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番鸭羽色性状作为品种的特征备受育种者关注。了解番鸭羽色性状的遗传方式可以指导现场育种,而了解控制羽色性状的候选基因,可以为番鸭羽色性状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指导。番鸭羽色性状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结果又可以用于番鸭羽色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文章综述了可能与番鸭不同羽色性状相关的基因研究现状,可为番鸭羽色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丰富番鸭羽色性状遗传机制的研究,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性别的黑羽及白羽番鸭皮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经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对差异表达基因功能进行解析,利用qRT-PCR对部分RNA-Seq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公黑羽番鸭皮肤(HFPF.G)vs母黑羽番鸭皮肤(HFPF.M)获得差异基因2 131个,公白羽番鸭皮肤(BFPF.G)vs母白羽番鸭皮肤(BFPF.M)获得差异基因780个,黑羽番鸭皮肤(HFPF)vs白羽番鸭皮肤(BFPF)获得差异基因684个,通过上述三组韦恩分析,以黑、白羽番鸭皮肤对比组(HFPF vs BFPF)504个差异基因为番鸭羽色候选基因,进一步筛选获得番鸭羽色性状相关前10个差异表达,其溶质转运蛋白(Solute carrier,SLC)家族成员SLC7A11和SLC25A4可能对番鸭黑、白羽色性状遗传起重要调控作用。同时发现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的代谢作用信号通路、谷胱甘肽代谢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可能参与番鸭黑白羽色性状遗传的调控过程。研究表明,SLC7A11和SLC25A4可用于黑羽番鸭的羽毛分子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3.
羽色是鸭一个重要的质量性状,改良羽色性状是水禽育种的研究重点之一.已证实鸭羽色性状由许多基因座控制,且它们之间存在显隐性、上位及互补等效应.本文概述了鸭羽毛颜色的经典孟德尔遗传和分子遗传进展,特别从候选基因及其突变位点角度阐释了鸭羽色遗传的多样性,为进一步探讨鸭羽色的遗传机理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综述近几年国内外羽色基因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MCIR、TYR、Agouti基因的遗传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并简述黑色素的形成机理以及羽色性状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畜禽羽色候选基因ASIP和TYRP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羽色是畜禽重要的品种特征之一,是一种易观察的表型性状。畜禽的羽色性状由许多基因控制,其中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有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刺鼠信号蛋白基因(ASIP)、黑素亲和素(MLPH)、溶质载体家族(SLC24A5、SLC45A2)、酪氨酸酶(TYR)家族(TYR、TYRP1、TYRP2)等,各基因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的羽毛颜色。本文简要介绍黑色素的形成机理及研究概况,并对畜禽羽色相关基因ASIP和TYRP1的遗传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为进一步研究畜禽羽色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鸡的羽毛类型及羽毛色泽是品种的重要标志。据研究,羽毛性状可用来对家鸡品种(系)的遗传背景进行监测和鉴定。在现代家禽品种的繁育中,羽色的一致性已成为综合评定家禽品种纯度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分布在我省东部地区境内的乌黑鸡,具有“乌毛、乌皮、乌肉、乌骨、乌内脏”五黑特征,是当前各地兴起开发的重要黑色食品资源,为了加快这一地方家鸡品种的开发利用,推动乌黑鸡产业的发展,提高乌黑鸡毛色的均一性,我们对其羽毛类型和羽毛色泽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成年公母鸡以东乡县畜牧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屠云洁  耿照玉 《中国家禽》2003,7(Z1):112-114
优质鸡就是仿土鸡或土鸡,也包括过去在散养条件下生产土鸡的含义。包装性状(羽色、胫色、肤色等)在优质鸡育种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羽色、胫色、肤色在优质鸡选育中的遗传机制及其选育特性进行逐一阐述。  相似文献   

