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中国甘薯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组织结构管理不规范,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政策支持不到位等。建议进一步加强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体系对甘薯合作社的科技支撑,包括甘薯专用型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甘薯良种繁育体系规范化建设,加强甘薯产业技术装备研究和应用,加强甘薯综合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等等;同时要加强甘薯专业合作社自身建设,重点要加强全国甘薯专业合作社的信息交流和合作,要进一步完善甘薯专业合作社的体制和机制,要十分重视品牌的培育,力求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业科学》2020,(2):244-247
从甘薯种植、加工、营销和人员素质4个方面分析了即墨市甘薯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加强引导和支持扶持、加强甘薯新品种引进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推进机械化作业、重视品牌创建和营销策划、提高从业者素质等政策建议,为我国甘薯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永定河甘薯产业基地是北方较大的甘薯生产基地之一。通过调研,分析甘薯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甘薯产业化生产中存在问题,提出壮大甘薯产业规模的对策:加强投资力度;与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开发多功能性食品;尝试甘薯深加工,开发休闲类食品;加强科技培训;建立甘薯采摘园。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山西省甘薯生产和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甘薯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选育和引进甘薯新品种、加强病虫害控制、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提高加工水平和产业带动能力、推动品牌建设等促进甘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兴甘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北京市大兴区甘薯生产状况,种植效益和加工企业等生产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当前大兴区甘薯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了甘薯产业链较短、病虫害较多、销售网络不健全等限制甘薯产业发展因素;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甘薯加工企业,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启动脱毒甘薯育苗生产,加强技术服务,拓宽销售渠道等促进甘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广西甘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广西甘薯生产的发展历程,指出当前广西甘薯生产存在着新品种、特用型品种少,良种覆盖率低,栽培技术落后,病虫害严重,缺乏甘薯深加工龙头企业等问题。提出加大甘薯品种选育和引进力度;加强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培训,提高种植管理技术水平;采用脱毒种薯减少病虫害;发展甘薯加工业,大力扶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广西甘薯产业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闽西北地区是福建省甘薯的特色产区,以连城红心地瓜干为龙头产业的区域甘薯产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同时,急需寻找出以优质、特色为重点的新的甘薯产业增长点,提升甘薯产业水平。当前,叶菜型甘薯和紫肉色甘薯在闽西北地区有一定的发展规模,有望形成新的产业带。本文分析叶菜型甘薯和紫肉色甘薯的发展前景与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与推广,通过政府扶持、企业介入等综合措施,打造闽西北叶菜型和紫肉色甘薯产业带。这一产业带的建成将对调整福建省甘薯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方向做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2010年广东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年,广东甘薯种植面积、产量平稳发展.甘薯种植面积32.78万hm2,甘薯干总产量162.43万t;甘薯出口大幅增长,甘薯产品出口量为9.02万t,同比增长41.8%.出口金额为9 485万美元,同比增长72.2%;甘薯消费结构出现调整,甘薯加工的比例上升,甘薯消费需求旺盛,年食用消费有约5万t的缺口:甘薯产业科技研究有新方向,甘薯产业科技支撑体系逐步完善,甘薯产业及关联产业科技发展有新需求:为进一步促进广东甘薯产业的发展,广东应科学规划甘薯产业的区域布局,加大对甘薯科研投入,大力培育甘薯龙头企业,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强化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甘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江西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针对江西甘薯产业发展现状,从优质专用型品种缺乏,种苗繁育体系不健全,加工产业链条短及产品附加值低等方面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业科技发展水平,加强农民专业化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壮大甘薯龙头企业、实现产业一体化等方面提出发展江西甘薯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薯业协会推进甘薯产业化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汝阳县的一项主要粮食作物,为提高甘薯效益,创办了薯业开发协会,加强了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有效带动了甘薯种苗业、种植业、储销业、加工业、运销业等,探索实践认为,充分发挥甘薯专业协会的积极带动作用,对加速发展甘薯产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观察与鉴定试验,初步了解日清1号和福薯9号等6个参试品种(系)的主要形态特征、产量表现、食味品质、抗病性以及生育期内的生长特点,认为福薯9号、22008、济薯18以及3007可作为优质甘薯开发利用,日清1号和山川紫可作为提取淀粉利用。这些品种(系)引进种植将有效改善福州市甘薯生产的品种结构, 提高优质甘薯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水稻栽培技术发展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又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各地应该根据水稻生产技术特点和当地的生产条件选择相应的栽培技术.经济条件允许的应积极发展机插秧种稻,不具备条件的应采用手插秧种稻,没有办法再用直播种稻,不宜再搞抛秧种稻.