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激素条件下大豆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慧能  卫志明 《作物学报》1993,19(4):328-333
以栽培大豆(Glycine max(L.) Merr.)南农86-21、南农86-4、南农73-935为材料,用K8/K8p基本培养基比较了不同原生质体密度和不同激素种类、水平对未成熟子叶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发现它们的差异表现在植板率、产生愈伤组织的速度和频率、愈伤组织的颜色和结构等几方面。对低激素来源南农73-935的愈伤组织的速度和频率、愈伤组  相似文献   

2.
玉米原生质体培养及可育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玉米获白×莱1029的幼胚诱导愈伤组织,经改造后进行液体悬浮培养,获得了优良的、有再生能力的悬浮细胞系。用其分离原生质体,采用4种方式进行培养,最高原生质体植板率达到1.2%。原生质体再生的小愈伤组织,通过分步诱导分化法,获得了5株完整的绿色植株,经进一步的壮苗培养后,移栽到土壤中全部成活,最终雄穗结籽。后代植株育性正常。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陆地棉品种“珂字201”为材料,比较了IAA+KT和2,4-D+KT在愈伤诱导和悬浮培养中的效应,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中,IAA和2,4-D表现为正效应,且2,4-D的效应强于IAA;KT表现为负效应;胚性愈人务悬浮培养中;3种激素都表现出负效应。以胚性细胞悬浮系了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试验,分离原生质体的最佳酶组合为纤维素酶3%+果胶酶1.5%,原生质体培养的最佳激素为IAA0.5mg/L+K  相似文献   

4.
培养基及植物激素对烟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培养方法及培养基中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烟草叶肉细胞细胞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MS基本培养基进行琼脂糖固体平板培养,对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的发育速度、分裂频率及愈伤组织形成效果最佳;培养基(1/2 MS NAA 0.5 mg/L 2,4-D 1.0mg/L 6-BA0.5 mg/L 1.2%LMA) (1/2MS 2,4-D2.5mg/L KT0.5mg/L)的培养效果最好,再生细胞团的数目及愈伤组织最多;用1/2 MS IAA 2.0 mg/L KT 0.5 mg/L和1/2 MS IAA0.5 mg/L KT 2 mg/L两种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时出芽率高;在再生芽诱导生根时直接用不含任何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5.
大豆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肖文言,王连铮(中国农业科学院100081)大豆原生质体培养诱导再生植株,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栽培大豆(GlycinemaxL,)原生质体培养,自Schenk和hildebrandt(1969)由大豆子叶愈伤组织细胞游离原……  相似文献   

6.
苎麻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喜文  陈德富 《作物学报》1996,22(1):112-116
苎麻品种浏阳大叶绿的子叶在含有2,4-D0.5mg/L、KT0.5mg/L的MSB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3 ̄4次继代培养后作液体振荡培养,产生悬浮细胞系。从悬浮系分离的原生质体,只有以海藻酸钠包埋方式培养在KM8P培养基中,50天左右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在附加2,4-D0.2mg/L、6-BA0.1mg/L的MSB生长培养基上增殖,然后转入附加6-BA2.0mg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邗扬  佘建明 《作物学报》1991,17(5):340-345
以甘蓝型油菜下胚轴游离获得原生质体。经液体-固体双层培养,原生质体分裂、增殖。约四周左右形成细胞团和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然后转入固体培养基中增殖。待愈伤组织长到直径约5mm 大小转入分化培养基中。两周后形成绿芽,并诱导生根,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8.
以烟草云85无菌苗为材料,成功地将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出再生植株。并同时就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的酶解条件、基本培养基及培养基中的激素组成等因素对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鲁雪华  刘中柱 《作物学报》1994,20(4):419-425
旱稻仿野生87-707品系具有多年生趋势,是我院研究多年生旱稻的一个材料。我们用它进行原生质体培养,想为研究多年生旱稻基因改良打下基础。现用该品系的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在含有氨基酸丰富的AA培养基中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取该细胞悬浮培养物游离的原生质体,用琼脂糖包埋于改良的KM8P培养基中,发生了持续分裂。经一系  相似文献   

10.
陈名红  陈学军  熊立 《种子》2007,26(5):4-7
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是植物生物工程的基础,植物原生质体的来源、酶解的条件、培养基的组成、培养方法等对原生质体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着重对影响烟草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综合论述,并讨论了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大豆苗期耐低磷性及其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来自波高和南农94-156(耐低磷种质)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SP)BN(151个家系)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与耐低磷有关的性状,并进行耐低磷性状的QTL定位。初步结果表明,不施磷处理的总干重主要由单株P吸收量决定,而与磷利用效率无关;而单株P吸收量与根干重、根效率均极显著正相关,单株P吸收量变异的76.2%由根效率决定。不施磷处理的根冠比(R/S)显著增加主要是茎干重无显著变化而根干重显著增加所致。在D1b+W、F、G、N和O等5个连锁群上共检测到7个QTL与耐低磷有关。分别可解释所对应性状表型变异的4.8%~17.0%,其中5个QTL的增效基因来自亲本波高,2个QTL的增效基因来自亲本南农94-156。  相似文献   

