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究GnRH1基因多态性与奶牛繁殖性状、产奶性状和热应激抗性的关系,本研究基于70头中国荷斯坦公牛的DNA混池测序,对GnRH1基因全序列及上下游2 000 bp进行SNP位点扫描,在外显子2上发现1处同义突变位点g.72735118A>G,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技术对1 160头泌乳期健康荷斯坦牛进行SNP分型,并采用GLM模型对SNP位点g.72735118A>G与繁殖、产奶和热应激反应性状的育种值进行关联分析。群体遗传学分析显示,位点g.72735118A>G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基因型AA、AG和GG的频率分别为0.48、0.44和0.08,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30,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42。关联分析表明,位点g.72735118A>G与初产日龄、首次配种受胎率、产犊至首次配种间隔、青年牛和经产牛首末次配种间隔等繁殖性状极显著相关,与头胎产奶量、乳脂量和乳蛋白量等产奶性状极显著相关,同时与直肠温度极显著相关。位点g.72735118A>G的不同基因型中,GG型个体的头胎产奶性状和繁殖性状均表现更优,但抗热应激能力较差;然而,...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究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干奶期长度(DPL)的变化规律及其变异对奶牛各项生产性能的影响,包括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初乳品质和乳房健康。收集了北京地区34个牧场出生于2009—2018年136 231头中国荷斯坦牛的干奶日期、生产性能记录、繁殖性能记录等。通过整理试验牛群的干奶记录,揭示了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1胎和2胎DPL的群体规律,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胎次、产犊季节、场-产犊年和初产月龄对DPL的影响;此外,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DPL的变异对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首末次配种间隔(interval from first to last insemination,IFL)、产犊至首次配种间隔(interval from calving to first insemination,ICF)和初乳品质的影响,利用Logistic回归过程分析了DPL的变异对首次配种受胎率(conception rate of first insemination,CR)、首次配种56 d不返情率(56-days non-return rate of first insemination,NRR56)、难产率和乳房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DPL平均为58.81 d,胎次、产犊季节、场-产犊年和初产月龄均对DPL有显著影响(P<0.05)。DPL的变异对日产奶量、乳蛋白率、ICF、CR、NRR56、难产率和乳房健康有显著影响(P<0.05)。干奶期短的奶牛测定日平均乳蛋白率、CR和NRR56更高;DPL适中的奶牛测定日平均产奶量更高、乳房健康水平更好、ICF更短、难产率更低。本研究在国内利用大规模牛群数据揭示了中国荷斯坦牛DPL的群体规律,可为中国规模化奶牛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荷斯坦牛干奶期体况评分(Dry milk Body Condition Score,DBCS)对初乳中IgG(Immunoglobulin G)浓度及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江苏地区某大型牛场2017—2019年荷斯坦牛DBCS及初乳IgG浓度和犊牛生长性能数据共10846条,利用SPSS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荷斯坦牛胎次、在胎天数和产犊季节对DBCS的影响,同时分析胎次和DBCS的交互作用对初乳中IgG浓度和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胎次、产犊季节、在胎天数对荷斯坦牛DBCS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4胎牛DBCS显著高于其他胎次,5胎牛DBCS显著低于其他胎次;荷斯坦牛在冬季产犊时DBCS最高(3.48),在春季产犊时DBCS最低(3.13);在胎天数为281~300 d时,DBCS显著高于其他天数,在胎天数为271~280 d时,DBCS显著低于在胎天数为260~270 d和281~300 d的奶牛;荷斯坦牛DBCS对初乳IgG浓度、犊牛出生重、断奶日龄、平均日增重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胎次和DBCS二因素互作分析表明:胎次与DBCS的互作对2胎和3胎母牛所产犊牛的...  相似文献   

4.
