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海芋(Alocasia odora)又名滴水观音,为天南星科海芋属多年生大型常绿观叶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福建、广西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2],广泛用于城市园林造景工程,也可作为室内观赏植物[3-4]。海芋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枯萎病、基腐病等[5], 其病原菌分别为海芋链格孢(Alternaria alocasiae)、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6-7]。  相似文献   

2.
<正>0 引言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又称为凉瓜,是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攀缘植物,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也是广西“南菜北运”的重要瓜类蔬菜[1]。苦瓜棒孢叶斑病是苦瓜大棚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发生于苦瓜生长的中后期,以叶片为害为主。据调查,广西大棚中苦瓜棒孢叶斑病发病率约为40%,严重影响苦瓜的生长发育。该病害在韩国和我国的山东均有报道[2-3]。棒孢病菌产生的cassiicolin毒素蛋白是主要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3.
玉米弯孢叶斑病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玉米弯孢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是我国近几年玉米上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对玉米高产稳产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介绍了玉米弯孢叶斑病病原、发生规律、危害损失、抗病机制以及防治技术等主要研究进展及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 (Thunb.)Ser.],又名绣球花、粉团花等,在城市现代公园和风景区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八仙花在生长期常受到多种病原物危害,其中叶斑病发生普遍,病原种类复杂。已报道病原包括短小茎点霉(Phoma exigua)、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极细枝孢(Cladosporium tenuissimum)、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等[1-4]。2021年8月课题组在北京市丰台区发现八仙花叶斑病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5.
<正>0 引言河南省是我国玉米小麦的种植大省,玉米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 800千公顷和5 670千公顷以上。玉米黄花叶病毒(maize yellow mosaic virus, MaYMV)是2016年在我国云南省玉米上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病毒[1],属于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能够引起玉米植株叶片黄化、花叶、红叶等症状[6],之后该病毒在亚洲[1-2]、非洲[3-4]、南美洲[5]等地区禾本科作物上均有发现,  相似文献   

6.
王艳  陈秀蓉  杨成德 《植物保护》2013,39(4):116-118
对2004年以来甘肃省百合科、苋科、木犀科、大戟科、桔梗科药用植物链格孢属引起的病害进行了鉴定,结果如下:芍药叶斑病病原为细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Fr.)Keissler],青葙叶斑病病原为青葙链格孢[A.ce-losiae (Tassi)O.Sǎvul],连翘灰斑病病原为A.forsythiae Harter,引起连翘灰斑病、甘遂褐斑病病原为甘遂链格孢(A.kansuiae T.Y.Zhang&.Z.Zhang),沙参黑斑病的病原为茄链格孢[A.solani(Ellis et Martin)Sorauer].  相似文献   

7.
<正>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又叫活血根,为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 Linn)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干燥根入药,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1]。近年来,随着丹参种植规模的扩大,丹参根腐病[2-3]、枯萎病[4]和茎基腐[5]等病害的大规模发生,限制了丹参种植产业的发展。2019—2021年在河南省禹州、  相似文献   

8.
平脐蠕孢属(Bipolaris)和弯孢属(Curvularia)真菌可引起多种玉米叶斑病。为了解当前玉米生产上此类病害的发生情况,2014年8-9月对我国玉米主产区北京、河北、河南、黑龙江和吉林5省市玉米上疑似由该两属真菌引起的叶部病斑样品进行了采集,随后进行了真菌的分离和鉴定。共采集样品42份,根据其形状特点归为4类:长条形、椭圆形、小点状和梭形病斑。经组织分离获得平脐蠕孢属和弯孢属真菌28株,基于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共鉴定出5个种:玉蜀黍平脐蠕孢(B.maydis)、玉米平脐蠕孢(B.zeae)、玉米生平脐蠕孢(B.zeicola)、新月弯孢(C.lunata)和穂状弯孢(C.spicifera)。从长条形病斑和椭圆形病斑上分离到的主要是B.maydis和B.zeicola,从小点状病斑分离到的主要是C.lunata,其次是B.zeae。分离出C.lunata的样品病斑较为稀疏、颜色略浅、呈苍白色,分离出B.zeae的样品病斑更为密集、颜色较深。从梭型病斑分离到的是C.spicifera。有少数样品可分离到上述两种菌。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法对温室玉米苗接种,上述5种真菌均可致病。以接种B.maydis发病最快,发病最重;接种B.zeicola、C.lunata或C.spicifera发病较慢,症状明显;接种B.zeae发病最慢,仅引起小点状病斑。研究结果可为玉米叶斑病的正确诊断提供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引起葡萄叶斑病的链格孢种类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北京市大兴区、顺义区和山西省襄汾县葡萄树上叶斑病的病原菌,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多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ITS,Alt a 1和gpd)和形态学对纯化后菌株进行鉴定,并结合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共获得37株链格孢属真菌菌株,分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葡萄链格孢A. viniferae和乔木链格孢A. arborescens,柯赫氏法则检测结果显示接种菌株对所接叶片与果穗均具致病性,说明这3种链格孢种均为葡萄叶斑病的病原菌;葡萄链格孢为主要的病原菌,有28株,故将该类病害命名为葡萄链格孢叶斑病;此外,该类菌株在2~40℃之间均能生长,25℃为最适生长温度。  相似文献   

