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发展性资助有别于保障性资助,更强调心理资助、能力资助、品格资助。当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了经济需求以外,更需要心理建设需求和能力养成需求,而发展性资助的理念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本文将探讨发展性资助的内涵和理论依据,寻找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契合点,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仍然存在资助对象识别不准、重物质帮扶、轻思想引导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助育人效果。因此,必须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与高职院校相适应的精准资助育人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高职院校农村学生因经济困难造成的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等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校资助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育人。准确理解高校资助育人内涵,把握影响高校资助育人有效性发挥的制约因素,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资本的挖掘、心理教育和能力培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机制,实现高校资助育人有效性提升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贫困高中生是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上存在一些特有的问题,而资助工作的实施效果,不仅影响到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直接关系到她们心理健康的成长,因此在完善经济资助体系的同时应加大心理援助的力度,进一步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经济资助和心理援助并举。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的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中,贫困生作为学校的特殊群体,做好贫困生的界定与管理是解决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关键。贫困生不仅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还面临着精神和心理上的痛苦,所以高职院校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模式、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住宿书院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宿书院制的学生管理工作以学生的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为双重目标,更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拉近学生与育人导师之间的距离,这有利于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但住宿书院制模式下的学生资助工作在制度层面、育人导师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发挥住宿书院制的优势,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证制度,联合学校其他各个部门协同参与,利用校友资源等多方面共同促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浙江大学研究生助学贷款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收费并轨改革的实施,研究生的经济困难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做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刻不容缓。一方面,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学费生活费继续上涨,另一方面靠奖学金、三助津贴、困难补助已不足以资助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助学贷款势在必行。浙江大学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与银行精诚合作,互惠互利;加强贷款政策宣传;新生老生分开集中管理;加强贷款研究生信息管理等。为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该项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举措。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学生资助工作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态势。高校资助工作作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种无偿补助,旨在从经济、身心、思想各方面帮助困难学生,保障其在高校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成才。在新时代下,对资助的要求不仅满足于做到精准资助,更要积极践行资助育人。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高校现行学生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日益显著,探索新的资助模式、实现学生资助工作转型已成为众多高校和学生资助工作者开始关注的重点。发展性资助是指一种将经济资助、精神资助和能力资助相结合,着眼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满足该群体更高层次的需求,提高该群体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新式资助理念。发展性资助理念符合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本质要求,体现了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满足了新时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契合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284-285
大学生资助政策是国家对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在学生群体接受平等教育,补偿贫困生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在社会转型阶段是唯实之举。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应该从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等几方面完善,为其贫困生资助的实践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贫困村互助资金是指在贫困村建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生产发展资金,由财政扶贫资金、村民自愿交纳的互助金、社会捐款资金等组成,是在特定阶段,针对特定地区、特定群体的特定需求所采取的特定扶持措施。为了解贫困村互助资金实施情况,对甘肃省定西市试点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贫困村互助资金有效缓解了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管理力量薄弱、贫困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培训管理经费缺少、认识不到位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娜  羊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4):216-218
结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江苏泗洪西南岗地区20多年的科技扶贫历程,通过对西南岗地区基本情况的剖析、对不同时期科技扶贫方式的总结和反思,归纳扶贫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并针对农业科技产业扶贫工作中的产业规划、人才队伍、资金投入、资源利用、产业链建设等方面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探索适合当下扶贫新形势的农业科技产业扶贫模式,为具有同质性的国内连片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广西贺州烟草产业贫困县精准扶贫现状的实践调查,构建了广西贺州烟草产业精准扶贫影响机制的多元回归估计模型,并得出结论,(1)扶贫资金对贫困县精准脱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2)从资金来源结构看,中央和地方财政扶贫资金(产业扶贫)对脱贫效果更加显著;(3)从扶贫资金投入结构来看,农业项目、教育及培训项目的扶贫投入与脱贫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合研究结论,构建了广西贺州烟草产业资金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目前中国教育事业一个巫待解决的问题,关系到整个高教事业和社会的稳定。本文对高校贫困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导致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探索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生计资本对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引入心理资本这一维度对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进行扩展,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熵值法对生计资本进行测度,并从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的双重视角出发,分析生计资本对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家庭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呈现不均衡现象。其中,农村居民家庭心理资本最丰裕,其次是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最缺乏。生计结构方面以心理资本占优型的农村居民家庭居多,金融资本占优型、物质资本占优型和社会资本占优型的农村居民家庭数量较少。2)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水平越高,农村居民家庭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越小,相对贫困强度越弱。3)与社会资本占优型相比,人力资本占优型、自然资本占优型、物质资本占优型、金融资本占优型和心理资本占优型对相对贫困的抑制效应更强。因此,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对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均有负向影响,是防止农村居民家庭陷入相对贫困的重要依赖。  相似文献   

16.
赵兰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61-22062,22065
介绍了心理贫困的定义及我国农村心理贫困的现状,心理贫困在我国农村表现为乡土主义观念严重;小农意识强;身份认同焦虑。分析了心理贫困影响农民行为模式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心理贫困影响农民改变现状;影响农村人口结构;影响农村正常秩序。提出了消除农村心理贫困的对策建议:一是增强农民主体意识,改善农民心理感受;二是协调城乡发展,增加农民社会认同度;三是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四是开放思想,鼓励劳动力的流出。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投资不足,地域差距拉大,城乡差别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导致了教育不公的种种现象。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如加大教育投入,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等及统筹区域内义务教育等措施,才能使教育改变这种不公平的怪圈儿。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贫困生作为大学校园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解决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关系到高校的正常秩序乃至社会的稳定。针对贫困生“精神贫困”产生的原因,从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优化校园育人环境4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9.
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各地资源人文环境差异影响较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文章通过对陕南秦巴山区的深度贫困村罗家河村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产业融合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从微观角度对于破题“秦巴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实践、因地制宜提高农村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率,拓展农业多元功能,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保障高质量可持续脱贫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贫困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工作,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是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主要行为特征,并进一步对其成因进行了探寻,提出了解决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对贫困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尤其在诚信教育、自立自强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