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连忠 《中国饲料》2021,1(18):45-48
文章旨在探讨日粮添加植物乳杆菌对感染肠毒性大肠杆菌断奶猪生长性能、绒毛高度及粪微生物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21 d断奶、平均体重为(6.31±0.03)kg的仔猪52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感染组和植物乳杆菌组断奶仔猪饲喂基础日粮,在15 d时通过口服接种2 mL/头肠毒性大肠杆菌(106 CFU/mL),植物乳杆菌组15~28 d饲喂基础日粮+1×108CFU/kg植物乳杆菌。结果:对照组断奶后28 d仔猪体重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同时,对照组和植物乳杆菌组断奶后15~28 d仔猪平均日增重、饲料报酬及1~28 d饲料报酬均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与感染组相比,对照组和植物乳杆菌组断奶后28 d仔猪的腹泻率分别显著降低36.43%和31.35%(P<0.05)。对照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较感染组显著提高7.41%(P<0.05),而对照组和植物乳杆菌组空肠绒毛高度较感染组分别显著提高7.72%和6.25%(P<0.05)。感染组仔猪感染肠毒性大肠杆菌7 d后粪中大肠杆菌数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1.45%(P<0.05),感染肠毒性大肠杆菌14 d后粪中大肠杆菌数较对照组和植物乳杆菌组分别显著提高12.29%和10.57%(P<0.05)。与感染组相比,植物乳杆菌组仔猪感染肠毒性大肠杆菌7 d后粪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提高2.99%(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植物乳杆菌可以降低肠毒性大肠杆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抑制作用,改善空肠绒毛高度。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大肠杆菌|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绒毛形态|微生物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最新分离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分离株SY0608和传统毒株S1对仔猪的致病性,本研究选择9头30日龄商品仔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种2株病毒,即S1株感染组(n=5头),SY0608株感染组(n=4头),接种后隔离饲养观察2周。经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病原学和血常规学检查,结果:SY0608毒株感染组仔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接种3 d后体温急剧升高至41.8℃;白细胞数急剧减少(降低了45%);病理学变化严重,肺泡膈增宽,大部分肺组织肺泡不张;而S1株感染组仔猪仅出现轻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SY0608毒株感染组仔猪病毒血症持续时间较S1毒株感染组长,病毒在脏器中的分布更为广泛。SY0608株感染组血清ELIS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S1株感染组。结果表明,SY0608毒株对仔猪致病作用明显强于S1毒株。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讨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感染仔猪对小肠杯状细胞(goblet cell,GC)的影响,将6头未吃初乳的初生仔猪静养2 d后随机分为感染组(n=3)和对照组(n=3),感染组仔猪口服接种5 mL 1×105 TCID50·mL-1 PDCoV-CHN-HG-2017毒株,对照组仔猪口服5 mL DMEM培养基。感染组仔猪分别在口服接种后22、39和70 h出现明显腹泻、脱水和嗜睡等临床症状,及时实施安乐死并采集小肠组织样品;对应时间点分别选取对照组1头仔猪实施安乐死并采集小肠组织样品。采用HE染色、PAS染色和AB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和GC数量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分别检测初生仔猪小肠组织中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和黏蛋白2(MUC2)的转录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组仔猪与对照组仔猪相比小肠各段黏膜结构均有不同程度损伤,绒毛长度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VH:CD的比值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PAS染色与AB染色结果一致,小肠各段GC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且差异显著(P<0.05、P<0.01或P<0.001)。感染组仔猪与对照组仔猪相比小肠各段Hes1 mRNA的转录量和含量均升高,在空肠和回肠中Hes1 mRNA转录量差异显著(P<0.01或P<0.05),在十二指肠和回肠中Hes1含量差异显著(P<0.01)。感染组仔猪与对照组仔猪相比小肠各段MUC2 mRNA的转录量和含量均降低,在十二指肠和回肠中差异显著(P<0.05、P<0.01或P<0.001)。结果表明,PDCoV感染初生仔猪后引起小肠GC数量明显减少。PDCoV感染仔猪可能通过激活肠道Notch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Hes1表达来阻碍小肠中GC形成和分泌,导致GC数量减少和MUC2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表达猪乳铁蛋白肽的重组屎肠球菌(pNZ8112-PLFcin/Ef)饲喂断奶仔猪,研究其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和抗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感染的效果。