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考察林下放养模式下固始鸡和草蛋鸡两种肉蛋兼用地方鸡产蛋性能和养殖效益情况,本试验选取125日龄开产的两个鸡种分为两个处理组,一个圈舍一个处理组,试验期125日龄-300日龄25周,饲粮分为预产期和产蛋高峰期两个养殖阶段配制玉米-豆粕型粉料。产蛋试验期记录日采食量、死亡数、产蛋率,试验结束计算平均采食量、平均成活率、平均产蛋率。根据饲料耗用量、死淘鸡折价、蛋鸡销售价、试验鸡销售价,概算养殖效益。试验结果表明,产蛋试验期(125-300日龄)平均产蛋率,固始鸡达到41.35%,高于草蛋鸡6.92个百分点;试验期校正的平均日采食量,固始鸡为92.65g/只,低于草蛋鸡9.05g/只。本试验产蛋期25周的平均周产蛋率20个周固始鸡高于草蛋鸡,其中产蛋期17-22周连续6周固始鸡平均周产蛋率高于草蛋鸡17-30个百分点范围。概算的产蛋期养殖效益(鸡蛋售价+卖鸡收入-概算养殖成本-死淘鸡折价)则以固始鸡最好,固始鸡收益为78.91元/只,而草蛋鸡为68.02元/只,高于草蛋鸡10.9元/只。试验结果表明,在林下放养模式下,本试验产蛋期固始鸡产蛋性能和养殖效益都优于草蛋鸡。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讨林下放养条件下,固始鸡和草蛋鸡两种不同肉蛋兼用地方鸡在产蛋前期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进行比较。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25日龄的固始鸡和草蛋鸡,按品种分到2个处理组圈舍。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期80天(125-205日龄)。试验结果表明产蛋前期固始鸡死淘率相对较低,产蛋率相对更为稳定,平均产蛋率更高,综合产蛋性能优于草蛋鸡;单位养殖效益固始鸡高于草蛋鸡。  相似文献   

3.
茶多酚对固始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1日龄健康的固始鸡90只,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n=30,),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5%和0.50%的茶多酚,试验期为42 d.研究茶多酚对固始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于2、4、6周龄每组屠宰10只固始鸡,称脾脏、法氏囊及胸腺重量,并计算免疫指教.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0.25%的茶多酚,2周龄时固始鸡法氏囊增重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0.50%的荼多酚,4周龄时固始鸡法氏囊增重显著(P<0.05),6周龄时固始鸡胸腺增重显著(P<0.05);对脾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比较寿光鸡、固始鸡和罗曼蛋鸡在舍饲与林地放养混合模式下蛋品质及肉品质的差异。选取90日龄寿光鸡、固始鸡和罗曼蛋鸡母鸡各120只,每个品种鸡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在舍饲与林地放养混合模式下采用常规基础饲粮饲喂至180日龄。结果表明:罗曼蛋鸡与寿光鸡、固始鸡相比,蛋重显著升高(P0.05),而蛋黄颜色、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显著降低(P0.05)。寿光鸡和固始鸡的蛋中锌、硒、钙、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罗曼蛋鸡显著升高(P0.05),肌肉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也较罗曼蛋鸡显著升高(P0.05)。寿光鸡、固始鸡肌肉的滴水损失率、剪切力显著低于罗曼蛋鸡(P0.05),肉色显著高于罗曼蛋鸡(P0.05)。寿光鸡和固始鸡肌肉中甘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罗曼蛋鸡(P0.05)。总之,寿光鸡和固始鸡的蛋具有大蛋黄、高蛋白,且营养元素丰富,而罗曼蛋鸡的蛋含水量较高,蛋白质品质较差;寿光鸡和固始鸡的肌肉较罗曼蛋鸡具有较长货架期,且肌苷酸和氨基酸含量高,肉质鲜嫩,营养丰富;3个品种鸡中,寿光鸡和固始鸡的蛋品质和肉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5.
