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寄蝇科昆虫应用于农林害虫生物防治提供参考,通过对标本进行鉴定分类,并结合文献资料,对贵州寄蝇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及动物地理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寄蝇科昆虫54属182种,分别占全国属种总数的27.9%和21.6%,贵州特有种10个,仅占全省总数的5.5%;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8种区系类型,无世界性分布种。其中,以跨东洋界和古北界的种类为主,占70.3%;东洋种次之,占23.0%,其他区系型种类较少。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有24种区系类型,以全国性分布型种类为主,占20.8%,跨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型种类次之,占11.5%,其他区系型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中国始叶螨属的区系特点,本文整理了中国始叶螨属40种的分布信息区系的地理成分,采用区系型单式及复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始叶螨属在世界动物地理六界区划中有8种区系型,以东洋界区系为主,比重45.00%;其次为古北界-东洋界跨区区系型,比重22.50%。在世界动物地理十一界区划中有14种区系型,仍以东洋界区系为主,比重30.00%;其次为中日界区系,比重22.50%,跨区区系中以中日界-东洋界跨区区系为主,比重15.00%。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有16种分布型,以华南区区系为主,比重25.00%;其次是华中区区系,比重20.00%。因此认为,中国始叶螨属在世界六界区划中以东洋界区系为主导,与古北界区系间联系紧密,和新北界区系的联系明显;在世界十一界区划中,亦以东洋界区系为主导,与中日界区系和古北界区系间联系紧密,和新北界区系的联系明显。中国始叶螨属在世界十一界区划中国部分中以东洋界区系和中日界区系为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华南区区系和华中区区系的重要性相近,华南区区系、华中区区系和华北区区系间的联系密切;中国始叶螨属中国特有种以华南区分布最多,其次是华中区。使用世界十一界动物地理区划能更为全面、详细、明确地解析中国始叶螨属的区系构成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区系特征。【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调查点的地表蚂蚁、土壤蚂蚁与树冠蚂蚁进行采集鉴定与区系分析。【结果】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蚂蚁34 328只,分属5亚科32属59种,其中重庆新记录种24种。区系分析表明:在属级水平,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蚂蚁以古北界与东洋界为主体,与马来西亚界、澳洲界和新北界关系较为紧密,与新热带界关系最远;在种级水平,以东洋界为优势,与古北界关系最为密切,与马来西亚界有一定联系,与马拉加西界、新热带界关系最远。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具有显著华中区特征,与华南区和西南区联系紧密,与蒙新区关系最远。【结论】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分布受动物地理学规律制约而形成。  相似文献   

4.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夜蛾科昆虫已知15亚科93属177种。根据动物地理分布将这些昆虫划分为古北界、东洋界及古北-东洋界共有种(包括古北界南扩和东洋界北迁种类)3种类型。对种数≥10的亚科区系分析表明,杂夜蛾亚科(Am ph ipyrinae)、金翅夜蛾亚科(P lusiinae)、剑纹夜蛾亚科(A cron ictinae)古北界种类为优势种。强喙夜蛾亚科(O ph iderinae)则以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种类为优势种。夜蛾亚科(N octu inae)、冬夜蛾亚科(H aclen inae)则为古北界,古北与东洋共有种所占比例基本接近。从整个夜蛾科来看,古北界成分与古北东洋界共有种是兴隆山夜蛾类昆虫区系的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5.
2006~2009年,作者对内蒙古地区的跳蝽科(Saldidae)昆虫进行了整理分类,共整理出内蒙古地区跳蝽23种,隶属于2亚科2族7属,并对其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分布中,内蒙古跳蝽科昆虫具有显著的古北界特性,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显示出蒙新区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新疆吐鲁番盆地土壤甲螨区系分布特证,为土壤甲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系分布的系统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于2015-2019年,采用野外采集和室内分类鉴定方法对吐鲁番盆地土壤甲螨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研究区共获得土壤甲螨59科77属98种,其中中国新纪录种14种,新疆新纪录种70种和已知种14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古北界成分13种(13.27%),跨区古北界+东洋界的种类38种(38.78%),广布种8种(8.16%)。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划分中,以单区型"蒙新区"为主(18种,18.37%),在跨区分布型中,含东北区跨区分布型最多13式50种(51.22%)。【结论】吐鲁番盆地土壤甲螨区系以古北界种类为主,与东洋界种类重叠率较高。中国动物地理区中具有典型蒙新区特征,与东北区的共有种类最多。  相似文献   

