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制备桃金娘果多糖并对其单糖组成进行分析,探讨桃金娘果多糖对健康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水浴提取法制备桃金娘果多糖,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单糖成分。选用健康昆明小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黄芪多糖组(腹腔注射200μg/g·BW)、桃金娘果多糖低、中、高(分别腹腔注射50、100、200μg/g·BW)共5组。空白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7 d。试验结束后,分别测定小鼠脏器指数(胸腺、脾脏)、血清中IL-1β、IL-2、IL-6、IFN-γ、LZM、POD等免疫指标的含量。结果显示,桃金娘果多糖含量为65.83%,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组成。桃金娘果多糖会降低小鼠的胸腺指数,但能显著增强小鼠的脾脏指数;桃金娘果多糖可提高了IL-1β、IL-2、IL-6、IFN-γ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POD活性和LZM含量。桃金娘果多糖对提高正常小鼠的脾脏指数及免疫调节功能具有较好效果,但浓度过高会引起小鼠胸腺萎缩,此研究结果为桃金娘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硒化大蒜多糖(sGPS)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硒化大蒜多糖的作用挖掘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依次通过分离、纯化得到大蒜多糖(GPS),并经硝酸-亚硒酸钠硒化修饰得到sGPS3、GPS5和sGPS6。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用6.25、12.5、25、50、100 μg/mL sGPS3、GPS5、sGPS6及10 μg/mL脂多糖(LPS组)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48 h,同时设置不加药物的细胞为对照组,用中性红法测定其吞噬功能,CCK-8法测定其増殖能力,筛选出活性最好的硒化大蒜多糖;然后用ELISA法检测活性最好的硒化大蒜多糖对巨噬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含量的影响;再通过小鼠碳廓清实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测定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及高(2 mg/mL)、中(1 mg/mL)、低(0.5 mg/mL)剂量活性最好的硒化大蒜多糖的吞噬指数与吞噬百分率。【结果】 除6.25 μg/mL sGPS3外,6.25、12.5、25、50和100 μg/mL sGPS3、sGPS5、sGPS6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A490 nm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50和100 μg/mL sGPS6组的A490 nm值显著高于LPS组(P<0.05),因此选用sGPS6进行后续试验;12.5、25、50和100 μg/mL sGPS6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上清中NO、TNF-α、IL-1β、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50和100 μg/mL sGPS6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上清中IFN-γ、IL-1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100 μg/mL sGPS6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上清中NO、TNF-α、IL-12显著高于LPS组(P<0.05)。2和1 mg/mL sGPS6组的吞噬指数和吞噬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硒化大蒜多糖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増殖能力,促进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3.
天门冬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调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天门冬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选取体重为18~22g的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150mg/(kg·BW)环磷酰胺]以及4组供试药物组[每组供试药物组的小鼠在腹腔注射150mg/(kg·BW)环磷酰胺后,分别注射100、200、300、400mg/(kg·BW)的天门冬多糖溶液],连续处理7d后,检测小鼠血浆中的细胞因子(IL-2、IL-6和IFN-γ)的含量,并计算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观察小鼠脾脏和胸腺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环磷酰胺对照组比较,100mg/(kg·BW)和200mg/(kg·BW)天门冬多糖试验组小鼠的血浆中IL-2和IL-6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200mg/(kg·BW)和300mg/(kg·BW)供试药物组小鼠的血浆中IFN-γ的水平显著升高;天门冬多糖试验组的小鼠脾脏指数显著提高。试验表明天门冬多糖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熟地黄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熟地黄多糖用于临床治疗免疫低下疾病或开发相关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36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模型组、黄芪多糖组及熟地黄多糖低、中、高(分别灌胃熟地黄多糖50、100、200 mg/kg)剂量组(PRRPL、PRRPM、PRRPH),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80 mg/kg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造模后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1次/d,连续15 d,测定小鼠体重、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免疫器官系数、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血清细胞因子含量,观察脾脏和胸腺组织形态学、肠道派氏节数目等免疫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脾脏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脾脏红髓、白髓界限不清,脾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胸腺指数降低,皮质、髓质不清,结构破坏;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γ-干扰素(INF-γ)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脾淋巴细胞滞留在G0/G1期。...  相似文献   

5.
