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明确瘦素在妊娠和非妊娠绵羊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定位特征,探究其对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胚胎附植的影响。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瘦素及其受体在妊娠和未妊娠绵羊的子宫内膜上皮组织的表达及定位;利用组织块分离培养原代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CCK8法确定瘦素最适浓度,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瘦素对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瘦素对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迁移的作用,RT-qPCR检测瘦素对胚胎附植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白细胞介素-6(IL-6)、子宫内膜附植位点黏蛋白(Muc1)、基质金属蛋白9(MMP9)、白细胞介素-1β(IL-1β)、骨桥蛋白(OPN)、泛素样修饰因子(ISG15)等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瘦素蛋白主要表达在未妊娠绵羊子宫内膜的基质和上皮组织中,主要在妊娠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组织中表达,瘦素受体表达无明显变化;组织块法可成功获得具有典型上皮样细胞特征并表达角蛋白CK18的原代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250 mg/L瘦素促进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并显著上调Bcl-2,下调BAX、Cas...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通过SV40T基因导入来提高绵羊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s)和基质细胞(ESCs)的体外传代次数,为绵羊胚胎附植等子宫相关研究奠定基础.采用酶促分离获得原代绵羊EECs和ESCs,并用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以MOI 1:10和MOI 1:50感染并进行单克隆细胞株筛选.结果表明,所得EECs和ESCs分...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和完善绵羊子宫内膜上皮原代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为研究绵羊母体和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体外着床模型。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观察其生长情况,并比较不同表皮生长因子(EGF)浓度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组织块培养1~2 d后,组织周围迁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长满60 mm培养皿需9~12 d;经差时消化法纯化后,F1代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纯度可达90%以上,表明所获细胞可用于后续试验;F2代细胞在不同浓度EGF(0、12.5、25、50、75、100 ng/mL)下培养144、168 h,经检测在144 h,12.5、25和100 ng/mL浓度下D450 nm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0 ng/mL浓度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68 h,12.5 ng/mL浓度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12.5 ng/mL EGF作用下效果最佳;F3代细胞在0、12.5 ng/mL浓度下培养不同时间(24、48、72、96、120、144、168、192、216 h),经检测D450 nm值在144 h差异显著(P<0.05),168 h后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在培养液中添加12.5 ng/mL EGF可以更加高效、快速得到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究TNC(Tenascin-C)基因敲除对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EECs)迁移功能的影响及其内在信号通路,为研究胚胎附植及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供借鉴。在TNC外显子3和5设计和筛选高活性sgRNA,转染绵羊EECs后,通过PCR和RT-PCR鉴定出TNC 6.1 kb片段缺失的绵羊EECs,即plate 1-G3和plate 2-B5。通过划痕实验检测plate 1-G3和plate 2-B5迁移功能变化,并通过RNA-seq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共差异表达基因(co-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co-DEGs),进行GO分析、KEGG分析以及PPI分析。结果表明,TNC基因敲除促进了绵羊EECs的迁移,通过RNAseq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2326个co-DEGs,包括1304个上调co-DEGs和1022个下调co-DEGs。GO分析显示,co-DEGs富集到细胞迁移、粘附、细胞-底物连接等。KEGG分析显示,co-DEGs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Rap...  相似文献   

5.
6.
为了有效分离纯化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为绵羊早期胚胎附植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体外细胞模型,本试验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子宫内膜上皮和基质细胞,利用胰酶差时消化法对2种细胞进行纯化,通过免疫荧光法对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特异性表达蛋白角蛋白18(CK18)和波形蛋白分别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利用组织块法第3天开始有...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6,(7):83-88
为建立一种经济、简便的分离纯化培养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的方法,采用传统组织块培养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和胰蛋白酶消化+组织块培养法,分别对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可以获得原代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混合生长的细胞经胰蛋白酶差时消化可获得较纯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且其生长曲线均呈S型。经比较分析,胰蛋白酶消化+组织块培养法为最佳培养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获得的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呈铺路石状可传3代,角蛋白18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纯度达90%以上;基质细胞呈长梭形、漩涡状生长可有限传代,波形蛋白染色阳性,角蛋白染色阴性,纯度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β-actin基因作为内源性内标,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了Flt-1基因mRNA在东北细毛羊、小尾寒羊妊娠期不同阶段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绵羊妊娠期在不同阶段的子宫内膜中Flt-1mRNA均强烈表达,且随着妊娠期的延长,Flt—1mRNA的表达量有逐渐增强的趋势(P〈0.05);在相同的妊娠阶段小尾寒羊子宫内膜中的Flt-1mRNA表达量显著地高于东北细毛羊的Flt-1mRNA表达量(P〈0.05)。