选取28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断奶仔猪36头,随机分为3组(重组屎肠球菌组、空载体组和培养基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重组屎肠球菌组和空载体组分别饲喂添加pNZ8112-PLFcin/Ef (6×1012 CFU/kg)和pNZ8112/Ef (6×1012 CFU/kg)的基础日粮,而培养基组饲喂含有相同体积的GM17液体培养基的基础日粮。试验期26 d。结果显示,与培养基组相比,重组屎肠球菌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腹泻率明显降低,肠道菌群的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下降。为进一步探究表达猪乳铁蛋白肽的重组屎肠球菌对断奶仔猪抵抗ETEC感染的保护作用,在连续饲喂21 d后,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1头体况相近的断奶仔猪灌服ETEC。结果发现,与培养基组相比,攻菌后重组屎肠球菌组断奶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肠黏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但胸腺指数、肠段长度及重量则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表达猪乳铁蛋白肽的重组屎肠球菌能够起到促进断奶仔猪生长及抗ETEC感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评估基础日粮补充植物提取物对感染产肠毒性大肠杆菌仔猪断奶后3周生长性能、粪便特征及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将432头21 d断奶、平均体重为6.12 kg的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断奶后前1周,各组断奶仔猪饲喂基础日粮,在断奶第7天,感染组和植物提取物组仔猪通过口服接种4×109 CFU/头产肠毒性大肠杆菌,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之后对照组、感染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植物提取物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200 mg/kg植物提取物,试验从断奶当天开始持续3周。结果:断奶后3周感染组仔猪体重、15~21 d和1~21 d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植物提取物组(P<0.05),而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同时,感染组仔猪15~21 d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粪便评分0~1%时,感染组和植物提取物组仔猪在感染后7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感染组仔猪在感染后14 d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粪便评分大于1%时,感染组仔猪在感染后7 d表现最高(P<0.05),同时感染组仔猪在感染后14 d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植物提取物组对仔猪断奶后3周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较感染组显著提高15.85%(P<0.05),同时,对照组和植物提取物组断奶仔猪空肠绒毛高度较感染组分别显著提高11.73%和9.93%(P<0.05)。结论:在本研究环境条件下,仔猪断奶后1周感染产肠毒性大肠杆菌会提高腹泻率,降低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进而对日增重和饲料效率产生负面作用,日粮补充200 mg/kg植物提取物可以缓解肠毒性大肠杆菌对仔猪断奶后前3周的生长抑制作用。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产肠毒大肠杆菌|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特性|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补充苯甲酸对感染细菌性腹泻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将21 d断奶、平均体重为(6.31±0.12)kg的684头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未感染细菌性腹泻),感染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在断奶后7 d接种大肠杆菌K88 105 CFU/头,苯甲酸组饲喂基础日粮+5 kg/t苯甲酸,在断奶后7 d接种大肠杆菌K88 105 CFU/头。结果:对照组仔猪断奶后21 d的体重、1~21 d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感染组和苯甲酸组(P<0.05),同时,1~21 d饲料报酬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对照组和苯甲酸组仔猪断奶后42 d体重、22~42 d和1~42 d日增重、饲料报酬均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与感染组相比,对照组和苯甲酸组仔猪断奶后1~42 d的腹泻率分别显著降低29.93%和17.70%(P<0.05)。甲酸组仔猪断奶后42 d空肠pH较感染组显著降低7.48%(P<0.05),同时回肠pH较对照组和感染组分别显著降低6.09%和5.67%(P<0.05)。感染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苯甲酸组(P<0.05)。苯甲酸组回肠隐窝深度较感染组显著提高16.89%(P<0.05),而绒毛高度较对照组和感染组分别显著提高12.63%和13.92%(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5 g/kg苯甲酸可以降低细菌性腹泻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负面作用和腹泻率,同时可以降低回肠pH,改善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 [关键词]苯甲酸|腹泻|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7.