8.
青脚白羽鸡测交羽色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脚白羽鸡是近年来选育出的新品种,为了利用好该鸡种优良的种质特性,试验中用其他优良鸡种与其测交,以期使更多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甚至超过双亲,将杂交优势在生产中加以利用。目前的试验结果表明,以青脚白羽鸡作母本、川东大黑鸡作父本的测交组合经济性状效果最好,其测交的羽色遗传效应较复杂,认真研究该遗传效应,对于丰富遗传育种理论和指导育种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羽色是鸭的重要性状,受多个基因座调控,由于这些基因座之间存在显隐性、上位及互补等效应,给阐明丰富多变鸭羽色遗传机制造成了极大困难。文章综述了影响鸭羽色形成的重要信号通路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以便为鸭羽色及其变异相关的遗传机理解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比较不同羽色的毛囊代谢组学差异,以探究鸡不同羽色形成的代谢机制。试验对红羽、浅红羽和白羽三组每组各7只鸡,采集其毛囊组织,使用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hy,LC-MS)联用技术对毛囊组织进行代谢物检测,鉴定3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对其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红羽、浅红羽和白羽组中共检测到代谢物4 426个,筛选到红羽组和白羽组间的显著差异代谢物共464个,其中在红羽组显著上调的195个,下调的269个,对这些代谢物进行富集分析,筛选出8个代谢物作为导致羽色变化的标志物,其中cAMP、甲氧沙林、GDP和半胱氨酰多巴在红羽组上调,(S)-羟基己酰辅酶A、4-吡哆酸、抗坏血酸和丁酰辅酶A在红羽组下调。研究表明cAMP、甲氧沙林、GDP等8种差异代谢物和其涉及的通路可能是造成红羽、浅红羽和白羽这3种不同羽色的原因,试验可为鸡红羽表型的形成机制解析和育种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6对AFLP引物组合对我国12个地方鸡种和引进鸡种隐性白羽鸡进行了遗传检测,统计了每个引物组合在各个品种中检测到的多态性条带和特异性条带,计算了13个鸡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UPGMA聚类关系图,分析了所研究鸡种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6对AFLP引物组合在13个鸡种中共检测到29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48.3奈多态性标记,同时在每个品种群体中还检测到了数量不等的特异性条带,其中寿光鸡和东乡黑鸡最多,为9条,旧院黑鸡、兴义矮脚鸡和隐性白羽鸡最少,为1条.13个鸡种聚为4类,其中隐性白羽鸡单独聚为一类,鸡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结果与各个鸡种的地理分布、现实状况相吻合,从而表明AFLP指纹用于我国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态性分析、品种鉴定及品种间亲缘关系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交通便利与市场化杂交利用,我国地方鸡遗传资源面临血液混杂、品种来源和品种间的遗传关系不清晰的问题。为了给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对位于中国大巴山脉和乌蒙山区的6个地方鸡群体(每个群体公、母各10只)共118个个体进行了简化基因组GBS测序,分析了核酸多态性(P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遗传分化(Fst)、遗传距离(DR)和基因流(Nm)等指标。研究发现,岩水鸡黑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He=0.154;PIC=0.125),大宁河鸡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He=0.197,PIC=0.162)。城口山地鸡和大宁河鸡之间的遗传分化最低(Fst=0.053),基因流最高(Nm=4.50),丰岩乌骨鸡和岩水鸡黑羽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最高(Fst=0.183),对应的基因流最低(Nm=1.12)。系统发生树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岩水鸡白羽群体和黑羽群体聚为一类,城口山地鸡、大宁河鸡和旧院黑鸡聚为一类,丰岩乌骨鸡单独为一类。Structure分析表明,城口山地鸡与岩水鸡白羽群体血缘混杂。本研究探明了邻近区域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位于乌蒙山区的丰岩乌骨鸡与大巴山脉的旧院黑鸡、城口山地鸡、大宁河鸡、岩水鸡黑羽和白羽具有较远的遗传距离。本研究为地方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方黄羽肉鸡与隐性白羽肉鸡二元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设计了2个地方黄羽肉鸡品种与隐性白羽肉鸡的杂交组合,测定比较了不同周龄的体重和屠体性状。实验结果表明,地方品种与隐性白羽肉鸡的杂交后代生长速度极显著高于地方品种纯繁后代;石歧杂和北京油鸡与隐性白羽肉鸡杂交后代间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且北京油鸡比石歧杂表现更强的杂种优势;杂交及纯繁后代在屠体性状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设计PCR-RFLP方法,检测了农大隐性白C系、白来航、北京油鸡、三黄鸡、丝羽乌骨鸡、寿光鸡、菊花鸡、茶花鸡8个品种的BCDO2基因多态性,其中农大C系、白来航、北京油鸡均为GG纯合型,茶花鸡表现为AA纯合型;而丝羽乌骨鸡、寿光鸡和菊花鸡等品种的BCDO2基因的杂合度分别为0.5、0.4、0.13;本试验所用的三黄鸡品系为培育品系,也存在一定的杂合度,研究结果说明黄皮肤基因在我国多个地方品种还没有进行过选择。本研究还检测了BCDO2基因在三黄鸡和农大隐性白C系鸡种背部皮肤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三黄鸡的BCDO2基因表达量高于农大C系,推测BCDO2基因的表达对背部皮肤的颜色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认为鸡躯干部皮肤与胫部皮肤色素的不对称分布主要由不同部位皮肤的组织特点和类胡萝卜素的化学性质决定。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江西及周边地区地方鸡的遗传多样性信息,本研究采集了江西省5个地方鸡品种,广东省、浙江省以及江苏省各1个地方鸡品种共125个血样,利用全基因组SNP芯片分析地方鸡品种的群体结构、网络关系及系统进化情况.结果 表明,8个地方鸡品种45647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大多为0.25<PIC<0.5,属于中度多态,表明这8个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是在第一报的基础上,通过对扩繁的隐性白表型慢羽公鸡79只与快羽母鸡560只进行基因测交试验,结果从中发现并选出24只基因型为纯合慢羽的公鸡.从而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以24只公鸡与1196只母鸡组成的隐性白一世代纯合慢羽系,并形成了拥有1600只核心群和6000只育种群的隐性白二世代纯合慢羽系,为育成隐性白慢羽系和羽速自别雌雄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对不同类型乌蒙凤鸡的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分析,为乌蒙凤鸡肉用专门化品系的选育奠定基础。实验测定了乌蒙凤鸡不同羽色(黄羽、麻羽)、肤色(乌骨、普通)及不同羽色与肤色的组合(黄羽普通、黄羽乌骨、麻羽普通、麻羽乌骨)4个类型鸡群4~24周龄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按羽色或肤色的单一性状进行划分,乌蒙凤鸡黄羽和麻羽、普通和乌骨之间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黄羽公鸡4~16周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麻羽公鸡;不同羽色和肤色的公鸡生长性能均高于母鸡(P<0.01);黄羽普通鸡群体生长性能高于其他类型鸡群。根据分析测定结果,建议将黄羽普通鸡作为乌蒙凤鸡肉用专门化品系选育的候选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Hsc70基因作为鸡抗病育种中一种分子标记的可能性,本试验利用克隆测序技术对清远麻鸡、广东温氏矮脚黄鸡、灵山鸡和隐性白羽洛克鸡4个品种共20个个体Hsc70基因的5′侧翼区进行多态性筛查,发现10处变异,包括8个SNPs和2个插入/缺失突变。通过分析,选取C.-521A〉C位点,利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此位点在灵山鸡和隐性白羽洛克鸡群体中的基因型分布,所得分型结果与测定的耐热性状(T3、皮质酮、CD3+、CD4+和CD8+)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常温状态下(15℃),在隐性白羽洛克鸡群体中,位点C.-521A〉C与CD3+、CD4+和CD8+显著相关(P〈0.05),其中AA基因型个体CD3+值显著低于AC基因型个体,而CD4+与CD8+值显著高于AC基因型个体;热应激状态下(35℃),在灵山鸡群体中,位点C.-521A〉C与CD8+极显著相关(P〈0.01),CC基因型个体CD8+值极显著高于AA和AC基因型。  相似文献   