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精氨酸(Arg)对干扰素-tau(interferon-tau,IFNT)处理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将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接种至6孔细胞培养板中,当达到70%~80%融合度时,向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IFNT(0、100 ng/mL),12 h后收集细胞检测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用不同浓度(0、0.05、0.1、0.2、0.5、1、2 mmol/L)Arg处理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24 h后用CCK8法检测其对增殖率的影响,筛选出Arg的最佳作用浓度;将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随机分为Arg饥饿组、Arg饥饿+IFNT处理组、Arg添加+IFNT处理组,在Arg饥饿或添加处理6 h后加入100 ng/mL IFNT,IFNT处理12 h后检测UPR通路(BiP、PERK、CHOP、ATF6)、凋亡(BAX、Caspase9)和容受性(HOXA10)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IFNT刺激可诱导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UPR通路相关基因BiP、PERK、CHOP、ATF6的表达显著上调;0.5 mmol/L Arg可显著提高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增殖率(P<0.05);Arg缺失可显著上调IFNT诱导下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BiP、PERK、CHOP、ATF6和BAX基因mRNA的表达(P<0.05),并显著下调HOXA10基因mRNA的表达(P<0.05),但对Caspase9基因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Arg缺失可导致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并影响子宫内膜宫受性的建立,可为进一步揭示Arg对牛子宫内膜的调控机制及制定减少妊娠早期胚胎丢失的营养调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琦  秦雪  冯瑞  赵骞  郑鹏 《中国兽医学报》2022,(9):1915-1922
为研究孕酮对奶牛早期胚胎附植的影响,本试验使用不同质量浓度孕酮处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53、Cyto-c、Bax、Bcl-2、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和容受性相关基因(TLR-4、NF-κB、IL-6、VEGF、LIF和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0,25,50,100μg/L孕酮对细胞活力未见影响;10,100μg/L孕酮对细胞凋亡未见影响,对细胞p53、Cyto-c、Bax、Bcl-2、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未见影响,但显著下调了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了LIF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孕酮不影响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但能提高子宫容受性,降低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绵羊子宫内膜的凝集素结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种酶标植物凝集素(conA,SBA,WGA,UEA,RCA)作探针,研究了间情期和妊娠期绵羊子宫内膜上皮和间质糖复合物的变化。与间情期相比,妊娠期子宫内膜上皮ConA和WGA染色明显增强,特别是UEA染色由阴性转变为强阳性,SBA染色没有明显变化。在间质石BA和UEA染色由阴性转变为中阳性,而ConA和WGA染色无明显变化。无论间情期或妊娠期,子宫内膜上皮和间质的RCA染色均为阴性。子宫内膜上皮和间质糖复合物质和量的变化,可能与子宫各部功能和妊娠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传代培养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以0.1μg/mL、1μg/mL、10μg/mL、50μg/mL、100μg/mL、500μg/mL、1000μg/mL 7个LPS浓度梯度刺激细胞,分别于刺激后12h、24h、36h 3个时间段做MTT细胞毒检测,同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研究LPS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发现:0.1μg/mL、1μg/mLLPS组细胞形态学无明显改变;10μg/mL、50μg/mL、100g/mL LPS组细胞形态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变,500μg/mL、1000μg/mL LPS组细胞发生裂解、死亡。MTT试验结果表明LPS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与时间依赖关系,随着LPS浓度的增加和刺激时间的延长,细胞抑制率明显增加,细胞活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构建子宫内膜炎体外感染模型,研究子宫内膜炎对奶牛子宫容受性因子大分子转膜黏蛋白-糖蛋白1(MUC-1)、高度保守的分泌型WNT家族亚型糖蛋白(Wnt-7a)、β受体1(IFNAR1)、IFNAR2、Integrin αvβ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进而阐明子宫内膜炎引起奶牛屡配不孕和繁殖率低下的机制。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细胞纯度,不同浓度LPS刺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用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的分泌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子宫内膜感染模型中子宫容受性因子MUC-1、Wnt-7a、IFNAR1、IFNAR2、Integrin αvβ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通过组织块法纯化获得的奶牛子宫上皮细胞数量较多,经免疫荧光角蛋白染色证实纯度较高。采用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0、5、10、50μg/mL的LPS作用6、12、24、48 h后,细胞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浓度为100μg/mL的LPS作用24 h时,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β、TNF-α、IL-6、IL-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低浓度组(P<0.05),引起细胞的炎症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UC-1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Wnt-7a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Integrin αvβ3、IFNAR1和IFNAR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浓度为100μg/mL的LPS作用24 h可成功构建子宫内膜炎体外感染模型,子宫内膜炎对奶牛子宫容受性因子MUC-1、Wnt-7a、IFNAR1、IFNAR2、Integrin αvβ3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引起奶牛屡配不孕和繁殖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地研究胚泡附植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兔子宫内膜蛋白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包括蛋白质含量测定、第1向IEF—PAGE和第2向SDS—PAGE的凝胶配方及电泳参数的选择、电极溶液的选择,并运用该技术体系分析了未孕兔和受孕2、4、6、9d兔子宫内膜蛋白。