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碱土壤小麦体内盐分含量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盐碱化土壤中,作物残体带走的无机盐是水盐均衡预测预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化程度不同的盐碱土壤,测试分析了小麦各生育阶段体内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定量数据,对人深入研究灌区水盐均衡问题人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滴灌施肥条件对土壤盐分运移及对植物生长规律的影响。【方法】在大同盆地以草木樨为试验材料,以当地施肥习惯(N、P_2O_5、K_2O施量分别为180、90、36 kg/hm2)作为传统施肥量,设置5种不同的施肥水平,分别为传统施肥量的0%、40%、70%、100%、130%,分析了不同滴灌施肥水平下土壤电导率、pH值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当施肥量为40%与70%时,滴头处溶质受淋洗作用较为明显,土壤电导率降幅较大;当施肥量为100%与130%时,表层土壤电导率较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pH值随种植时间的延长得到一定的降低;70%处理下草木樨平均株高最高(138.6 cm),同时在此处理下0~100 cm土层土壤平均电导率为299μS/cm,平均pH值为7.73。【结论】N、P_2O_5、K_2O施量分别为126、63、25.2 kg/hm2时土壤电导率与pH值较小,同时草木樨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3.
排盐补淡对滨海盐碱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增加地下水埋深及补淡淋洗对滨海盐碱土的脱盐效果,以期为滨海盐碱土壤改良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浅井排盐和灌溉水、降雨淋洗作为排盐补淡措施,在距排盐井不同半径处对地下水位和1 m土层含盐量进行测定,研究其在排盐补淡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利用4 m左右的简易浅井可有效增加地下水埋深,抽水区域地下水埋深围绕排盐井呈现"V"型变化;排盐对中度和重度盐碱土1 m土层含盐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度盐碱土表现抑盐、重度盐碱土有脱盐效果,且都随着抽提半径的增大,抑盐脱盐效果减弱;灌溉或降雨对盐碱土壤有脱盐作用,抽水腾出土壤水库容会提高土壤脱盐率,比仅灌溉或降雨分别高34.22%和17.53%,接近水量的灌水处理比降雨效果明显。综上所述,增加地下水埋深、腾空土壤水库容可以有效抑制盐碱土壤返盐并提高灌溉水、降雨等淡水洗盐效率,加大土壤脱盐效果。  相似文献   

4.
咸水灌溉浅层土壤盐分运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年田间土壤盐分监测试验和模拟试验,重点研究了在偏重质地粘土土层结构和偏干旱气候试验条件下,咸水灌溉后1m土体内盐分的运移规律,为作物咸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对浅层咸水资源开发用于农业灌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TDR在土壤盐分测试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供了用TDR土壤水分测试仪在测试土壤含水率的同时可测到土壤含盐总量的方法。以黄河上游宁夏惠农县典型的黄河淤积平原的主要质地土壤为基础。利用德国产TRIME-T3管式TDR土壤水分测量系统在测试田间土壤含水率时表示出的VOL和LEVEL值.经过与电导法测定的土壤含盐总量的拟合,得出它们与土壤含盐总量的函数关系。通过统计原理对该方程的检验.表明了方程的显著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6.
盐碱对小麦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水培试验的方法,模拟内蒙古河套灌区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盐碱土,测试分析了小麦苗期长势、叶绿素、胡萝卜素、光合活性、叶肉细胞等生理指标,得出小麦在不同盐分条件下生长的耐盐标准和死亡样值以及不同类型的盐碱土对小麦的危害程度,从而为盐碱地改良治理,确定冲洗脱盐标准和规划作物种植结构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指标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壤盐分的动态变化及分布情况,保证城市绿地的可持续性。【方法】通过长期定位监测,分析了研究区2007―2014年的土壤含盐量及pH值。【结果】研究区土壤含盐量整体上均呈逐年降低趋势,截至2014年3月研究区0~80 cm各层次土壤含盐量均在0.11%~0.14%之间,已经达到了滨海地区绿化种植土壤标准对土壤含盐量要求;土壤pH值整体随时间呈波动减小趋势,土壤pH值整体下降了0.33;研究区绿地土壤含盐量分布不均,但随着时间变化,研究区土壤总体的盐分水平分布的均一性有所提高,研究区土壤pH值分布较为均一。【结论】"暗管排盐"措施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绿地土壤盐分调控效果良好,但仍要加强对绿地土壤水盐动态的监测,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吕梁市部分旱垣地区小麦腥黑穗病偏重发生,呈蔓延发展态势,导致小麦减产、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麦农收入。对此,农技人员经过反复调查、不断实践,初步摸索出了小麦腥黑穗病在当地的发生规律及其科学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重盐碱地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重盐碱地进行滴灌种植打瓜试验,钻孔取土,测定土壤总盐含量进行分析,试验表明在重盐碱地上利用膜下滴灌进行种植,滴头下的盐分淡化区稍向棵间偏移,并主要集中在二膜中间,可以为作物提供较好的水盐环境;经过1年膜下滴灌种植打瓜后,40 cm深度土壤总盐含量下降57%,100 cm深度总盐下降30.8%。  相似文献   

10.
