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种常绿人工林凋落物和养分循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幼媚 《广西林业科技》1991,20(1):38-41,28
  相似文献   

2.
桉树人工林养分循环研究成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桉树人工林养分循环的意义与研究现状。从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养分含量、养分积累和分布、凋落物、养分循环特征)两方面阐述桉树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内容,分析说明桉树人工林养分循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叶林(特别有杉木林)长期连栽引起土壤肥力衰退,林地生产力下降,对发展林业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这问题的严重性正不断地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并重视发展混交林。本文通过研究格木(Eryrthrophlocum·fofdii Oiiv)、红荷木(Schima wallichiichoisy)、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杉木(Cunninghamia lanccolata(lam)Hook)四种常绿人工林凋落物产量的动态、组成分配、节律及化学元素(N、P、K、Ca、Mg)归还量,分析并比较针叶树和阔叶树在物质再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充分挖掘针阔混交林的潜力,摸索并推广结构合理的混交林类型,以维持或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木材生长量。  相似文献   

4.
《福建林业科技》2015,(3):50-53
在福建省建阳范桥国有林场开展了坡位对林分乔木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的N、P、K养分积累量及分配的影响研究。试验林分为杉木米老排混交林和杉木纯林,林龄均为16年生。结果表明:杉木米老排混交林乔木层的N和P在上坡和中坡的积累量均大于杉木纯林。不同林分乔木层N、P、K养分积累量均表现为NKP、下坡中坡上坡。从养分分配比例来看,不同林分乔木层N、P、K积累量占整个林分系统养分积累总量的90.25%~99.35%。上坡、中坡、下坡混交林林下植被N的分配比例均小于同一坡位的凋落物层。在不同坡位立地条件下,不同林分林下植被K分配比例为0.63%~6.65%,均明显大于凋落物。  相似文献   

5.
泡桐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修  吴刚 《林业科学》1993,29(2):158-164
桐粮间作生态系统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研究比较泡桐的养分循环律,对挖掘其生产潜力,保证高产高效益,维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河南省扶沟县江村乡泡桐试验场,东经114°32′,北纬32°0′,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2361h,年均太阳辐射59.48kcal/cm~2,年均温度14.4℃,年均降水量678.5mm。≥0℃积温5272.8℃,≥10℃积温4692.6℃,年无霜期215d。该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土壤为沙壤土,pH为7.5,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距地面1m左右有一粘土间层,厚30cm,保肥保水,对深根性的泡桐生长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6.
杨烨 《林业建设》2008,(2):55-58
森林具有多功能、多效益的特点,人们对森林经营的要求,不仅是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的发展更日益着重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对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成果,将会为森林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的理论基础和最佳的实施方案.如若对系统中各成分和功能过程得到全面的了解,通过系统的计算机模拟可以表示出系统内各成分相互作用以及整个系统对不同干扰、环境污染和经营管理措施的反应,将对实现林业向生态化转变,为森林多效益稳定而永久利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桂南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碳(C)、氮(N)、磷(P)元素在林下植被和凋落物中的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分析林龄和器官对其影响,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5、13、23、30、40、6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不同林龄马尾松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样品,对其各组分C、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灌木层C、N、P含量分别为436.13、6.87、0.55 g·kg-1,草本层分别为421.64、6.09、0.59 g·kg-1,凋落物层分别为406.81、6.23、0.75 g·kg-1。C、N含量在灌木层中各林龄均表现为叶>枝>根,在草本层中各林龄均表现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凋落物未分解层C含量在各林龄均显著高于半分解层(P<0.05)。整体而言,桂南地区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层C、N、P含量偏低,凋落物层则表现出C、N含量低、P含量高的格局。灌木层和草本层叶的N/P平均值均小于14,表明该区域林下植被均受N限制,可在森林抚育措施中追施N肥,同时也可引入固N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
湿地松人工林养分循环及密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不同造林密度的湿地松试验林地内,对N、P、K、Ca、Mg、Cu、Fe、Zn、Mn9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以及它们与密度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林分中养分元素总积累量为127383~161588kg/hm2,树干约占60%,积累速率为11146~13339kg/hm2·a,高于杉木和马尾松,归还量仅有9043~10509kg/hm2·a,其周转期长,养分循环速率低,每生产1t有机物需要上述养分元素共1319~1481kg。可见湿地松具有高养分利用率、低循环速率的循环机理,经营过程中应处理好养地与用地的关系,才能防止林地退化。不同密度湿地松林以密度为3200株/hm2的生产力、养分积累量和吸收量最大,其养分利用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9.
锥栗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特征和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陈辉  何方 《林业科学》1999,35(6):19-27
在林分样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3 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即未结果期、结果初期和盛果初期锥栗人工林各器官N、P、K、Ca 、Mg 的养分浓度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各种养分元素的存留量从未果期到盛果初期逐渐增大,N 与Ca 的积累占很大比例,K、Mg 次之,存留量最少的元素均为P。在未结果期,N 的归还量最大,Ca 次之,最小为P。始果期,Ca 与N 的归还量仍占首位,其次是K,P最少。至盛果初期,K 的归还量最大,N 次之,最小为P。各元素循环速率,从未果期至盛果初期,呈增大趋势,元素周转期则呈缩短。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必要的分析。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时期养分补偿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研究不但能揭示其循环特点及其与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机制、丰富生态系统的理论,而且能指导生产实践,调节和改善各种限制性因素,加速营养元素的周转速度,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Nutrient cycling refers to the complicated process of cycling, transferring, changing of mineral and chemical elements in the eco-system,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functions of eco-system. Some of the nutrients mainly circulate among organisms and atmosphere; others mainly circulate among organisms and soil, or among organisms, atmosphere and soil. In short,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circulations of nutrient cycling in ecosystem: geochemical cycles,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bio- che…  相似文献   

