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季节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的最佳悬挂高度,分别在春季、初夏季节、盛夏季节和秋季开展了茶园不同悬挂高度黄板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诱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最佳悬挂高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春季茶园和秋季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最佳悬挂高度为黄板距离茶树树冠蓬面-0.4~-0.2 m;在初夏季节,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最佳悬挂高度为黄板距离茶树树冠蓬面-0.2~0.2 m;在盛夏季节,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最佳悬挂高度为黄板距离茶树树冠蓬面0.4~0.6 m.  相似文献   

2.
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强 《中国茶叶》2008,30(8):25-25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是我国茶区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一种茶树害虫。该虫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茶树汁液为害,干扰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导致茶树芽叶失水、生长迟缓、焦边、焦叶,造成茶叶减产。全年以夏秋茶受害最重,一般受假眼小绿叶蝉为害可使夏秋茶减产10%~15%,为害严重年份减产可高达50%以上。此外,假眼小绿叶蝉为害后的芽叶,在加工过程中易断碎,易产生烟焦味,对茶叶品质亦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茶树叶片组织结构与小贯小绿叶蝉抗性之间的相关性,在确定小贯小绿叶蝉不同龄期和虫态蜜露排泄量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小贯小绿叶蝉雌成虫在不同茶树品种(系)上取食24 h后蜜露排泄量的差异,进而通过比较不同茶树品种(系)叶片的组织结构和色泽,分析了5个茶树品种(系)叶片的组织结构与茶树对小贯小绿叶蝉抗性能力强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小贯小绿叶蝉4龄若虫的蜜露排泄量显著高于1~3龄;雌、雄成虫的蜜露排泄量之间不具显著差异;取食中选10号的雌成虫蜜露排泄量显著低于取食其他品种;不同品种(系)茶树的叶面积、叶片总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以及色差等指标与雌成虫的蜜露排泄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叶片茸毛密度与雌成虫蜜露排泄量呈显著负相关,叶片茸毛长度与蜜露排泄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属同翅目(Homo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若虫、成虫刺吸嫩梢芽叶汁液,雌成虫且在嫩梢内产卵,导致输导组织受损,养分丧失,水分供应不足。芽叶受害后表现凋萎、叶脉变红、叶尖叶缘红变以至枯焦,节间短缩、质地变脆,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是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由于假眼小绿叶蝉为害的严重性,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起国内就对假眼小绿叶蝉进行研究,提出了各种控制措施。本文就假眼小绿叶蝉在农业、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5.
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叶片解剖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虫口密度田间调查和室内水培试验调查表明.茶树品种间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显微观测和数理统计分析表明.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厚度(x1)、海绵组织厚度(x3)、主脉下方表皮厚度(x3)和主脉下方厚角组织厚度(x4)与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密度(y)呈极显著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752.67-7.50x1-17.94x2+14.27x3-14.60x4。  相似文献   

