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蒲鹿乳炎散水煎醇沉液的抗炎镇痛作用,为后期临床开发提供依据。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法来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福尔马林和热板仪致痛法来研究其镇痛作用。各试验均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是阴性对照组、蒲鹿乳炎散低、中、高剂量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蒲鹿乳炎散低、中、高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分别每日以含生药20、30、40及0.15 mg/g的剂量灌胃给药1次,阴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均连续灌胃给药7 d,后续按照不同试验具体操作。小鼠耳廓肿胀试验结果显示,各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可极显著降低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廓肿胀(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蒲鹿乳炎散中、高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试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用药组对醋酸导致的通透性增高均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蒲鹿乳炎散低、中剂量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而高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角叉菜胶所致足趾肿胀试验结果显示,各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抑制作用(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蒲鹿乳炎散低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但中、高剂量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福尔马林致痛试验结果显示,在Ⅰ相时间段内,各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极显著减少小鼠舔足次数(P<0.01);在Ⅱ相时间段内,各组两两之间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热板仪致痛试验结果显示,给药后各个时间,各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能显著延长痛阈值(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蒲鹿乳炎散高剂量组减小疼痛阈值的效果极显著强于阿司匹林组(P<0.01),低、中剂量组的效果极显著弱于阿司匹林组(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蒲鹿乳炎散水煎醇沉液对小鼠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本草乳炎清散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小鼠棉球肉芽肿试验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观察本草乳炎清散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本草乳炎清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0.062 5、0.125、0.062 5g/mL,MBC分别为0.125、0.250、0.125g/mL;本草乳炎清散(0.50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83、21.60、24.51mm,均大于20mm,极敏感。本草乳炎清散高、中、低剂量组耳廓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9.74%、36.78%和28.84%,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低剂量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草乳炎清散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肉芽肿增生抑制率分别为53.53%、51.69%和35.89%,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高、中、低剂量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本草乳炎清散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抑制率分别为51.06%、46.81%和34.04%,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低剂量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本草乳炎清散对奶牛乳房炎3种主要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并且两种抑制效果在一定范围内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莱菔硫烷(SFN)对染镉雄性小鼠生殖机能的保护作用.选择健康的清洁级雄性昆明系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H2O)、镉组(2.3 mg/kg CdCl2)、莱菔硫烷组(10 mg/kg SFN)、镉+莱菔硫烷组(10 mg/kg SFN+2.3 mg/kg CdCl2),连续给药10 d,于最后一次给药2 d后脱颈处死,检测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学变化、小鼠睾丸及附睾的脏器系数、精液品质及血清睾酮浓度.同时检测睾丸组织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镉组小鼠的睾丸组织发生病理学损伤,睾丸及附睾的脏器系数、精液品质及血清睾酮浓度均极显著降低(P<0.01),睾丸组织T-SOD活性、GSH含量也极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莱菔硫烷组T-S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镉组相比,镉+莱菔硫烷组小鼠的精子活率、精子总数极显著增加(P<0.01),睾丸与附睾的脏器系数显著增加(P<0.05),小鼠睾丸组织GSH含量、T-SOD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以上结果指出莱菔硫烷对镉中毒雄性小鼠的生殖机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敏宠物核心料的抗过敏效果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试验以5周龄雌性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通过OVA诱导食源性过敏小鼠模型。同时给予低敏宠物核心料,检测其对食源性过敏小鼠肠道组织结构以及过敏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检测小鼠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组胺水平,脾、胸腺器官指数,初步探讨其抗过敏的可能机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食源性过敏小鼠体重增长缓慢,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降低(P<0.01),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二者比值(V/C)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腹泻率极显著升高(P<0.01),达到86%,直肠温度极显著降低(P<0.01),过敏反应评分极显著增加(P<0.01),血清IgE、IgG、His、IL-4水平均极显著上升(P<0.01),IL-10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肥大细胞脱颗粒比率显著增加(P<0.05),胸腺及脾指数则均极显著降低(P<0.01);给予低敏宠物核心料的小鼠上述指标较过敏小鼠均显著改善。本试验采用的低敏宠物核心料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织胺的释放,抑制OVA诱导的食源性小鼠过敏反应的发生,减轻过敏反应症状,同时可改善过敏小鼠肠道组织结构,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原花青素(PC)是否对玉米赤霉烯酮(ZEA)中毒的小鼠肝脏及肾脏具有保护作用.选取40只日龄为8~9周、体重约为45 g的健康清洁级雄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灌喂生理盐水,PC组灌喂100 mg/kg PC,ZEA组灌喂40 mg/kg ZEA,PC+ZEA组灌喂100 mg/kg PC+40 mg/kg ZEA,眼球采血,颈椎处死后采取肝脏样本.