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鳞片材料对采自长江干流宜昌和重庆江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年龄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江段圆口铜鱼的年龄组成以1、2龄个体为主;体长(L)和鳞径(R)呈线性关系,L=15.327R+71.34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0.00002L2.9942;体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t=730.15[1-e-0.12(t+1.01)];体重生长方程为Wt=7493.05[1-e-0.12(t+1.01)]2.9942;其生长拐点年龄为8.13龄。圆口铜鱼体长生长3龄前为快速期,之后生长减缓。为了保护长江干流圆口铜鱼资源,建议以278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2.
长江干流圆口铜鱼的年龄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鳞片材料对采自长江干流宜昌和重庆江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年龄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江段圆口铜鱼的年龄组成以1、2龄个体为主;体长(L)和鳞径(R)呈线性关系,L=15.327R+71.34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0.00002L2.9942;体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t=730.15[1-e-0.12(t+1.01)];体重生长方程为Wt=7493.05[1-e-0.12(t+1.01)]2.9942;其生长拐点年龄为8.13龄。圆口铜鱼体长生长3龄前为快速期,之后生长减缓。为了保护长江干流圆口铜鱼资源,建议以278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3.
2018年6月—2019年5月,使用3层流刺网、地笼等渔具逐月调查汉江支流堵河梯级水库(龙背湾水库、松树岭水库、潘口水库)4个采样点马口鱼的种群资源,即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比较梯级水库间马口鱼的生长特性。调查期间,共采集马口鱼619尾,雌、雄比例为0.82∶1;鳞片鉴定年龄表明,雌、雄最大年龄分别为3龄和4龄;由4个年龄组构成,其中2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样本总数的56.4%。不同水库和性别间体长、体质量差异显著,体长(m)-体质量(L)关系式差异不显著。种群合并后的体长-体质量方程为m=0.0169L2.981,表明马口鱼生长方式属匀速生长类型;von Bertalanffy拟合的体长和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为:Lt=18.38[1-e(-0.8093(t+0.079))]和mt=99.27[1-e(-0.8093(t+0.079))],梯级水库及雌、雄个体间在生长方程无显著差异。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方程分别为:dL/dt=14.8731e(-0.80...  相似文献   

4.
白姑鱼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雅竹  钱世勤 《海洋渔业》1989,11(4):158-162
<正> 前言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属暖水性底层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日本海,是我国机轮拖网的兼捕对象.50年代末期,白姑鱼的年产量仅100~200吨,占机轮拖网海洋捕捞总产量的0.02%左右;近年来白姑鱼的年产量却上升  相似文献   

5.
长江铜鱼养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平 《科学养鱼》2004,(2):14-14
铜鱼Coreius heterodon(Bleeker)属鲤形目,鲤科,绚亚科,铜鱼属。地方名:金鳅、水密子、尖头棒、麻花鱼、铜线、芝麻鱼、长江铜鱼。铜鱼是长江流域上游的重要经济鱼类,是大众喜爱的上等鱼,地方风味菜肴有豆瓣鱼、红烧鱼等。江苏靖江一带宾馆饭店也将其作为高档鱼用于筵席,俗称黄道士,需求量较大。近年来,铜鱼自然资源总体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1~2012年在长江上游合江段采集到的273尾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样本,研究了其年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星耳石是鉴定中华沙鳅年龄的良好材料;所采集的中华沙鳅由1~5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2~3龄占78.4%;体长与耳石半径呈直线相关,表达式为L=14.458R+0.434 4(R2=0.952 9,n=167);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表达式为W=0.033 8L2.521 5(R2=0.803 4,n=273);生长规律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分别为Lt=16.71[1-e-0.1194(t+1.6209)],Wt=59.07[1-e-0.1194(t+1.6209)]2.5215;生长拐点年龄为6.12龄,此时体长为11.02 cm,体重为16.54 g。根据本研究,长江上游中华沙鳅处于不合理的开发状态,应控制捕捞,加强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7.
选用实验室克隆的23个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 Sauvageet Dabry)微卫星标记分析了长江宜宾江段的圆口铜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统计分析了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等遗传学指标。结果表明:23个位点有14个微卫星位点呈单态,9个位点出现多态,在这9个位点中共检测到48个等位基因,其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3,多态信息含量在0.440~0.839之间变动,平均为0.670,除YT17和YT22位点属于中度多态外,其余7个位点均属于高度多态。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5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28,表明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8.
9.