选用10~15日龄健康仔猪20头,随机分为攻毒组(15头)与对照组(5头),攻毒组滴鼻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SJ株,3mL/头;对照组滴鼻接种无PRRSV的细胞培养物,3mL/头。攻毒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睑水肿、打喷嚏、呼吸急促、嗜睡、体温略升高。攻毒组与对照组在试验开始后24h、7d、14d、21d、28d分别剖杀3头和1头仔猪,采集肺、脾、肾、扁桃体及各部位淋巴结作免疫组化及病理组织学观察;迅速采集肺组织,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试验结果表明,PRRSV SJ株主要感染仔猪的肺脏与脾脏。免疫组化观察,攻毒后24h~7d,肺门淋巴结和扁桃体PRRSV抗原阳性反应最强;攻毒后14~28d,牌睦PRRSV抗原阳性反应最强。攻毒后14~28d,显微病变可见肺组织发生弥漫性、局灶性或间质性肺炎,肺泡隔因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Ⅱ型上皮细胞增生而明显增厚。超微病变主要表现为,肺泡间隔中单核细胞增生,核孔消失,核内有异染色质聚集,Ⅱ型肺泡细胞高度变性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PCV2-SD/2008株对猪的致病性,将12头5周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PCV2组和对照组,每组6头.PCV2组经口鼻途径接种PCV2 SD/2008株第3代细胞毒(105.61 TCID50/0.1 mL),3 mL/头,对照组经相同途径接种3 mL细胞维持液.PCV2组中的1头猪从感染后14 d开始出现间断腹泻,一直到持续到试验结束.感染后第4、5周,感染组的周平均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PCV2感染猪的淋巴结和脾脏内淋巴细胞缺失、单核/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间质性肺炎、坏死性肝炎和肾炎、小血管炎症等变化,并且感染后35 d比感染后14 d的病理变化更加严重.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在感染猪的肺、肝、脾、肾、淋巴结、小肠等多种组织中检测到了PCV2抗原,其中颌下淋巴结、肺、小肠中的阳性信号数与检出率最高.结果表明,PCV2 SD/2008株对仔猪具有明显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腹泻仔猪肠道菌群的变化,从而科学有效地防治断奶仔猪腹泻,选择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实习猪场的35日龄断奶仔猪20头,分成健康组(10头)和腹泻组(10头),采用无菌手术的方法,从活体仔猪肠道内采集肠内容物,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表明:从十二指肠、回肠、结肠三种肠段中测得8种细菌,随着肠段的后移细菌数量逐渐增加。健康仔猪肠道内有益优势菌群为乳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腹泻仔猪肠道内有害优势菌群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腹泻组仔猪肠道内乳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较健康组明显下降,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数量较健康组明显上升,差异均显著(P0.05),肠球菌、梭菌、葡萄球菌的数量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经胎盘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新生仔猪肠炎的影响。6头怀孕母猪被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3头。感染组3头怀孕母猪在分娩前3周鼻内接种6mLPCV2组织培养毒(病毒含量为1.2×105TCID50/mL,毒株为SNUVR000470);对照组3头怀孕母猪同时接种正常细胞培养上清液。PCV2感染母猪所产的30头仔猪被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头;对照组非感染母猪所产的30头仔猪被随机分为C、D两组,每组15头。A和C组仔猪在3日龄口服2mLPEDV第3次传代病毒液(病毒含量为1×106.5TCID50/mL,毒株为SNUVR971496)。在感染后36、48和72h测量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平均比值,A组PCV2感染母猪所产的仔猪感染PEDV与C组PCV2阴性母猪所产的仔猪感染PEDV差异显著。在感染后24h,A组PEDV感染仔猪的空肠组织中比C组检测到更多的PEDV核酸。此后,在感染后36、48、60和70h,C组PCV2阴性母猪所产的PEDV感染仔猪的空肠组织中比A组检测到更多的PEDV核酸。由此推断,经胎盘感染PCV2显著影响PEDV所致疾病的临床进程。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表达猪乳铁蛋白肽的重组屎肠球菌(pNZ8112-PLFcin/Ef)饲喂断奶仔猪,研究其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和抗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感染的效果。选取28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断奶仔猪36头,随机分为3组(重组屎肠球菌组、空载体组和培养基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重组屎肠球菌组和空载体组分别饲喂添加pNZ8112-PLFcin/Ef(6×1012 CFU/kg)和pNZ8112/Ef(6×1012 CFU/kg)的基础日粮,而培养基组饲喂含有相同体积的GM17液体培养基的基础日粮。试验期26d。结果显示,与培养基组相比,重组屎肠球菌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腹泻率明显降低,肠道菌群的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下降。为进一步探究表达猪乳铁蛋白肽的重组屎肠球菌对断奶仔猪抵抗ETEC感染的保护作用,在连续饲喂21d后,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1头体况相近的断奶仔猪灌服ETEC。