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耿爽  耿春银  杨濛  张敏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4):1240-1250
本试验通过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两种不同的无抗制剂,探究其对育肥猪生长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体重为(85.95±3.48) kg的LDY三元杂交猪60头,分为对照组、试验1、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阉公猪和母猪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的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复合制剂,试验2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的复方中药提取物。结果表明:①3组间生长性能各项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空肠的绒毛高度(VH)、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以及回肠的绒毛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试验2组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试验1组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和2组盲肠菌群香浓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辛普森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的香浓指数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④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盲肠菌群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均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升高(P<0.05),拟杆菌门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放线菌门丰度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厚壁菌门丰度显著低于试验2组(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链球菌属丰度显著升高(P<0.05),苏黎世杆菌属、uncultured_bacterium_f_Muribaculaceae和乳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瘤胃菌属和链球菌属丰度显著升高(P<0.05),苏黎世杆菌属、梭菌属_13、乳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梭菌属_13和链球菌属丰度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试验1组uncultured_bacterium_f_Muribaculaceae、瘤胃菌属显著低于试验2组(P<0.05)。⑤试验1组Occludin、Zo-1、Claudin-1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ccludin、Claudin-1表达量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复合制剂和复方中药提取物对育肥猪肠道健康均有改善作用,但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复合制剂组饲喂效果优于复方中药提取物组。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长速度阿勒泰羊肠道菌群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同一饲喂条件下,不同生长速度的阿勒泰羊肠道菌群差异,以及通过日粮影响生长速度后,肠道菌群物种组成的变化,旨在探讨肠道菌群与绵羊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在300只6月龄羔羊中,按照日增重前10%和后10%筛选生长快和生长慢的雄性阿勒泰羊,分为高体重组和低体重组,高体重组随机选12只分为高体重能量日粮限饲组(HR)和高体重标准日粮对照组(HC),低体重组随机选12只分为低体重能量日粮增加组(LA)和低体重标准日粮对照组(LC),每组各6只。HR、HC、LC和LA组分别饲喂能量摄入为营养需要量75%、100%、100%和125%的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记录体重,屠宰并采集相同部位的肠内容物,提取DNA,使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同一饲喂标准下,不同生长速度阿勒泰羊肠道菌群组成有差异,HC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Saccharibacteria门、疣微菌门和双歧杆菌属菌群丰度高于LC组,LC组变形菌门和拟乳菌属丰度高于HC组;在日粮调控生长速度的试验中,低能量水平日粮显著降低了高体重组体增重(P<0.05);高能量水平日粮增加了低体重组的体增重(P<0.05);不论促进或是抑制生长速度,肠道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物种丰度均升高,高丰度的Saccharibacteria门始终存在生长速度较快的组中,高丰度的拟乳菌属始终存在于生长速度较慢的组中。综合分析两部分试验结果可知,阿勒泰羊肠道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物种丰度变化可能与日粮和生长速度均有相关性,Saccharibacteria门的物种丰度变化与生长速度呈正相关,拟乳菌属的物种丰度变化与生长速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丁酸梭菌在肉鸡消化道内的定植能力以及丁酸梭菌对肉鸡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9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空白组灌喂生理盐水,丁酸梭菌组灌服荧光标记的丁酸梭菌,3 h及16日龄进行解剖并采集回肠上皮细胞观察荧光情况。随后另外选择3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1~6 d饲喂含丁酸梭菌的饲粮,之后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全程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21 d。在16和21日龄时,分别采集回肠和盲肠中段内容物,测定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微生物种类、物种丰度比例、菌属以及蛋白功能丰度等差异分析。【结果】 3 h及16日龄丁酸梭菌组回肠上皮细胞周围均呈现出荧光现象,表明丁酸梭菌能够定植于消化道上皮细胞。短链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肉鸡回肠内容物中,试验组16日龄乙酸、丙酸、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21日龄丙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乙酸、异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在盲肠内容物中,试验组16日龄肉鸡丁酸和戊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异戊酸和己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21日龄丁酸和异戊酸均极显著增加(P<0.01),乙酸、异丁酸、己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均显著增加(P<0.05)。