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时期内,兔子宫内膜蛋白质的含量有变化,但差异不显著;用所建立的双向电泳体系分析子宫内膜蛋白质后发现,双向电泳图谱的重复性好,蛋白质点的分辨率高,共同蛋白质点多。差异蛋白质点少。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性腺激素对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本研究构建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与基质细胞(ESC)体外培养研究模型,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性腺激素E2或/和P4对单独培养EEC中PR与ER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以及ESC对该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未加激素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P4或与E2同时加入均可显著抑制单独培养EEC中PR与ER的表达(P<0.05);而单独添加E2可轻微促进2种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在添加有ESC条件培养液的EEC培养模式中,E2单独作用对EEC中PR与ER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4单独或与E2共同作用下,EEC中PR与ER表达水平均较未加激素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性腺激素对单独培养及与ESC共培养模式下的EEC中PR与ER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相似,P4对山羊EEC中PR与ER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离、纯化、培养猫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本试验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组织块培养法,于体外分离和培养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并采用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鉴定;测定第3代(P3)细胞生长曲线和群体倍增时间,比较P3和P6细胞克隆形成率。结果显示:猫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呈典型铺路石状,细胞角蛋白染色呈阳性,符合内膜上皮细胞特征;P3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S型;P3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22.73±2.05) h,其克隆形成率极显著高于P6(P<0.01)。结果表明:本试验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组织块培养法分离获得的猫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具有良好的体外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孕酮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本试验以原代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为材料,添加不同浓度孕酮(0、1、3、5 ng/mL)对其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孕酮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孕酮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3 ng/mL孕酮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率提高(P>0.05),5 ng/mL孕酮组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1 ng/mL和3 ng/mL孕酮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而5 ng/mL孕酮则抑制了β-catenin的表达(P<0.05),且cyclin D1和c-Myc蛋白表达较3ng/mL孕酮组有下降趋势(P>0.05)。综上,高浓度孕酮抑制了体外培养的原代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和表达,提示该信号通路参与了奶牛产后子宫复旧延迟进程,为进一步研究奶牛子宫内膜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黄藤素的体外细胞毒性,采用不同浓度的黄藤素作用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s)后,采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瑞氏-姬姆萨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通过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显示,当黄藤素的浓度为10~227 μg/mL时,黄藤素对EECs有促增殖的作用;当浓度大于227 μg/mL时出现细胞增殖抑制现象,药物对细胞的半数增殖抑制率(IC50)为360 μg/mL;瑞氏-姬姆萨染色结果显示,100、200 μg/mL的黄藤素作用于EECs时均未对其细胞核、细胞浆的形态产生影响;LDH结果显示,药物浓度≥250 μg/mL时细胞LDH的释放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细胞组(P<0.01)。综上所述,黄藤素作用于山羊EECs后呈现一定的毒性作用,且呈现显著的剂量依赖效应,作用于EECs的安全剂量范围为≤250 μg/mL。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百里香酚对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goat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g EECs)的毒性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百里香酚作用于g EECs后,观测其对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形态学变化,以及细胞膜结构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对EECs的毒性作用与其浓度呈剂量依赖效应(y=-0.008x+1.2202,R~2=0.9767),即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增大,药物对细胞的半数增殖抑制率(IC50)为100μg/m L。当50、100μg/m L的百里香酚作用于EECs时,g EECs的细胞核、细胞浆的形态均未产生明显变化,但当150μg/m L的百里香酚作用于g EECs时,细胞膜破裂,细胞死亡;而且药物浓度≥100μg/m L时细胞LDH的释放量显著高于正常细胞组,g EECs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百里香酚作用于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后呈现一定的毒性作用,且毒性作用和药物的浓度有关。百里香酚作用于g EECs的安全范围在0~100μg/m L,研究结果为百里香酚治疗奶牛等经济动物的炎症性疾病的临床用药浓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荷斯坦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建立和完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采用组织培养和胶原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荷斯坦奶牛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进行了原代分离培养,经胰酶差时消化进行纯化,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角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所采用的方法可高效获得呈铺路石样的上皮细胞,角蛋白表达呈阳性,第2~8代的传代细胞在形态特征和增殖状态上保持着与原代细胞相近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