测定肝脏组织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血清中尿酸(UA)、尿素氮(BUN)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C组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提示肝脏及肾脏没有明显的氧化损伤;与对照组相比,ZEA组的小鼠组织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丙二醛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尿酸、尿素氮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提示肝脏及肾脏有严重的氧化损伤;PC+ZEA组的小鼠各项指标(除超氧化物歧化酶外)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ZEA组(P<0.05;P<0.01),提示其肝脏及肾脏氧化损伤程度低于ZEA组,PC对ZEA中毒小鼠的肝脏及肾脏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黄芩水提液对肠炎模型小鼠空肠损伤的作用机理。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芩水提液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小鼠。通过连续3 d给小鼠灌胃0.4 mL·d-1产肠毒大肠杆菌(3×108 CFU·mL-1)建立肠炎模型,黄芩水提液组每只小鼠在攻菌前预灌服0.2 mL黄芩水提液(低剂量组0.3 g·d-1,中剂量组0.6 g·d-1,高剂量组1.2 g·d-1),连续灌胃6 d。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空肠炎性因子IL-6 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空肠绒毛结构受到严重破坏,但参与肠道损伤修复的MAPK mRNA表达量未发生显著变化;相比于模型组,黄芩水提液各剂量组的小鼠空肠IL-6 mRNA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空肠JNK/ERK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且绒毛结构得到显著改善。综上所述,在小鼠肠炎模型中,黄芩水提液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和下调JNK/ERK mRNA的方式促进空肠的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7.
板蓝根微粉水提物抗大肠杆菌活性及其机制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板蓝根微粉水提物的抗菌活性及其抗菌机制,试验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检测板蓝根微粉水提物对大肠杆菌形态和结构影响;酶标仪测定板蓝根微粉对大肠杆菌电导率、胞内物质总漏出率影响;测定大肠杆菌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含量以及大肠杆菌菌体内、外蛋白质含量;通过DAPI染色DNA、RNA,检测板蓝根微粉水提物对大肠杆菌核酸的影响;检测板蓝根微粉水提物对大肠杆菌菌体内、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酮酸以及三磷酸腺苷(ATP)等菌体内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板蓝根微粉水提物作用大肠杆菌10 h后,扫描电镜检测可见菌体出现溢缩,菌体长度明显变短,断裂形成许多残体,有的中间凹陷,发生变形;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大肠杆菌的胞壁界限模糊不清,壁膜呈现锯齿状,弯弯曲曲,变形,有的菌体破碎。总漏出率、电导率以及碱性磷酸酶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板蓝根微粉水提物各组D600 nm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呈剂量依赖性。菌体外蛋白质含量从8 h开始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菌体内蛋白质含量从4 h开始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DNA含量在12 h前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从16 h开始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RNA含量在8 h开始降低,在12 h时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从16 h开始差异极显著(P<0.01)。ALT和AST浓度测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液和菌体内的丙酮酸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从4 h开始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培养液中的ATP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菌体内ATP含量从4 h开始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板蓝根微粉水提物可以通过破坏细胞壁、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细菌遗传物质合成和代谢,影响丙酮酸和ATP含量从而实现抗大肠杆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立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模型,针对火绒草3种水溶性组分(水煎液、水提醇沉液、醇提水溶部分),每种试验药物分为大剂量组(1g/ml)和小剂量组(0.5g/ml),每组12只小鼠,以地塞米松作为阳性对照药物,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耳廓肿胀度的差异,计算小鼠耳廓伊文氏蓝染料渗出的抑制率,探讨试验药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耳廓肿胀度和耳增重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除了水煎液小剂量组外,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P<0.01)或极显著意义(P<0.001),说明3种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试验药物对小鼠耳廓伊文氏蓝染料渗出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且抑制率均在88%以上,显示了较强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9.
马齿苋水提物对热应激小鼠空肠结构及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探讨马齿苋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Portulaca oleracea L.)对热应激小鼠空肠结构及吸收功能的影响。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空白对照组(C)、热应激组(HS)、马齿苋水提物组(AEP)、维生素C组(Vc),HS、AEP和Vc组每天于(40±1)℃环境下处理0.5 h,连续热应激6 d后将小鼠转置于室温下给药治疗。给药7 d后眶窦采血,并采集小鼠空肠;测定小鼠血清中D-木糖、葡萄糖含量;HE染色观察空肠组织病理学变化;qRT-PCR法检测空肠黏膜ZO-1、SGLT1及GLUT2 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HS组小鼠空肠黏膜绒毛高度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D-木糖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空肠黏膜中ZO-1、SGLT1和GLUT2 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与HS组相比,AEP组小鼠空肠绒毛高度极显著提高(P<0.01);血清中D-木糖及葡萄糖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空肠黏膜中ZO-1、SGLT1和GLUT2 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高温处理可导致小鼠空肠黏膜脱落及吸收功能下降,而在给予马齿苋水提物治疗后可通过提高空肠ZO-1 mRNA表达量修复空肠黏膜结构,通过促进空肠黏膜SGLT1和GLUT2 mRNA的转录量改善吸收功能。