以矮小品系S2系鸡和隐性白羽鸡作为试验素材,采用q-PCR技术及SPSS分析软件,研究Fas相关因子1(Fas-associated factor 1,FAF1)在两个品种胚胎期至生长期骨骼肌发育中的差异性的表达模式及在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期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FAF1在两品种胚胎期胸肌组织的表达都显著高于出雏后其他发育时期(P0.05),但FAF1在S2系鸡整个胚胎期及出雏当天的表达都显著高于隐性白羽鸡(P0.05);在腿肌组织中,隐性白羽鸡中,在10日胚龄时FAF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胚龄(P0.05),并随胚龄的增加表达量逐渐下降,在6周龄时表达量显著低于2、4、8、16周龄(P0.05),S2系鸡中,10日胚龄时FAF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时期(P0.05),从胚胎期至出雏后6周表达量随周龄的增加逐渐减少。除6周龄外,FAF1在S2系鸡其他发育时期的表达都显著高于隐性白羽鸡。在鸡原代成肌细胞中,FAF1 mRNA 在分化期的表达显著高于增殖期(P0.05),并随诱导分化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升高。结果表明:FAF1 mRNA 表达呈现明显的品种和组织差异性,该基因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调控胸肌、腿肌发育过程,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调控肌肉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AIV)冷适应疫苗可以弥补灭活疫苗临床保护效果的不足。为明确宿主对冷适应疫苗的免疫应答效应,本研究将H9N2AIV(A/chicken/Shandong/903/2013,CK/903/2013)接种10日龄SPF鸡胚连续降温传代,获得在25℃能够稳定复制的冷适应株Ca30。实验结果显示:Ca30株具备冷适应性和温度敏感性,在传代过程中病毒HA蛋白出现多个位点的氨基酸突变,在25℃传代20次后已经获得稳定的氨基酸突变。动物感染试验结果显示,以106.0EID50的剂量鼻腔感染1周龄SPF鸡,Ca30株仅在喉气管中低水平复制,病毒接种后第3周SPF鸡血清针对Ca30株、异源病毒株1167的血凝抑制效价均达到最高,分别为8.2log2和5.8log2,接种后第4周针对母本病毒CK/903/2013的血凝抑制效价达到最高值7.6log2。qPCR检测结果显示,Ca30在25℃时能够在鸡胚肺脏、肝脏和心脏中复制,对肺脏的亲和力最强。利用qPCR检测冷适应株Ca30接种鸡胚后各脏器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Ca30株感染鸡胚后,引起鸡胚肺脏中IL-1β、IL-6、IL-12、IL-8、OAS和MDA5转录水平上调,上调4.18~16.47倍;感染后8h引起鸡胚心脏中IL-1β、IL-6、IL-12、IL-8、OAS和MDA5的转录水平上调,之后降低甚至下调;72h时引起鸡胚肝脏中IL-1β、IL-6、IL-8和OAS转录水平上调,上调4.28~6.53倍;在鸡胚脑组织中,各类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本研究培育了一株H9N2AIV冷适应毒株Ca30,为深入研究冷适应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7.
太行鸡和海兰灰蛋雏鸡盲肠主要消化生理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比较分析太行鸡与海兰灰蛋鸡盲肠主要消化生理特性及菌群的变化。选择1日龄太行鸡和海兰灰蛋鸡各120只,分为两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公母各半。分别于1~9、11、13周龄测定盲肠相对长度、相对重量、pH值及其内容物的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菌数量、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1)太行鸡盲肠相对长度和相对重量均高于海兰灰蛋鸡。其中3、4、5、6、7、9、13周龄,太行鸡盲肠相对长度显著高于海兰灰蛋鸡(P0.05);太行鸡盲肠相对重量4周龄时极显著高于海兰灰蛋鸡(P0.01),5、9、13周龄时显著高于海兰灰蛋鸡(P0.05);(2)太行鸡盲肠纤维素酶活性极显著的高于海兰灰蛋鸡(P0.01)。(3)各阶段太行鸡盲肠pH值均低于海兰灰蛋鸡,但差异不显著。(4)太行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低于海兰灰蛋鸡,乳酸菌和双歧杆菌高于海兰灰蛋鸡。4、5、6、8、9周龄时,太行鸡盲肠大肠杆菌显著低于海兰灰蛋鸡(P0.05);太行鸡盲肠乳酸菌6周龄时极显著高于海兰灰蛋鸡(P0.01),3、4周龄时显著高于海兰灰蛋鸡(P0.05);太行鸡的盲肠内双歧杆菌数量,1、2、3、6、11周龄时,极显著高于海兰灰蛋鸡(P0.01),7周龄时显著高于海兰灰蛋鸡(P0.05)。试验结果表明:太行鸡较海兰灰蛋雏鸡的盲肠消化能力强。  相似文献   

8.
