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都对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启动的“新农科”建设对林学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林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也随之有所改变。传统的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存在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内涵认识不足、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为主、教学管理体制弹性不足、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核、实践教学内容简单易行、林科教协同育人力度不够、为学生提供的拓展国际视野的空间有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林业行业以及相关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难以满足“新农科”建设对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华中农业大学从“新农科”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思路,并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一是深刻领悟新时代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及其内涵,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或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构建“听、学、练、考、创”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以“三全育人”和课程群建设为核心,构建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等不同尺度课程群的课程体系。三是推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构建包括国家、... 相似文献
4.
现代林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林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创新.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本科专业为例,在总结人才培养机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招生政策、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情况是影响人才培养机制的主要因素.因此,应从人才培养模式、招生模式、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本科生就业指导机制等方面探索林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首先,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次,采取减免学费、定向培养、分类招生、有所侧重等措施创新招生模式;第三,通过切实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实际作用、整合社会资源组建多层次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优秀师资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等途径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第四,通过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创新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第五,采取重视精神引导、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加大就业见习力度、加强继续教育等措施创新本科生就业指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生态学科和生态学专业的快速发展等,都给生态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重大挑战。当前我国生态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法落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生态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确立基于全球视野的人才培养目标;二是注重专业课程建设,加强通识教育;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四是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五是强化实践教学;六是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6.
森林文化是以人类与森林和谐共存为指导思想和研究对象的文化体系,是反映人与森林关系的文化现象的总成,是林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较长时期以来,我国林学本科人才培养主要以林业技术科学教育为主导,森林文化教育有所缺失。随着林业发展战略由两大体系向三大体系的转变,林学本科人才培养应由以理论技术为目标转向以理论技术与生态素养并举为目标。因此,应加强森林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其启迪学生热爱森林、培植生态文明理念、强化学生的生态伦理观、培养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素养、增强践行生态文明的能力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森林文化是以人类与森林和谐共存为指导思想和研究对象的文化体系,是反映人与森林关系的文化现象的总成,是林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较长时期以来,我国林学本科人才培养主要以林业技术科学教育为主导,森林文化教育有所缺失。随着林业发展战略由“两大体系”向“三大体系”的转变,林学本科人才培养应由以理论技术为目标转向以理论技术与生态素养并举为目标。因此,应加强森林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其启迪学生热爱森林、培植生态文明理念、强化学生的生态伦理观、培养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素养、增强践行生态文明的能力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涵盖应用型、复合型和学术型专业人才.为了顺应林业行业和林业科学研究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进行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突出了个性化和多元化,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了培养多样化人才的目标;打造研究型教学团队,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教书育人能力,实现了教学、科研“双馨”;优化课程体系,强调宽厚的基础知识与精湛的专业技能并重;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托精品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方法要符合课程的特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内涵建设,通过整合资源推进协同创新.实践证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实施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满足了国家和行业对林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收集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等7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实施试点院校林学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相关教材的信息,从教材修订、教材新编、教材引进等3个方面对林学专业相关教材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相关教材建设存在专业基础课的统编教材较少、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实习实训方面的教材建设薄弱、教材数字化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为此,根据“卓越计划”的实施对林学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相关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提出相关教材建设应加强教育、出版等相关部门的统筹规划,创新教材建设理念,改革教材建设制度,通过构建教材质量评估体系、教材建设兼顾“编”“选”原则、加强教材编写队伍建设、着力推进数字化教材建设等措施,促进相关教材建设质量的提高、高质量教材使用效率的提升以及“卓越计划”全面、深入、高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提升国民素质以及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和教育体制变革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方面反映出的问题更为突出。当前,林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社会对林业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我国林学专业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型优秀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尚不能有效满足林学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提高高等林业教育质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对大众化教育与精英化教育背景下培养理念和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大众化教育对林学本科教育产生的影响。同时,在贵州大学林学本科专业开展了基于大众化教育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的实践探索:一是通过实施导师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二是通过鼓励学生独立主持科研项目,培养其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三是通过组织与相关行业、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提升认知能力;四是通过开展多学科综合性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理性认知与感性认识的结合。从改革后学生的考研率、就业率、获奖率以及社会满意度等数据看,上述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提升林学本科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深化改革的设想:一是以人为本,实施分类培养;二是采取精英化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四是推行开放式办学,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以期为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优秀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面向21世纪林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教育部1998年本科专业调整,把林学、经济林、森林保护三个专业合并为新的林学专业。我国林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根据以上变化,我们改变以往的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时修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并采取了多项措施。经过实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高等农林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在建设一流本科、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大背景下,各高校掀起了重视本科教育的新浪潮。新农科建设已经成为高等农林院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人才培养、推进教育改革的总遵循。高等农林院校要学深学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在立德树人、内涵发展、重构知识体系、打造共享平台、加强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改革,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深化教育创新,努力培养更多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国外林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林学专业建设的现状及必要性,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林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构想。首先,地方本科院校林学特色专业的建设应定位于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立足于地方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区域生态安全建设。其次,要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林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地方特色教材建设、完善教师的培养与使用机制、建立学术交流制度、加强实践教学,建设适应未来林业生产和科研工作需要以及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地方本科院校林学特色专业。此外,还拟定了地方本科院校林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方案,并对预期的建设成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随着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和体制改革的深入,对林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招生和就业是林学专业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宁夏大学林学专业为例,在明确林业及其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总结了宁夏大学提高实践教学、就业环节衔接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该文采用问卷方式,对林学专业2届学生在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实习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并从实习环境、实习内容、实习过程3个方面对5个类型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实习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实习内容丰富,学生实习兴趣浓厚、实习印象深刻,师生交流广泛,实习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但是,存在基地分散、个别基地实习内容单调、实习资金短缺等问题。因此,该文提出建设符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校外综合教学实习基地群、充分调动学校和校外单位建设教学实习基地的积极性、利用校外教学实习充分调动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妥善解决实习与学生考研和求职在时间上的矛盾等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科技写作”课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技写作技能,提升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科研素养。然而,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材和课程内容与林学专业不契合、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结合高等农林院校的林学专业特点,从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进,考核方式调整等方面进行了林学专业本科生“科技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研实践运用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都有了很大提升,有效提高了“科技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18.
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方向设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林业在“十五”期间确定的以六大林业工程带动的跨越式发展目标需要大量的林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并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林业生产单位技术力量仍较薄弱。据初步统计,在黄山市10个国营林场中,高级技术人员平均每千公顷不到1人,中级技术人员平均每千公顷不到9人。由于缺乏人才,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和经营管理方面都处于十分粗放的状态。然而作为人才培育的林业高等院校在扩大招生中却处于劣势,林学专业招生较困难,部分学校甚至在林学的名义下招收社会热门专业,形成了一边是政府、社会对林业越来越重视,逐年增加投资,加大发展力度;一… 相似文献
19.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方式急需转变,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延安大学园林专业为例,围绕新农科建设使命和目标,构建了地方高等院校园林专业以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增强、学科交叉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提出了基础理论和专业训练、专业实习见习、生产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和毕业训练等4大实践教学模块,包括思政课程实践、专业认知、实习见习、社会劳动、科研创新等在内的12个具体教学环节,以及贯穿始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方案。从实践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教学团队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并总结了延安大学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为高等院校农林人才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和创新应用能力培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