2011-2012年在乌江思南江段采集454尾(雌性298尾,雄性109尾,性别不辨47尾)泉水鱼(Pseudogyrincheilus procheilus),以鳞片作为材料对年龄进行鉴定,利用软件FISAT-II处理体长与年龄数据,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泉水鱼鳞片为圆鳞,年轮主要表现为普通切割型与普通疏密型;年龄组成为1~4龄,其中以2~3龄为主;1~4龄,体长增长率为47.4%,雌性体长增长率达50.4%,雄性体长增长率为35.0%,体重增长率为438.5%,雌性体重增长率为485.1%,雄性体重增长率为275.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2×10-6L3.4784(R2=0.8824),雌鱼为:W=3×10-6L3.4002(R2=0.8505),雄鱼为:W=2×10-5L3.019(R2=0.8112);体长(L)和鳞径(S)呈幂函数相关:L=92.597S0.5458;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为:渐进体长L∞=278.10 mm,生长系数k=0.22,t0=-1.80;雌鱼各参数为:L∞=355.01 mm,k=0.14,t0=-2.38;雄鱼各参数为:L∞=224.04 mm,k=0.32,t0=-1.72,雄鱼达到渐进体长的速度比雌鱼要快得多;体长生长速度和加速度不具拐点,生长速度随年龄增加而递减,生长加速度始终为负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体重生长速度和加速度都具有拐点,拐点年龄ti=3.87,拐点体长Li=198.22 mm,拐点体重Wi=195.59 g。结合泉水鱼生长拐点年龄和性成熟年龄,为保护乌江思南泉水鱼资源,建议以180 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10.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 对北部湾口海域作业的灯光围网和拖网渔船渔获物中的眼镜鱼进行逐月(除6、7月)采样, 通过生物学测定(1 025尾)及292枚(雌性: 148枚, 雄性: 144枚)脊椎骨的年龄鉴定, 对眼镜鱼年龄和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眼镜鱼脊椎骨上的年轮由宽窄相间的明带和暗带组成, 边缘增长率 (marginal growth increment, MGI)计算结果显示年轮形成时间主要在8—10月, 同期性腺成熟指数 (gonadosomatic index, GSI)也最高, 表明年轮形成时间与繁殖期时间同步, 即1年1个年轮。北部湾口眼镜鱼GSI高峰期(8—10月)与中上层水温高峰趋势相符, 表明眼镜鱼的产卵高峰期与中上层水温关系密切。北部湾口灯光围网和拖网渔获物中眼镜鱼的年龄组成为雌性0+~5+龄6个年龄组、雄性0+~4+龄5个年龄组。雌雄个体间生长差异不显著, 叉长与体质量的关系为W=6.00×10?5L2.8415(n=1025, r2=0.94, P>0.05), 年龄生长方程为Lt=334.85[1?e?0.17(t+0.92)]。北部湾口眼镜鱼在3+龄之前生长迅速, 之后生长逐渐减缓。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江津断面铜鱼鱼卵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后的长江上游铜鱼繁殖情况,2011—2014年每年5月5日—7月10日,在江津江段通过使用圆锥网捕捞鱼卵,定点进行早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在采集到的8 014粒鱼卵中铜鱼鱼卵数量最多,占总鱼卵数的14.76%。调查期间江津江段铜鱼卵苗年均年总径流量为22.45×107尾。2011年—2014年江津江段铜鱼鱼卵日均密度各年平均值分别为8.41、10.57、1.32和3.18个/1 000 m3,2013年和2014年铜鱼鱼卵日均密度显著低于2011年和2012年。对铜鱼鱼卵日均密度与水文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鱼卵日均密度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而2013年和2014年透明度显著高于2011年和2012年。根据鱼卵发育时期和流速推测江津白沙至羊石及榕山至兆雅两个江段为铜鱼的主要产卵区域,该区域铜鱼产卵量约占铜鱼产卵总量的56.96%。研究表明,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对铜鱼产卵行为产生了影响,建议工程运行期间应根据长江上游铜鱼的产卵条件进行科学调度,并禁止在产卵江段进行捕捞。  相似文献   

12.
