状细胞密度等的影响,选择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高邮鸭90只,随机分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全价日粮,丁酸梭菌组添加丁酸梭菌活菌3×105 CFU·g-1,枯草芽孢杆菌组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活菌5×108 CFU·g-1,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高邮鸭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显著提高60日龄高邮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重量(P <0.05),显著增加空肠长度(P <0.05)。丁酸梭菌添加组显著降低空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P <0.05),显著增加回肠的黏膜厚度、肌层厚度和绒毛高度(P <0.05)。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后提高高邮鸭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杯状细胞密度(P <0.05);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添加组中十二指肠,空肠组织黏糖蛋白2编码基因MUC2m 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 <0.05)。综上所述,高邮鸭自1日龄起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后,改善其肠道显微结构,在全价日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奶牛血浆催乳素(Prolactin, PRL)浓度的群体特征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和生理阶段下的变化规律,估计牛血浆PRL浓度的遗传参数,探究PRL、PRLR和TRH基因多态性与血浆PRL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于2014和2017年对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的472头泌乳期荷斯坦牛进行血浆PRL浓度测定,共获得1 169条数据。首先,采用固定模型分析采样季节、胎次、挤奶前后和泌乳阶段对奶牛血浆PRL浓度的影响;然后,采用重复力动物模型估计血浆PRL浓度的遗传参数;此外,通过扫描PRL、PRLR和TRH基因的多态位点,对血浆PRL浓度进行基于多态位点和单倍型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泌乳期荷斯坦牛血浆PRL平均浓度为224.29 mIU/L,胎次、采样季节和泌乳阶段对血浆PRL浓度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血浆PRL浓度随胎次和泌乳阶段的推移而逐渐升高,春季和夏季时奶牛血浆PRL浓度极显著高于秋季和冬季(P<0.01);2)血浆PRL浓度的遗传力为0.02,为低遗传力性状;3)PRL和PRLR基因基因中未发现与血浆PRL浓度显著相关的SNP位点,TRH基因的rs137596325、rs1...  相似文献   

14.
日本沼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解剖镜和显微镜下对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根据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前溞状幼体期以及膜内溞状幼体期。日本沼虾卵裂属于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之间的过渡类型,无囊胚腔。3对附肢原基在前无节幼体期形成,胚胎在前溞状幼体期腹部开始分节,复眼色素也在前溞状幼体期出现,随后复眼色素区域逐渐增加,到膜内溞状幼体期孵化时复眼结构成熟。腹部分节和复眼色素的出现表明胚胎进入前溞状幼体期。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由于附肢的形成和分化,与前几个时期相比,胚胎发育的最后4个时期所持续的时间较长。研究亮点:针对日本沼虾胚胎无节幼体期和溞状幼体期划分目前存在的争议,通过胚胎外部形态与组织切片相结合的观察方法,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再研究,澄清了这两个时期的划分。同时,阐明日本沼虾卵裂类型,并分析了日本沼虾发育时间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CBF/DREB基因是一类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通过调控下游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新型的禾本科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DREB基因的功能,克隆BdDREB1G的cDNA序列,分析该基因在各种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构建过表达载体,获得转基因拟南芥。结果表明:高温、低温和水杨酸胁迫处理显著诱导BdDREB1G的表达,暗示该基因响应高温和低温胁迫。初步观察结果说明,该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转基因植株生长发育迟缓。这些为研究该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克隆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含DM结构域的Dsx基因(MroDsx)部分序列,DM结构域包含5个保守的半胱氨酸(Cysteine)和2个组氨酸(Histidine), 且与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Dsx基因DM结构域具有73%的相似性。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PCR)结果显示:MroDsx基因仅在性腺中特异性表达,且在精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在精巢发育早期(主要是精原细胞)高表达,随着精巢的发育MroDsx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结果进一步显示:MroDsx转录本在精原细胞表达量高,在精母细胞以及精细胞中较弱,在成熟的精子中不表达,与荧光定量的结果一致。基于对MroDsx转录本的表达分析,推测MroDsx可能参与罗氏沼虾精巢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美洲棘蓟马体内共生菌Wolbachi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蓟马体内Wolbachia的进化位置,为进一步探讨Wolbachia对其生殖作用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sp基因为目的基因,对美洲棘蓟马体内的共生菌Wolbachia进行特异性扩增和测序,使用Clustal X 1.83软件对所得DNA序列进行比对;在MEGA 4.0软件中采用邻接法对Wolbachia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利用ws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从美洲棘蓟马体内扩增出了632 bp的Wolbachiawsp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JN315668),580 bp的Wolbachia A群的wsp基因片段和405 bp的Mel亚群的wsp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美洲棘蓟马体内的Wolbachia与黑腹果蝇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美洲棘蓟马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A群Mel亚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综合分析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 (Franch.) Hara野生种群的表型变异规律,为其种质资源保护、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和繁育改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以我国分布区内7个野生华重楼地理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测量,利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其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 除叶片数和花萼片数外,野生华重楼其他15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方差分量占比为52.19%)大于种群间的变异(方差分量占比为26.39%),表型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为34.27%,种群内变异是华重楼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7.72%,变异幅度为6.83%~29.95%,花梗长、叶面积、花萼面积和株高的变异幅度远大于平均变异系数,叶片数、花萼片数、果球横径、果球纵径、果球横纵比和种子千粒质量的变异幅度远小于平均变异系数,表明华重楼花、叶的数量指标及果球、种子的性状稳定性大于叶片形态性状的稳定性;相关分析表明,大多数表型因子与地理气候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广东清远地理种群变异最为丰富,可作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优选对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嗜酸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作用的差异。【方法】以C57BL/6小鼠为受试动物,分别灌胃嗜酸乳酸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7d后取材,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等方法,对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细胞亚群、结肠PP结中TLR2+和TLR4+细胞、结肠组织中IFN-γ和IL-4水平及小肠sIgA水平进行检测,明确2种乳酸杆菌对肠道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2种乳酸杆菌对小鼠体质量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显著提高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CD3+CD4+和CD3+CD8+T细胞比例,且与嗜酸乳酸杆菌相比,植物乳酸杆菌更倾向于提高CD3+CD8+T细胞比例;而与对照组相比,二者对脾脏中CD3+CD4+和CD3+CD8+T细胞比例均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极显著提高结肠PP结中TLR2+细胞比例,而对TLR4+细胞比例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极显著提高结肠组织中IFN-γ水平,嗜酸乳酸杆菌还可极显著提高IL-4水平。2种乳酸杆菌均能显著提高肠道黏膜sIgA水平。【结论】2种乳酸杆菌均可提高结肠PP结中TLR2+细胞比例,嗜酸乳酸杆菌上调Th1和Th2型免疫反应,植物乳酸杆菌上调Th1型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