结果发现,与培养基组相比,攻菌后重组屎肠球菌组断奶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肠黏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但胸腺指数、肠段长度及重量则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表达猪乳铁蛋白肽的重组屎肠球菌能够起到促进断奶仔猪生长及抗ETEC感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建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幼龄仔猪肠道损伤模型。试验选用16头7日龄健康幼龄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对照组和PEDV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10 d,试验期间两个处理组饲喂相同的基础日粮。于试验第7天晚上对PEDV组仔猪口腔灌服PEDV病毒(剂量为104.5 TCID50),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于试验第10天早上空腹灌服D-木糖(0.1 g/kg体重),1 h后前腔静脉采血,屠宰取样,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组织样品,测定平均日增重(ADG)、腹泻率(DR)、肠道形态结构、肠道黏膜损伤相关基因mRNA水平。试验结果表明:①PEDV感染显著降低了仔猪ADG(P<0.05),极显著提高了仔猪腹泻率(P<0.01);②PEDV感染极显著降低了血浆D-木糖含量、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1),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P<0.05);③PEDV感染极显著提高了仔猪空肠黏膜PEDV M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肠绒毛蛋白(villin)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1)。以上结果表明,口腔灌服PEDV可以成功诱导建立幼龄仔猪肠道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研究仔猪感染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后脑组织病变情况,试验将12头50日龄仔猪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隔离饲养,试验组10头,每头注射效价为1×106.5TCID50/mL的猪伪狂犬病病毒2 mL,攻毒后第3,7,14,21,35天,各处死2头,无菌采集脑组织样,通过临床观察、病理解剖、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感染仔猪脑组织病毒载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感染仔猪在第3天表现阵发性颤抖、共济失调和后肢麻痹等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为脑膜充血、肿胀或出血,脑脊液增多;病理组织学变化为非化脓性脑脊髓炎、神经节炎;血管周隙内和血管外有胶质细胞和增生的血管外膜细胞构成的血管套;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观察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一致,可见病毒感染后脑内病毒分布密度在0~7 d持续上升,第7天达到峰值,7 d后下降。说明猪伪狂犬病病毒对猪脑组织损伤严重。  相似文献   

14.
王留  王向国 《养猪》2014,(6):7-8
为研究大枣多糖对保育猪肠道微生物菌群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择50头体重相近的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头,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药物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金霉素100 mg/kg,500、1 000、1 500 mg/kg大枣多糖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大枣多糖500、1 000、1 500 mg/kg。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大枣多糖1 000、1 500 mg/kg能够降低保育猪肠道食糜的酸度,抑制肠道大肠杆菌的繁殖,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繁殖,仔猪肠绒毛长度增加,肠道隐窝深度变浅,肠道消化吸收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观察复方中药猪痢停对大肠杆菌诱发的断奶腹泻仔猪的影响,试验将45头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正常组仔猪灌服生理盐水,感染组仔猪灌服大肠杆菌液(6×108cfu/mL),每天3 mL/头;治疗组仔猪先灌服大肠杆菌液,每天3 mL/头,然后灌服中药猪痢停溶液,每天20 mL/头,每组每天用药1次,连用7 d。测定各组腹泻频率以及血清和肠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b(NF-k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感染组仔猪腹泻率为100%,血清和肠组织中NF-kb、TNF-α、IL-6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组(P0. 01);与感染组相比,治疗组仔猪腹泻率为33. 3%,血清和肠组织中TNF-α、IL-6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 01);血清中NF-kb含量显著降低(P0. 05),肠组织中的NF-kb含量极显著降低(P0. 01)。表明复方中药猪痢停能有效地降低仔猪腹泻率,血清和肠组织中NF-kb、TNF-α和IL-6的含量,从而达到减轻肠道炎症,有效防控仔猪腹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探讨抗菌药物引起的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为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及建立肠道菌群失调模型提供参考和依据。选用头孢曲松钠和环丙沙星作为造模药物,3周龄小鼠作为试验对象,分为5组,对照组每日灌胃0.3 mL无菌生理盐水,其余4个模型组分别每日灌胃等量的头孢曲松钠4 g/kg、8 g/kg,环丙沙星2 g/kg、4 g/kg。