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北京农业》2014,(10):18-2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温家宝强调,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消费与碳排放成正比。湖南要建设低碳大省,必须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减少生态旅游碳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和单位GDP排放量。本文全面分析了当前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湖南乡村旅游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原因,指出湖南省应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倡导节能减排,同时在推进旅游产业升级和企业壮大时,必须坚持环境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出台有利于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3.
科学预测技术进步推动下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变化趋势,分析其节能减排潜力,对于农业“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构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系统模拟模型,从技术进步视角设计模拟情景方案,系统性模拟2022—2035年粮食作物生产的能耗碳排放变化趋势和节能减排潜力。研究发现:(1)如果缺乏足够有效技术进步,粮食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在较长时期将处于较高水平;(2)能源增进型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粮食生产节能减排潜力优于产出增进型技术进步,而协同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潜力最大;(3)技术进步推动下各种作物生产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玉米等三大主粮的节能减排潜力较大。未来要协同推进多种类型技术进步,尤其重视能源增进型技术的研发推广,并基于作物种类制定针对性粮食生产节能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4.
欧盟碳税工具具有抑制碳排放的作用,但唯有丹麦效果最佳。煤燃料碳排放的削减是丹麦减排的关键。丹麦对煤燃料征收高税,对企业、居民实施差别税率,以及自愿协议税收返还政策的减排激励效应明显。我国开征碳税应准确把握时机,在税费改革的基础上建立环境税制度体系。要淡化碳税“双重红利”效应,立足节能减排调控功能;实施差别征税、善待民生、重在激励的碳税政策。  相似文献   

5.
依赖于传统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往往带来巨大的碳排放.对于强调“十二五”经济转型的浙江省.需要探讨经济增长方式与碳排放的关系.从而探索基于减排目标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之路.本研究基于产业-能源消费和能源-碳排放2个基本判断模型,运用1990-2009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浙江省产业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以及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则对浙江省碳排放影响不明显.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基于减排目标的协调能源利用与产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即开发新能源技术,促使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多元化;加强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挥经济优势,引导金融机构为低碳产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把握城市碳排放国情、制定合理减排方案,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区域减碳降排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减排潜力。【结果】(1)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逐年递增,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呈阶段性增强趋势,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2)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高—高集聚区域由东部向北部移动,低—低集聚区域由西部向南部移动。(3)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重心在110°~115°E,34°~36°N迁移,主要集中在河南和山西地区。(4)在控制人均碳排放量增长方面,能源消费和能源效率显负向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显正向促进作用,促进作用强度显著高于抑制作用强度,使得人均碳排放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5)不同省市减排潜力差异明显,减排潜力较大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华南南部等地区,其中河北、内蒙古、黑龙江、上海、山东、湖南、广西、海南、陕西、青海、宁夏和新疆的减排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具有较强的时序阶段性和空...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市节能减排的重心放在工业领域,“十一五”期间,经过各方一致努力,完成了预期的减排目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尖锐,农业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市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拓展农业功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IPCC推荐的参考方法和部门方法,对基于能源平衡表的黑龙江省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总量来看,2000~2010年黑龙江省碳排放总量大体呈现上升趋势;从细分部门来看,碳排放总量最大的是火电部门,其次是工业部门;从细分能源来看,以原煤消费为主的能源需求是导致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的原因。最后提出短期内黑龙江省节能减排应从提高能源效率、重点开展火电部门及工业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入手。  相似文献   