门水平上微生物种类分析发现,16日龄样本中厚壁菌门为优势菌群,丰度最高;21日龄样本中微生物种类增多,其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群,丰度较高,16和21日龄试验组的优势菌群均高于对照组。物种丰度比例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6日龄试验组厌氧菌属的物种丰度比例显著增加(P<0.05),而去氟球菌属、丛毛单胞菌属、肠杆菌属等7种菌属的物种丰度比例显著降低(P<0.05);21日龄试验组铁杆菌属、毛球菌属等6种菌属的物种丰度比例显著增加(P<0.05),变形菌属、浮霉菌属、装甲菌门GP5的物种丰度属显著降低(P<0.05)。菌属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6日龄试验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布劳特氏菌属,对照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梭状芽孢杆菌属和未分类毛螺旋菌属;21日龄试验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未分类拟杆菌、毛球菌属、乳酸杆菌目、乳球菌属等,对照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诺兰克酸杆菌GP4、丛毛单胞菌科等。菌群蛋白功能丰度分析结果显示,16日龄试验组甲基受体趋化性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氨基酸转移酶亚基A的丰度均高于对照组,21日龄试验组ECF亚家族RNA聚合酶δ-70因子、丙氨酸的丰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丁酸梭菌可以在肉鸡回肠上皮细胞中定植;丁酸梭菌可增加肠道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微生物种类及有益菌属,提高物种丰度及功能蛋白丰度,从而促进肠道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添加比例及其替代抗生素后对仔猪的影响。【方法】 选取80头日龄(28 d±2 d)、体重(9.31 kg±0.52 kg)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中、高剂量复合微生态制剂组(LOW、MED和HIG)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2%、0.3%复合微生态制剂(活菌数分别为1×1011、2×1011、3×1011 CFU/kg);抗生素组(ANT)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5 mg/kg金霉素。试验期为28 d。记录试验仔猪初始体重、终末体重、腹泻及采食情况。试验第28天采集仔猪前腔静脉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采集盲肠内容物,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①MED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显著上升(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MED和HIG组的料重比(F/G)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LOW和MED组的腹泻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②MED和HIG组仔猪胸腺指数及MED组脾脏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MED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ANT组(P<0.05)。③LOW、MED和HIG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上升(P<0.05),MED和ANT组的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上升(P<0.05),LOW、MED和ANT组的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④LOW和MED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MED和ANT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和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⑤LOW、MED和ANT组仔猪盲肠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LOW和ANT组普雷沃氏菌属_1(Prevotella_1)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HIG和ANT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LOW、MED、HIG和ANT组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和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而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HIG组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MED、HIG和ANT组毛螺菌属(Lachnospir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LOW、HIG和ANT组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相较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LOW和HIG组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LOW组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结论】 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改善盲肠微生物的菌群丰度,降低肠道致病菌的丰度,降低腹泻率,其中添加0.2%复合微生态制剂(活菌数为2×1011 CFU/kg)的效果较好,能达到与添加抗生素相似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提高饲粮纤维水平对育肥羔羊瘤胃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2月龄杜湖杂交公羔,按照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38只,分别饲喂不同的饲粮,对照组(LW_CK)饲粮为精料+苜蓿,处理组(LW_EG)为精料+苜蓿+全株玉米青贮+花生秧;试验期150 d,其中预试期20 d,正试期13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5只羔羊屠宰取瘤胃内容物,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微生物多样性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组羔羊瘤胃中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门水平上,处理组羔羊瘤胃中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对照组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提高纤维水平后显著增加了育肥羔羊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对照组与处理组羔羊瘤胃菌群共鉴定出195个属,处理组优势菌属为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_1)和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对照组优势菌属为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naceae)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_7)。