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发酵沙柳对西门塔尔后备母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12月龄、健康的西门塔尔后备母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K组)和试验组(SP组)分别饲喂以玉米秸秆黄贮和发酵沙柳为主的全混合日粮65 d,经口采集瘤胃液,测定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CK组瘤胃液pH、氨态氮含量低于试验组,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CK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高于SP组(P<0.05);两组瘤胃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含量以及乙酸/丙酸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CK组和SP组Chao指数分别为1 410和2 015,CK组显著低于SP组(P<0.05)。门水平上,CK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SP组(P<0.01);属水平上,SP组克里斯滕森菌属(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K组(P<0.05),CK组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_1)相对丰度显著高于SP组(P<0.05)。说明发酵沙柳饲喂西门塔尔后备母牛可降低瘤胃液MCP含量...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评价添加草氨酸钠对瘤胃发酵产气量、常规化学参数、乳酸产量及相关乳酸菌相对丰度的影响。以MRS培养基为体外营养来源,添加不同浓度的草氨酸钠(0、2、5、10 mmol/L和15 mmol/L)进行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记录72 h内的气体产量,测定发酵24、48 h和72 h气体成分含量,并测定发酵72 h发酵液pH、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VFA)以及乳酸含量,埃氏巨型球菌、牛链球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草氨酸钠添加量为2 mmol/L和5 mmol/L时,对各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10 mmol/L的草氨酸钠降低了发酵48、72 h的产气量和乳酸含量(P<0.05),但添加10 mmol/L和15 mmol/L的草氨酸钠显著降低埃氏巨型球菌相对丰度(P<0.05),对牛链球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相对丰度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15 mmol/L的草氨酸钠后显著降低了发酵72 h的产气量和二氧化碳比例、pH、氨态氮和乳酸浓度,以及丙酸、丁酸和戊酸的含量(P<0.05),提高了乙酸含...  相似文献   

3.
通过宏基因组测序研究了高水分苜蓿单独青贮(对照组)和添加蔗糖(蔗糖组)青贮中真菌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蔗糖添加剂显著增加了乳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以及好氧细菌数量(P<0.05)。子囊菌门是苜蓿原料和两组青贮中相对丰度最大的真菌门,担子菌门次之;莫氏黑粉菌属和链格孢属是苜蓿原料上的优势真菌属,而白僵菌属是两组青贮中最丰富的属,曲霉属和青霉属的相对丰度较低。与对照组相比,蔗糖组中白僵菌属、曲霉属和青霉属的相对丰度分别下降了24.59%、1.49%和0.22%。南极莫氏黑粉菌和互隔交链孢霉是苜蓿原料上最丰富的真菌种,而球孢白僵菌主导两组青贮中真菌菌群,黄曲霉相对丰度较低。球孢白僵菌和黄曲霉的相对丰度与乳酸含量呈反比,与氨态氮、丁酸和乙酸含量成正比。综上所述,蔗糖添加剂组发酵品质良好,南极莫氏黑粉菌主导苜蓿原料上的真菌菌群,而球孢白僵菌主导高水分青贮中真菌菌群,添加蔗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球孢白僵菌的繁殖。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fermented corn gluten meal,FCGM)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600±25)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发酵底物为TMR,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发酵液中添加0、0.3、0.6、0.9 g/L FCGM(干物质基础),每个处理3个重复。