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乌江流域2000年土壤侵蚀分布图和研究区30 m分辨率的ASTER GDEM数据,对乌江流域土壤侵蚀在海拔高度、坡度、地表起伏度和粗糙度方面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乌江流域土壤侵蚀主要为水力侵蚀,包括微度、轻度、中度、强度和极强度侵蚀5种类型,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乌江流域微度和轻度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高程特征呈现单峰现象,中度以上侵蚀的高程特征呈双峰现象.流域中度及中度以下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坡度特征为单调下降趋势,强度和极强度土壤侵蚀的面积比例随着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15°左右存在一个侵蚀临界坡度.乌江流域的土壤侵蚀随地形起伏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存在7~16 m临界起伏度;各类型土壤侵蚀随地表粗糙度的增加均呈减小趋势.喀斯特地区流域尺度侵蚀强度的变化受高程和坡度的影响较大,对地形起伏度和地表粗糙度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宁强县土壤侵蚀的地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宁强县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GIS技术,通过对宁强县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和DEM图的叠加,得到土壤侵蚀强度在坡度、坡向、高程、起伏度等地貌因子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宁强县水土流失程度为63.79%,土壤侵蚀强度以中度为主。不同坡度、高程、起伏度下的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分别随着坡度增加、高程升高、起伏度上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分布趋势。平地的水土流失面积比例接近0,不同坡向的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差异不显著。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的最大值和分布范围均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却随着高程的升高而减小。各土壤侵蚀强度的起伏度分布均很相似。此结论可为区域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直方图是数字图像的重要特征之一,直方图相似度代表了两幅图像特征分布之间的相似程度。该文对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直方图与地貌海拔、坡度以及坡向分布直方图进行了相似度计算。研究表明:坡度和坡向的空间分布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较一致;土壤侵蚀微度、轻度和中度与海拔空间分布较一致;土壤侵蚀强烈及以上空间分布与海拔空间分布不一致;土壤侵蚀海拔特征空间分布反映了土壤侵蚀的特有性质,坡度能部分反映侵蚀特征,而坡向特征几乎是地貌自身性质的反映。研究成果可为更深入地认识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理河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地貌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GIS为平台,结合第2次遥感调查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数据库,对大理河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力侵蚀是大理河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各种强度水力侵蚀空间分布的高程特征呈现峰值现象,其中强度以上水力侵蚀面积集中分布于1 240 m高程左右。各种强度水力侵蚀的面积比重,随着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5°左右存在一个侵蚀临界坡度。临界坡度值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坡向特征呈现双峰现象,其中东北与西南坡向是大理河流域的优势坡向,强度以上水力侵蚀在东北坡向的分布比重大于西南坡向。大理河流域土壤侵蚀存在一个30 m左右临界起伏度。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对起伏度的变化不敏感。此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流域水土流失动态模拟与区域生态环境长期演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角度。  相似文献   

