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催产素受体(OTR)在雌性山羊颈动脉体(CB)中是否存在及其分布特点,为催产素(OT)是否对CB起调节作用提供形态学基础。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雌性山羊的CB进行OT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B中OTR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在雌性山羊CB的实质细胞群和间质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OTR阳性反应产物存在。OTR强阳性产物分布在Ⅰ型细胞、Ⅱ型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在Ⅰ型细胞的细胞核呈弱阳性表达,在Ⅱ型细胞的细胞核呈强阳性表达。在间质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纤维中有中等阳性反应产物存在,并且实质细胞群和间质组织的OTR相对表达量差异性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OTR主要分布于CB的实质细胞群中,CB具备接受OT调控的条件。因此,催产素可以通过激活CB中的OTR来影响CB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2.
1只2.5岁雄性英短猫,就诊前10天出现呕吐、排便困难、粪便稀薄症状,经检查,患猫消瘦,体温38.5℃,呼吸频率、脉搏均正常,腹部可触及1个游离硬物,按压腹部无痛感。B型超声检查显示,腹中部有1个大小为4.41 cm×3.08 cm的肿物。为明确肿物性质、确定治疗方案,对患猫进行开腹探查,可见肠系膜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球形肿物,手术切除肿物,分别进行细胞学、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中细胞学检查可见多种形状细胞,有分散排列的梭形细胞,有多角形体积较大的细胞,据此怀疑为间质来源的神经纤维瘤、胃肠道间质瘤或上皮来源的鳞状上皮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肿瘤细胞排列呈巢状,肿瘤细胞为多边形或梭形,细胞大小不一,细胞核深染,可见多量病理性核分裂相,异型性较明显,肿瘤组织中心伴有坏死灶,具有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细胞角蛋白(CK)5/6阳性、DOG1阴性、S-100阴性、SMA阴性、波形蛋白(Vimentin)阴性,支持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根据病理结果建议术后化疗,但主人未配合,术后出院时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但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
通过临床观察、组织学诊断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一例犬外耳道肿瘤进行病理学诊断。本病例为13岁雄性苏格兰牧羊犬,肿瘤发生于左侧外耳道,眼观肿物呈灰白色,形成乳头状结节,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组织学观察可见结缔组织将实质分成小的囊状结构;实质细胞增生,呈典型的顶浆分泌性腺体结构,核大而圆,异型性小,形成乳头状突起;间质中有多量的血管,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中的CK染色发现增生的实质细胞为上皮细胞,而通过SMA染色可见腺上皮被覆一层完整的肌上皮细胞。通过以上诊断方法确定该犬患为外耳道耵聍腺腺瘤。  相似文献   

4.
检测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在雌性山羊颈动脉体(CB)中存在及其分布特点,为促黄体生成素(LH)是否对CB起调节作用提供形态学基础。取雌性山羊的CB进行LHR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LHR免疫阳性物质在颈动脉体中分布广泛;镜下可见,在CB的小球结构内,Ⅰ型、Ⅱ型细胞的细胞膜LHR免疫阳性物质呈棕黄色,为强阳性,在其细胞质和细胞核中LHR免疫阳性物质呈黄色,为中等阳性;CB的间质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LHR免疫阳性物质呈棕黄色,为强阳性;此外间质还可见许多点状或线状的非细胞阳性结构,呈淡黄色,为弱阳性。对实质细胞群和间质组织平均光密度的分析结果表明,CB的实质细胞是LH作用的主要靶细胞之一,提示LH可能通过CB实质细胞上的LHR来介导生物学效应,影响CB的实质细胞对血液内化学刺激的感知,间接的影响动物机体心血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对转基因小鼠HPV16(E6-E7)所形成的肿瘤进行原代培养,体外传代观察,传40代后对培养细胞的形态学、生长动力学、免疫组织化学、细胞核型和致瘤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细胞系已在体外培养生存1年以上,传120代;细胞形态多样,以多角形、短梭形为主;染色体核型为非整倍体,众数58~62条;软琼脂集落形成率为18.5%;细胞体外生长倍增时间为47.2 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HPV16-E6蛋白,而未检出p53;裸鼠移植成瘤率为100%。该研究成功建立了转基因小鼠HPV16(E6-E7)肿瘤细胞系,为HPV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筛选提供了新的可靠材料。  相似文献   