记录体外发酵12、24、36和48 h产气量,测定体外发酵12、24和48 h发酵液pH、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纤维素酶活性、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菌体蛋白浓度,并测定体外发酵24 h发酵液中瘤胃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结果显示:①添加不同水平FCGM组的体外产气量(除12 h外)、慢速产气部分、潜在产气部分和有效产气速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②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FCGM处理组的发酵液pH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纤维素酶活性、菌体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含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 < 0.05;P < 0.01),且0.9 g/L FCGM组达到最高。③添加0.6和0.9 g/L FCGM组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牛链球菌、普雷沃氏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嗜淀粉瘤胃杆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且0.9 g/L FCGM组达到最高,而产甲烷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且0.9 g/L FCGM组达到最低。综上所述,TMR中添加FCGM可提高体外发酵产气量,增加发酵液内纤维素酶活性、VFA、NH3-N及菌体蛋白含量,提高瘤胃内某些纤维降解菌、蛋白降解菌、淀粉降解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降低产甲烷菌相对丰度,调节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改善瘤胃发酵,其中以添加0.9 g/L FCGM为宜。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酶、菌及复合酶菌制剂对葡萄籽混合饲料的发酵效果并采用改进TOPSIS法进行评价。在葡萄籽、玉米、豆粕、麸皮和棉籽壳组成的发酵底物中添加单宁酶(T)、复合酶(单宁酶+纤维素酶,FM)、屎肠球菌(E)、植物乳杆菌(L)、复合菌(FB)、复合酶+屎肠球菌(FE)、复合酶+植物乳杆菌(FL)、复合酶+复合菌(FMFB),并设空白对照(CK)组分别在25℃和30℃发酵3、7、15 d,测定样品养分含量和发酵品质,运用TOPSIS法分析得出不同温度下的适宜发酵方案。结果表明:与发酵3 d相比,发酵15 d时各试验组粗蛋白质(CP)有所增加(P>0.05),酸洗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降低(P<0.05),乳酸(LA)和乙酸(AA)增加(P<0.05);FL组在2个温度下发酵15 d时的粗脂肪(EE)高于发酵3 d时;T组和FMFB组30℃发酵15d时EE高于发酵3d时,pH在所有发酵条件下均降低(P<0.05);2.25℃发酵时T组氨态氮/总氮(AN/TN)低于其他试验组,FL组pH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L组25℃和30℃下...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发酵豆粕对杜×长×大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20头70~75kg杜×长×大育肥猪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玉米、麸皮及浓缩料按质量比66:10:24组成的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4.8%、9.1%、13.0%发酵豆粕的日粮。预试期5 d,试验期50 d。结果表明:4.8%、9.1%发酵豆粕组平均日增重高于其他两组(P<0.01),9.1%、13.0%发酵豆粕组耗料增重比高于其他两组(P<0.01);4.8%、9.1%发酵豆粕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随日粮发酵豆粕含量增加而降低(P<0.05);试验组超氧化物歧化酶低于对照组(P<0.05);9.1%发酵豆粕组血清总蛋白及IgM、IgG及IgA含量最高(P<0.05);4.8%、9.1%发酵豆粕组育肥猪粪便氨气及硫化氢含量低于对照及13.0%发酵豆粕组(P<0.05);试验组育肥猪肠道菌群中乳酸菌丰度增加,其中食淀粉乳杆菌及罗伊氏乳杆菌丰度在9.1%发酵豆粕组中最大(P<0.05)。本试验条件下,含9.1%发酵豆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3周岁、体重[(176.3±14.7) kg]相近、体况良好的公牦牛20头,随机分为舍饲组(全混合日粮)和放牧组(放牧),每组10头牛。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舍饲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瘤胃pH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2)舍饲组瘤胃微生物菌群Chao1指数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3)在门水平上,舍饲组瘤胃Saccharibacteria、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ae)、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放牧组瘤胃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在属水平,舍饲组瘤胃Candidatus_Saccharimonas、醋酸杆菌属(Acetoba...  相似文献   

8.