产犊季节和胎次对荷斯坦牛部分繁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产犊季节和胎次对荷斯坦牛部分繁殖指标的影响,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荷斯坦牛合理安排配种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利用海丰奶牛场引进的澳系荷斯坦牛的繁殖指标数据,分析了产犊季节和不同胎次对部分繁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产犊季节对产后第一次发情泌乳天数、配种指数、产后受孕天数以及产犊间隔等繁殖指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胎次对发情泌乳天数、产后受孕天数以及产犊间隔等繁殖指标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本研究中,秋季产犊的奶牛繁殖指标最佳.此外,头胎产犊奶牛的繁殖性能在各胎次中最好,该结果对同类地区荷斯坦牛繁殖管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泌乳早期乳中尿素氮含量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奶牛泌乳早期乳中尿素氮含量对产后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海丰奶牛场的头胎荷斯坦牛1932头,于产犊后30d内采集乳样,测定乳中尿素氮含量,并收集试验牛只产后繁殖资料,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乳中尿素氮对产后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牛只产犊后1个月内乳中尿素氮含量为9.22±2.78mg/dL;乳中尿素氮含量对个体情期受胎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产后首次配种天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乳中尿素氮含量大于15mg/dL的奶牛产后第一次配种天数显著高于低于此数值的奶牛,且个体情期受胎率显著低于此数值低的奶牛。同时乳中尿素氮含量与个体情期受胎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据此认为,作为反映能氮平衡的关键指标,泌乳早期乳中尿素氮含量可作为预测奶牛产后繁殖性能的指标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母牛初次配种妊娠月龄(age at first pregnancy,AFP)对其泌乳性能和主要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2个规模化奶牛场13 927头荷斯坦母牛(A牧场8 091头,B牧场5 836头)的生产数据为基础,统计了母牛AFP、头胎和二胎的产奶量、产后首次发情时间、首次配种时间和首次受孕时间,然后将母牛根据AFP的早晚(12~19月龄)分为8组,对各试验组母牛的头胎和二胎产奶量和主要繁殖性能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个规模化奶牛场荷斯坦青年牛AFP以13和14月龄为主(总占比70.1%);2)AFP可显著影响荷斯坦青年牛头胎和二胎的305 d产奶量(P<0.05),其中AFP为14月龄时A牧场头胎和二胎305 d产奶量均最高,分别为15 102和15 534 kg;3)AFP可显著影响荷斯坦青年牛头胎和二胎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和受孕时间(P<0.05),AFP为14月龄时头胎产后首次发情和受孕情况最优;4)对于产后首配时间,除A牧场头胎AFP为16月龄时产后首次配种时间显著高于AFP为17月龄时(P<0.05)外,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并且各组间配种时间相差≤ 5 d;5)通过对A牧场在场牛(2 703头)与淘汰牛(660头)的AFP记录数据分析发现,在场牛的AFP为14.52月龄,显著高于淘汰牛的AFP(P<0.05)。因此,在北方地区现有的生产管理水平下,14月龄可能是荷斯坦青年牛最适宜的初次配种妊娠月龄,这对我国规模化奶牛场选择荷斯坦青年牛适宜的初次配种月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单位β(PIK3C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中国荷斯坦牛繁殖和产奶性状的关系。【方法】 通过混池测序对中国荷斯坦牛PIK3CB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筛选,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KASP)技术在1 160头健康泌乳中国荷斯坦牛中进行SNP分型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采用线性模型进行SNP与11个繁殖和产奶性状基于单位点和单倍型组合的关联分析。【结果】 在PIK3CB基因中共检测到了17个SNPs,筛选出7个SNPs用于后续分析。关联分析发现,7个SNPs与多个目标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关联(P<0.05;P<0.01);位于外显子区域的g.130433743 A>G位点AA基因型个体和位于可变剪接区域的g.130448069 G>A位点GG基因型个体,其经产牛首末次配种间隔、产奶量、乳蛋白量和乳脂量最低,体细胞评分最高,上述基因型个体具有较短的首末次配种间隔,而产奶性能相对较差;g.130387717 G>A位点AA基因型个体,其初配日龄和青年牛首末次配种间隔最低,产奶量、乳蛋白量和乳脂量最高,该基因型个体的繁殖和产奶性能均较好,上述3个SNPs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牛繁殖和产奶性状的候选位点重点关注。