每天观察并记录腹泻指标,并于1、4、7 d分别取新鲜粪便进行活菌计数,观察菌群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个模型组小鼠腹泻指标以及肠道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数量均出现变化,其中头孢曲松钠组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评价发酵谷物液体饲料对超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144头(14±2)日龄断奶的杜长大健康仔猪,按完全随机区组原则分为2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对照组饲喂固态饲料,试验组饲喂发酵谷物液体饲料,试验期28 d.于试验结束时,每重复选3头猪,肛门采集粪样,等比例混合均匀后提取基因组DNA,采用16S rDNA PCR-DGGE技术分析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提高22.63%(P<0.01),平均日增重提高13.50%(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样品16S rDNA PCR-DGGE指纹图谱非加权算术平均组对(UPGMA)聚类分析分别聚为一类;试验组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0.01)、Pielou均匀度指数(P=0.06)和丰富度指数(P<0.05)均高于对照组,Simpson优势度指数(P<0.01)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发酵谷物液体饲料能促进仔猪消化道在经历断奶应激后建立菌群多样性丰富且平衡的微生态系统,进而改善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菌酶协同饲喂模式对里岔黑猪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80头28日龄体重为(6.72±0.12)kg的健康里岔黑猪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益生菌组(1‰的益生菌)、酶制剂组(1‰的酶制剂)、菌酶协同组(1‰的益生菌+1‰的酶制剂)。试验期为35 d,预饲期为7 d,正饲期为28 d。计算各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腹泻指数,测定血清IgM及IgG含量,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及相对丰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酶制剂组、菌酶协同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P<0.05)提高;酶制剂组、菌酶协同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提高,料重比显著(P<0.05)降低;益生菌组和菌酶协同组腹泻指数极显著(P<0.01)降低。益生菌组、酶制剂组、菌酶协同组血清IgG、IgM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益生菌组、酶制剂组、菌酶协同组肠道菌群Chao1指数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门水平上,益生菌组、菌酶协同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结论]菌酶协同饲喂模式可以提高里岔黑猪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降低腹泻指数,具有提高断奶仔猪免疫力、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究鞣花酸(EA)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仔猪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和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30头健康的7日龄三元杂交(杜×长×大)哺乳仔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PEDV组和PEDV+EA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所有处理组仔猪每天正常饲喂液体代乳粉,为期11 d。试验前3 d为仔猪适应期,第4~10天(除第8天)给PEDV+EA组仔猪灌服以液体代乳粉为溶剂的EA,灌服剂量为20 mg/kg BW,其他处理组灌服等体积的液体代乳粉;第8天给PEDV组和PEDV+EA组仔猪灌服1mL 1×106 TCID50的PEDV病毒液;在第11天早上进行前腔静脉采血,随后屠宰取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EDV感染降低了仔猪平均日增重(ADG)(P<0.05),提高了仔猪腹泻腹泻指数(P<0.05),此外还提高了仔猪血浆尿素氮水平(P<0.05),降低了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机磷、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与PEDV组相比,灌服EA提...  相似文献   

20.
试验基于蛋白质组分析探究槲皮素抑制幼龄仔猪肠道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增殖的机制。选取18头体重相近的7日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11 d,第0~3 d为预试期;第4~10 d,槲皮素+PEDV组仔猪口腔灌服10 mg/kg BW溶解在人工乳中的槲皮素,对照组和PEDV组仔猪灌服同体积的人工乳;第8 d,PEDV组和槲皮素+PEDV组的仔猪灌服104.5TCID50的PEDV,对照组仔猪灌服等体积的PBS。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EDV上调了感染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PEDV-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与PEDV组相比,槲皮素抑制了仔猪空肠、回肠PEDV-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PEDV组仔猪肠道(S)-3-氨基-2-甲基丙酸转氨酶(ABAT)表达显著上调(P<0.05),精氨琥珀酸合酶(ASS1)、鸟氨酸氨基转移酶(OAT)、Y+L氨基酸转运蛋白(y+LAT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载体1 (EAAC1)、b (0,+)型氨基酸转运蛋白1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