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有体病毒(简称文山松毛虫CPV)作为防治文山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的一种手段,没有化学农药所带来的一些消极后果,对人体、畜禽、鱼虾等无害,环境污染也不大;宿主特异性高,人工散布后可引起松毛虫群体内的大流行,而不会杀灭害虫的天敌。而且,病虫尸体成为新的传染源,仍可有效控制着虫口数量。 1975年,江川县江城镇翠峰乡的8467.5亩云南松林,遭到文山松毛虫的危害,这些松树的针叶全部被松毛虫食光。当时我们采用6%的“六、六、六”粉,敌百虫粉进行全面毒杀幼虫,收到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也杀死了不少的害虫天敌。1984年以来这里的云南松又受到文山松毛虫、云南松毛虫的危害,受害面积达6815亩,平均虫口密度为95 相似文献
2.
3.
4.
5.
应用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大面积防治坝心林区文山松毛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 ,于1991 年、1992 年、1994 年,在坝心林区防治文山松毛虫,面积达1 729-27 h m2 ,松毛虫死亡率分别为90-78 % 、85-7 % 、89-6 % ;示范林内固定样地的松毛虫校正死亡率达93-29 % ,有虫株率由98-6 % 下降到27-66 % ,虫口密度由14-24 头/ 株下降到0-618 头/株。病毒能流行传染持续控制松毛虫的危害,最佳防治虫龄是3 ~5龄,林间空气湿润的季节,林木郁闭好和林下植被覆盖度高的林分持续控制时间长 相似文献
6.
7.
应用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于1991年、1992年、1994年,在献词主林区防治文山松毛虫,达1729.27hm^2,松毛虫开遍率分别为90.78%、85.7%、89.6%,示范林内固定样地的松毛虫校正死亡率达93.29%,有虫株率由98.6%下降到27.66%,虫口密度由14.24头/株下降到0.618头/株。病毒能流行传染持续控制松毛虫的危害最佳防治虫龄是3~5龄,林间空气湿润的 相似文献
8.
9.
10.
采用文山松毛虫NPV、CPV病毒混合液对虫害进行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山松毛虫NPV和CPV病毒混合液对石岩寨林场寄主林分进行了13年的文山松毛虫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文山松毛虫NPV、CPV病毒混合液能够长期有效地控制文山松毛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松毛虫 CPV 可研制成可湿性粉荆,其毒力与原病毒液的毒力差异不显著:可湿性粉剂经普通冰箱保存1年左右,其毒力基夺稳定;丙酮对病毒毒力有钝化作用,不宜用作脱水剂;加工流程只能选用比较理想的流程4,并选用固体湿润剂.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承担的“六五”攻关项目“以病原微生物为主的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研究”和“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引进与利用研究”,巳于1987年11月3—5日,在林业部科技司主持下,通过了鉴定。这两项研究主要在浙江省安吉县龙山林场进行。课题成果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害虫综合管理的原则和试验林区的情况,结合历年松毛虫发生情况,对松休类型进行科学的划分。重点抓了松毛虫常发类型区的现有林改造,补植和封山面积占总面积的47.9%,从根本上改善了松林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细叶云南松是我县主要用材树种,现有面积46万亩,多系人工及天然更新林。在种类诸多的松林害虫中,文山松毛虫是主要害虫。据记载,早在1924年我县丰都大坡一带曾大面积发生,针叶全部食尽,致使1500多亩松林成片枯死。解放后,在顶效、马岭、乌沙、丰都及南盘江畔的坝汪、歪染、巴结等地云南松林都相继多次发生文山松毛虫猖獗危害,累计成灾 相似文献
14.
15.
应用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以下简称JDS-CPV)对马尾松毛虫第一代3龄和5龄幼虫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JDS-CPV对3龄和5龄幼虫的LC_(50)分别为1.6×10~5CPB/ml和3.3×10~5CPB/ml。其回归直线方程分别为Y=2.44+0.49x和Y=1.83+0.57x。对一代3龄虫的LD_(50)为2.1×10~3CPB/ml,回归直线方程为Y=1.72+0.98x。以1×10~8CPB/ml浓度为例的LT_(50),3龄虫为8.5天,5龄虫为13天。证实JDS-CPV对我国马尾松毛虫有较好的毒力。 相似文献
16.
17.
使用松毛虫CPV、CPV-Bt、川保I号粉剂三种药剂,对马尾松毛虫进行防治效果对比试验;防治效果川保I号为100%、CPV-Bt为86.14%、CPV为78.69%。CPV和CPV-Bt为两种生物制剂,把握好防治时机,其防治效果必然会更好。 相似文献
18.
19.
松毛虫CPV—W1984株的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3年起应用松毛虫CPV-W1984在云南、四川、河南、广西等地防治文山松松毛虫、德昌松毛虫、马尾松毛虫等主要害虫防治面积累计达6.7万hm^2,效果显著。为了研究该病毒株在不同自然条件下不同的宿主松毛虫体内连续增殖后的遗传稳定性,作者镜观察了三种病毒样品,其多角体态大小一致,3%和5%PAGE分析各样品的基因组RNA,结果表明该毒株在野外长期使用过程中,除保持稳定的毒力外,其形态结构与基因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