以柠条为原料,设置对照组(无添加剂)和添加植物乳杆菌处理组,测定厌氧发酵14 d、56 d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pH值以及发酵56 d青贮微生物种群,分析植物乳杆菌对柠条青贮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14 d、56 d,添加植物乳杆菌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含量、乳酸/乙酸显著提高(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青贮14 d,两组干物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青贮56 d,添加植物乳杆菌处理组干物质含量比对照组降低了4.58%(P<0.05)。青贮56 d,柠条青贮微生物群落在门水平上,添加植物乳杆菌处理组厚壁菌门丰度比对照组增加了30.84%(P<0.05),而变形菌门丰度降低了93.92%(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植物乳杆菌处理组乳杆菌属丰度显著增加了140.74%(P<0.05),肠杆菌属、肠球菌属,片球菌属丰度显著下降(P<0.05),魏斯氏菌属丰度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添加植物乳杆菌能提高柠条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同时降低不良微生物肠杆菌属的丰度,增加有益菌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蒲公英对肉仔鸡盲肠菌群和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试验选取12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AA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饲喂含500、1 000 mg/kg蒲公英粉末的基础日粮,试验期42 d。通过测定分析肉仔鸡盲肠食糜中的肠道菌群和SCFAs含量以对其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盲肠菌群结构存在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肉鸡盲肠菌群绿弯菌门和黏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肉仔鸡盲肠中丙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在肉鸡盲肠中乙酸含量与厚壁菌门、CHKCI001、Subdoligranulum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丁酸含量与厚壁菌门、粪栖杆菌属、CHKCI001、Subdoligranulum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异丁酸以及异戊酸含量与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乙酸、丁酸以及戊酸含量与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精氨酸水平对离乳期梅花鹿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3月龄,体重相近的12只健康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仔鹿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2.28%的低蛋白质饲粮,精氨酸水平分别为0.80%(A组)、1.08%(B组)、1.26%(C组),试验期50 d。在试验期的最后1 d抽取仔鹿瘤胃液20 mL,一部分用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一部分用于提取DNA分析瘤胃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1)B组氨态氮含量极显著高于C组(P<0.01);B组乙酸、丁酸、异丁酸含量极显著低于A组(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B组的乙丙比极显著低于A、C组(P<0.01)。2)B组ACE指数显著高于C组(P<0.05),Chao1指数显著高于A、C组(P<0.05),B组Simpson指数极显著高于A、C组(P<0.01),Shannon指数则极显著低于A、C组(P<0.01),A组细菌群落结构与B、C组差异显著(P<0.05)。3)在门水平上,B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A...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暖季补饲矿物质盐砖对放牧牦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接近的2.5岁雄性牦牛1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纯放牧,盐砖组则采用放牧+补饲矿物质盐砖的饲养方式。结果表明:盐砖组牦牛瘤胃乙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以及氨态氮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30天对照组和盐砖组的瘤胃液pH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60天、90天盐砖组的瘤胃液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补饲矿物质盐砖能显著降低牦牛瘤胃甲烷杆菌、克里斯滕森菌科、克里斯滕森菌R-7等菌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放线菌纲、红细菌科、纤维素单胞菌科等菌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暖季补饲矿物质盐砖能改变牦牦牛瘤胃微生物群落的活性,促进瘤胃发酵,提高牦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精油和莫能菌素对荷斯坦犊牛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了80头新生荷斯坦犊牛,体重(41.31±2.23)kg,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头。牛至精油组开食料中添加4.0 g/kg牛至精油,莫能菌素组开食料中添加3.6 g/kg莫能菌素,混合组开食料中添加4.0 g/kg牛至精油+3.6 g/kg莫能菌素,对照组开食料中不添加任何饲料添加剂。