用鸡白细胞介素18(ChIL-18)重组质粒(pCI-ChIL-18)接种18胚龄SPF鸡胚,利用适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试验鸡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胚胎接种pCI-ChIL-18使ChIL-18在鸡血液中早期持续高浓度存在,能促进鸡脾脏和法氏囊中ChIL-18基因的大量表达.用pCI-ChIL-18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多聚蛋白DNA疫苗分别免疫18胚龄SPF鸡胚,设1日龄雏鸡肌肉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2周龄时二免,6周龄时用IBDV标准强毒株BC6/85攻击.结果表明,胚胎免疫pCI-ChIL-18能显著促进试验鸡T、B淋巴细胞的早期增殖反应,增强IBDV多聚蛋白DNA疫苗诱导的早期抗体水平及其对强毒攻击的保护力.并进一步证明胚胎免疫pCI-ChIL-18对IBDV多聚蛋白DNA疫苗的早期免疫效果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P相似文献   

9.
为抑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复制,本研究构建了靶向IBDV VP1和VP2基因的鸡双向U6启动子(chU6)双拷贝shRNA重组表达质粒pchU6-shRNA12,将其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再接种IBDV,72 h后,未出现细胞病变(CPE),病毒滴度小于101 TCID50/0.1mL;而转染空质粒和未转染两个对照组均出现明显的CPE,病毒滴度均达到108.75 TCID50/0.1 mL.此外,将pchU6-shRNA12与IBDV混合,接种于10日龄SPF鸡胚尿囊腔,96 h后,鸡胚发育正常,病毒滴度小于101 ELD5,0/0.1 mL,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VP1和VP2基因,比单纯接种IBDV组分别降低92%和95%;而含有空质粒和不含质粒两个对照组鸡胚则全部死亡,病毒滴度均达到107.00 ELD50/0.1mL.本研究结果表明,chU6启动子在双拷贝shRNA表达质粒pchU6-shRNA12中能高效驱动双拷贝shRNA的转录,生成的siRNA在CEF(in vitro)和鸡胚体内(in vivo)均能有效抑制IBD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鉴定雌性鸡胚性腺不对称发育相关候选基因,为确定雌性鸡胚性腺不对称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随机选择6胚龄(E6)和8胚龄(E8)的雌鸡胚胎各18~24只,分离并采集其两侧性腺,每6~8个同侧同期性腺组成一个样品,匀浆后提取总RNA经质控后送商业公司进行转录组测序。每个样品3个生物学重复。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GO、KEGG信号通路分析和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筛选雌性鸡胚性腺不对称发育相关候选基因和生物学通路。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雌性鸡胚左右两侧性腺在E6和E8分别存在195个和315个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两侧性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卵子发生、细胞发育、piRNA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并筛选出Pou5f3、STK31、DMRTB1等与鸡胚性腺不对称发育相关的功能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雌性鸡胚性腺不对称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克隆鸡Msh同源框2(Msh-homeobox 2,MSX2)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胚胎期表达模式分析,为进一步研究MSX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支持。【方法】 对80枚琅琊鸡种蛋进行孵化,分别于孵化期第1、2、3、4、5、6、9、12、15、18天采集样品(1~6胚龄采集整胚,9、12、15、18胚龄分别采集心脏和肝脏),提取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MSX2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MSX2基因在琅琊鸡鸡胚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克隆了琅琊鸡胚MSX2基因,序列长度为818 bp,开放阅读框为780 bp,编码259个氨基酸。琅琊鸡MSX2氨基酸序列与日本鹌鹑、秃鹰和仓鸮的相似性最高,均为99.23%,与山羊的相似性最低,为74.54%;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琅琊鸡与日本鹌鹑聚为一类。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SX2蛋白分子质量为28 235.18 u,等电点(pI)为9.71,没有信号肽和跨膜域,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60.9%);存在37个磷酸化位点、8个O-糖基化位点和1个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63.32%)和α-螺旋(28.19%)组成。