西藏雅鲁藏布江双须叶须鱼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2008–2009年、2012年以及2013年采自雅鲁藏布江水系的956尾样本对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进行研究。雌性渔获物体长范围为146~569 mm,雄性渔获物体长范围为167~506 mm,性别未辨渔获物体长范围为78~297 mm;耳石上的年轮形成于每年的3–6月份;估算的雌性群体年龄范围为3~24龄,雄性群体年龄范围为3~13龄,性别未辨群体年龄范围为2~6龄。体长(Ls)–体重(W)方程分别为:W=2.494×10–5Ls2.877(雌性),W=2.790×10–5Ls2.856(雄性);拟合出来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606.9[1–e–0.114(t+0.163)],Wt=2538.4[1–e–0.114(t+0.163)]2.88(雌鱼);Lt=496.3[1–e–0.162(t–0.018)],Wt=1391.1[1–e–0.162(t–0.018)]2.86(雄鱼)。估算的雌鱼和雄鱼的拐点年龄分别为9.1龄和6.5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396.0 mm、743.6 g和322.5 mm、406.3 g。研究表明,双须叶须鱼种群结构趋向低龄化,可能受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入侵和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渔业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长江重要经济鱼类之一,长江中游是其重要栖息地。为研究其种群现状,2016—2017年对长江宜昌—荆州江段鲢开展了周年调查,共采集鲢样品470尾。结果显示,鲢的年龄范围为1~7龄,体长范围为18.2~93.8 cm,优势年龄组为3~5龄(72.7%),优势体长组为40~70 cm (77.2%);体长和体重关系式为W=4.0413×10~(-5)L~(2.7546)(R~2=0.9297,n=470),为非匀速生长类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_t=104.7[1-e~(-0.1603(t+0.89))], W_t=14.81[1-e~(-0.1603(t+0.89))]~(2.7546);生长参数为φ=3.2448, L_∞=104.7 cm, W_∞=14.81 kg;鲢生长拐点为5.43龄,拐点体长和体重为L_(tp)=66.6827cm,W_(tp)=4.2753kg。本研究表明长江中游鲢种群年龄结构得到了一定恢复,但生长性能出现衰退,建议加强鲢的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沈永富  臧东升  吴峰  戴小杰  李云凯 《水产学报》2023,47(8):089109-089109
镰状真鲨属大型中上层鲨鱼,是东太平洋地区金枪鱼延绳钓和围网兼捕渔获最多的鲨鱼种类,近年来资源衰退严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易危物种,并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开展鱼类年龄与生长研究,是评估其资源状况的基础,可为制定有效的物种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兼捕记录的802尾(雌性316尾,雄性486尾)镰状真鲨为研究对象,实验随机采集67尾(雌性35尾,雄性32尾)脊椎骨样本,通过切片法和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法鉴定年龄,建立最适生长模型。结果显示,延绳钓兼捕的东太平洋镰状真鲨以全长160~220 cm,年龄9~15龄个体为主,雌、雄最大观测全长分别为222.58和233.47 cm,最大年龄分别为18龄和17龄,雌、雄逆推全长的最适生长模型均为Logistic模型,其中雌性■雄性■,雌、雄个体50%性成熟年龄t50分别为(13.50±0.43)和(13.42±0.46)龄,50%性成熟全长L50分别为(207.60±2.43)和(200.67±3.60) cm。  相似文献   

15.
宋昭彬 《水产学报》2001,25(6):500-506
采用耳石日轮鉴定了19988年采自长江九江江段和1999年分别采自长江石码头和纱帽江段的草鱼仔鱼的日龄,并依据日龄推算了仔鱼的孵化期和估计了日生长率.采自九江、石码头和纱帽江段的仔鱼的平均日龄分别为10.7d,8.8~16.0d和7.0d.石码头江段仔鱼中,5月16日样本的日龄稍高(16.0d),其余样本的日龄比较接近(8.8~9.5d).采自石码头江段的所有仔鱼的体长平均生长率为0.11mm·d-1,特定生长率为 1.32%.各批次仔鱼的体长与其日龄的相关性通常很差,这表明长江中游仔鱼的生长不整齐,部分个体可能遭受了营养缺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知长江刀鲚寄生的异钩铗虫的分类学地位,采用光学、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分子遗传扩增28S rRNA基因5’端部分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江刀鲚寄生的异钩铗虫进行种属鉴定和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后吸器与体前区分不明显,含有四对不对称的吸铗,其中一侧的前2个开放几丁质吸铗明显大于其余6个封闭的吸铗,虫体尾部带有二对端钩,卵两端具有较长的极丝。序列分析显示,林氏异钩铗虫与六棘异钩铗虫相似度为100%,邻接法构建分子进化树中处在同一分支。经形态及分子综合分析鉴定,此寄生虫为林氏异钩铗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