6.
边磊  孙晓玲  陈宗懋 《茶叶科学》2014,34(3):248-252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öthe)在早晨和傍晚各有一个飞行活动高峰,早晨的活动高峰时间为6:00~7:00,傍晚的活动高峰时间为16:00~17:00。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平均飞行距离、平均飞行时间和平均飞行速度在一天之中不同的时间段下无显著性差异,但雌雄成虫的平均停飞时间在晚上(22:00~23:00)显著增加,在中午(12:00~13:00)雄虫的平均停飞时间显著要长于雌虫。研究结果为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特征分析和田间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福萱”茶树新品系的来源、形态特征、春梢生育期、产量、制绿茶品质、抗逆性、生化成分及光合特性等。初步结果表明:“福萱”新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3年平均比福鼎大白茶早2、2、4天;产量高于对照种福鼎大白茶15.53%;抗寒性、抗热旱害、抗假眼小绿叶蝉及其他病虫害能力与对照品种相当。其春季一芽二叶新梢含茶多酚、氨基酸高于对照种福鼎大白茶,水浸出物、咖啡碱、酚∕氨值均与对照种相近。制绿茶品质优异,外形较肥壮、毫尚显,汤色嫩黄,香显、味醇爽。适合福建福安及相似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克隆测定了12个茶树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öthe)种群84个样本和5个叶蝉近缘种外群62个虫体的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片段,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同源性、遗传结构及系统进化关系。发现我国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5%~1.2%,远小于昆虫物种2%的界限,未呈现明显遗传分化,ML分子系统树也显示其种群个体呈平行分布。假眼小绿叶蝉与几种外群叶蝉的遗传距离在14.8%~24.5%之间,依次为葡萄小绿叶蝉<葡萄二星叶蝉<桃一点斑叶蝉,说明它与葡萄小绿叶蝉亲缘关系最近,与系统进化树的聚类结果一致。本研究首次通过mtCOI基因序列分析,揭示了假眼小绿叶蝉遗传结构及它与近缘种叶蝉的系统进化关系,为解释它在茶园的起源及适应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亦财 《茶叶》2005,31(2):114-114
假眼小绿叶蝉是泰顺县茶区主要害虫之一,突出危害夏秋茶。受害茶树芽叶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叶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假眼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是茶树假眼茶小绿叶蝉防治中必须解决的问题。2004年我们在产茶乡、镇、茶场以及茶叶专业户茶园,应用安纳进行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0.
大印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抗药性,以成虫和若虫吸食芽叶汁液,受害芽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进而叶尖、叶缘萎缩焦枯,生长停滞,芽叶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茶黄蓟马是茶树上的潜伏性害虫,在雨水少、湿度小的季节发生严重。为明确大印(有效成分为印楝素)对假眼小绿叶蝉、茶黄蓟马的防治效果及适宜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11.
生态诱虫板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成虫高峰期,挂放生态诱虫板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茶假眼小绿叶蝉在挂板后15天每板平均虫口量为109.6头,挂板后3天黑刺粉虱成虫平均每板达到276.3头,挂板后15天达到658.8头。挂板后5~8天,田间黑刺粉虱卵量减少64.31%~71.36%。挂板防治后25天,茶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下降67.89%,黑刺粉虱若虫虫口密度下降68.73%。在福建省4个茶区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成虫诱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持续低温冷冻对茶树主要害虫的越冬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它对以不同虫态越冬的茶树害虫的越冬的影响不一.调查了持续低温冷冻后以蛹越冬的灰茶尺蠖和以成虫越冬的假眼小绿叶蝉两种茶树主要害虫的越冬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持续低温冷冻对灰茶尺蠖的越冬影响不大,其越冬蛹平均羽化率达到61%以上;对假眼小绿叶蝉影响较大,死亡率较高.并相应提出了春荼期间这两种害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不同茶树品种对机械采摘的适应性,筛选适宜宜兴地区机采的茶树品种,以福鼎大毫茶等宜兴地区普遍种植的5个茶树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各品种机采前性状、机采后芽叶组成及产量。结果表明:在福鼎大毫茶、龙井43、浙农139、福鼎大白茶和锡茶5号5个茶树品种中,机采前树冠高度、树幅宽度、叶层厚度、新梢长度、树冠覆盖度均以福鼎大毫茶最高,但其发芽密度最低;龙井43发芽密度最高,但机采前其他性状显著低于福鼎大毫茶;除叶层厚度以外,福鼎大白茶的树冠高度、树幅宽度、新梢长度、树冠覆盖度差异不显著,性状较一致,发芽密度仅次于龙井43,机械采摘的适应性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机采后,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和龙井43的鲜叶和干茶产量差异不显著,但龙井43的标准芽叶比例较低,福鼎大毫茶的碎片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假眼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Fabricius)为茶树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若虫为害茶树新梢,受害后芽叶生长停滞,发芽减少、质地变脆,甚至桔焦。由于茶园长期使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化学农药防治,使得假眼茶小绿叶蝉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为此,进行了此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假眼小绿叶蝉鸣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自行设计的微音监控系统研究了茶树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鸣声产生情况以及相关的声学特征。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若虫不发声,雌虫单独时未见有鸣叫行为,而雄成虫能够发出由寄主植物传递的振动声信号,用于个体间通讯。试验记录了雄虫的普通声、干扰声和雌、雄虫交配前的求偶声3种鸣声,并就3种鸣声的单个脉冲持续时间、脉冲间隔和亚脉冲数等声学特征进行了比较。鸣声习性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假眼小绿叶蝉综合防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曾驰  彭宇 《福建茶叶》2015,37(1):61
<正>1试验目的:研究30%茶皂素水剂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适宜用量及其对茶树的安全性,为该产品推广应用提供依据。2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试验作物:茶树。品种:福鼎大白。3试验地环境:试验地设在福建省安溪县大坪乡坡地,四周为茶树,土壤肥力中等,杂草较少,试验地各小区耕作均一。  相似文献   

17.
以3个紫化茶树品种(系)(紫福星1号、紫娟、红叶1号)、2个绿叶品种(肉桂、福鼎大白茶)以及1个白化品系(白鸡冠)为供试材料,对主要呈色物质(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以及三类植物激素[脱落酸(ABA)、茉莉酸(JA)、水杨酸(SA)]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紫化茶树品种的花青素和ABA含量普遍较高,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ABA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则呈显著负相关。通过分析紫化茶树不同叶位的ABA与花青素含量,结合两者相关基因在不同叶色茶树叶片中的表达情况显示,ABA对茶树花青素合成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3-2014年,通过检叶法对无锡地区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并对5种药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无锡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全年呈现2个发生高峰,第1高峰在6月,第2高峰发生在11月,第1次虫口高峰的虫量高于第2次发生高峰。茚虫威乳油、虫螨腈悬浮剂和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假眼小绿叶蝉均具有较高的防效,药后1d防效达90%以上,药后14 d内防效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茶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对联苯菊酯代谢抗性相关的解毒酶,本研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比较了假眼小绿叶蝉抗联苯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的3种解毒酶活性差异,并分析了3种增效剂对联苯菊酯的增效作用。解毒酶活性测定表明,茶假眼小绿叶蝉抗联苯菊酯品系羧酸酯酶(Car E)、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O-脱甲基(PN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比活力都高于敏感品系,3种解毒酶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09倍、4.34倍和1.59倍。增效剂磷酸三苯酯(TPP)、增效醚(PBO)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在茶假眼小绿叶蝉敏感品系中的增效比分别为1.04、1.09、1.00,而在联苯菊酯抗性品系中的增效比分别为1.80、7.97、1.03。上述结果证明,羧酸酯酶和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活性的增强在茶假眼小绿叶蝉对联苯菊酯的抗性产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莫比朗等农药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眼小绿叶蝉Empocascavitis(Cothe)是我省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普遍,危害严重。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危害幼嫩芽叶,受害芽叶失水萎缩、枯焦,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与品质。近年来,天王星等农药的使用虽然取得明显效果,但在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同时,杀伤了蜘蛛等重要茶虫天敌,而且长期使用也使该虫产生抗药性。为了有效地控制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和保护害虫灭敌,笔者于1997年进行了莫比朗等农药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药效试验及其对斜纹猫蛛的毒力测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农药种类及来源35%赛丹乳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