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SX2基因在整胚(1~6胚龄)中的表达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在4胚龄时表达水平最高,极显著高于1、2、3胚龄(P<0.01);MSX2基因在12胚龄鸡心脏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9胚龄(P<0.01);在9~18胚龄鸡肝脏中的表达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在9胚龄鸡肝脏中表达水平最高(P<0.05)。【结论】 试验成功克隆了琅琊鸡MSX2基因序列,其表达模式在不同胚龄和同一胚龄不同组织间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探索琅琊鸡MSX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IMC10200株ALV-J实验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肉种鸡群亚临床感染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IMC1o200株进行了实验感染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病理学研究.IMC10200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尿囊腔接种11日龄肉鸡胚和SPF蛋鸡胚,孵出后跟踪观察.9周龄时随机抽检感染鸡,感染肉鸡特异引物PCR检测全部为阳性;组织病理学观察感染鸡无明显病变.至21周龄时感染肉鸡出现第一例典型骨髓性白血病病例;感染SPF蛋鸡未见明显J亚群禽白血病相关病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挖掘雌性鸡胚性腺不对称发育中的重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其靶基因,试验以采集的胚胎孵化第9天(E9阶段)的雌性鸡胚两侧性腺为研究对象,采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雌性鸡胚左右两侧性腺进行转录组分析预测lncRNA,运用DESeq2 v1.30.1软件鉴定两侧性腺间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预测差异表达lncRNA的顺式和反式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验证重要靶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转录组分析预测出653个基因间lncRNA,467个内含子lncRNA,1 339个反义lncRNA。雌性鸡胚左右两侧性腺间有1 856个差异表达mRNA和443个差异表达lncRNA。GRIA1、DIO3、FSHR、LHX9、CYP17A1和TOX3等229个基因为差异表达lncRNA的靶基因。两侧性腺差异表达lncRNA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到了类固醇代谢过程、细胞内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正向调节、代谢通路等过程。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验证重要靶基因的表达结果与RNA-seq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雌性鸡胚左右两侧...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一个拷贝数变异区域与鸡的重要经济性状显著相关,并且该区域与Sox6编码区域重叠,提示Sox6基因对骨骼肌生长发育具有调控作用。研究首先采用RTqPCR分析Sox6基因在不同胚龄隐性白母鸡的胸肌和腿肌中的表达情况和表达差异。接着在原代成肌细胞中过表达Sox6基因,通过RT-qPCR、免疫荧光和HE染色观察Sox6对原代成肌细胞的肌纤维类型调控情况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Sox6 mRNA表达量在不同胚龄的胸肌和腿肌上的表达趋势相近,但在胸肌上的表达量高于腿肌,并且在E14、E17和7W时,胸肌表达量显著高于腿肌(P0.05),提示Sox6可能对快肌起到重要作用。原代成肌细胞上面过表达Sox6后定量快慢肌特异基因发现Sox6能够促进MyH1B,抑制sMyHC1的表达;免疫荧光和HE染色观察发现Sox6能够促进成肌细胞的分化和肌管的形成,从而证明了Sox6对骨骼肌的分化和肌纤维类型调控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鸡球虫病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并降低其副作用,本试验用合成的鸡白介素2(chIL-2)和鸡白介素4(chIL-4)基因片段构建3个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利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至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其表达水平,MTT法测定其表达的分泌产物活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的pCI-chIL-4-chIL-2-EGFP、pCI-chIL-2-EGFP、 pCI-chIL-4-EGFP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能在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中高效表达;3种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后24~96 h的鸡脾淋巴细胞活性极显著高于空载组(P<0.01),且在72 h时达峰值;而单一因子组鸡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极显著低于pCI-chIL-4-chIL-2-EGFP组(P<0.01)。由此可见,本试验成功构建了能表达分泌chIL-2和chIL-4的融合基因重组质粒;且chIL-4-chIL-2融合蛋白生物学活性显著高于单一因子。  相似文献   

16.
