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地区几种厚皮甜瓜品种春季大棚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厚皮甜瓜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春季大棚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黄皮9818和金海蜜生长速度适中,外观美,质地脆,风味佳,糖含量高,适宜武汉地区大规模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吴素丽 《北方园艺》2019,(3):116-120
为研究地表覆盖材料对甘肃盐渍化土壤水盐运移及枸杞生生长产量的影响,在统一沟灌6 000 m3·hm-2的基础上,以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覆盖黑膜(T1)、草帘(T2)、无纺布(T3)3种材料处理;监测覆盖处理后土壤含水率、盐分含量和pH,分析土壤水盐变化。结果表明:地表覆盖黑膜、草帘、无纺布均能削弱地表蒸发,抑制地表返盐,黑膜处理土壤含水率最高、含盐量最低,无纺布处理土壤含盐量最高;覆盖草帘处理枸杞成活率、保存率、株高、冠幅和产量均为最高,第2年草帘处理枸杞产量为1.86t·hm-2,是对照的1.4倍,比黑膜、无纺布处理分别高10.7%、8.1%。因此,沟灌条件下覆盖草帘适宜于该地区盐渍土农作物种植。  相似文献   

3.
黄伟  齐恩芳  贾小霞  刘明霞 《蔬菜》2021,(11):21-24
为探索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为材料,共设4种栽培模式。处理T1为露地坑栽,处理T2为黑色地膜单行栽培,处理T3为黑色地膜双行栽培,处理T4为黑色地膜双行微沟栽培,通过农艺性状、商品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比较,选择出最佳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相较于露地坑栽模式,3种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出苗率略低、生育期晚,而株高、分枝数、地上干质量、穴薯块数、穴薯质量均较高,其中地膜覆盖双行微沟栽培方式(T4)表现最佳, 667 m2产量最高,为3 280.2 kg,较露地坑栽增产19.5%;且667 m2产值最高,达到3 936.28元;667 m2纯收益较露地坑栽增收657.2元,增加率达27.6%;因此,地膜双行微沟栽培不但产量高,而且纯效益也高,可作为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栽培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延后栽培红地球葡萄生长特性及与小气候因子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通风、遮荫避雨、揭膜、扣棚一系列管理措施下,将红地球葡萄设施延后栽培与露地栽培进行比较,通过气象因子与葡萄生长指标的平行观测,探求葡萄延后栽培生长发育规律的特殊性.结果表明:新梢、叶面积以及糖分的积累均呈现明显的"S"型变化,利用逻辑斯蒂方程拟合较好,且设施延后栽培的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比露地推迟;果粒的生长变化曲线也呈现明显的双"S"型,延后栽培果粒生长发育缓慢,完全成熟时间在11月上、中旬.对葡萄生长指标与期间的气象因子作逐步回归分析,方程经检验均为显著.新梢和叶面积的增长与空气相对湿度密切相关;果粒的增长与积温以及20 cm处的土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黑地膜覆盖对白榆播种苗生长量和除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榆种子为试材,研究了黑色地膜覆盖对白榆播种苗苗木生长量和除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对白榆生长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1a生杂草数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白色地膜、黑色地膜覆盖栽培辣椒,研究各处理对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辣椒生育进程加快,开花坐果期提前3~5 d,从定植到始收期的时间缩短,植株高度、冠幅、平均单果质量以及单株果数均增加,总产量增加了26%~32%;不同种类地膜对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不同。覆盖地膜特别是覆盖白色地膜是增加辣椒经济效益切实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有色膜覆盖对姜叶片色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瑞华  战琨友  徐坤 《园艺学报》2007,34(6):1465-1470
在姜幼苗期分别采用绿色膜、红色膜和蓝色膜进行覆盖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全生育期内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但不同处理在不同生育期的效果不同,幼苗期覆膜条件下,以蓝膜处理较高,红膜处理较低,绿膜与蓝膜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旺盛生长期撤膜后,绿膜处理逐渐较高,蓝膜处理次之,红膜处理仍较低。姜全生育期内叶片的光合速率始终以绿膜处理较高,红膜处理次之,蓝膜处理较低,但均显著高于对照,7月19日幼苗期覆膜条件下,其11时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8.0%、16.3%和8.9%;9月8日旺盛生长期撤膜后,11时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1.3%、12.5%和5.9%。此外,有色膜覆盖可创造较好的温光环境,减轻光合午休,但未改变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类型有色膜及乙烯利浓度对瓠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能促进产生雌花,降低植株高度;长寿无滴膜、红色膜、绿色膜对瓠子生长较好;不同有色膜对乙烯利浓度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9.