单倍型分析发现,PIK3CB基因的g.130387717 G>A、g.130430832 A>-、g.130433743 A>G、g.130433982 C>T、g.130446073 C>T和g.130448069 G>A 6个SNPs紧密连锁形成一个单倍型块,且与多个目标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关联(P<0.05;P<0.01),其中H2H3和H2H4单倍型组合个体的繁殖和产奶性能较好,为优势单倍型组合。【结论】 中国荷斯坦牛PIK3CB基因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多态性与繁殖和产奶性状存在关联,g.130433743 A>G、g.130448069 G>A和g.130387717 G>A位点可作为潜在分子标记,为中国荷斯坦牛的平衡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宁夏地区荷斯坦牛青年牛繁殖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旨在探究青年牛繁殖性状遗传能力群体遗传参数,评估不同配种季节间青年牛繁殖性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G×E).本研究利用宁夏地区12个牧场2007-2019年荷斯坦牛繁殖事件信息记录,计算青年牛繁殖性状包括:首配日龄(AFS)、初产日龄(AFC)、首次配种后56天不返情率(NRR56)、首末次配种间隔(IFL)、妊娠期...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山西省朔州地区中国荷斯坦青年牛繁殖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及分析影响繁殖性状的非遗传因素,试验收集了山西朔州地区某奶牛场2016—2021年间1 030头中国荷斯坦青年牛产犊和配种记录,包括初配日龄、初产日龄、重复配种次数、首末配种间隔、妊娠天数、56 d不返情率繁殖性状指标数据,以及13个非遗传因素(包括出生年、出生季节、初配月龄、初配年、初配季节、配种员、同胞数、初配是否性控、配孕是否性控、产犊季节、是否早产、妊娠期、产犊月龄)数据,使用SPSS 26.0软件中的GLM程序对影响试验奶牛繁殖性状指标的非遗传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运用DMU软件AI模块中的单性状动物模型对试验奶牛繁殖性状指标进行遗传参数估计,采用DMU软件AI模块中的双性状动物模型分析试验奶牛繁殖性状指标间的遗传相关,采用SPSS 26.0软件中CORR程序分析试验奶牛繁殖性状指标间的表型相关。结果表明:初配月龄和产犊月龄对试验奶牛初配日龄、初产日龄、重复配种次数、首末配种间隔、妊娠天数、56 d不返情率繁殖性状指标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出生年、初配年、初配季节、配种员、初配是否性控、产犊季节、是否...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荷斯坦奶牛近交系数不断增高带来的适应性下降、繁殖力低和利用年限少等问题,试验以引进的三个品种乳肉兼用牛(即纯种西门塔尔、蒙贝利亚和弗莱威赫牛)为父本,与中国荷斯坦牛进行杂交,研究杂交一代在繁殖性能和产奶性能方面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蒙贝利亚杂交一代与中国荷斯坦牛的妊娠期长度差异极显著(P0.01)。弗莱威赫杂交一代的胎次对305 d产奶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蒙贝利亚杂交一代的配种次数和空怀天数对305 d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蒙贝利亚杂交一代与中国荷斯坦奶牛间总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综合各繁殖性状和对305 d产奶量的影响因素,蒙贝利亚杂交一代的繁殖性状优于其他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母牛初次配种妊娠月龄(age at first pregnancy,AFP)对其泌乳性能和主要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2个规模化奶牛场13 927头荷斯坦母牛(A牧场8 091头,B牧场5 836头)的生产数据为基础,统计了母牛AFP、头胎和二胎的产奶量、产后首次发情时间、首次配种时间和首次受孕时间,然后将母牛根据AFP的早晚(12~19月龄)分为8组,对各试验组母牛的头胎和二胎产奶量和主要繁殖性能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个规模化奶牛场荷斯坦青年牛AFP以13和14月龄为主(总占比70.1%);2) AFP可显著影响荷斯坦青年牛头胎和二胎的305 d产奶量(P0.05),其中AFP为14月龄时A牧场头胎和二胎305 d产奶量均最高,分别为15 102和15 534 kg;3) AFP可显著影响荷斯坦青年牛头胎和二胎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和受孕时间(P0.05),AFP为14月龄时头胎产后首次发情和受孕情况最优;4)对于产后首配时间,除A牧场头胎AFP为16月龄时产后首次配种时间显著高于AFP为17月龄时(P0.05)外,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各组间配种时间相差≤5 d;5)通过对A牧场在场牛(2 703头)与淘汰牛(660头)的AFP记录数据分析发现,在场牛的AFP为14.52月龄,显著高于淘汰牛的AFP(P0.05)。因此,在北方地区现有的生产管理水平下,14月龄可能是荷斯坦青年牛最适宜的初次配种妊娠月龄,这对我国规模化奶牛场选择荷斯坦青年牛适宜的初次配种月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犊牛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整个牛群的质量,降低犊牛的死亡率对提高牧场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掌握犊牛死亡率及影响犊牛死亡的因素,试验采取实地调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褐牛犊牛及荷斯坦牛犊牛死亡率进行了分析,通过Excel对某牛场近16年的7 157条产犊记录进行初步统计,根据新疆的气候特点划分季节,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品种为新疆褐牛犊牛和荷斯坦牛犊牛,年份从1999年到2014年分为16个水平,出生犊牛性别划分为公、母2个水平。