选用固始鸡、罗曼蛋鸡和艾维茵肉仔鸡公雏各120只,进行了0~8周龄生长试验、代谢试验和胰腺和十二指肠食糜消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3种鸡初生重、8周龄体重、平均日增重、日均采食量、饲料转化效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为固始鸡低于蛋鸡,蛋鸡低于肉鸡。粗蛋白质表观利用率表现为随生长速度的提高而提高,而粗脂肪表观利用率、能量表观利用率降低。不同品种鸡粗蛋白质表观利用率和消化道胰蛋白酶活性相一致,粗脂肪表观利用率与胰腺和食糜中脂肪酶活性高低相对应。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14、18日胚龄鸡胚以及2日龄雏鸡肝脏中瘦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瘦素受体在14、18日胚龄鸡胚以及2日龄雏鸡肝脏中均有表达;随着胚胎及个体的发育,瘦素受体的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鸡CYP2C8基因的表达调控规律。采集30周龄卢氏绿壳蛋鸡心、肝、脾、肺、肾、胸肌、腹脂、肌胃、腺胃、卵巢、胰、十二指肠、空肠、回肠14种组织以及从1日龄~30周龄不同发育时期的肝组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CYP2C8基因的时空表达规律;用雌激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活体和体外培养的鸡胚肝原代细胞进行处理,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CYP2C8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结果表明,鸡CYP2C8基因在各组织中表现出广泛表达的特性,但在脂类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肝、肾、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器官中表达较高,且在肝中的表达水平随着性成熟而显著升高(P0.01);雌激素处理可显著提高鸡肝组织和体外培养的鸡胚胎肝原代细胞中CYP2C8的表达水平(P0.05),但雌激素受体ER-α拮抗剂MPP可完全抑制雌激素的作用(P0.05)。综上表明,鸡CYP2C8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而以肝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且肝中CYP2C8基因的表达是受雌激素并通过ER-α调控。  相似文献   

19.
构建并鉴定鸡β干扰素(IFN-β)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进行转录活性分析.通过PCR方法从鸡基因组DNA中克隆鸡IFN-β基因启动子,亚克隆到含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basic载体上,构建鸡IFN-β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ChIFN-β-luc;用脂质体法将构建的报告基因载体瞬时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poly(I:C)处理组,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经PCR扩增出鸡IFN-β基因启动子序列,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各重组体构建正确;转染后检测,pChIFN-β-luc具有转录活性,并且在poly(I:C)的刺激下其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升高.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鸡IFN-β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长顺绿壳蛋鸡鸡胚早期发育进行处理,即在芳香化酶抗体稀释液作用下,采用两种处理方式:一是胚内注射,小鸡成活率平均为9.06%,死亡率平均为90.94%,不同剂量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 0.05),不同日龄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0.01 P 0.05);胚内处理后成活小鸡中母鸡比例平均为92.80%,公鸡平均为7.20%,不同剂量与不同日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 0.05)。二是胚外处理,小鸡成活率较高,平均为90.27%,死亡率较低,平均为9.73%。不同日龄处理之间的差异性极显著(P 0.01),不同剂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 0.05);通过胚外处理后母鸡平均为72.82%,公鸡平均为27.18%。不同日龄处理之间的差异性极显著(P 0.01),不同剂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 0.05)。所以比较两种处理方式发现,胚外处理效果比胚内处理好,鸡胚在孵化过程中有雄性鸡逆转向雌性鸡,而且在孵化第6天时胚外注射芳香化酶抗体试剂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