黄兴学 《长江蔬菜》2014,(10):32-33
研究了喷灌和大棚条件下小白菜不同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60%~100%、60%~90%、60%~80%、60%~70%)处理对小白菜生长、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田间持水量的90%、100%作为灌水量上限条件下小白菜地上部干鲜质量、叶面积、叶片数均最高。小白菜可溶性糖含量以田间持水量90%和80%上限处理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以田间持水量100%上限处理最高,90%及80%上限处理其次,维生素C含量以田间持水量90%处理最高。小白菜喷灌指标以田间持水量90%作为上限(下限60%)最合适。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设施西瓜栽培的最优灌水策略,以“早佳8424”西瓜为研究对象,在早春塑料大棚栽培模式下,以常规滴灌为对照,设置3个交替根区滴灌处理(灌水上限分别为70%、80%、90%田间持水量),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西瓜生长、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根区滴灌处理(灌水上限和下限分别为90%和60%田间持水量)的综合性状最好,其主蔓长、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平均单果质量、产量及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理论产量达48 217.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达78.21 kg/m3,较对照分别增长11.09%和35.50%;且较对照节水33.01%,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不仅促进了西瓜生长、品质提升以及养分吸收,同时可以实现高产、节水,有效提升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塑料大棚栽培生姜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棚和大棚加地膜覆盖对生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棚内地膜覆盖和大棚栽培生姜可提早播种和延后收获 ,具有早出苗 ,生长量大 ,叶面积扩展快 ,增加株高、茎粗和分枝数以及促进养分充分运输到根茎中的作用 ,产量大幅度提高 ,大棚内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何晓萌 《蔬菜》2023,(12):64-66
摘要:为推进京郊蔬菜产业发展,提供能够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满足市场需求的口感型番茄品种,引进了3个口感型番茄品种,与本地主栽口感型番茄品种普罗旺斯进行比较试验,以筛选出优质丰产、商品性佳、抗性强的适合京郊地区春大棚种植的口感型番茄品种。研究表明:佳番3号平均单果质量231.11 g、667 m2产量5 618.15 kg、含糖量4.7%,具有优质丰产、商品性好、口感风味佳、抗病性强的优良特性,可作为春大棚口感型番茄种植品种,在京郊地区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赵鹤  王铁臣  徐进 《蔬菜》2018,(4):8-12
为明确根际有益微生物不同接种方法对春季塑料大棚黄瓜生长的影响,以黄瓜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自根苗育苗基质加菌剂、自根苗定植穴加菌剂、嫁接苗砧木基质加菌剂、嫁接苗砧木基质不加菌剂、自根苗基质不加菌剂5个处理下的黄瓜苗期植株长势、定植后植株长势、果实品质以及产量表现,以自根苗基质不加菌剂为对照。结果表明:黄瓜自根苗育苗基质接种菌剂可提高黄瓜自根苗壮苗指数(1.09)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2.07%),后期植株长势和产量也表现较好,是适宜黄瓜生长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鸡腿菇塑料大棚栽培培养料配方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棉籽壳为主料,设置4个不同的培养料配方,研究了鸡腿菇塑料大棚栽培的有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棉籽壳含量96%或85%时,菌丝长势均较好,产量也较高,但颜色较差,发菌、现蕾天数较长,感杂率及畸形菇率也较高;棉籽壳含量50%,玉米芯含量30%与棉籽壳含量42%,玉米芯含量40%时,菌丝长势较差,产量较低,但颜色较好,发菌、现蕾天数较短,感杂率及畸形菇率也较低.各地可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培养料配方.  相似文献   

15.