利用SAS 8.1软件分析不同年份、品种、出生季节、犊牛性别及不同月龄等因素对新疆褐牛与荷斯坦牛犊牛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年份、产犊季节和犊牛性别对新疆褐牛及荷斯坦牛犊牛死亡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新疆褐牛的犊牛死亡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1月龄时,新疆褐牛的犊牛死亡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2006、2009、2010年的犊牛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年份(P<0.05),在2011~2014年,犊牛的死亡率相对较少;冬季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夏季(P<0.05)。降低犊牛的死亡率是牛群繁育过程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犊牛的死亡率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只有将各种环境因素给予合理控制,才能提高犊牛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实验旨在研究初次配种妊娠月龄(AFP)对荷斯坦奶牛产奶量、繁殖性能和产后健康的影响。实验以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2个规模化牧场1 876头荷斯坦青年母牛(A牧场1 004头,B牧场872头)为对象,将AFP分为5个组,分别为Ⅰ组(AFP<13.5)、Ⅱ组(AFP为13.5~14.0)、Ⅲ组(AFP为14.1~14.5)、Ⅳ组(AFP为14.6~16.0)、Ⅴ组(AFP>16.0),对比分析各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犊牛初生重、产后首次配种受胎率及产后疾病发生的数据。结果表明:2个规模化奶牛场以AFP≤16月龄为主(总占比为88.22%);AFP为13.5~14.0月龄时头胎牛的平均产奶量最佳,产后首次配种受胎率最高;AFP>16月龄时犊牛初生重最大,产后首次配种受胎率最低,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生率最高;AFP<13.5月龄的奶牛产后真胃变位的发生率最高。综合以上结果,13.5~14.0月龄可能是荷斯坦青年牛适宜的初次配种月龄,这为规模化牧场选择合适的初次配种月龄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荷斯坦牛的繁殖性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河南地区4个大型奶牛场荷斯坦牛繁殖记录进行了统计,综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牧场、产后首次配种时间、胎次和季节对荷斯坦牛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荷斯坦牛的平均初产月龄为26.2月,产犊间隔为438d,情期受胎率为45.2%,流产率为3.4%,死胎率为10.5%。(2)不同牧场对荷斯坦牛初产月龄、产犊间隔、情期受胎率、流产率和死胎率的影响差异很大。(3)产后51~60d首次配种奶牛情期受胎率最高(85.7%),产后161~170d首次配种奶牛情期受胎率最低(30.7%)。(4)胎次对流产率和死胎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随着胎次的增加,产犊间隔逐渐减少,以产第5胎的产犊间隔最小,但与产第6胎产犊间隔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胎次间产犊间隔均差异极显著(P0.01)。(5)夏季荷斯坦牛情期受胎率最低(29.9%),死胎率最高(14.3%);春季情期受胎率最高(52.8%),死胎率最低(2.6%)。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分析近交及环境因素对中国荷斯坦奶牛初配日龄(产后首配天数)、初次配妊日龄(产后配妊天数)、配妊次数等繁殖性能的影响。选用山东省某牧场3 185头中国荷斯坦奶牛10 925条繁殖记录,通过SAS8.2软件中GLM过程,应用固定模型对青年牛及经产牛繁殖性能进行最小二乘分析及Duncan's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近交对青年牛配妊次数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初配日龄、初次配妊日龄的影响不显著(P0.05);出生季节、配种年度、配种季节、与配公牛等环境因素对青年牛繁殖性能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近交对经产牛产后配妊天数、配妊次数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产后首配天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胎次、产犊季节、配种年度、配种员、产奶水平、与配公牛等环境因素对经产牛繁殖性能均有显著(P0.05),极显著(P0.01)影响。通过制定合理的选配方案,避免近交,并结合牧场饲养管理,可有效提高奶牛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收集新疆某规模化牛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近千头荷斯坦牛的发情、配种、产犊记录等繁殖资料,分析犊牛初生重、助产情况、胎次、胎儿健康情况、配种次数对产犊间隔的影响,并统计了该牛场不同产犊间隔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场繁殖管理存在问题,大部分犊牛初生重过大,部分妊娠奶牛体况过肥需助产,初产牛比例较大,需配种3次以上的牛头次数较多(占25%),这些都是导致该场奶牛产犊间隔延长的主要因素,笔者并据此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性控冻精对荷斯坦牛配种效果、后代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及生产效益等的影响,应用同一头荷斯坦种公牛的性控冻精和常规冻精通过人工授精方法对青年母牛配种,记录母牛妊娠率、流产率、难产率及犊牛出生后性别比例、体质差异等参数,比较性控精液对荷斯坦牛繁殖性能及子代体征的影响。