提高饲粮纤维水平,增加了育肥羔羊瘤胃中解琥珀酸弧菌属、密螺旋体属(Treponema_2)、疣微菌属(Ruminococcaceae)、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_1)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琥珀酸弧菌属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适量提高饲粮中纤维水平对育肥羔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部分纤维降解菌的增殖,有利于育肥羔羊的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中草药泰山磐石散加减方对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取45只SPF级昆明小鼠,分为对照A组、试验B组和试验C组。试验B组和C组小鼠分别用0.86 g/mL的中草药泰山磐石散方灌胃0.3和0.4 mL,对照A组灌胃蒸馏水0.4 mL,每天灌胃2次,间隔8 h,连续7 d。第8天采集对照组和试验组小鼠直肠部位粪便样品,从每份样品中提取微生物基因组总DNA,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检测样品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中草药泰山磐石散对小鼠粪便中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Chao1和Shannon)呈波动性变化,试验B和C组与对照A组的Chao1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检测小鼠对照组与试验组粪便中的微生物,在门水平上,有9大优势菌门,其中与对照A组相比,试验组肠道微生物Proteobacteria、Verrucomicrobia丰度显著降低(P<0.05);而Saccharibacteria、Tenericutes丰度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P<0.01);在科水平上,有19大优势菌科,其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肠道微生物Lactobacillaceae、Desulfovibrionaceae、Coriobacteriaceae、Porphyromonadaceae、Family_XIII和Bifidobacteriaceae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有18大优势菌属,其中与对照A组相比,试验B、C组肠道微生物Lactobacillus、DesulfovibrioEnterorhabdus丰度显著降低(P<0.05),而试验C组的肠道微生物Alloprevotella、Bacteroides、Lachnospiraceae_UCG-006和Faecalibaculum丰度显著增加(P<0.05)。本试验中草药泰山磐石散加减方能够有选择性的促进小鼠肠道内Bacteroidetes的生长,从而抑制Proteobacteria有害菌的生长,增强糖和脂肪代谢,最终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结构,使整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究腹泻与健康犊牛粪便微生物的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筛选出一些可作为评价犊牛腹泻参考指标的特异性菌群。试验采集10份腹泻和10份健康夏南牛犊牛的粪便样本并提取粪便总DNA,运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腹泻组和健康组在微生物多样性方面(组成及结构)存在的差异,获得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Biomarker,并对差异功能基因进行注释。结果表明,腹泻犊牛粪便微生物的多样性小于健康犊牛;在门水平上,与健康组相比,腹泻组犊牛粪便中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升高的是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螺旋菌门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与健康组相比,腹泻组犊牛粪便微生物中埃希氏-志贺菌属、梭杆菌属、乳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升高,不可培养拟杆菌目S24-7群、拟普雷沃菌属和普雷沃氏菌科的菌属显著降低(P<0.05)。通过对COG功能预测分析,腹泻组在翻译、核糖体结构和起源类群明显降低。通过KEGG代谢途径分析,腹泻组粪便中显著升高的代谢通路是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外源性物质降解和代谢,显著降低的代谢通路分别是细胞增殖和死亡、复制和修复、翻译和转录(P<0.05)。本研究分析了腹泻组和健康组之间的优势菌群,筛选出可以作为犊牛腹泻参考指标的10个Biomarker,并对功能差异基因进行注释,为进一步研究犊牛腹泻的治疗及预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对断奶仔猪结肠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通路的影响。选取28日龄、体重8.5 kg±1.0 kg断奶仔猪6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A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B组饲喂基础日粮+20 g/t香芹酚,C组饲喂基础日粮+20 g/t百里香酚,D组饲喂基础日粮+20 g/t香芹酚-百里香酚混合物(质量比2:1)。试验期30 d。基于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利用双末端测序(Paired-End)的方法进行测序。通过对OTUs聚类,进行物种注释及丰度分析;进一步进行α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及显著物种差异分析和功能基因预测分析。结果显示:①各试验组结肠微生物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D组结肠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B和C组(P<0.0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组(P<0.05),Epsilonbacteraeota、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组结肠中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组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B组(P<0.05),D组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组螺杆菌属(Helicobacter)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D组结肠微生物脂质代谢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肠微生物碳水化合物代谢、其他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和其他氨基酸代谢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肠微生物能量代谢水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20 g/t的香芹酚-百里香酚混合物,改善了断奶仔猪结肠微生物群落结构,结肠中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提高,有害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促进了结肠微生物的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的饲养环境及日粮结构对牦牛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的瘤胃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海牦牛瘤胃液可见物种(Observed species)及Chao1指数(Chao1 index)与引进牦牛瘤胃液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ACE指数差异显著(P<0.05);青海牦牛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引进牦牛,说明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瘤胃菌群丰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引进前后牦牛瘤胃液香浓指数(Shannon index)以及辛普森指数(Simpson index)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瘤胃菌群多样性未显著改变。