12.
大豆幼胚子叶体细胞胚诱导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选用东北地区4个主栽大豆品种的幼胚子叶, 探讨了培养基中氮源、生长素和蔗糖, pH值和低温预处理对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 并首次将低温预处理和pH=7.0的培养基应用到体细胞胚诱导中. 结果表明, MSB培养基附加40 mg/L 2,4-D和6%蔗糖, 其体细胞胚诱导率和诱导效率最高, 分别为49%和2.94%. 于4℃低温预处理的材料, 在pH=7.0  相似文献   

13.
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水稻、大豆和玉米3种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生育时期,C3作物(水稻、大豆)叶片的光合作用均存在午休现象。而午休现象的产生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孔因素”是高温加剧蒸腾作用,气孔对蒸腾作用的反馈抑制造成的。C3作物(水稻、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在上午和下午存在明显差异,上午利用光能的能力明显大于下午。这主要表现在上午的表观初始量子效率比下午大。光合产物对光合作用的反馈抑制会造成这种量子效率的差异性。无论是气孔限制还是光合产物反馈抑制都可能是导致光合速率对光强响应产生“滞后效应”的主要原因。C4作物(玉米)的午休现象不明显,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在上午和下午的差异也不明显,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这可能与C4作物(玉米)自身的生理特性适应高温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从83份黄淮海地区代表性材料中按根系类型选取28份,在苗期以株高、叶龄、根干质量和茎叶干质量隶属函数的平均值为指标进行2年耐旱性重复鉴定,从中筛选出晋豆14强耐旱型材料。比根干质量、比总根长、比根体积与耐旱隶属函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耐旱性的根系性状指标。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对耐旱相关根系性状采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两亲本间比根干质量、比总根长、比根体积的遗传均为两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模型,后两者主基因间有连锁(重组率4.30%,1.93%);主基因遗传率为62.26%~91.81%,多基因遗传率为2.99%~24.75%;耐旱相关根系性状各主要由1对主基因控制,另1对效应较小,三性状的改良均着重在主基因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豆分子连锁图定位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QTL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大豆孢囊线虫 (SCN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 ,是引起大豆黄萎病的病原 ,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SCN的生理小种多达十几种 ,在我国大豆孢囊线虫病原主要为 4号生理小种 ,它是现有生理小种中致病力最强的小种。经典遗传学研究已经确定大豆孢囊线虫抗性基因由 1- 4对核基因控制 ,估计有 10个以上的抗性座位。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及QTL定位方法的发展为深入研究该病害的抗性遗传规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这对加速我国抗大豆抗孢囊线虫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晋豆 2 3×ZDD2 315组合F2 群体 (2 5 3个单株 )为试验材料 ,其中灰布支黑豆 (ZDD2 315 )是我国山西省农家品种 ,对大豆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利用塑料钵柱法进行SCN抗性鉴定 ,构建大豆孢囊线虫抗性主座位所在区域的分子图谱 ,并进行SCN的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根据已发表的大豆A和G连锁群的分子遗传图谱 ,应用BSA法 ,获得了 8个与SCN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相关的SSR标记 ,它们是Satt0 38(176bp/ 182bp) ,Satt30 9(130bp/ 135bp) ,Satt6 10 (2 4 0bp/ 2 2 2bp) ,Sat_14 1(189bp/ 184bp) ,Satt187(30 0bp/ 2 5 0bp) ,Satt315 (2 5 3bp/ 2 4 8bp) ,Satt6 32 (2 86bp/ 2 90bp)和Sat_16 2(2  相似文献   

16.
河南栽培大豆的RAPD品种鉴定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CTAB法提取了10个大豆品种总DNA,使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了品种鉴定和聚类分析。从73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条扩增出较稳定DNA条带的引物扩增这些品种总DNA,共扩增出67条带,大小0.2-5 kb,每种引物扩增出4-9条带;多态性条带共51条,多态性比例为76.12%。利用SPSS11.0软件所做的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间的相似系数在0.528-0.776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41 6;可聚成3类:豫豆24号、周豆11号、周豆 12号、豫豆11号、周豆13号、豫豆6号,可聚为A类;中作98-3和豫豆15号可聚为B类;豫豆26号和豫豆22号聚为 C类。同一类品种间体现了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紫外线-B辐射增强对大豆生长、发育、色素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田间条件下,模拟20%平流层臭氧层的减薄,研究了增强紫外线-B辐射(280~320nm)(UV-B)对10个大豆品种生长、发育、色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强的UV-B辐射使一些大豆品种的物候期发生改变。(2)明显降低多数品种光合作用色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加所有品种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3)大豆品种的株高、根茎叶生物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