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团头鲂催产中不同催产剂和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头鲂 (MegalobramaamblyocephalaYih)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水系静水湖泊中特有的经济鱼类。自6 0年代初开展人工移植 ,推广到全国各地后 ,成为优良的养殖对象而受到青睐。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和游钓渔业的发展 ,团头鲂在养殖中占的比重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我们于 2 0 0 0年 5~ 6月在团头鲂的人工繁殖中 ,进行了不同催产剂和方法催产效果的比较研究 ,以期获得适合于团头鲂的催产技术 ,生产出更多的苗种 ,供生产之需。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亲本来源和产前培育亲本系 1998年的水花经一年的…  相似文献   

2.
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 ,俗名武昌鱼 ,其肉质细嫩 ,鲜美可口 ,深受大众喜爱 ,是我国主要养殖种类之一。生产上 ,团头鲂苗种基本上来源于人工繁育 ,繁殖方式一般采取人工催产、自然受精 ,受精卵附在产卵巢上孵化 ,或人工催产、人工授精 ,受精卵粘附于网片、棕榈丝束等基质上孵化或脱粘后置于孵化环道 (缸 )中孵化。而洪湖柏枝渔场在人工繁殖团头鲂的长期实践中 ,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这种方法较之常用的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对亲鱼伤害小、水霉病感染率低、受精率、孵化率、出苗率高的优点。其基…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轻1991年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在洪灾过去以后,我们进行了团头鲂及草鱼的夏季人工繁殖工作,以期培育出部分冬片鱼种,供冬季及第二年春季放养的需要。这次夏季人工繁殖工作共催产两批团头鲂亲鱼及两批草鱼亲鱼,其中一批团头鲂及一批草鱼催产成功,现将获得成功的两批夏季繁殖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陆红法 《淡水渔业》2004,34(5):49-50
野生或人工养殖的鳜鱼 ,雄鱼一冬龄以上 ,雌鱼二冬龄以上 ,可以用作亲鱼进行人工繁殖。通过不同水温下鳜鱼开口时间和团头鲂出膜时间的对比 ,适时催产团头鲂 ,使鳜鱼苗及时获得足量、适口的生物饵料。  相似文献   

5.
团头鲂的性腺在池塘中能够发育成熟。在北方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池塘中产卵和人工催产的最适季节。受精卵在水温25~28℃,30小时左右即能孵化出苗,鱼苗当年能长到5-7cm。  相似文献   

6.
团头鲂的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振东 《内陆水产》1996,22(4):15-16
团头鲂的繁殖技术团头鲂(武昌鱼)在5月中下旬,水温22—26℃时,是人工繁殖的最佳时机。当亲鱼已达性成熟,气候比较稳定时,应对团头鲂亲鱼开始减食,抓住时机进行催产,催产前一天予以停食。一、亲鱼的选择1.亲缘关系的选择由于团头鲂的人工繁殖其亲本是有限群...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结合团头鲂育苗现主要采用的人工授精和自然受精两种方法,摸索出一套产卵池人工催情、自然产卵受精、泥浆水脱粘、孵化缸流水孵化的团头鲂规模化育苗生产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高的优点。文章详细介绍了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学王浩、刘荣臻等1984年从鱼体中提取出一种雌性特异蛋白复合物(简称FS蛋白),这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大分子,可用于鱼类催产,经几年来的试验,对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团头鲂、梭鱼以及对虾等进行体腔注射,人工催产和人工授精,结果表明,这种从鱼体内提取的  相似文献   

9.
《淡水渔业》1974,(6):24-24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长江水产研究所协作,应用人工合成的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于今年五月份在长江所试验场对团头鲂、草鱼、自鲢、花鲢催产成功,均已孵化得苗,其催产、受精、孵化效果与注射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相同。  相似文献   

10.
武昌鱼学名叫团头鲂。具有易捕捞、成活率高、食性广、生长快、病害少、肉细味美等优点,深受群众欢迎。近年来,随着养鱼事业的发展,对武昌鱼鱼种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为了扩大苗种来源,1988年,湖南省宁远县水产工作站在县鱼苗鱼种场进行了武昌鱼通过第一次人工催产繁殖后,在秋季进行了第二次催产试验。  相似文献   

11.
团头鲂的性腺在池塘中能够发育成熟。在北方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池塘中产卵和人工催产的最适季节。受精卵在水温25~28℃,30小时左右即能孵化出苗,鱼苗当年能长到5—7cm。  相似文献   