测序数据表明,牦牛瘤胃液中丰度较高的菌群依次是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疣微菌门、互养菌门、软壁菌门、纤维杆菌门;青海牦牛引进山东后菌群结构比例变化显著的门是浮霉菌门和装甲菌门(P<0.05),变化显著的属是颤杆菌克属和帕匹杆菌属(P<0.05)。数据分析得出,拟杆菌和理研菌科在青海牦牛瘤胃液中起重要作用,而普雷沃氏菌科、琥珀酸弧菌科和产气单胞菌在引进山东牦牛瘤胃液中起主要的作用,推测饲养环境及日粮结构的改变导致了瘤胃菌群及其相关功能的改变。本研究为地域和日粮结构的变化对牦牛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对黄麻肉鸡生产性能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为复合益生菌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200只1日龄雄性黄麻肉鸡随机分为2组, 每组5个重复, 每个重复20只。复合菌制剂(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1∶1∶2)按1%比例补充于益生菌组肉鸡的饮用水中, 以正常饮水的肉鸡为对照。在42 d时以重复为单位测定肉鸡的生长性能指标, 并进行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益生菌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 平均日采食量、屠宰率和全净膛率增加, 料重比降低, 但差异不显著(P>0.05);益生菌组肠道菌群的OTU总数及回肠的Sob、Chao、Pd、Shannon、Shannoneven指数均降低, Simpson指数升高, 差异均不显著(P>0.05);厚壁菌门在肉鸡肠道中丰度最高, 具主体地位。较对照组而言, 益生菌组回肠中未见梭菌属, 厚壁菌门和乳球菌属的丰度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 < 0.05; P < 0.01), 放线菌门和葡葡萄球菌属的丰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 < 0.05; P < 0.01), 盲肠中毛螺菌科的丰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 复合益生菌可通过增加肉鸡回肠乳杆菌属丰度、降低病原菌丰度来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功能和多样性; 同时通过增加盲肠毛螺菌科丰度来提高肠道发酵降解非淀粉多糖的能力, 进而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促进肉鸡生长。  相似文献   

11.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ta impact host's biological activities, including digestion of indigestible feed components, energy harvest, and immunity. In this study, fecal microbiota of high body weight (HW) and low body weight (LW) growing pigs at 103 days of age were compared. 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 separated the HW and LW groups into two clusters, indicating their pot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lthough the abundances of two major phyla, Firmicutes and Bacteroidetes,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the HW and LW groups, some genera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m, Peptococcus and Eubacterium exhibited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body weight (BW) and average daily gain (ADG) (Rho > 0.40), whereas Treponema, Desulfovibrio, Parabacteroides, and Ruminococcaceae_unclassified exhibited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BW and ADG (Rho < ?0.40).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 structure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may affect growth traits in pigs through host–microbe interactions. Further in‐depth studies will provide insights into how best to reshape host–microbe interactions in pigs and other animals as wel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发酵豆粕(FSBM)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48头21日龄断奶仔猪(杜×长×大,6.88 kg±0.13 k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粮为基础饲粮,试验饲粮用6%FSBM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的豆粕。试验期为20 d。试验期间记录采食量和体重。试验第21天,每个重复选取2头猪屠宰,收集回肠食糜测定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结构,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饲喂FSBM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 ADG),并显著降低了料重比(feed/gain, F/G)(P<0.05);(2)FSBM组断奶仔猪回肠中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3)饲喂FSBM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回肠食糜中拟杆菌门、普雷沃氏菌科NK3B31类群、厌氧弧菌属、瘤胃菌科UCG-005、普氏菌属2、巨型球菌属、副杆菌属、Solobacterium及毛螺菌科UCG-004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初生机会猪(体重<1.20 kg)灌服不同水平牛至精油和初乳复合物(EC)对其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为促进机会猪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选择128头体况相近、胎次相近(2/3胎)的大长二元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2头,所有母猪饲粮配方一致。