天津滨海地区原生盐碱土盐分淋洗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滨海地区原生盐碱土的淋洗试验,分析了滨海地区盐碱土的水盐运移规律,发现淋洗过程中淋滤液呈脱盐碱化趋势,淋洗后土壤中离子组成由原来的Cl-、Na+和Ca2+为主转变为以HCO3-、Ca2+和Na+为主,淋洗后土壤各项指标均符合植物生长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小麦需水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需水量与产量关系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函数式y=-0.434 1 x2+348.66 x-67 248。在整个生育期中,小麦苗期需水强度最低,拔节期至成熟期小麦的需水强度基本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上升并在孕穗至成熟期达到峰值,说明拔节期~孕穗期为小麦的生长旺盛期。试验成果为制定贵州小麦灌溉制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侯马市62年的小麦冻害资料,发现冬季冻害和晚春霜冻是引起小麦冻害的主要原因。冬季冻害轻微,但个别年份、个别品种也会有严重冻害发生;晚春霜冻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较重冻害发生概率为平均4~5年一遇,且晚春霜冻危害的严重程度、发生频率比冬季冻害更大。应该做好冻害的预防和补救工作,减轻冻害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新疆绿洲区盐碱地应用膜下滴灌技术是否对荒地土壤盐分质量比及组成产生影响,以新疆典型盐碱绿洲区域(玛纳斯河流域下野地灌区)膜下滴灌棉田之间荒地为例,通过2009—2013年的定点监测,分析了年际间0~140 cm土层盐分及盐分离子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受滴灌棉田灌溉影响,地下水位提升以及地下水矿化度增加,造成新疆绿洲盐碱滴灌区域荒地土壤盐分在4月中旬至10月中旬的增加量大于10月中旬至翌年4月中旬的降低值,盐分和SO2-4,Cl-,Mg2+,Ca2+,Na+以及Cl-/SO2-4和钠离子吸附比都在逐年递增;荒地土壤碱度逐年提升,阴阳离子组成也在逐年变化,但试验期间内研究区域荒地盐碱土类型一直属于氯化物-硫酸盐盐土.滴灌技术在绿洲区推广后,区域内的荒地成为农田排出盐分重要的聚集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黄河三角洲盐渍土蒸发对土壤盐分变化的响应特征,采用矿化度分别为5,10,30,50,70,90 g/L的咸水灌溉黄河三角洲0~40 cm土壤,获得不同盐分梯度的盐渍土处理,依次标记为处理T1—T6,并测定各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蒸发强度和累积蒸发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蒸发过程中表层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均随土壤含盐量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蒸发结束时,处理T1—T6的土壤表层平均含水率比试验初期降低了80.0%~95.8%,表层含水率的降低幅度随着含盐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土壤表层电导率分别增加135%~330%,且蒸发前期表层电导率增加幅度明显高于蒸发后期.土壤含盐量对土壤剖面含水率及电导率分布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蒸发结束时,处理T1—T6表层0~2 cm比3~6 cm土壤含水率低了8.3%~30.5%,土壤电导率则高了82%~196%,且随着土壤含盐量增加,盐分对土壤剖面盐分分布的影响逐渐增强,表层与深层土壤含盐量差异逐渐增大.蒸发过程中,土壤平均蒸发强度和累积蒸发量随土壤含盐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处理T1—T6的平均蒸发强度为3.5×10-4,3.5×10-4,3.4×10-4,3.2×10-4,3.0×10-4和2.7×10-4 mm/d,土壤累积蒸发量分别为26.13,26.20,25.50,24.26,22.50和20.58 mm,且蒸发前期各处理的土壤平均蒸发强度及累积蒸发量均高于蒸发后期,土壤含盐量对土壤蒸发的抑制作用主要在蒸发前期.研究表明土壤含盐量可影响土壤剖面含水率与电导率分布以及土壤蒸发强度和累积蒸发量.  相似文献   

15.