套袋对厚皮甜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7种颜色的塑料薄膜袋和2种白色纸袋,研究了套袋对厚皮甜瓜鲁厚甜2号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显著改善了厚皮甜瓜的外观品质,提高了单果质量和果肉硬度;除黑膜袋处理外,其他套袋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厚皮甜瓜果实VC含量,大多数套袋处理(除蓝膜袋处理外)均可提高厚皮甜瓜果实中果糖、蔗糖、可溶性糖和总糖含量;套袋对厚皮甜瓜可溶性蛋白含量有降低作用,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不大;白膜袋、红膜袋和硫酸纸袋处理对改善厚皮甜瓜的风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侯爽  王帅  祁俊锋  徐进 《蔬菜》2020,(7):11-14
为筛选出易降解或易回收,对环境污染小,适宜在番茄生产中应用的地膜,研究了PBAT生物降解地膜与0.012 mm加厚型塑料地膜的差异性,以0.010 mm普通塑料地膜作为对照,对比了各种地膜的降解周期,以及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影响植株长势方面,3种地膜对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叶片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影响作物产量方面,覆盖0.012 mm地膜的番茄产量最高,其次是PBAT生物降解地膜,覆盖0.010 mm塑料地膜番茄产量最低;在地膜降解性能方面,PBAT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性能较强,0.012 mm加厚型塑料地膜韧性强,不易破碎,有利于后期回收利用,0.010 mm塑料地膜韧性差,不利于回收;建议生产中根据实际气候、土壤、作物等条件选择适宜的PBAT生物降解地膜或加厚型塑料地膜。  相似文献   

17.
有色地膜覆盖对洋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光  徐坤  赵锴  徐宁 《中国蔬菜》2009,1(6):46-51
研究了有色地膜覆盖的温度效应及其对洋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色透明膜的增温效果优于黑色膜及银灰膜,但三者在低 温越冬期差异较小。越冬期不同地膜覆盖洋葱幼苗的株高、假茎粗及各器官生长量均差异不大,但均略高于不覆膜对照。翌年春季无色透明膜覆盖 的洋葱植株返青较早,生长量较大,银灰膜及黑色膜次之,不覆膜对照较小。至5月,无色透明膜地温过高,抑制了洋葱植株的生长,银灰膜覆盖的 洋葱植株生长量逐渐超过无色透明膜,而黑色膜仍低于无色透明膜,但三者均明显高于不覆膜对照。收获时银灰膜、无色透明膜及黑色膜覆盖的洋 葱产量分别达84 400、77 400、70 600 kg·hm-2,分别比不覆膜对照增产 158.9 %、137.4 %和116.6 %。  相似文献   

18.
10个杏鲍菇菌株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个杏鲍菇菌株进行生产性能比较研究,经过对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子实体多糖含量及子实体形态特征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这10个被试菌株中,农杏为综合性状最优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子实体容重大、多糖含量高,是做为栽培菌株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孙学保 《中国甜菜》2014,(2):46-47,58
研究了饲用型甜高粱在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全膜双垄沟灌栽培、全膜覆盖平作栽培、露地栽培)对土壤含水量、植株外部形态及产量的影响;单茬收割以及不同株高条件下2茬收割、3茬收割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能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水,使植株茎秆含糖率增加,显著增加株高和产量,尤其全膜覆盖平作处理较露地栽培水分利用效率高70.52kg/(mm· hm2),增产41.74%.收获两茬产量要比收获1茬高10.98%,比收割3茬高18.64%;在收割两茬的情况下,头茬株高150cm时刈割总产量比头茬株高200cm时刈割总产增产4.49%.在生育期只有150d左右的区域,饲用型甜高粱可选择两茬或单茬收割,头茬在株高150cm左右收割,二茬收割时间在早霜来临之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适宜北京设施种植的高品质、高产量的"老口味"薄皮甜瓜品种,收集了7个品种作为材料,调查不同品种的田间性状、生育期,测定果实横径、纵径、单果质量、含糖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果实外观、单果质量、含量糖、口感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综合表现以口口脆最佳,其植株长势健壮、产值高、口感好,在北京地区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