5.
<正>在黄土地区,地貌因素是影响小流域土壤侵蚀最主要也是最复杂的因素之一.地貌是小流域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综合防治的对象,同时也是侵蚀的产物.研究地貌因子并使其定量化,对于揭示土壤侵蚀规律、预测小流域侵蚀产沙趋势、确定防治方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地貌因子研究的回顾与分析1.1 坡度、坡长坡面是构成地貌形态的基本单元,对土壤侵蚀地貌因子的研究首先从坡度、坡长开始.1877年,德国土壤学家奥尔尼首次进行了坡度与侵蚀关系的研究.本世纪以来,美、苏、日、澳、加及欧洲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对土壤侵蚀的研究发展很快.自1917年米勒进行侵蚀小区研究开始,到1940年应用坡度一措施法方程估算土壤流失量,以后在美国出现了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由坡面效应图显示坡度、坡长与侵蚀的关系,均显示出坡度、坡长对侵蚀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比较严重,研究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采取有效办法减少或防止土壤侵蚀已刻不容缓。从坡度、坡长、坡形和坡向4个因素对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对东北黑土区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地貌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土壤侵蚀的机制、强度和空间分异,预测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地形相对高差、坡度、沟壑密度与年土壤侵蚀量之间均有良好的相关关系,据此可建立地表形态各要素与年土壤侵蚀模数之间的数学模型。从地貌空间结构特征预测土壤侵蚀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邢家沟流域降雨特征与土壤侵蚀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邢家沟小沟域径流观测点实测资料和有关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摸清了该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及降雨特征与水土流失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主要土壤可蚀性特征初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以USLE中的土壤可蚀性因子K为指标,利用土壤普查资料对全省主要土壤类型的K值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说明我省主要土壤表层K值为0=17-0.28之间,属中等易蚀范围,坡耕地K值较高,平均K值为0.25,且因松耕,土壤抗侵蚀力仅为自然坡地的1/11,提出要注意坡耕地的保护,土壤B层K值明显高于A层K值,说明随土壤侵蚀的加剧,土壤抗侵蚀力减弱。  相似文献   

10.
陕北和陇中土壤侵蚀区域差异的地质地貌之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了陕北和陇中土壤侵蚀在方式、强度、粗泥沙上差异,分析了引起这种差异的岩性,地貌组合类型、地质地貌发育过程等因素的特征,据此就两地水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水保措施 设提出了建设。  相似文献   

11.
黄土地貌演化与土壤侵蚀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黄土地貌分区与演化规律的基础上,讨论了递加侵蚀规律。认为,现代加速侵蚀量等于现代自然侵蚀量与递加侵蚀量之和。同时从理论上阐述了控制土壤侵蚀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甘肃省土壤侵蚀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全省土壤侵蚀面积30-82 万km2 ,占土地总面积的76-17 % ,其主要特点是面积大、侵蚀类型齐全、空间分布复杂、侵蚀强度大。根据各分区的特点,省内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内陆河流域应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闽南次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分析结果表明 :下垫面不同 ,次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也不同。 1顺坡抛荒区的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为线性关系模型 ;2采取了一定工程和植物措施后低坡度区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没有显著关系 ;3采取了工程和植物措施后 14°~ 2 2°各小区的土壤侵蚀量随降雨量的变化遵守 y =axb,且 a >0 ,b >1或 y =aebx,且 a >0 ,b >0的函数规律。这两种函数特征都是一曲率凹向上的图象 ,它表明随着降雨量的增大 ,单位降雨量所引起的土壤侵蚀量在逐步增大。4当坡度达到 2 6°时 ,各工程和植物措施区的土壤侵蚀量随降雨量的变化遵守 y =axb,且 a>0 ,0 相似文献   