结果发现,性控精液母牛妊娠率有降低趋势,但后代雌性比例显著提升,对流产率、难产率、后代体质参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初乳不同饲喂方式对荷斯坦母犊健康及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初乳饲喂方式,试验选择初生荷斯坦母犊30头,随机分为A、B、C 3组,A组在出生后0.5,6小时分别灌服4 L和2 L初乳;B组在出生后0.5,6小时均灌服3 L初乳;C组在出生后0.5,6,12小时均灌服2 L初乳。犊牛出生后第2天开始按照常规饲养方法饲养至30日龄。统计犊牛体温、呼吸频率、被动免疫、患病及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与A组比较,B组犊牛在第一次灌服初乳后0.5小时呼吸频率显著降低(P0.05),体温极显著升高(P0.01),第一次灌服初乳后6小时内站立次数极显著降低(P0.01),30日龄内患病率降低40%,且未出现个体死亡;与C组比较,B组犊牛的被动免疫质量显著升高(P0.05),30日龄内患病率降低30%,15日龄内体斜长增长量和30日龄内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升高(P0.05)。说明B组的初乳饲喂方式对机体应激小,舒适程度较高,犊牛的健康状况和生长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与中国荷斯坦牛繁殖和泌乳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本研究从分子水平探究了ME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繁殖和泌乳性状的相关性。通过混池测序法在70头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公牛中扫描目标基因的SNPs,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KASP)对其后代1 160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进行部分SNP的基因分型,基于连锁不平衡分析获得双倍型信息,并采用线性模型对SNP及其双倍型与5个繁殖和6个泌乳性状的估计育种值(estimated breeding values,EBV)进行关联分析。随后,针对位于功能区域的SNP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表达量相关性分析,初步探究其潜在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在MET基因中共检测到19个SNPs,说明该基因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就其中7个SNPs进行了基因分型,分型结果与目标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7个SNPs与多个性状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关联;位于上游调控区的g.51737889T>C位点GG基因型个体的初产日龄、青年牛首末配种间隔、经产牛首末配种间隔、体细胞评分的EBV最低,说明该基因型个体同时具有较好的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另一个位于上游调控区的g.51736640A>C位点GG基因型个体的初产日龄、青年牛首末配种间隔、经产牛首末配种间隔、体细胞评分的EBV最低,但乳蛋白率、乳脂率的EBV最低,说明该基因型个体繁殖性能较好,但泌乳性能相对较差;此外,位于第6外显子的g.51660569G>A位点TC基因型个体初产日龄的EBV较低,青年牛首末配种间隔、经产牛首末配种间隔、体细胞评分的EBV最低,说明该基因型个体具有较好的繁殖性能。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该基因的7个SNPs形成2个单倍型块,其双倍型与目标性状的关联分析进一步表明,单倍型块1中H1H3个体的繁殖性能较好且泌乳性能中等,单倍型块2中H4H4个体的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均较优秀,为两个优势双倍型;此外,H1H3包含g.51660569G>A位点的TC基因型,H4H4为g.51737889T>C、g.51736640A>C两位点GG基因型的组合,其关联分析结果与单个位点的结果一致。基序分析结果表明,g.51737889T>C与g.51736640A>C位点的优势等位基因G可富集到与基因激活、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且两位点GG基因型的MET基因表达量均最高,其双倍型H4H4表达量也较高,进一步验证了关联分析结果。综上,本研究获得了中国荷斯坦牛MET基因的多态性图谱,并通过关联分析、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基因表达量分析发现并验证了MET基因与繁殖、泌乳性状的遗传关联,为中国荷斯坦牛高产高效选育提供了可用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0.
选用120头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原日粮,试验组添加项目组研制的4 %预混合饲料的日粮,研究其对经产奶牛的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项目组研制的4 %预混合饲料可改善经产奶牛的繁殖性能.产犊后试验组初次发情天数为34 d,对照组为43 d;产后60 d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内发情率和产后第1次配种受胎率相比,分别提高13.2百分点和32.8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