6.
牛乳头状瘤的病理学观察及其病毒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牛乳头状瘤病毒(BPV)在我国对牛的致病性及基因型,本研究选取某奶牛场发病的犊牛,通过对皮肤肿瘤样物进行临床观察、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应用DNA提取及PCR等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牛乳头状瘤呈现角化过度和细胞空泡化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胞浆棕染呈BPV阳性;应用PCR对其DNA进行扩增,检测出阳性样品,测序结果表明与BPV-1和BPV-2同源性达98%~99%.表明该奶牛场犊牛发病由BPV-1和BPV-2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犬皮肤肥大细胞瘤约占皮肤肿瘤的20%,因为占位小且不明显,所以是犬的癌症中非常严重的一种。有的切除后没什么后遗症,有的却能成为威胁生命的疾病。正确的鉴别和处置在控制本病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为确诊一例犬皮肤肿物的类型,将病犬皮肤肿物制成石蜡切片,观察HE染色和TB染色结果,发现增多的肿瘤细胞具有肥大细胞典型的组织学和细胞形态学特征,确诊该肿瘤为犬皮肤的肥大细胞瘤。  相似文献   

8.
B细胞亚群与牛白血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头流行性白血病病牛,用8种单克隆杭体(McAb),经过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检测法,观察了其免疫病理组织变化和外周血及肿瘤组织的B细胞亚群变化。结果7例病牛的BoCD5、BoCD11b和sIgM为阳性反应,表明肿瘤细胞来源于B1a细胞;1例病牛的BoCD11b和sIgM呈阳性反应,而BoCD5则呈阴性反应,说明该肿瘤细胞来源于B1b细胞。另外,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组织切片上在浸润的淋巴细胞中不仅见有较多的CD3和CD5阳性细胞,而且也见有较多的CD3和CD5阳性肿瘤细胞。表明流行性牛白血病的肿瘤细胞主要来源于Bla细胞,其他类型的淋巴细胞也有可能突变为白血病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9.
肝胆管细胞癌是来源于肝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多物种中都有发生。笔者运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2例犬肝肿瘤进行了诊断。结果显示:肝肿瘤眼观均为圆球形白色肿块,组织病理学检查肿瘤组织由呈腺管状排列的瘤细胞构成,有的腺管中央有坏死脱落的细胞,有的有黏液样物质,腺管间以薄的纤维结缔组织分隔,瘤组织有大片的坏死。瘤细胞多呈卵圆形,细胞核大、卵圆形,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的CK19阳性表达,而CK18和AFP呈阴性表达。根据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判断,2例犬肝肿瘤为肝胆管细胞癌,本研究为犬肝肿瘤诊断积累了病理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9):46-48
本文对3例混有软骨成分的犬乳腺肿瘤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分析。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对肿瘤组织进行染色,并采用兔抗Ⅱ胶原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根据病理切片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这3个病例,2例为乳腺良性混合瘤,1例为复合性乳腺癌。3个病例的肿瘤组织中均混有软骨成分。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麻雀(Passer montanus)消化道内的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和胃泌素(Gas)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和形态学研究,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法。结果表明: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在麻雀消化道中除了食管和嗉囊外均有分布,分布密度高峰在空肠,腺胃分布密度最低;Gas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只分布在肠部,且空肠是其分布密度的高峰。2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相似,以锥体形为主,其次是圆形,偶见梭形,主要分布于腺泡上皮细胞之间。根据内分泌细胞形态认为其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2.
血管周细胞瘤是一种软组织肉瘤,起源于毛细血管壁的周细胞。在本报道中,描述了一只11岁中华田园犬的左腿腕关节肿块。为确定肿块性质,采用影像学、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加以诊断。X光检查显示肿瘤始于软组织,肿物界限清晰;细胞学检查显示细胞呈梭形,核仁明显,细胞核大小不一;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存在围绕血管的梭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波形蛋白和α-SMA阳性表达,desmin和S-100阴性表达,肿瘤组织中PCNA阳性肿瘤细胞的数量大于25%,Masson trichrome染色显示肿瘤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含量少。结合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确诊为血管周细胞瘤。  相似文献   