14.
雷杨娜  李明  程路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3):47-54,61
[目的]研究陕西省不同区域降雨侵蚀力和风蚀气候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突变特征和周期特性等,为陕西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陕西省96个气象站1981—2020年气象观测资料计算了全省降雨侵蚀力和风蚀气候侵蚀力,采用气候趋势分析、空间插值、M-K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风蚀、水蚀气候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突变和周期特征等。[结果](1)全省1981—2020年降雨侵蚀力为2 719.6 MJ·mm/(hm2·h),空间差异性较大,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陕西省风蚀气候侵蚀力为3.18,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近40年陕西省降雨侵蚀力年际波动较大,呈现微弱上升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全省降雨侵蚀力经历了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目前处于降雨侵蚀较大的年代。陕西省风蚀气候侵蚀力年际波动较大,但无显著变化趋势。风蚀气候侵蚀力近40年先增强后减弱,大部分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在20世纪90年代最强,目前处于最弱的年代。(3)降雨侵蚀力主要以6—9月较大,最大值出现在7月,风蚀气候侵蚀力则以冬春两季较大,4月最大,二者具有明显的非同步性。(...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与紫色土坡面侵蚀特征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对黄土和紫色土坡面产流及产沙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坡面属于超渗产流,坡面发育有较深的侵蚀沟;紫色土属于蓄满产流,坡面沟道不发育或发育微弱,且在相同条件下黄土坡面侵蚀量远大于紫色土坡面的侵蚀量.对比试验表明,在实施水保措施时,应结合土壤的结构和侵蚀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案,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重庆降雨侵蚀力(RE)和侵蚀力密度(ED)的时空变化,有利于开展土壤侵蚀防治和水土流失风险评估。利用1961—2020年重庆34个气象站的逐日降雨数据、TM遥感影像资料,采用日降雨侵蚀力模型、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变异系数、克里金插值、叠加分析等方法,对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力密度进行时空分析,对重庆土壤侵蚀强度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重庆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5 672.32(MJ·mm)/ (hm2·h·a),年平均侵蚀力密度为4.94 MJ/(hm2·h·a),各季节平均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力密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年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力密度值均呈现渝东北最大,渝东南次之,渝西最小的规律。季节降雨侵蚀力和侵蚀力密度集中在夏季,表现为降雨侵蚀力渝东北最高,侵蚀力密度渝东最高;(3)重庆2020年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侵蚀为主,其次为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和剧烈侵蚀;(4)降雨侵蚀力、侵蚀力密度的侵蚀风险等级空间分布和土壤侵蚀强度等级空间分布相似,高值均出现在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研究结果有助于管理者制定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防治重庆地区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河南省59个气象站1961—1990年30年年均降雨量资料,计算了各站点的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插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R值在1999.9~7638.9 M J.mm/(hm2.h.a)之间,R值在2000~3000 M J.mm/(hm2.h.a)的分布最广,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47%,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R值具有从南到北递减的特点,并计算了各县(市、区)的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R值。本研究成果为进行河南省水土流失预报和水土保持措施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采用黄河流域(片)国家级防治区中部分县级行政区2020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及对应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建立了不同县级行政区县域面积、各侵蚀强度等级面积与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推算不同区域的土壤流失量。结果表明,临界土壤侵蚀模数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根据建立的拟合关系,推算出不同时期黄土高原多沙区土壤流失量,1990—2019年黄土高原多沙区累积保土量为213.44亿t。  相似文献   

19.
近60年来江西省各等级侵蚀性降雨与降雨侵蚀力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江西省具有典型代表性的5个气象站点1956-2015年共60 a逐日降雨量资料,研究了各等级侵蚀性降雨和降雨侵蚀力的特征,建立了利用各等级侵蚀性年降雨量估算年降雨侵蚀力的简易算法模型。结果表明:各等级侵蚀性降雨量、降雨日数和降雨侵蚀的时间分布规律不一。年暴雨量、年暴雨量比例、年暴雨日数、年暴雨侵蚀力、年降雨侵蚀力均在时间上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在空间表现为从南到北逐渐上升趋势。各等级侵蚀性年降雨量估算降雨侵蚀力模型的模拟值与精确值具有高度相关性,可用于估算江西地区年降雨侵蚀力。  相似文献   

20.
豫西山区次降雨侵蚀力简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而降雨侵蚀力是定量监测评价一个地区土壤侵蚀状况的重要因子之一,找到适宜简便的计算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利用位于豫西山区鲁山县的两个水文站各三年共125次自记降雨过程资料,建立了该区域次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R次=0.146×Pt×I30-1.189(r=0.992,n=105);并进行了预报效果检验,采取模型有效系数和相对偏差评价模型的的效果,结果表明二者分别为99%和8.8%。本文所创立的次降雨侵蚀力模型简便实用,不仅可以评价区域年R值分布,有效地分析R值的年内分布状况,更重要的是为水土流失定量监测从多年平均监测、年监测提高到次降雨流失量的监测提供了可能,从而实现区域定量监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