马齿苋水提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热应激导致小鼠空肠黏膜结构损伤,改善热应激小鼠肠道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足跖肿胀法和小鼠肉芽组织增生法研究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纯中药制剂"乳康散"的抗炎效果;采用改进Karber法,以半数致死量(LD50)作为评价急性毒性强度的指标,研究了"乳康散"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乳康散"的低、中、高剂量组对小鼠耳廓的肿胀度,分别为10.53mg、8.81mg、8.33mg,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的肿胀度(12.42mg)相比差异显著(P<0.05);"乳康散"组的小鼠足跖肿胀抑制率分别为18.35%、20.74%、18.13%,对照组为21.67%;"乳康散"组小鼠的棉球增重分别为11.13mg、8.72mg、10.93mg,与对照组的棉球增重(12.54mg)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无小白鼠死亡,LD50>60 000mg/kg.表明"乳康散"能有效对抗急性和慢性炎症,抗炎效果显著,且该药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甜菜粕对焉耆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取运动成绩、体重、年龄和体尺相近的焉耆马12匹,随机分为3组,每组4匹。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在饲喂相同的基础日粮和粗饲料(燕麦秸)的条件下分别补饲0、0.6和1.2 kg/d甜菜粕。试验期20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焉耆马对有机物、NDF、ADF的消化量和对日粮NDF、ADF的表观消化率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对粗蛋白质、钙的消化量和对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焉耆马对NDF和ADF的消化量分别增加了8.19%、9.43%,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而对有机物、粗蛋白质、钙的消化量和表观消化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焉耆马对有机物、NDF和ADF的消化量和表观消化率与试验Ⅰ组相比,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P<0.01),但对粗蛋白质和钙的消化量和表观消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焉耆马的消化能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相比分别提高14.92%(P<0.01)和11.23%(P<0.01),而试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代谢能而言,试验Ⅱ组比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分别提高11.73%(P>0.05)和14.83%(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1.2 kg/d的甜菜粕,可显著提高焉耆马对日粮有机物和粗蛋白质的消化量,极显著提高NDF和ADF的表观消化量(率)及消化能,可明显改善焉耆马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凉山皮寒药抑菌、抗炎、调节免疫及抗疲劳的效果,本研究进行了抑菌试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免疫相关试验及负重游泳试验.结果表明,凉山皮寒药水针剂对选用了6种细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能使小鼠耳廓肿胀度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低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对小鼠T淋巴细胞有增值的趋势;能增加脾脏指数;能极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的时间(P<0.01).结果提示,凉山皮寒药水针剂对部分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增强小鼠免疫力与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牛磺酸复合添加剂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动物免疫机能的营养调控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C和M组小鼠饲喂基础饲粮,H和MH组小鼠给予含有8.8%的牛磺酸复合添加剂的基础饲粮,试验期51 d。M和MH组小鼠于试验第31天起连续4 d腹腔注射70 μg/g BW环磷酰胺(CTX),制备免疫低下模型,其余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统计整个试验期的日采食量,每周称量小鼠体重,并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试验结束后,采集小鼠血清及胸腺和脾脏,检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M组小鼠ADFI、耳肿胀度、血清溶血素水平、免疫球蛋白G (IgG)水平显著降低(P<0.05),ADG、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抗体生成细胞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白介素6(IL-6)和免疫球蛋白A (IgA)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脾脏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碳廓清指数和免疫球蛋白M (IgM)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M组相比,MH组小鼠的ADFI、ADG、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耳肿胀度和IgM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血清溶血素水平、抗体生成细胞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IL-6和IgA水平均极显著提高(P<0.01),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碳廓清指数和Ig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牛磺酸复合添加剂能够改善由CTX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改善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起到增强小鼠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10%鲜鸡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模型,研究中药方蒲和饮对炎症的抑制作用及最佳用药剂量。试验设立模型组(生理盐水,等容积)、地塞米松组(40 mg/kg体重)、蒲和饮高剂量组(160 mg/kg体重)、蒲和饮中剂量组(80 mg/kg体重)、蒲和饮低剂量组(40 mg/kg体重),各组按0.1 m L/10 g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灌胃5 d。观察蒲和饮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10%鲜鸡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模型的抑制作用。结果中药方蒲和饮能明显降低二甲苯炎症模型小鼠的耳廓肿胀度和肿胀率,与模型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能显著降低10%鲜鸡蛋清致足趾肿胀模型小鼠的足趾肿胀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表明抗炎中药方蒲和饮对二甲苯和鲜鸡蛋清所致的炎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雪白睡莲花粗提物的体外抑菌和抗炎效果,用雪白睡莲花水提物、醇提物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通过牛津杯法和倍比稀释法进行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确定雪白睡莲花粗提物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显示,雪白睡莲花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且水提物抑菌效果优于醇提物;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优于对链球菌的,对链球菌抑菌效果优于对大肠埃希氏菌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雪白睡莲花水提物、醇提物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1),雪白睡莲花醇提物抑制率优于水提物抑制率。