探讨太子参多糖注射液(RPPI)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环磷酰胺(CTX)模型组、黄芪多糖注射液阳性对照组(API,100 mg/kg)、RPPI低剂量组(50 mg/kg)、RPPI中剂量组(100 mg/kg、)、RPPI高剂量组(200 mg/kg)。API阳性对照组、RPPI组每天腹腔注射给药1次,连续10 d,正常组和CTX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于给药的8 d、9 d、10 d,除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CTX(80 mg/kg)。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采食量。末次给药24 h后,测定免疫器官指数、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细胞因子IL-2、IL-4、IL-6、IFN-γ的含量。结果显示,与CTX模型组相比,RPPI组小鼠的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有一定程度的升高(P0.05),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细胞因子IL-2、IL-4、IL-6、IFN-γ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说明太子参多糖注射液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观察金丝桃苷对小鼠免疫系统的作用,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在第1、3、5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免疫抑制组(在第1、3、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给药组(在第1、3、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第1~7天每天以150/300mg/kg金丝桃苷水溶液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在第1、3、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第1~7天每天以0.2mg/kg黄芪多糖水溶液灌胃)。用ELISA法测定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以及细胞因子IL-4、IL-6、IL-10、IFN-γ、TNF-α的水平。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免疫抑制组的CD_3、CD_4、CD_8水平以及血清细胞因子IFN-γ、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IL-4、IL-6及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给予金丝桃苷后第8天,与免疫抑制组相比,CD_3、CD_4、CD_8水平以及血清细胞因子IFN-γ、TNF-α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IL-4、IL-6、IL-10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金丝桃苷能通过提高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CD_3、CD_4、CD_8水平以及细胞因子IFN-γ及TNF-α水平,降低IL-4、IL-6、IL-10水平,来拮抗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机能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试验将36只18~22 g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太子参多糖对照组(400 mg/kg体重)、环磷酰胺(CY)模型组、太子参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体重),上述各组分别灌喂蒸馏水和多糖,连续灌胃19 d,第20天,除空白对照组和太子参多糖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4组均腹腔注射CY(100 mg/kg体重),24 h处死小鼠,取十二指肠和回肠,放免法测定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研究太子参多糖对CY所致肠道黏膜损伤小鼠中SIgA、IL-2、IL-6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Y模型组相比,太子参多糖高、中剂量组十二指肠SIgA含量显著升高(P<0.05),太子参多糖高剂量组回肠SIg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太子参多糖高剂量组中十二指肠和回肠IL-2含量显著升高(P<0.05),十二指肠IL-6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回肠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太子参多糖在一定程度上能颉颃CY所致的肠道黏膜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探讨固元颗粒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脏器指数、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NF-γ)分泌水平的影响,试验将10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组,固元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20只。试验期总计35 d,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每日按体重30 mg/kg腹腔注射环磷酰胺0.4 mL,连续4 d,以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免疫抑制模型建好后,固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按体重25,50,100 mg/kg灌胃固元颗粒溶液0.6 mL,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30 d。灌胃固元颗粒溶液1,8,15天,每组选5只小鼠眼眶采血,分别测定小鼠血清中IL-2、IL-6、IFN-γ含量。试验第35天,分别测定体重和脏器指数(胸腺、脾脏)、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指数。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固元颗粒能不同程度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体重、促进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固元颗粒中、高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随着灌胃固元颗粒溶液时间延长,固元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血清中IL-2、IL-6、IFN-γ含量逐渐升高;灌胃固元颗粒溶液15天,IL-2、IFN-γ含量接近正常小鼠水平,固元颗粒中剂量组(50 mg/kg)效果最为明显,与免疫抑制组比较均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固元颗粒可显著缓解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9.
