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根据内蒙古扎鲁特旗北部牧区的草地生态特点和牧业生产的实际提出不断提高畜禽禽种化程度的  相似文献   

2.
昌吉州牛改良工作始于1979年,由于受到当时畜牧业发展环境的影响,主要以牵引交配为主,冷配为辅。冷配改良问题多,执行难度大,繁育的良种牛数量少,产奶量低,改良进度缓慢。进入21世  相似文献   

3.
要提高牛良种化的水平,关键手段就是运用冷配改良技术。目前,我国已经在牛的冷配改良工作上取得了重大进步,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运用冻精技术开展杂交改良研究,并取得明显成果。本文主要介绍如何观察和确定母牛的发情期、找出母牛的排卵规律,以及母牛授精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母牛冷配受胎率的目的,实现母牛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昌吉州牛改良工作始于1979年,由于受到当时畜牧业发展环境的影响,主要以牵引交配为主,冷配为辅。冷配改良问题多,执行难度大,繁育的良种牛数量少,产奶量低,改良进度缓慢。进入21世纪,昌吉州加快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战略  相似文献   

5.
从2001年度开始,扎鲁特组织实施草原黄牛攻关课题,全面推行黄牛冷配改良工作,本年度在全旗共布设黄牛冷配改良站(点)487处,培训技术人员1130人次;组群适龄母牛69740头,实配母牛58907头,受配率达84.5%,情期受胎率达84.7%,繁殖成活率达67.9%;冷配改良犊牛每头新增值500元,农牧民养牛户人均新增收入200元,纯经济效益达1150.854万元,达到扎鲁特旗首创、行业先进、效益显著要求,有力推动了以黄牛为主畜牧主导产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木赞肉牛改良晋南牛效果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加速黄牛改良工作的进程,促进养牛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商业化产方向,区区种牛站于1994年引进法国利木赞种公牛4头,冻精3万粒,在全区20个冷配站点对晋南牛进行了大面积的冷配杂交改良,到目前已改良黄牛7.85万头,杂1代牛在体型外貌,生长速度,肉用性能方面比晋南牛均有较大的提高,为摸清利木赞肉牛改良晋南牛的效果,我们运城地区种牛站生产组于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分4次对在农户一般饲管条件下利杂1代和晋南牛(各20头)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测定,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冷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搞好冷配,提高冷配受胎率,扩大冷配复盖率,是秦川牛保种的关键。4年多来,我站通过签订冷配予约合同和保配保怀合同,提高冷配受胎率,与本交点竞争,冷配牛1,301头。其中包括省家畜改良站全国保种牛试验项目和中央农业部“秦川牛导入外血中间试验研究”项目。情期受胎率65%,总受胎率达到了90%以上,受到了育种专家和有关干部、群众的好评。在实践中,使我体会到,提高母牛冷配繁殖受胎率,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昌吉州牛改良工作始于1979年,由于受到当时畜牧业发展环境的影响,主要以牵引交配为主,冷配为辅。冷配改良问题多,执行难度大,繁育的良种牛数量少,产奶量低,改良进度缓慢。进入21世纪,昌吉州加快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占畜牧业重要地位的奶业发展迅速,对奶牛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畜牧业的大力发展,西北农村各地相应加大了对奶牛的品种改良工作,采取“引进优秀奶牛品种做为母牛,用人工冷配改良,牛胚胎移植为辅”的技术方针取得较好的好成绩。现就关于奶牛冷配改良技术的一些实际技术应用做下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正春 《中国牛业科学》2010,36(1):73-73,100
对近年来青海省湟源县牛冷配技术推广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认为湟源县牛冷配技术推广效果良好.但仍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甘州区黄牛冻配改良工作经过近四十多年的发展,在全区几代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奶、肉牛品种改良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在肉牛品种改良上效果尤为明显,建立了以西门塔尔为主的高代杂种基础母牛群,形成了遗传性能稳定、种群数量庞大、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肉牛新类群,为甘州区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优良的种质资源。本文全面详细的阐述了近年来甘州区黄牛冻配改良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黄牛冻配改良工作提出了具体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总结南阳牛已往保种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划定了南阳牛保种区,确定了核心保种场及其规模。同时,从种牛选择,冻精制作与保存、选配方法、建立冷冻胚胎库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冻配工作环节多、技术要求高,组织难度大。本文对庄浪县柳梁乡冻配点合理布局、信息沟通、宣传、掌握最佳配种时间、技术人员管理、坚守工作岗位,加强母牛及犊牛的科学饲养等方面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根据《张掖市牛产业扶持资金肉牛冻精采购项目代理服务补充协议》要求,因冻精采购的特殊性,需在采购前做好各县区冻精市场需求调查及预判供应商考察等工作。某咨询代理公司于2022年3月3日至16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调查组,选择高台县、民乐县、临泽县、甘州区4个牛产业发展大县,作为张掖市肉牛冻精使用情况和市场需求的调查样本,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15.