对每组母猪所产仔猪中的机会猪在出生后分别灌服0 mL(对照组,CON)、2 mL(EC2组,1次灌服)、4 mL(EC4组,连续2 d灌服)和6 mL(EC6组,连续3 d灌服)牛至精油和初乳复合物。试验期从出生到断奶共21 d,试验期间记录所有仔猪的初生重和结束体重,用于计算机会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并在试验结束后采集机会猪血清用于测定抗氧化和免疫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初生机会猪灌服EC显著提高了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且各腹泻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EC4和EC6组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EC4组各腹泻指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EC2组(P<0.05)。EC6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球蛋白(GLB)、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CON和EC2组(P<0.05)。【结论】 初生机会猪灌服EC可提高其生长性能,且连续灌服2 d可显著减少腹泻和死亡;连续灌服3 d可提高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药发酵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抗氧化功能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试验选取48头体重为(8.290±0.140)kg、健康状况良好的28日龄三元(杜×长×大)杂交去势断奶仔猪,按照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3%复方中药发酵粉,其中复方中药发酵粉由山楂、陈皮、鸡内金、山药、茯苓等原料发酵而成,其主要活性物质包括有机酸、黄酮类物质、多糖类及三萜类物质等。试验为期28 d,试验结束前3 d采集饲粮样和粪样,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取1头接近平均体重的断奶仔猪进行屠宰,采集血浆和肝脏,测定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浆和肝脏抗氧化指标、血浆免疫指标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复方中药发酵粉组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粗脂肪(EE)、粗灰分(Ash)和钙(Ca)的表观消化率均极显著或显著提高(P<0.01;P<0.05);血浆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P<0.01),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浆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饲粮中添加3%复方中药发酵粉可提高断奶仔猪对粗脂肪、粗灰分和钙的表观消化率,提高断奶仔猪机体的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从而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提高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罗汉果皂苷改善高脂喂养诱发肥胖的小鼠脂代谢异常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昆明小鼠60只,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以及罗汉果皂苷高(200 mg/(kg·d))、中(100 mg/(kg·d))、低(50 mg/(kg·d))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同时维持高脂喂养。给药完成后,称量各组小鼠体重及脂肪组织重量,计算脂肪系数;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以及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 (ApoB)含量,并测定肝脏中脂蛋白脂肪酶(LPL)和肝酯酶(HL)的活性。【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脂肪重量及脂肪系数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罗汉果皂苷高、中剂量组小鼠的脂肪重量及脂肪系数均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罗汉果皂苷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清及肝脏TC、LDL-C含量(P<0.05;P<0.01),极显著升高了血清HDL-C含量(P<0.01);高、中剂量罗汉果皂苷极显著降低了血清ApoB含量(P<0.01),极显著或显著升高了小鼠肝脏LPL和HL的活性(P<0.01;P<0.05)。【结论】 罗汉果皂苷能预防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小鼠血脂、肝脂和体脂的增加,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ApoB的合成及HL、LPL的活性。研究结果为将罗汉果皂苷开发为新的减肥降脂产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饲喂蒸汽压片玉米对新疆褐牛增重、瘤胃发酵及微生物的影响,旨在探索提高肉牛增重性能和饲养效益的饲喂方法。【方法】将16头年龄(18月龄)和体重相近(436.87 kg±17.29 kg)的健康新疆褐牛公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牛。试验组精料使用蒸汽压片玉米,对照组使用普通破碎玉米,预试期15 d,正试期180 d。记录试验牛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并计算平均日增重。于试验第180天采集新疆褐牛饲喂前(0 h)和饲后1、3、5、7、9 h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取0 h瘤胃液利用16S rRNA分析瘤胃微生物菌群组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褐牛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瘤胃液pH在1 h显著降低(P<0.05),在3 h极显著降低(P<0.01);瘤胃液乙酸和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在3 h均显著提高(P<0.05),丙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在各采样时间点,瘤胃液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两组褐牛瘤胃液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试验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螺旋菌门相对丰度极显著提高(P<0.01),而厚壁菌门、脱硫杆菌门、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在属水平上,试验组理研菌科RC9、普雷氏菌属UCG-003、毛螺旋菌科XPB1014和毛螺旋菌科NK3A2相对丰度均显著提高(P<0.05),而克里斯滕森菌科R-7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饲粮中使用蒸汽压片玉米能显著提高新疆褐牛公牛平均日增重,改变瘤胃发酵速度,提高发酵效率,显著增加与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相关的微生物丰度,降低了纤维降解相关和可致病的微生物丰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准噶尔双峰驼哺乳期幼驼和成年母驼粪便菌群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变化,为幼驼肠道健康发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6~7岁体况相近的健康成年母驼12峰,以及出生日期相近(3月龄)的哺乳期母幼驼12峰,母驼与幼驼在相同饲养环境下饲养。