膜下滴灌土壤盐分年季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是一种既能高效节水,又能适时调控土壤水盐运移的灌水方式。但膜下滴灌技术长期在干旱区应用有可能造成盐分不断在土壤中累积而危害作物生长。为此,针对不同发展年限的膜下滴灌棉花田进行土壤含盐量的监测,经初步分析可得:在棉花生育期内土壤含盐量为灌水前>灌水后>灌水期间;在不同发展年限中,土壤含盐量随发展年限的增加而升高,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含量随发展年限的增加而升高,主要是灌溉水质中含量大量的钠盐;钙离子含量略有增加;土壤中钠吸附比随发展年限的增加而升高,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其含量逐渐降低。长期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将会带来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发生的危险,应适时监测土壤盐分的累积变化趋势,累积一定程度后,进行倒茬种植或大水压盐一次,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滴灌条件下排水暗管间距对土壤盐分淋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滴灌淋洗条件下设计暗管排水试验,研究暗管不同埋设间距(15、20、25 m)对土壤剖面盐分分布及脱盐淋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淋洗期间,0~70 cm土层含盐量显著降低,与CK相比,试验地不同地段土壤平均含盐量减少10 g/kg以上。从暗管上方至相邻暗管中点位置处不同剖面土壤平均脱盐率逐渐减小,15、20、25 m间距小区在0~100 cm埋深土壤中点位置处最大脱盐率分别为84.01%、77.75%、73.98%,土壤整体脱盐率介于51.82%~60.43%之间。吸水管埋管间距越小,小区暗管排水阶段排水流量越大,排水矿化度、电导率也越大,但成本会略高。15 m间距相比20、25 m间距小区每公顷多投入的成本和平均脱盐率差值分别为8 430、12 570元和4.78%、8.61%;15 m间距暗管处理在水平距离暗管0、5、7.5 m处土壤脱盐率最大值分别为86.47%、85.15%、84.01%,且排水期间排水流量、矿化度、电导率最大,分别为2 m~3/h、189.15 g/L和35.9 mS/cm;土壤盐分淋洗效果优于20、25 m间距小区,淋洗相同盐分含量土壤所需灌水量也低于20、25 m间距;2次灌水后0~70 cm土层盐分整体已降至10 g/kg以下,作物生长条件大为改善,适宜作为指导新疆盐渍土改良滴管条件下暗管间距布设参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盐分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为土壤施肥、增产增收及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撑。研究采集了试验地中165个土样,并测定了土样的HCO~-_3、SO■、Cl~-、Na~+、Ca~(2+)、K~+、Mg~(2+)等离子的含量、土壤全盐含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数据,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盐分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核函数对预测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参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使用基于BP神经网络(BPNN)与回归型支持向量机(SVR)建立的改进BPNN-SVR模型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明确了最优的核函数参数后,随机抽取120个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剩余45个样本数据为测试集,数据归一化后用改进BPNN-SVR预测训练集的决定系数达到0.938,均方差为0.074 2,测试集的决定系数达到0.941 5,均方误差为0.106 5,显示了改进BPNN-SVR优良的泛化能力和预测性能;用传统的BPNN模型预测土壤有机质作为对比试验,测试集的决定系数为0.870 3,均方差为0.116 2。因此,改进BPNN-SVR模型相较于传统BPNN模型的测试集均方差降低了30.99%,决定系数提高了8.18%。在同一训练集和测试集条件下,不同核函数对改进BPNN-SVR模型也有显著的影响,其中RBF核函数表现最佳,决定系数达0.908 6,平均相对误差(5.98%)和均方误差(0.074 6)均小于其他核函数类型。因此,基于RBF核函数的改进BPNN-SVR模型可以利用土壤盐分参数有效地估算土壤有机质含量,且精度和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滴灌带布设方式对棉田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九刚  马英杰  马亮  洪明 《节水灌溉》2012,(5):36-40,43
为探究1膜1管4行和1膜2管4行对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进行了滴灌棉田田间取土测定含水率和含盐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在16次、12次这2种灌水频次、4种灌溉定额(6 000、5 250、4 500、3 750m3/hm2)和2种滴灌带布设方式(1膜1管4行和1膜2管4行)的16种组合下,1膜1管4行在滴管带下方有一个淡化区,1膜2管4行在滴管带下方有2个淡化区,淡化区成椭球形。通过对2种滴管带的布设方式的积盐区位置的分析发现:1膜2管4行更有益于棉花生长,灌溉水利用系数1膜2管4行较1膜1管4行高,减少了灌水时间,提高了灌水效率,减少了深层渗漏水量。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对小麦产量、品质都有严重影响的重大病害,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一般年份以长江中下游和东北春麦区发生最重,重发年份波及黄淮海麦区。赤霉病侵染小麦不但会引起麦穗枯黄发霉、籽粒腐败变质,而且病菌分泌的毒素还能使人畜中毒。赤霉病一旦流行,不仅造成小麦减产,品质下降,而且病菌产生的毒素还会导致小麦失去食用、乃至饲用价值,大流行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50%~60%,甚至绝收,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0.
基于渗水地膜覆盖条件下原生盐碱荒地土壤剖面盐分分布的年度跟踪观测试验,分析了地膜覆盖后土壤盐分的累积与运移特性,并根据土壤盐分运移的基本方程采用Bresler算法对渗水地膜覆盖后土壤盐分运移变化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经过和实测的对比分析认为该数值模拟方法是可行的。根据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可知覆盖渗水地膜后可明显抑制土壤盐分的累积,另利用雨季的降水叠加可实现上层土壤的逐渐脱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