7.
为系统调查天津地区蜻蜓目昆虫多样性和区系分布情况,2019—2021年,选择不同的代表性生境确定30个采样点,通过网捕方式采集成虫样本,共记录到样本2259个,并进行形态学分类鉴定。2022年、2023年,对部分采样点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新记录分布种1种。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地区蜻蜓目昆虫共有2亚目9科35属56种(包括1待定种)。物种组成中,差翅亚目种类6科28属43种,占总种数的76.78%;均翅亚目种类3科7属13种,占总种数的23.22%。天津地区的蜻蜓目昆虫在动物地理区系划分中,可分为古北界分布型和古北界+东洋界分布型2种类型的16个区系型,呈现明显的古北界-东洋界过渡特征。其中,古北界+东洋界分布型具显著优势,共44种,占全市蜻蜓目昆虫种类总数的78.57%;少数种类为古北界分布型,共12种,占总数的21.43%。人为干扰是影响蜻蜓目昆虫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综上,蜻蜓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多样性易受人类活动影响,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8.
陇东子午岭林区天牛科昆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陇东子午岭林区天牛区系的研究,共编天牛标本870号,经鉴定为49种,隶属38属,天牛科的5个亚科,其中甘肃省新记录11种。区系分析表明:东洋界的种类4种,占总种数的8.2%;古北界的种类29种,占总种数的59.2%;跨古北、东洋两界的共有16种,占总种数的32.7%。显然古北界种类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研究白龙江林区金龟总科的昆虫区系分布,是对该地区进行昆虫区划的重要依据。在白龙江林区内按不同海拔、林型定点采集金龟总科昆虫标本1 000余号,经鉴定,共有157种,隶属于9科,59属。该区系属的组成为:只属于古北界成分的占10.53%;只属于东洋界成分的占20.34%,二者共有种类占71.93%。该林区科的区系分布结果为,锹甲科中属于东洋界的种类占60.0%,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40.0%;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41.67%,东洋界种类占33.33%,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25.0%;花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16.67%,东洋界种类占37.5%,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45.83%;丽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22.22%,东洋界和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各占38.89%;鳃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26.32%,东洋界种类占8.77%,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64.91%。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可知,白龙江林区金龟总科属、科的区系分布特点为:东洋界成分相对较多,古北界成分最少,以古北、东洋界共有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为明晰广西两柄动物资源概况,通过总结近20余年发表的文献资料,从种类组成、区系特点、地理分布、生态类型、保护等级等方面对广西两栖动物进行区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广西现记录两栖动物3目11科37属111种,主要分布在桂北(83种,占74.8%)和桂南(66种,占59.5%)地区.其中,东洋界种107种、占97.3%,广布种3种、占2.7%,无古北界种.东洋界种中,华南区成分36种、占33.6%,华中区成分29种、占27.1%,华中华南区成分25种、占23.4%,西南区成分12种、占11.2%,华中西南区成分5种、占4.7%.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43种、占38.7%,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占12.6%.分析表明,广西两栖动物资源具有以东洋界种类为主、省内各区分布不均、生态类型多样、珍稀濒危保护种类丰富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摸清草盲蝽复合组昆虫在内蒙古地区的群落结构组成和地理分布特点,于2006—2012年,采用网捕法对内蒙古草盲蝽复合组昆虫进行野外调查,根据已有标本并结合相关资料对内蒙古草盲蝽复合组昆虫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草盲蝽复合组昆虫已定名标本5属21种,其中草盲蝽属、后丽盲蝽属为优势类群。内蒙古草盲蝽复合组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组成上以古北界分布占优势(52.38%),古北界+东洋界跨区分布的次之(28.58%)。内蒙古草盲蝽复合组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组成上以蒙新区种类为主体(23.82%),且蒙新区、华北区和东北区的草盲蝽复合组昆虫亲缘关系较为密切。在内蒙古植被带中,草盲蝽复合组分布于典型草原带的物种最多,有19种,占总种数的90.48%,其中,仅分布在草原带的物种有9种,占物种总数的42.86%,由此可看出,草盲蝽复合组昆虫是对草原生境较为适应的类群。  相似文献   