钵育手插栽培技术和钵育机插栽培技术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Th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rapid visco-analyzer (RVA)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tarch gelati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growth of three sweetpotato cultiv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arch contents of three sweetpotato cultivars all decreased as growth progressed. Changes of the amylose contents differing in harvesting dates should be discriminated according to the cultivars. At the early harvests amylose contents of Xushul8 and Zheda9201were relatively high, but those of Zhe3449 were low. As the growth duration of sweetpotatoes prolonged, the peaks of DSC thermograms tended to occur at a low temperature and not to be so obstrusive with the increased width of the peak.Obvious decreases were observed, values of onset, peak and conclusion temperatures, as well as enthalpy of phase transitions, as growth time lengthened. The peak viscosities, as determined through RVA, showed a rising tendency as growth progressed. In addi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amylose content and gelati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to some extent, which were affected by genotypes evidently.  相似文献   

14.
紫甘薯红色素与其他同类色素的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紫甘薯红色素与紫葡萄、紫苏、黑米、紫李和黑豆等其它五种植物所含红色素进行了理化稳定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紫甘薯红色素具有与其它几种红色素相似的理化稳定性,其热稳定性与紫米相似,但优于其它色素;光稳定性最强;对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等的稳定性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陈丽  赖爱萍  朱木林  陆国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04-17305,17367
农产品的流变特性和质地决定其产后利用的途径和方式。目前,甘薯的产后食品加工利用已成为甘薯主要利用途径。为更有效地开发利用甘薯产品,对其流变特性与质地研究显得格外重要。为此,综述了迄今有关甘薯流变学特性、质地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甘薯产后深加工利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有效需求与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供需平衡原理对目前中国农业科研单位及推广部门在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农业科技有效需求不足的现实进行了分析,指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科技供给方-科研与推广部门自身的事情,而重要的是要根据科技需求方的实际来确定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模式,进而提出承中国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农业科技走向市场,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有效需求不足,作为向神经提供公益性产品的农业科研与推广部门应主要依靠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拓宽国内资金需求渠道的同时,具有较强的技术溢出效应,迎合了装备制造业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双重特征。当前,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处在资本密集型占主导的发展阶段,对FDI的偏好性较强。研究表明,安徽省装备制造业与FDI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FDI能够有效促进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但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对FDI的吸引力较弱,且各具体行业对FDI依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一方面,安徽省应注重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对FDI的引致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丘陵旱地甘薯豫薯8号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薯8号茎叶生长快,结薯早,光合面积大,光合能力强,T/R进展合理,前期光合产物积累主要分配到地上部茎叶,中后期向地下部场根输送迅速增加,源库关系协调。其块根膨大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栽后的50-7d和90-110d。  相似文献   

19.
李芳 《北京农业》2012,(12):87-88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新任务与新挑战。加之工业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在大幅度提升,能够科学生产的土地逐渐减少,因此要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要一方面就要尽量遏制占据土地,另一方面就要加大粮食的产值。而小麦作为我国粮食来源之一,其增强产值是势在必行。阐述山东地区冬天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该地区冬小麦安全越冬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艺术与科学互渗及其在园林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和艺术是塑造人类文明的伟大力量.在人类的历史中,科学和艺术你追我赶,始终存在着相互作用.当今社会,科学和艺术协同的优势就更加突出.究其原因,是他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深层联系--在进行科学研究和艺术创造时都离不开"物我两忘"的直觉力;无论科学还是艺术都在追求和创造美.中国园林是典型的集科学和艺术于一身的综合学科.在此领域内,科学和艺术犹如一对羽翼相互协同,缺一不可:一方面,园林艺术家需要有科学的治学精神,用科学的方法来创作;另一方面,不能只强调技术手段而忽略了艺术表现.未来的中国园林将是高新科技与艺术设计的完美结晶.参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