饲喂70 d后,从每组中选取体重相近的试验牛3头,采集12头犊牛的瘤胃液,检测瘤胃发酵参数,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瘤胃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莫能菌素组和混合组的瘤胃液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莫能菌素组的瘤胃液丙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门水平上,牛至精油组、莫能菌素组、混合组的瘤胃液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莫能菌素组的瘤胃液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3)属水平上,牛至精油组、莫能菌素组和混合组的瘤胃液中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牛至精油组的瘤胃液中丁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莫能菌素组的瘤胃液中奥尔森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瘤胃球菌属和丁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混合组的瘤胃液中梭菌属的相对丰度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以调节瘤胃微生物的菌群结构,提高犊牛瘤胃中蛋白质降解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产丁酸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可能避免或者缓冲莫能菌素对有益菌群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乳酸菌作为青贮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和细菌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萎焉苜蓿为原料分为三个处理组,分别为无添加剂对照组(CK组)和分别添加1×106cfu/g乳酸菌YX(LPI组)、乳酸菌ZZU A341(LPA组)。结果表明:LPI或LPA组乳酸积累量显著高于CK组(P<0.05),pH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且pH均降至5.00以下;CK组或LPI组的优势菌属为Pediococcus属(56.40%、98.63%),LPA组为Lactobacillus属(98.88%)。综上所述,乳酸菌作为青贮添加剂可通过调控青贮环境中细菌菌群的组成或相对丰度,从而提高青贮苜蓿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用发酵甘蔗渣替代甘蔗渣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特性和瘤胃菌群的影响。选用14头体况良好、体重[(363.84±9.11) kg]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公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CON组)饲喂含20%甘蔗渣的基础饲粮,发酵甘蔗渣组(FSB组)饲喂用20%发酵甘蔗渣替代甘蔗渣的饲粮。试验期为8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2组肉牛的终末体重和干物质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FSB组肉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CON组(P<0.05)。FSB组肉牛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FSB组肉牛瘤胃液中氨态氮、菌体蛋白、丙酸、异丁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FSB组菌群中理研菌科_RC9_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和普雷沃氏菌科_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ON组(...  相似文献   

15.
郭晓宇  丁德 《中国饲料》2023,1(4):96-99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温度对液体发酵饲料营养成分、挥发性脂肪酸和活菌数的影响。试验分别设定20、25、30℃三个发酵温度,每个发酵温度设置6个重复,厌氧发酵24?h。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 <0.05),粗纤维含量无显著变化(P> 0.05),但总能显著降低(P <0.05);25和30℃发酵时,液体饲料中乳酸含量显著高于20℃组(P <0.05),但25和30℃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而挥发性脂肪酸方面,25和30℃发酵时,饲料中乙酸和丙酸含量显著高于20℃发酵组(P <0.05),而25和30℃之间的丙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 0.05),乙酸含量25℃发酵组高于30℃发酵组(P <0.05)。丁酸含量则随发酵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P <0.05);液体饲料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活菌数显著升高(P <0.05),其中25和30℃发酵组酵母菌活菌数无显著差异(P> 0.05);液体饲料中均未检出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旨在研究围产期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反应。选择年龄、胎次、体况和预产期相近的干奶牛30头,产前21 d设为围产前期组,产后21 d设为围产后期组。选择14头奶牛分别在产前7 d和产后14 d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细菌菌群。结果表明:1)与围产前期相比,围产后期奶牛瘤胃液的pH和乙酸/丙酸降低(P<0.01),乙酸、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均提高(P<0.01);2)门水平上,围产后期奶牛瘤胃液拟杆菌门、变形菌门、蓝藻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围产前期(P<0.01或P<0.05),厚壁菌门、纤维杆菌门、Kiritimatiellaeota和软壁菌门相对丰度低于围产前期(P<0.01或P<0.05);属水平上,围产后期奶牛瘤胃液普雷沃氏菌属_7、毛螺旋菌科NK3A20群、琥珀酸弧菌科UCG-001和Shuttleworthia相对丰度高于围产前期(P<0.01),瘤胃球菌科_NK4A214群属、克里斯滕森菌R-7群属、理研菌科RC9肠道群属、产乙酸糖发酵菌、普雷沃氏菌科UCG-003属和丁酸弧菌属_2相对丰度均低...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发酵稻草对安格斯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以及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14月龄左右、体重[(390.47±50.14) kg]相近的健康安格斯牛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稻草组(RS组)饲喂稻草+玉米青贮+精料全混合日粮,发酵稻草组(FRS组)饲喂发酵稻草+玉米青贮+精料全混合日粮,2组全混合日粮营养水平基本一致。