蕨麻多糖对小鼠血清中三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100mg/kg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观察了100、200、400mg/kg剂量蕨麻多糖配合应用后对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FN-γ和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蕨麻多糖能明显升高正常小鼠血清中的IL-6水平,呈剂量依赖关系;能升高正常小鼠血清中的IFN-γ水平,而对TNF-α水平无明显影响。环磷酰胺能降低小鼠血清中IL-6、IFN-γ和TNF-α水平,蕨麻多糖能拮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升高小鼠血清中IL-6、IFN-γ和TNF-α水平,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7,(7):1322-1326
50只雄性昆明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金线莲多糖(ARP)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第1~3天,除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80mg/kg,连续3d;第4~10天,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蒸馏水,其他组分别灌服100,200,400mg/kg的ARP。末次给药24h后,采集脾脏,qRT-PCR检测试验小鼠脾脏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6)及转录因子(T-bet、GATA-3)mRNA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2、GATA-3 mRNA表达量降低,IL-4、IL-6、IFN-γ、T-bet mRNA表达量升高;与模型组相比,ARP高剂量组小鼠IL-4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IL-6、IFN-γ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ARP组T-bet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高剂量组GATA-3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果表明:ARP通过上调或下调小鼠脾脏细胞因子与转录因子的表达,调节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桃金娘水提物对CCl4复合因素造模法诱导的肝脏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取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秋水仙碱组(1×10-4 mg/g)、桃金娘水提物低剂量(1.5 mg/g)、中剂量(3 mg/g)、高剂量(6 mg/g)组及正常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于第1~4周皮下注射40% CCl4花生油溶液,注射剂量为0.3 mL/100 g体重,隔日1次,连续4周,同时第2~4周给予30%乙醇灌胃1 mL/只,隔日1次,连续3周。各组大鼠于第5周开始灌胃给药,灌胃体积量为1 mL/100 g体重,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桃金娘水提物组分别按照相应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4周,给药的同时仍继续造模。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总胆红素(TBil)、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的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观察肝脏组织HE及Masson染色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桃金娘水提物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肝脏纤维化大鼠AST、ALT活性、TBil、TGF-β及α-SMA水平(P<0.05;P<0.01),提高大鼠血清SOD、GSH-Px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1;P<0.05),减轻肝脏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损伤程度。以上结果表明,桃金娘水提物对CCl4复合因素所致肝脏纤维化大鼠的肝脏功能具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可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减轻肝细胞损伤,具有较好的抗肝脏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火炭母口服液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火炭母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阳性药物组小鼠灌胃庆大霉素(20 mg/kg),火炭母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16、8和4 g/kg火炭母,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给予等体积的PBS,连续给药8 d。预防性给药2 d后,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0.2 mL PBS,其他组小鼠一次性灌胃0.2 mL 5×104 CFU/mL鼠伤寒沙门菌溶液。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解剖取肝脏,制作组织切片并经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平板培养基培养肝脏组织悬液检测小鼠肝脏载菌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α干扰素(IFN-α)、IFN-β、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TANK结合激酶1(TBK1)、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肝脏病理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脏有淤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明显肿胀、排列紊乱,胞质染色加深,肝细胞坏死和凋亡;经火炭母处理后,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少量炎症细胞,淤血及肝细胞坏死和凋亡的情况得到改善,肝细胞染色深、轻微肿胀、排列紊乱,而中、低剂量组除肝细胞胞质染色深、轻微肿胀、排列紊乱外,其他病变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中鼠伤寒沙门菌负荷显著增加(P<0.05),IRF3、P-IRF3、IFN-α、IFN-β和IFN-γ表达显著下降(P<0.05),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则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火炭母各剂量组小鼠肝脏中鼠伤寒沙门菌负荷均显著降低(P<0.05),中剂量火炭母能明显增强TBK1蛋白的磷酸化和IRF3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P<0.05),增加IFN-α、IFN-β、IFN-γ的蛋白水平(P<0.05),且能显著降低TNF-α和IL-1β的分泌(P<0.05)。