19.
1. The TYR gene encodes tyrosinase, a multifunctional enzyme that is essential for melanin biosynthesis in melanocytes. This experiment involved the cloning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TYR gene in chicken. Five alternative splice variants were identi?ed in the black feather bulb and designated as TYR-AS1, TYR-AS2, TYR-AS3, TYR-AS4 and TYR-AS5.

2. Among the 11 chicken tissues examined, the feather bulb, comb and skin showed higher levels of all TYR variants. All TYR variants were expressed a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levels in black and white feather bulbs (P < 0.05) and may be involved in melanin formation in plumage. Only TYR-AS1,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uscle melanogenesi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between black and white muscle (P < 0.01). All TYR variants were expressed a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levels in black and white skin (P < 0.01).

3.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5 variants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skin melanogenesis in the chicken. These findings provide new clues 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elanin formation in the Muchuan black-boned chicken.  相似文献   


20.
隐性白羽肉鸡(农大系)与黑羽地方鸡种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隐性白羽肉鸡 (农大系 )是中国农业大学利用从法国引进的快大型肉鸡选育而成的隐性白纯系 ,具有隐性白基因纯合 ,生长速度快 ,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本实验将这一隐性白品系与某地方优质兼用型鸡种———该鸡种具有肉质风味好 ,黑羽、黑胫等特征 ,做正反交杂交试验 ,并使用两种饲料营养水平作对比 ,对隐性白与地方鸡种杂交生产优质商品肉鸡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以地方鸡为父本 ,隐性白羽肉鸡为母本杂交效果好 ,杂种鸡肉质明显优于快大型肉鸡 ,生长速度在 9周龄达到 1 .5kg ,符合半优鸡上市要求 ,并且 ,杂种鸡保持了地方鸡种的黑羽、青脚等外貌特征 ,该杂交组合还可通过胫色自别雌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