采用直肠取粪法采集粪样,用于粪便内容物细菌16S rDNA的V3-V4区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相应分析。【结果】母驼粪便菌群Chao1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幼驼(P<0.05);在门水平上,母驼和幼驼粪便中位于前十的菌均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变形菌门、软壁菌门、螺旋体门、TM7、放线菌门、蓝藻菌门和纤维杆菌门,其中幼驼粪便中变形菌门和软壁菌门丰度均极显著高于母驼(P<0.01);在科水平上,母驼与幼驼粪便中位于前十的菌均为瘤胃球菌科、消化链球菌科、毛螺菌科、梭菌科、克里斯滕森菌科、理研菌科、疣微菌科、拟杆菌科、艰难杆菌科和普雷沃氏菌科,其中母驼粪便中消化链球菌科和梭菌科的丰度均极显著高于幼驼(P<0.01),而幼驼粪便中毛螺菌科的丰度极显著高于母驼(P<0.01);在属水平上,母驼与幼驼粪便中位于前十的菌属均为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该试验通过研究添加不同比例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以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探明育肥猪饲粮中苜蓿草粉的较优添加比例。【方法】 选取健康、平均体重(75.5±1.0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0头,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1个重复1栏。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5%、10%、15%的苜蓿草粉进行饲喂试验,预试期7 d,正式期45 d。测定每头猪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及每栏日采食量;试验结束后,每栏随机抽取1头猪,通过前腔静脉采血10 mL,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降低(P<0.05),5%和10%苜蓿组料重比(F/G)无显著差异(P>0.05),而15%苜蓿组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抗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5%苜蓿组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10%苜蓿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添加15%苜蓿草粉会显著提高育肥猪料重比,添加5%、10%苜蓿草粉能够提高抗氧化能力。推荐在育肥猪饲粮中苜蓿草粉添加量以5%~10%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水平对多胎萨福克公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内脏等器官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选择体况健康、体重相近(20.00±1.50 kg)的多胎萨福克公羊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试验Ⅰ组自由采食,试验Ⅱ组饲喂自由采食量的60%,试验Ⅲ组饲喂自由采食量的40%。当试验Ⅰ组试验羊平均体重达到35 kg时,将所有试验羊屠宰,测定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内脏器官重量和发育情况。预饲期7 d,正试期50 d。【结果】 ①随着饲喂水平降低,试验羊平均干物质采食量(ADMI)、终末体重、净增重、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Ⅱ组料重比(F/G)均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5)。②试验Ⅰ组胴体重、胴体净肉重和脂肪重显著高于试验Ⅱ和Ⅲ组,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Ⅰ组净肉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试验Ⅰ组骨重、肉骨比和腹脂重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Ⅲ组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③试验Ⅰ组瘤胃重量最高,试验Ⅲ组最低,且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网胃重量和肠道总重量最高,试验Ⅱ组次之,试验Ⅲ组最低,3组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④试验Ⅰ组心脏、肝脏、肺脏和肾脏重量最高,试验Ⅱ组次之,试验Ⅲ组最低,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⑤试验Ⅰ组头蹄重量最高,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与试验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皮毛、血重量最高,试验Ⅱ组次之,试验Ⅲ组最低,3组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不同饲喂水平可不同程度影响多胎萨福克公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主要生理器官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饲料中添加缩合单宁对海鲈生长性能、体成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探讨缩合单宁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初始体重为(2.76±0.05) g的健康海鲈48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投喂3种等氮等脂饲料,即T1(基础饲料,对照组)、T2(基础饲料+1 g/kg缩合单宁)和T3(基础饲料+2 g/kg缩合单宁)。采取饱食投喂方式,试验周期为63 d。【结果】各组之间成活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T3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T1和T2组(P<0.05);各组之间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表现为T1>T2>T3(P<0.05),T3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T1组(P<0.05),T1和T2组之间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之间灰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T1组相比,T2和T3组海鲈肠道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表现为绒毛长度显著降低(P<0.05),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1 g/kg缩合单宁不影响海鲈生长性能,但降低了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添加2 g/kg缩合单宁抑制了海鲈生长,降低了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且破坏了肠道组织结构。缩合单宁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海鲈,建议添加剂量不超过1 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