【结论】火炭母可能通过上调TBK1-IRF3途径诱导IFN产生,缓解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致小鼠肝损伤,以8 g/kg给药剂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五味止痢合剂对大肠杆菌致小鼠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4周龄清洁级ICR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BC)、模型对照组(MC)、五味止痢合剂高(W-H)、中(W-M)、低剂量组(W-L)和盐酸环丙沙星药物对照组(CPFX)。每组20只,除BC组外均腹腔注射大肠杆菌,构建小鼠腹泻模型,建模5 h后,W-H、W-M、W-L组小鼠分别灌胃25、20、15 mL/kg BW五味止痢合剂(相当于生药2.5、2.0、1.5 g/kg BW),CPFX组小鼠灌胃盐酸环丙沙星20 mL/kg BW,MC组和BC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2次/d,连用5 d。停药后14 d计算腹泻率和保护率。另取100只小鼠按照上述方法分组和给药,分别于给药后第2天,停药后第1、7和14天采集十二指肠和空肠。HE染色观察各组十二指肠黏膜层形态,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空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十二指肠α-干扰素(IFN-α)和白介素-4(IL-4)细胞因子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十二指肠黏膜修复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达情况。【结果】 在停药后第14天,W-H和W-M组腹泻保护率分别高达95%和90%,死亡率均为0,均与CPFX组相当。在治疗过程中,W-H、W-M组小鼠小肠绒毛逐步趋于完整,淋巴细胞浸润逐渐减少,黏膜形态逐步趋于正常。W-H、W-M和CPFX组的空肠sIgA含量均显著高于MC组(P<0.05)。与MC组比较,在停药后第1、7和14天各给药组均能显著抑制空肠黏膜IFN-α的分泌(P<0.05),显著提升IL-4的分泌(P<0.05);在停药后第14天,W-H组IFN-α和IL-4含量与BC组接近。在停药后第1和7天,W-H和CPFX组肠道修复因子PCNA表达量显著高于MC组(P<0.05);在停药后第1天,W-H和CPFX组肠道修复因子TGF-α表达量显著高于MC组(P<0.05),在停药后第7天W-H和CPFX组TGF-α表达与M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停药后第14天各组间PCNA和TGF-α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2.5 g/kg BW五味止痢合剂灌胃给药能显著控制大肠杆菌引起的小鼠腹泻,保护率达95%。其主要通过显著提升空肠灌洗液中sIgA的含量,充分激活免疫细胞,调节肠道黏膜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α和IL-4,有效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刺激肠道黏膜修复因子PCNA和TGF-α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揭示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巨噬细胞中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方法】利用不同浓度脂多糖(LPS,0、3、5、10、15、20、25μg/mL)、HO-1(0、0.02、0.04、0.06、0.08、0.10μg/mL)及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 ZPP;0、5、10、15、20、30 ng/mL)分别处理巨噬细胞(RAW264.7),12 h后通过CCK8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力,计算LPS、HO-1和ZPP处理RAW264.7细胞的最佳浓度。将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T)、LPS组(LPS)、LPS+HO-1组(LH)、HO-1组(HO-1)、LPS+HO-1+ZPP组(LHZ),每组3个重复。CT组细胞用含10%胎中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LPS组细胞用LPS处理;LH组细胞用LPS和HO-1共处理;HO-1组细胞用HO-1处理;LHZ组细胞用LPS、HO-1和ZPP共处理,各组细胞的处理时间均为12 h,收集细胞和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乳炎宁"水提物的抗炎作用,为其临床运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试验、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角叉菜胶致足肿胀试验、棉球致肉芽肿胀试验及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检测进行"乳炎宁"水提物抗炎作用研究。取60只健康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即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乳炎宁"水提物低(4 mg/g)、中(8 mg/g)、高(16 mg/g)剂量组,12只/组。各组小鼠每天固定时间灌胃,每天1次,连续10 d。后续按照不同试验具体操作,试验结束后分别测量各组小鼠耳廓重量、腹腔洗液D590 nm值、足重量、棉球肉芽肿重量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 二甲苯致耳廓肿胀试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均可极显著降低二甲苯导致的耳廓肿胀(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乳炎宁"水提物高剂量组耳廓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对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均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乳炎宁"水提物各剂量组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角叉菜胶致足肿胀试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对小鼠足肿胀度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乳炎宁"水提物各剂量组足肿胀度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棉球致肉芽肿胀试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对小鼠棉球肉芽肿胀抑制均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乳炎宁"水提物低、中剂量组差异极显著或显著(P<0.01;P<0.05),"乳炎宁"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作用相当(P>0.05)。