10.
<正>0 引言香榧(Torreya grandis cv. Merrillii)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经济干果与重要木本油料作物[1],主要分布于浙江省诸暨、绍兴、临安等地[2],香榧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3]。近年来,多地香榧林出现根腐病且为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香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香榧根腐病病原菌鉴定与防治技术研发迫在眉睫。本论文通过组织分离法、单孢培养法获得纯菌种,  相似文献   

11.
镰孢属马特组Section Martiella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特组(Section Martiella)是真菌镰孢属Fusarium的个重要组。由Wollenweber (1913)首先建立[1].并得到了大多数镰刀菌分娄专家的认可,该组的分类目前仍很混乱。  相似文献   

12.
<正>0引言山药(Dioscorea oppositifolia L.)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可作为药用或食用材料[1],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河南、山东、江苏、广西和江西等省份都有种植。山药生产中以块茎无性繁殖方式为主,导致病毒病发生严重[2]。侵染山药的病毒主要包括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3]、杆状DNA病毒属(Badnavirus)[4]、香石竹潜隐病毒属(Carlavirus)[5]以及蚕豆病毒属(Fabavirus)[6]的一些病毒。  相似文献   

13.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生理分化及鉴定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从我国20余个主栽玉米品种和20个骨干自交系中筛选出沈135、78599-1、Mo17、477、C8605、E28、7922和黄早4等8个自交系,作为鉴别寄主来研究弯孢叶斑病菌的生理分化。研究表明,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 Boed.]在温室进行的苗期鉴定与田间成株期鉴定的生理分化结果一致。苗期鉴定具有操作简单、鉴定环境条件易控制等特点。通过8个鉴别寄主将采自我国玉米产区的20株弯孢叶斑病菌分为6个致病类型,其中类型A致病性强、分布广,为优势致病类群;类型D主要分布在我国零星发生的地区,为弱致病类群。同时研究了影响病菌生理分化鉴定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湿度、温度和植株营养状况对病菌生理分化鉴定结果有明显影响。本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品种抗性鉴定、弯孢菌叶斑病流行监测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玉米新月弯孢叶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弯孢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玉米病害,也是中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20多年来,国内外在该病害发生规律、致病性分化与诱导抗性机理、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就该病害优势致病菌新月弯孢菌 [Curvularia lunata (Wakker)Boedijn]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因子与生理分化机理、毒素结构鉴定、毒素合成与调控、诱导抗病性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玉米弯孢叶斑病防控技术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玉米弯孢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玉米病害,也是中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20多年来,国内外在该病害发生规律、致病性分化与诱导抗性机理、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就该病害优势致病菌新月弯孢菌 [Curvularia lunata (Wakker)Boedijn]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因子与生理分化机理、毒素结构鉴定、毒素合成与调控、诱导抗病性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玉米弯孢叶斑病防控技术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椰枣树(Phoenix dactylifera L.)属多年生棕榈科热带植物,是阿拉伯国家重要的经济和粮食作物,果实被称为“沙漠面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2]。 目前我国对椰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椰枣化学成分分析[3]、基因表达[4]、植物组织培养[5]、逆境胁迫[6]等领域,对椰枣病害发生及病原菌种类鲜有报道。2020年11月—2021年6月,对海南省椰枣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7.
<正>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Griffon Maubl.)属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病原菌的无性型,其有性型为Botryosphaeria rhodina(Berk. M.A. Curtis)Arx[1,2]。该病原菌可导致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植物发生病害,如葡萄树干溃疡和顶梢枯死[3],春芋叶斑病[4],橄榄溃疡病[5]等。叶斑病是茶树的一类重要病害。近年来,不  相似文献   

18.
引起花生果腐病的新孢镰刀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0引言花生果腐病(俗称花生烂果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主要导致花生荚果腐烂。近年来花生果腐病在我国山东、河南、河北等花生主产区日趋严重,造成15%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1]。国内外已报道的花生果腐病病原菌有Sclerotium minor[2]、Neocosmospora vasinfecta[3,4]、N. striata[5]、Fusarium sp.[6]、Pythium myriotylum[7]和Rhizoctonia solani[8]。其中,我国不同地域的花生果腐病病原菌有N. vasinfecta[3,4]、N. striata[5]、Fusarium sp.[6]、P. myriotylum[7]和R. solani[8]。  相似文献   

19.
<正>葡萄黑根病(Black foot disease)是重要的葡萄枝干病害之一,全球葡萄主要种植区均有发生[1],近两年我国有该病害发生的报道[1-2]。田间,黑根病主要危害8年树龄以下的幼树,症状主要表现为发芽异常,枝条节间缩短,叶片失绿黄化,根部出现褐色至黑色坏死等[3-5]。引起葡萄黑根病的病原菌复杂多样,已报道8个属34种病原菌[1]。2021年,北京市林果所育苗棚发现一批葡萄幼苗的根部及根茎部变褐或变黑,根系发育不良,毛细根稀少,  相似文献   

20.
<正>0引言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是北京市特色优势果品之一,为北京农民增收,区县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众多,是较难防治的草莓病害。据报道,引起草莓根腐病常见的病原菌有镰刀菌属(Fusarium)、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疫霉属(Phytophthora)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