Breeding with frozen semen has become more commonplace. For a successful outcome, it is important to select fertile mares and to use quality frozen semen. The method/timing of insemination will be determined primarily by the number of semen doses available per cycle. Direct insemination of semen straws is preferred as this technique results in less loss of spermatozoa in insemination equipment. Ovulatory agents are crucial to help with timing of ovulation with respect to insemination. A post breeding examin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to confirm ovulation and to examine the mare for possible complications such as post mating induced endometritis. With attention to details, frozen semen can be used with very good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奶牛良种登记和个体选配PDA设备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CE.NET,C#,eMbedded VisualC++4.0,SQL Server CE数据库,设计开发以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技术为手段的奶牛个体选配电子设备-掌中宝。本设备主要具有以下三种功能:(1)在现场实现奶牛基本资料的采集和录入;(2)对奶牛体型外貌按加拿大评分标准现场评分;(3)对奶牛进行个体选配、系谱资料等遗传信息采集,配种员输入待改良的指标和与配公牛冻精号,便可自动获取选配结果。在采集工作完成后可与台式计算机连接将数据保存在奶牛信息管理系统内。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人工授精技术加速了奶牛品种改良进程,实现了将优秀种公牛精液跨区域、超时限的利用共享,极大地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以奶牛人工授精应用现状为出发点,介绍了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和不足,最后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发情鉴定、适时配种、精液解冻、精液检测、输精、精液保存和妊娠检测等技术要点进行概述,以期更好地促进奶牛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甘南牦牛应突出肉用价值,把肉当作主攻方向,作为主导支柱产品。开展牦牛与普通牛的种间杂交,是提高牦牛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二元杂交试验中,若杂交目的主要以生产肉或提高役力,改良牛的父本,应选择短角牛、夏洛来牛、西门塔尔牛、海福特等肉乳兼用和肉用良种牛,具有明显杂优效果;若杂交的目的主要是生产牛奶和酥油,则父本以黑白花奶牛等与牦牛交配产生黑犏杂一代的组合为最佳;若杂交的目的主要是奶肉兼用,则一代奶用二代肉用。甘南地区犏牛繁殖的主要目的是产奶。因此,牦牛种间杂交育种的主要方法是采用良种牛冻精(娟姗牛等)与母牦牛进行人工授精等方法生产良种犏雌牛。  相似文献   

19.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地方良种黄牛 ,我县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引进秦川种公牛改良当地黄牛 ,2 0世纪 70年代末推广牛的冷配技术 ,引进秦川种公牛冷冻精液颗粒、细管 ,坚持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全县累计引进秦川牛 670 0多头 ,改良配种 9.0 1万头 ,产改良牛 6.5 8万头。秦川牛的引进 ,丰富了我县黄牛遗传基因库 ,优化了牛群整体结构 ,改良效果明显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海丰奶牛场有限公司2009年引进的5 059头澳系进口荷斯坦牛初配月龄及其繁殖性能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初配月龄对第二胎受胎情期数、产后第一次配种时间、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的影响。结果表明,初配月龄显著影响受胎情期数(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