12.
马占相思中龄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5年生和6年生马占相思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是65.0和77.3t/hm^2。5 ̄6年生马占相思地上部分净生产力为19.9t/hm^2。5年生和6年生时,树木地上部分,林下植物和地表凋落物的N总积累量分别为525.45kg/hm^2和590.24kg/hm^2。P和K的积累量在5年生时为24.50和263.10kg/hm^2;在6年生时为23.87和309.66kg/hm^2。在2年3个月的观测期内,  相似文献   

13.
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4.
尾叶桉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2-3年生尾叶桉幼林地上部分生长、生物量积累和生物量在树木各器官及各径阶中的分配,林分净生产量,树木各器官及凋落物的养分含量和林分的养分循环。2年生时林分的生物量为22.9t/hm^2,其中干材占60.2%,皮占8.9%,枝占14.7%,叶占16.2%。3年生时林分生物量为40thm^2,其中干材占63.6%,皮占7.7%,枝占14.1%,叶占14.6%。年净生产量为20.5t/hm^2,约  相似文献   

15.
森林土壤氮转化与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 土壤中N的迁移转化既影响土壤的供N能力和林地生产力, 也与环境污染紧密相关, 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领域.文中综述了土壤N的来源和转化问题, 重点介绍了凋落物归还、施肥、大气沉降和生物固N等4个来源以及矿化与固持、反硝化、氨挥发和硝态N淋溶等4个转化, 讨论了需进一步加强的研究领域, 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的年凋落物量、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元素含量和养分归还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从幼龄林至成熟林,马尾松林的年凋落物量为4.39~11.43t/hm2,林地凋落物现存量为4.99~13.45t/hm2,凋落物养分的年归还量为87.74~353.71kg/hm2,林地凋落物养分的总贮量为101~248kg/hm2.这说明森林凋落物是一个庞大的养分贮存库,它对于维护林地地力,提高森林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系统地研究杉木人工林的栽培营养,对5、10、15、19年生不同地位指数(14、16、18)的杉木枯损枝叶的生物量积累、养分含量、养分积累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枯损枝叶包括保留在树体上的未凋落和在地面上的已凋落两个部分,在研究杉木林分枯损枝叶时不可忽视未凋落部分。枝叶总枯损量随地位指数的提高而增加,随林龄的变化是在10年生时最大,15年生以后随林龄增加又有一定增加。杉木枯损枝叶中养分的总含量随地位指数的提高而增加,而在不同林龄之间无明显变化趋势。杉木枯损枝叶中养分积累的变化与枝叶总枯损量的变化情况相同。未凋落枯损枝叶的养分积累在枯损枝叶总量中占重要位置。已凋落枯损枝叶中养分的积累随林龄的增大而持续增加,只在10年生时随地位指数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将柳杉细根剥离土壤,加速细根衰老,测定并分析柳杉细根衰老期间不同根序细根的N,P,K及Ca浓度变化以及N,P,K浓度与Ca浓度比值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在柳杉细根死亡过程中,N及K存在明显的内循环,Ca内循环不明显,P没有内循环;2)养分内循环首先出现在1级细根,其次是2和3级细根,表明细根衰老和死亡顺序与生长顺序相反;3)养分回输表现为阶段性,1级细根首先回输到2级细根,2级细根再回输到3级细根;4)柳杉细根中N,P,K浓度变化趋势和它们与Ca浓度比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Minor stream bottoms (alluvial floodplains)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contain large areas of hardwood forests which are a potential sink for upstream nutrients. As a sink, they serve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the loss of nutrients from the sites via the watershed.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nutrients stored in forest litter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cycled back to the forest or lost through removal from the site. Three hardwood stands of varying management regimens that span common scenarios found in north Louisiana were sampled for nutrient concentration and quantity in falling litter including leaf, woody, and other debris. Across sites, the well-drained site constitutively contributed more nutrients in litter than the poorly drained sites. Also, the sampling time spanning from March to October had the most litter fall and subsequent nutrient discharge from the trees. Of the five nutrients measured, nitrogen was the largest component followed by potassium. These features in nutrient quantity have broad implications for nutrient management based on site and timing of timber removal. This study provides novel nutrient levels in litter fall of hardwood forests typical along minor stream botto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