12.
在室外土池缢蛏人工育苗过程中,进行了不同催产方法的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低盐度海区亲蛏催产效果高于高盐度海区,采用淡化水刺激,进行8小时阴干刺激,经过暂养的亲蛏催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3年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6批次人工催产试验。结果表明,黄颡鱼亲鱼采用在成鱼池或亲鱼池中套养方式培育,其催产效果优于专池培育的催产效果。黄颡鱼人工繁殖催产三率分别为催产率69%~82%、受精率63%~81%、孵化率63%~73%。同时进行了不同孵化水源对黄颡鱼催产孵化效果的比较试验.池塘过滤水孵化效果好于曝气的自来水。  相似文献   

14.
魏国  韩玉林 《水产科学》1997,16(2):34-35
为了探讨北方地区团头鲂亲鱼的早熟早产,我们在月亮泡水库苗种繁育场,利用室内鱼池进行团头鲂亲鱼早春强化培育。于5月17日亲鱼早产成功,比室外池塘培育早产了20天以上,催产率89.5%,受精率57%,孵化率71%,得苗24.2万尾,为北方地方团头鲂亲鱼早繁闯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长江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的催产和受精卵孵化受天气、温度和水温影响较大。长江斑鳜的种质资源锐减,本研究有利于保护长江斑鳜的种质资源,人工繁殖采用人工催产、自然受精和人工孵化的方法。选择团头鲂幼苗为长江斑鳜幼苗的开口饵料,随后以鲤和团头鲂的夏花为主要饵料鱼,辅以从江河中捕获的野杂鱼夏花。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效应时间和受精率明显不同。当水温在(20±2)℃时,效应时间约为32h,受精率大于80%;水温低于18℃时,效应时间明显延长,受精率也较低;水温20~24℃  相似文献   

16.
“浦江一号”团头鲂与普通团头鲂进行亲本繁殖及鱼苗培育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浦江一号”团头鲂相对产卵量为普通团头鲂的1.3倍,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分别比普通团头鲂的高10.8%、5.2%、12.0%。经过一个月的培育,“浦江一号”团头鲂鱼苗平均成活率、平均体重分别比普通团头鲂高6.9%、20.9%。  相似文献   

17.
徐根兴  朱洪文 《水产学报》1986,10(2):205-212
在团头鲂尾部神经分泌系统的神经分泌细胞及其轴突中,可观察到三种不同类型的颗粒(即电子致密颗粒、电子致密度较低的颗粒和电子透明颗粒)。细胞质中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都比较发达,游离核糖体较多。在尾垂体的无髓神经纤维之间有时还可观察到桥粒结构。在性腺Ⅲ期至Ⅵ期,上述的细胞器变化不大,但三种颗粒的数量和分布却有明显的差别。根据团头鲂尾部神经分泌细胞和神经血管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看来,人工催产有促进尾垂体电子致密颗粒中的分泌物向血管内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保护、开发利用云南土著鱼类资源,开展了嵩明白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的催产药物和剂量对嵩明白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结果发现,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加马来酸地欧酮(DOM)催产效果好,效应时间为21 h,人工采卵流畅,催产率为100 %;而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效果较差,只有6尾雌鱼产卵,人工采卵不流畅,催产率为50 %。在水温16 ℃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为96 h,孵化积温为1 536 ℃·h。试验共孵化出嵩明白鱼水花鱼苗4万尾。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棘胸蛙人工催产以及诱导产卵实验。使用野生亲蛙人工药物催产结果表明LRH-A33μg催产效果最好,具有成本低、催产率高、效应时间短等多项优势。而通过强化后备亲蛙培育,人工诱导产卵则具有节省劳力、节省成本、亲蛙损伤少等多项优点,有利于培育大批量同规格苗种,应用前景好。探讨了野生亲蛙的使用问题,建议开展棘胸蛙人工繁育使用自育后备亲蛙,既利于保持苗种生产的稳定性,又利于棘胸蛙良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人工催产青鱼,孵化出质量好的青鱼苗,各地都做了不少工作,我场在1972年青鱼首次人工孵化成功的基础上,经多年摸索、试验,在197b年开始,试用了LRH-A茶油乳剂进行人工催产,几年中平均催产率达97%,我们认为这一办法简便有效,现将本试验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