研究结果为雪白睡莲花用于治疗感染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氨基酸平衡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36头体况良好的泌乳初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平均泌乳天数(DIM)为(39.69±12.48) d、平均胎次为(3.02±0.64)胎。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按年龄、产奶量、胎次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将36头荷斯坦奶牛区组配对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奶牛,其中对照组奶牛饲喂仅添加有瘤胃保护性蛋氨酸(HMBi)的TMR日粮;试验1、2组日粮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2种水平的瘤胃保护性赖氨酸,以平衡日粮中的氨基酸。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奶牛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10.60%和11.26%(P>0.05),而干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平均每日4%校正乳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8.65%和10.58%(P<0.05),并可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乳脂和乳蛋白产量(P<0.05;P<0.01);饲喂氨基酸平衡日粮对奶牛繁殖性能、健康状况无显著影响(P>0.05)。②饲喂氨基酸平衡日粮60 d时,奶牛血清中葡萄糖、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奶牛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15.09和16.36元/(头·d)。综上所述,饲喂氨基酸平衡日粮能显著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具有改善奶牛代谢状况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乳黄消口服液消肿止痛的功效,试验将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阴性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5 mg/mL)、乳黄消口服液高(2 g/mL,0.4 mL)、中(2 g/mL,0.2 mL)、低(2 g/mL,0.1 mL)剂量组,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棉球致小鼠肉芽肿试验、热板法镇痛试验、醋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和醋酸扭体试验来评价乳黄消口服液消肿止痛的效果。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乳黄消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均显著抑制了肉芽肿的形成,热刺激产生的疼痛(给药60 min后),降低了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极显著抑制醋酸刺激产生的疼痛(P0.01);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中,乳黄消口服液高剂量组极显著地抑制了小鼠耳廓肿胀度(P0.01),阳性对照组及乳黄消口服液中、低剂量组均显著抑制了小鼠耳廓肿胀度(P0.05)。说明乳黄消口服液可明显抑制急慢性炎症和中枢性、外周性疼痛,具消肿止痛之功效。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藤茶总黄酮(AGF)对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4头健康的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25%、0.5%、1%AGF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40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抽取2头仔猪血液进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仔猪日粮中添加AGF能够极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ALB)的含量(P<0.01);降低仔猪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其中0.5%、1%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各试验组甘油三酯(TG)的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0.25%和1%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仔猪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0.5%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日粮中添加AGF能够极显著的提高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P<0.01),0.5%和1%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25%和0.5%组一定程度上提高仔猪血清补体C3、C4的含量。综上所述,AGF能够增强仔猪机体代谢能力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止痢散抗炎的药理学作用,为最终的临床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采用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等方法研究止痢散的抗炎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组耳廓肿胀度极显著降低(P<0.01),抑制率极显著增高(P<0.01);止痢散中、高剂量组耳廓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抑制率显著增高(P<0.05);其他各药物有一定抑制耳廓肿胀的作用,但不明显。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结果显示:阳性组抑制率最高为46.45%;止痢散中、高剂量组抑制率分别为6.45%、16.13%,表明止痢散中、高剂量组对毛细血管通透性有一定的抑制性,但作用不明显。结论显示:止痢散具有抗炎作用,抗炎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菜籽粕对4~6周龄浙东白鹅体增重、养分利用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此阶段肉鹅日粮中菜籽粕的合理添加水平。试验选用4周龄健康的浙东白鹅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以3%、6%和9%的菜籽粕代替基础日粮中豆粕的试验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14 d。结果表明:①3%、6%和9%组鹅体增重较对照组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3%组总能(GE)、粗蛋白质(CP)和总磷(TP)的利用率最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粗脂肪(EE)利用率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P<0.01),随着菜籽粕添加量的增加,肉鹅对粗纤维(CF)和钙(Ca)的利用率降低,且6%和9%组较对照组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③3%组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色氨酸(Ser)、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利用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组除缬氨酸(Val)、赖氨酸(Lys)外,其余氨基酸利用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9%组色氨酸(Ser)、甘氨酸(Gly)、组氨酸(His)利用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随着菜籽粕添加量的增加,血清中血糖(GLU)、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9%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与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4~6周龄浙东白鹅日粮中用3%~6%的菜籽粕代替部分豆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