13.
应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及病理组织学手段对该病例的肿物进行检测分析。DR显示,其左后肢跖骨背侧位有一椭圆形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采用全身麻醉方法,并使用高频电刀将肿物切除。眼观该肿物大小为21 cm×12 cm×10 cm,切面呈鱼白色,质地较硬。镜下观察发现,肿瘤组织由分化良好的纤维母细胞构成,细胞核多数为椭圆形,体积较大,肿瘤细胞具有异型性,核分裂现象多见,还可见少量成熟的纤维细胞。肿瘤组织内血管较丰富,细胞间较为松散。根据大体病变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综合诊断为高分化软性纤维肉瘤。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对10头患流行性白血病病牛的不同器官的肿瘤组织,用8种单克隆抗体(McAb),TH14B、BAQ44A、PIg45A、BIg715A、PIg501E、cAct105、MM1A、AHCC125染色进行了观察。结果:病牛经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琼扩试验而诊断为EBL,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10个病例中发现有9个病例的肿瘤组织对B细胞属性的McAb有很强的染色反应,证明其来源于B细胞。仅有1个病例对B细胞属性的McAb着色很淡,而对T细胞属性的McAb着色很深,呈强阳性反应,说明其来源可能与T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制备双峰驼Toll样受体3(TLR3)的抗体,分析其在肾脏中的表达特征。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方式,分析、表达和纯化了双峰驼TLR3重组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法测定抗体效价及其特异性,利用制备的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LR3在双峰驼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得到的目的蛋白大小与预测结果相符,为74 ku, IPTG最佳诱导浓度为0.2 mmol/L,最佳诱导时间为6 h,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抗体效价达1∶64 000;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TLR3蛋白和双峰驼肾脏组织中表达的TLR3蛋白均能被该抗体特异性识别,TLR3在双峰驼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均有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双峰驼TLR3在肾脏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6.
研究马立克病毒引发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转录表达水平、组织细胞内定位与肝病理组织学损伤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阐述HSPs的生物学作用奠定基础。通过人工感染建立鸡MD肿瘤模型,定期剖杀试验鸡,采集肝组织,利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RT-PCR及ELISA方法,检测肝病理组织学损伤、HSPs组织细胞内定位以及HSPs转录、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在MDV感染14d后,感染组鸡肝组织可见大小不等的淋巴样瘤细胞浸润和局灶性生长;HSP90、HSP60在淋巴瘤细胞的细胞质内强表达,而HSP27、HSP70主要分布于肿瘤细胞外的肝细胞的细胞质内;感染组HSP70和HSP90mRNA转录水平始终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疫苗免疫对照组;感染组HSP90的表达量始终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HSP70表达量在14和21日龄时,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在28和35日龄时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42日龄后与空白对照组和疫苗免疫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在MDV引发鸡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HSP60、HSP90与HSP70、HSP27之间在肝组织细胞内定位截然不同,且HSP70与HSP90在肝组织内表达量变化趋势差异明显,说明不同HSPs在MD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金毛巡回猎犬的体表多处肿物采用临床检查、血常规、血生化、X射线检查,对切除后的肿物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颈背部肿物组织为黑褐色有包囊团块,脚趾部肿物组织为黑色松果样增生物;观察病理组织切片可见大量基底细胞和黑色素细胞变异增生,颈背部组织由表示恶化程度较高的基底细胞癌癌巢形成,并可见大量黑色素细胞和黑色素颗粒,脚趾处组织可见黑色素瘤细胞大小不等、排列不整齐,有的成漩涡状,有的呈梭形、束状。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病理组织学分析,该犬颈背部肿物为色素型基底细胞癌,脚趾处肿物为恶性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18.
正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临床病理诊断的难点。淋巴瘤的诊断除了要依据组织病理学的形态观察结果外,还必须结合免疫组织化学、临床资料,必要时需要借助PCR、荧光杂交技术(FISH)等分子和遗传学检测才能准确分型。因此,淋巴瘤的诊断应建立在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临床资料和遗传  相似文献   

19.
老龄牦牛睾丸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在老龄牦牛睾丸的分布特征。应用组织化学方法比较、观察9头健康老龄牦牛和10头青年牦牛睾丸组织结构特点及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Ⅳ)和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SPG)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光镜下,老龄牦牛生精上皮部分或完全退化,生精小管固有膜及间质胶原纤维及网状纤维较青年牦牛丰富;老龄睾丸间质血管及生精小管固有膜中AB-PAS阳性反应较青年牦牛增强。数据统计表明,老龄牦牛Sertoli细胞及Leydig细胞数均明显减少,生精小管横截面积以及平均间质组织面积极显著大于青年牦牛(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LN在老龄牦牛睾丸Sertoli细胞和肌样细胞表达与青年牦牛相近,LN在生精细胞表达降低,而在Leydig细胞几乎无表达;ColⅣ在不同年龄牦牛睾丸组织表达位置及强弱相似,但其平均吸光度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老龄牦牛睾丸组织HSPG主要在Leydig细胞表达降低,平均吸光度检测统计极显著低于青年牦牛(P0.01);同一年龄段LN、ColⅣ和HSPG表达无明显差异。高原环境中,老龄牦牛生精上皮退化伴随着间质成分增加、间质面积增大、Leydig细胞及Sertoli细胞数量减少等形态学变化;睾丸组织ColⅣ分泌增加且胶原纤维合成增强,LN和HSPG的显著降低可能影响Leydig细胞合成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捷蜥蜴消化道5-羟色胺(5-HT)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试验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捷蜥蜴消化道5-HT细胞的分布密度和形态学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5-HT细胞分布于捷蜥蜴从食管至直肠的消化道全长,5-HT细胞在直肠的分布密度最高,回肠部次之,胃体部和食管部最低;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锥体形和梭形,以锥体形为主,主要分布位置在上皮细胞之间、上皮细胞基部、腺泡之间和腺泡上皮细胞之间。5-HT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学特点是与其消化道各部位的生理功能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