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除"乳炎宁"水提物低剂量组外,药物处理组血清中TNF-α和IL-1β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乳炎宁"水提物低剂量组血清中TNF-α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炎宁"水提物中、高剂量组血清中IL-1β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中剂量组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TNF-α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乳炎宁"水提物中、高剂量组血清中2种细胞因子均差异不显著(P>0.05),低剂量组血清中2种细胞因子均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乳炎宁"水提物在小鼠上显示出了良好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揭示地锦草(EH)在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中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方法】利用不同浓度EH水提物(0、5、10、50、125、200μg/mL)处理IPEC-J2细胞12 h,通过CCK-8法检测IPEC-J2细胞活力,确定EH处理细胞的最佳浓度。将IPEC-J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T)、脂多糖(LPS)组(LPS)、EH+LPS组(ELP),每组3个重复。CT组细胞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LPS组细胞用5μg/mL LPS处理,ELP组细胞用5μg/mL LPS和最佳浓度EH共处理,各组细胞均处理12 h后,收集细胞和上清。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化学荧光法检测上清液中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0μg/mL EH组相比,5、50μg/mL EH组IPEC-J2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由霍乱弧菌菌影(Vibrio cholerae ghosts,VCG)和纳米壳聚糖凝胶(Gel)组合制作的一种新型灭活衣原体疫苗复合佐剂是否可增强鹦鹉热衣原体原体(elementary body,EB)灭活抗原诱导动物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方法】 将60只7日龄SPF鸡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为:EB+VCG+Gel组、EB+VCG 组、Gel组和EB组。通过滴鼻途径免疫鸡群,免疫2次,每次间隔14 d,免疫后检测鸡血清中IgG抗体水平、淋巴细胞增殖指数、CD4/CD8T 细胞比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IL-10、IL-12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及攻毒后鸡喉头排菌量和肺脏的病理损伤程度。【结果】 与Gel和EB组相比,EB+VCG+Gel和EB+VCG组IgG 抗体水平、淋巴细胞增殖指数、IFN-γ含量和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此外,与Gel和EB组相比,攻毒后第12天,EB+VCG+Gel组喉头排菌量极显著降低(P<0.01),攻毒后第7天,肺脏损伤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 壳聚糖凝胶、VCG、灭活衣原体 EB 组合构成的新型滴鼻衣原体疫苗经鼻腔接种动物后可刺激动物机体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阻断鹦鹉热衣原体经呼吸道途径传播,防止鹦鹉热衣原体从动物向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辣蓼黄酮提取物的毒理作用,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在急性毒性试验预试验中,选取20只健康SPF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0 g/kg BW)和辣蓼黄酮提取物1~5组(灌胃给予辣蓼黄酮提取物20、10、5、2.5和1.25 g/kg BW),连续观察7 d,记录小鼠中毒和死亡情况。在急性毒性试验的最大给药量试验中,对20只小鼠分3次在24 h内按照30 g/kg BW灌胃给药,观察其生理状态,中毒情况及有无死亡情况,于试验第8天剖检观察其脏器有无异常情况。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取80只健康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0 g/kg BW)和辣蓼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辣蓼黄酮提取物20、10和5 g/kg BW),每组20只大鼠(雌、雄各半),喂养30 d,记录其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停药第7天,采血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查,计算其脏器指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小鼠均未出现死亡情况,无法得出辣蓼黄酮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小鼠对辣蓼黄酮提取物的最大耐受量为30 g/kg BW,说明辣蓼黄酮提取物安全无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各给药组大鼠体重、饮水量、采食量及脏器系数与对照组虽有差异,但在正常范围内。给药30 d血常规指标中,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显著下降(P<0.05),中性粒细胞显著上升(P<0.05);中剂量组大鼠白细胞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上升(P<0.05),尿素氮(BUN)、肌酐(CREA)、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下降(P<0.05);中剂量组大鼠BUN水平显著下降(P<0.05),CREA水平显著上升(P<0.05),低剂量组大鼠谷丙转氨酶(ALT)、TG水平显著上升(P<0.05),BUN水平显著下降(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剖检和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变化,说明辣蓼黄酮提取物安全无亚慢性毒性。【结论】 5 g/kg BW及以下的辣蓼黄酮提取物无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