12.
通过系统调查,共记录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天牛总科昆虫121种(亚种),分别隶属于2科89属.对大明山天牛总科昆虫的种类组成和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和天牛亚科Cerambycinae为优势类群.大明山天牛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东洋界+中日界"成分占优势,在中国昆虫区划中华南区、华中区、西南区及华北区4区天牛种类的相互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考证大量文献资料和定名标本基础上整理出六盘山不全变态类昆虫名录,共计12目70科236属382种。采用二元相似性系数公式SI=C/(A+B-C)对该区昆虫的区系特征及其相互间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以下初步结论:六盘山不全变态类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突出古北区成分,共计219种,占已知总数的57.33%,古北界+东洋界混合成分次之,共计122种,占31.94%;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华北动物区成分113种,占29.58%,其他成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蒙新区〉东北区〉西南区〉青藏区〉华中区〉华南区,表明该区昆虫在区系组成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2009年3~8月,对广西元宝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两栖动物27种,隶属18属8科2目;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877,均匀度指数为0.873。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黔桂湘低山丘陵省,区系组成以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生态类型以流水型和陆栖静水型种类占优势;保护区和同样地处桂北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系数较高,而与桂西地区的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龙滩自然保护区、底定自然保护区和桂南地区的十万大山、挂榜山的相似系数较小。最后,根据资源现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叩甲科昆虫属的分布类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统计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昆虫标本室、华中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工程系昆虫标本室叩甲科昆虫定名标本和相关资料,分析了中国叩甲科昆虫属的区系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除异角叩甲亚科Pityobiinae在古北界没有分布外,其余11个亚科在东洋界和古北界均有分布;东洋界的特有属很多,达到64属,占到总数的一半(50%)。从各区的分布情况看,分布于华南区的属最多,达到100属,占总数的78.1%;华北区和青藏区分布的属最少,分别只有21和14个属,分别占总数的16.4%和10.9%。中国叩甲科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37个分布型,其中华南区的种类最多,达到37属,占总数的28.9%;其次为华南、西南、华中3区共有种类,为13属,占总数的10.2%;再其次为华南、华中2区共有种类,为8属,占总数的6.3%。  相似文献   

16.
《吉林农业科学》2016,(3):51-56
对内蒙古草盲蝽属昆虫多样性及区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内蒙古草盲蝽属昆虫共记录12种。从世界区系分布看,古北界成分占主体,仅分布在古北界的有7种,占总数的58.33%。在中国区系分布中,以蒙新区成分为主体,单独分布蒙新区的特有种有2种,占16.67%。在内蒙古各亚区分布中,该属昆虫以广布种居多。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对罗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综合科学调查,同时结合有关资料,对该地兽类区系特征及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共调查到罗山有兽类36种,隶属6目14科31属,其中啮齿目种数最多,有15种,占保护区兽类总种数41.67%。根据区系特征,罗山36种兽类动物中,古北界种类25种,东洋界种类3种,广布种类8种。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可以看到罗山兽类动物含华北区的跨区区型有30种,复计比重达83.33%,说明罗山兽类动物区系和华北区区系关系更为紧密。罗山兽类生态分布分析表明,生境类型中山地荒漠草地分布的种类最多,有26种,占保护区兽类动物的72.22%。  相似文献   

18.
陇东子午岭林区天蛾科昆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陇东子午岭林区天蛾科昆虫的种类和区系组成。共获标本980号,经鉴定为42种,隶属于24属5亚科,其中甘肃省新记录10种。区系分析表明,古北界的种类15种,占总种数的35.7%;东洋界的种类5种,占总种数的11.9%;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的22种,占总种数的52.4%。显然,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的种类占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特点,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调查、记录该保护区昆虫12目,110科,602属,932种,分析物种的分布型和区系成分。结果表明: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具有典型东洋界特征,与古北界关系最密切,与新热带界关系最远;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该保护区昆虫区系具有典型的华南区特征,与华中区和西南区关系紧密,与青藏区关系疏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画稿溪斑野螟的种类多样性及区系.结果表明,画稿溪斑野螟共42属59种,其中中国特有种3种,四川新记录16种.区系研究结论:从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看,画稿溪自然保护区斑野螟亚科已知属均为跨界分布,12种分布型中,世界广布属所占比例最高,为21.43%;画稿溪斑野螟已知种共有9种分布型,其中以东洋-古北两界共有种为主,东洋界-古北界-澳洲界种类次之,再其次为东洋界特有种类.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看,画稿溪斑野螟已知种共有15种分布型,以华中区-华北区-西南区-华南区分布型所占比例最高,占23.73%;华中区-华北区-华南区次之,占15.25%;华中区-华北区-西南区和华中区-华北区皆占10.17%;其余各分布类型所占比例较小.区系相似度分析结论:画稿溪与浙江天目山相似度最高,达0.493 5;其次为浙江清凉峰、重庆四面山、贵州麻阳河、福建武夷山;与河南宝天曼、山西历山、广东鹤山的相似度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