预试期7 d,正试期93 d。结果表明:1)复合菌发酵稻草表面出现空鼓和开裂,纤维结构发生改变。相比稻草和发酵对照,复合菌发酵稻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玉米赤酶烯酮含量和霉菌总数下降,粗蛋白质(CP)含量和细菌总数提高,未检出黄曲霉毒素B1和呕吐霉素。2)与RS组相比,FRS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3)与RS组相比,FRS组的瘤胃微生物蛋白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瘤胃pH和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丁酸含量及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4)与RS组相比,FRS组的Sobs指数显著提高(P 0.05),Ace指数和Chao指数极显著提高(P 0.01),Shannon指数有升高趋势(P=0.093),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5)门水平上,2组的优势菌门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FRS组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RS组(P0.05),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RS组(P0.05)。属水平上,2组优势菌属均为瘤胃球菌属_2(Ruminococcus_2),RS组其余相对丰度高于5%的菌属依次为毛螺菌科_NK3A20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瘤胃球菌科_NK4A214群(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理研菌科_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以及普雷沃氏菌属_1(Prevotella_1);FRS组依次为普雷沃氏菌属_1、理研菌科_RC9肠道群和毛螺菌科_NK3A20群等。其中,RS组毛螺菌科_NK3A20群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FRS组(P0.01)。由此可见,复合菌发酵能改变稻草纤维结构,提高营养价值,减缓霉变。饲喂复合菌发酵稻草能提高安格斯牛生长性能、改善瘤胃发酵环境以及增加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同时影响门和属水平的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原料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发酵法,以豆粕、棉仁粕、花生粕、菜籽饼、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和玉米胚芽饼为发酵底物,测定产气量、消化率、瘤胃液发酵参数、挥发性脂肪酸(VFA)及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杂粕各组的48 h产气量(GP)显著低于豆粕组(P<0.05)。玉米胚芽饼组的粗蛋白(CP)降解率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棉仁粕、花生粕、菜粕、DDGS组显著低于豆粕组(P<0.05)。棉仁粕、菜粕组的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棉仁粕组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乙丙比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菜粕组的乙丙比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玉米胚芽饼组的戊酸含量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花生粕、菜粕、DDGS组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棉仁粕组亮氨酸(Leu)、赖氨酸(Lys)、蛋氨酸(Met)、精氨酸(Arg)、谷氨酸(Glu)含量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花生粕、菜粕、DDGS组的苏...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西藏乡土乳酸菌和商品乳酸菌制剂对箭筈豌豆青贮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试验设对照组(C,无添加)、商品乳酸菌制剂添加组(G)、乡土乳酸菌添加组(分别添加西藏乡土乳酸菌HG24、LMG4、LOG5),共5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在青贮第60天打开实验室青贮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和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组均具有较高的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较低的pH值、氨态氮/总氮和微量的丁酸含量,发酵品质良好;LMG4组和LOG5组的乳酸含量、乳酸/乙酸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pH值、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HG24组乳酸含量、乳酸/乙酸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商品乳酸菌制剂添加组(P〈0.05),pH值、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商品乳酸菌制剂添加组(P〈0.05)。综上所述,箭筈豌豆青贮发酵品质改善效果为:LMG4组、LOG5组〉HG24组〉商品乳酸菌制剂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山梨酸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增欣  邵涛 《草业科学》2009,26(3):64-67
研究添加不同比例山梨酸(0、0.05%、0.10%、0.15%、0.20%)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发酵品质及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山梨酸添加比例。 结果表明,青贮30 d后,添加山梨酸组可显著降低pH值、氨态氮/总氮值及酪酸含量(P<0.05),显著提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干物质含量(P<0.05),对乳酸、乙酸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乳酸/乙酸值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添加0.1%水平的山梨酸,多花黑麦草发酵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