9.
《北京农业》2014,(29):18-2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温家宝强调,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要努力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列,尽快确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孙炳  姚建  符苗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79-381,391
[目的]研究四川省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及减排对策。[方法]通过对STIRPAT模型的扩展,应用主成分回归方法,计量分析人口、经济和技术因素对2000~2009年四川省碳排放量的影响,并提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对策。[结果]现阶段四川省人口规模对碳排放影响最大,其次是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口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力仍然大于人口结构,技术因素对碳排放也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可通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鼓励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注重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逐步降低高碳产业比重,鼓励支持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等途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适应四川省低碳经济的发展。[结论]该研究为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90~2012年河南省统计数据,在计算河南省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构建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分析模型,研究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间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1990~2012年河南省能源碳排放的GDP弹性值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在2000~2005年出现未脱钩的情况之后,2005~2012年弹性值持续下降,脱钩趋势越来越显著。脱钩的程度受宏观调控和经济政策的影响较大,在目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仍会保持相对脱钩状态,但要实现绝对脱钩还比较困难。因此河南省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做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开发利用新型能源,走低碳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12.
参考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方法,从产业、来源、土地承载三个方面分析湖北省2001-2010年碳排放结构,测算其碳排放总量,探讨碳排放的时序特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第二产业碳排放较高,且产出效率低,第三产业单位碳排放效益最高;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总量的90%以上,占比远高于IPCC给出的参考值;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碳排放占总量的74.98%,碳排放强度为229.92 t/hm2。十年间湖北省碳排放量由3705.66万t增长到7740.47万t,年平均增加9.65%。能源消费增长率高于碳排放增长率,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动力,畜牧业碳排放减少7.78%。湖北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以弱脱钩和扩张连接为主,2009年后出现由弱脱钩向扩张连接的状态转移,近些年经济发展质量有所下降。因此,湖北省应以经济转型升级为契机,提高碳排放利用效率,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促进经济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13.
选取1980~2011年的样本数据,应用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对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及经济发展进行阶段分析,同时利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增量进行影响因素分解,分析人口、经济产出、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1980~2011年河北省碳排放经历了稳定增长(1980~1996年)、低速增长(1996~2000年)和快速增长(2000~2011年)3个阶段,且3个阶段的GDP增速明显大于碳排放增速,河北经济发展与能源碳排放整体处于弱脱钩状态,与实现强脱钩还有一定的差距。LMDI模型分解结果显示,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是人口、经济产出和产业结构,贡献度分别为8.92%、292.39%和14.95%;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贡献度分别为-202.94%和-14.35%。  相似文献   

14.
揭示粮食生产大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粮食生产内在脱钩关系,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农村统计年鉴等数据并选取化肥、牲畜排泄物和农药污染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清单分析法评估2007一2019年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脱钩理论揭示粮食生产与农业面源污染的脱钩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其中牲畜污染排放强度下降幅度达到35.16%,由2007年的60.21kg/hm^(2)降至2019年的38.04kg/hm^(2),化肥污染排放强度和农药污染排放强度分别下降了6.05%和10.13%,农业面源污染政策管控措施效果明显;2)农药、牲畜污染排放强度呈显著聚集性效应,高排放区主要分布在湘中、湘南及湘东地区,而化肥污染高值区逐渐向湘东地区聚集;3)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显著,粮食生产与3类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呈阶段性耦合脱钩特点。最后,本文提出了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在保障粮食生产前提下控制化肥施用数量,推广农药减量和虫害防治技术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贵立德  王小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44-8246
从产业空间结构特征及其环境效应入手,分析了甘肃省产业结构演变、产业内部结构特征、产业空间布局特征与产业发展中的能耗、排污等环境现状。依据产业空间结构的生态及经济效应与区域整体发展理念,提出了甘肃省"节能减排"的部署依据及不同产业的节能减排落实依据,以期推动甘肃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为"节能减排"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运用碳排放公式估算2008~2010年湖南省煤、石油、电能三种主要能源的碳排放量,根据估算结果对湖南省能源消费状况和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将其与中部五省GDP能耗相比较,得出湖南省GDP能耗偏高的结果。依据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从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体系两个方面来研究湖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认识安徽省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区域低碳农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Tapio与LMDI模型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8—2014年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快速增长-持续〖JP2〗下降-缓慢上升”三阶段特征;研究期内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以弱脱钩和强脱钩为主,说明安徽省农业低碳减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效率因素、劳动力因素和结构因素均对农业碳排放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它们在研究期内的累计减排贡献量分别为896.51万t,341.62万t和253.67万t,〖JP〗而农业经济发展则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其引发的累计碳排放增量高达1552.29万t。  相似文献   

18.
河南发展低碳经济受到能源需求增长与减排、重化工工业结构与高能耗、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制约。应加强技术创新,推动节能降耗;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发展思路,做好中长期规划;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互动机制推动河南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5年-2020年的江西省十一地市的面板数据,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人口,城镇化率,农村用电量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农业人口呈现负的推动作用,农业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农村用电量呈现正的推动作用,农业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率在推动农业碳排放增长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中,农业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农业人口,农村电气化水平在短期内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正向影响,农业人口在短期内对农业碳排放具有负向影响;在格兰杰因果检验中,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碳排放存在互为因果的格兰杰关系,农业产业结构会推动农业碳排放的增加,农业碳排放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因此,需要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角度出发,确立农业碳减排目标,减少农业碳排放,把二者有机结合,推动农业朝着绿色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