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时历久远,文献不足,人们对西周、春秋时期《周易》文本流传、易学发展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笔者所论主要及于两个问题:西周时期《周易》文本流传的问题和由《易象》引发的鲁国史官易学问题。笔者以为,西周时期《周易》即应有所流传,不仅止于周、鲁有之;《易象》应为鲁国史官易学之成果,而《左传》记载穆姜言“元亨利贞”一节也应是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鬼谋”、“人谋”之语出自《周易·系辞下》。“鬼谋”之义,系占问于鬼神以求决疑定谋。关于《周易》的性质,历史上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周易》是筮占之书,一派认为《周易》是说理之书。实则,《易经》作为中国文化元典之一,是一部系统模拟、效法“世界之理”的书,重卦形式是它的理论模型。每一卦一个主题,由卦爻辞的显性语言与易卦结构的隐性语言相结合,构成六十四篇阐释“世界之理”的精悍短文,立论通达,逻辑严整,面面俱到,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道德的教诫。整部著作完全是“纯理性”的分析,其中没有任何“天启”或“神意”的成分。故此书乃是“人谋”之书,而绝非“鬼谋”之书。在这个意义上,周人的《易经》文化相对于殷人的卜筮文化而言,是一次理性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易》的“讼卦”主要要讨论争讼及诉讼问题,讼卦本身含义所表现出的息争止讼的思想,与易道倡导的“大道和谐”的思维方式和以追求“太和”为最高目标的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本文从易道阴阳观视角入手,通过对“讼卦”的诠释和解读,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诉讼观念,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周易》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在汉代被推为五经之首,其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历来被众多学者深研、探究和推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曰:"《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那么,《周易》是如何对天道进行推演的呢?又是如何实现明人事这一目的?本文就《周易》推天道明人事的致思路向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周易研究大体上分为象数派和义理派。其实《周易》一书的主旨和主要功能在于卜筮,即其鲜明的象数特色。但象数研究由于其本身的神秘性和易于被低层次的术士所利用,往往呈现出浓厚的迷信色彩,在易学研究的学术殿堂中倍受抑制;而借易说理的易理研究却冠冕堂皇,大行其道,成为传统易学研究的主渠道,使易学研究越来越脱离《周易》原书的主旨。  相似文献   

6.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探讨《易经》由太极而阴阳四象,由四象加一画而成八卦与由太极而阴阳直接化生八卦,再由八卦迭加成六十四卦的逻辑演变道路,以及揭示其中“道立于二,以阴阳为本;物成于三,以三极为用;三生万物,以变易为动”的“一分为三”思想。  相似文献   

7.
苏明 《新农村(黑龙江)》2011,(3):205-206,210
《周易》之“晋”卦取日常太阳升起照耀大地之象而设卦,旨在阐述人在社会中晋升之道理,一则要顺而明,在顺应天地已然的同时,充分展示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就可以在顺明中前进而晋升:二则要诚意正心的修养,以弘扬美好的品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身的品德光明正大,在社会群体中力争上游,与日月合其明。《周易》的道理,旨在教人“法天道,行人道”,以天德为榜样而为人处世。“晋卦”从根本上说就是阐述人在社会中的晋升的道理如何晋升,一则要顺而明,在顺应天地已然的同时,充分展示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就可以在光明和谐的状态中获得前进和晋升;二则要诚意正心修身,以弘扬美好的品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身的品德光明正大,在社会群体中力争上游.与日月合其明,这就是“晋之道”。  相似文献   

8.
甲云研究《周易》已有十余年时间,颇有心得体会,去年曾向我谈过他所撰写的有关《周易》的专题论文,其中部分已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我建议他拟具一个框架,整理后以专著形式予以出版,标题即定为《周易卦爻辞研究》。他将初稿送给我审阅,我看了后觉得此书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特向出版社推荐出版。该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详细谨密的材料,首先考证论述了《周易》本经及十翼的来源、作者以及撰作时代问题,持论平允,有说服力,并立足于《周易》成书的时代背景,考察了《周易》时代人们的认知方式以及《易》筮在当时的应用情况和社会影响,分析了《  相似文献   

9.
《农业考古》2004,(2):269-271,281
陆羽唐代著名学者,是茶学的创始人,《茶经》是其代表作。陆羽一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据称他是一个弃婴,不知所生,其姓名是长大后自己用《易经》占卜出来的,他卜得的是“蹇”之“渐”卦,其卦词有“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等语,于是他就取姓为陆以羽为名,用鸿渐作字。大约三岁的陆  相似文献   

10.
《周易》的“师卦”是专门讲战争的卦.战争是政治的特殊形式,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故兴师动众必须慎之又慎,不可轻启战火。“师卦”在这里所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于它能把战争的性质与其价值联系起来,从民心向省视角来观察战争,提出一个指导战争的军事原则,师卦所阐述的这些军事原则,具有普遍的历史和现范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图书学尤其中国图书学的研究生态如何?以《简明图书学词典》为观察封闭域,利用语言学手段对图书学术语进行分析,发现图书学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却也存在越界等不足,为图书学在中国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2.
“斋”的养生意蕴浓厚而直接,要求克制欲望,遵守生活和修行禁忌,心斋、坐忘、存思等内斋,本就是通过心灵作用调节生理机能进行养生的过程;“醮”则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道教特色的养生思维。从施咒者大多祈求被咒者健康平安的出发点来看,施咒和咒语本身都具有很浓厚的养生意图。符箓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可以用来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既体现着道教养生重生思想,又有着道教医学层面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笔者针对《中图法》第四版采用的一些特殊编号方法,提出了类分图书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标引文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一定时期内学生读者群流通日志数据,应用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发现读者阅读倾向及各学科知识之间隐含的相互关联,从而更好地指导图书馆开展资源建设工作,实现合理资源配置、优化馆藏结构,为教学科研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5.
范国荣 《农业考古》2020,(2):204-207
关于《茶经》题名和创作地、陆羽生活状况和死后葬地问题,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判断,期望得出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使读者重新认识陆羽和《茶经》,也希望读者指正笔者论证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表现主题和写作体裁两个方面, 考察从先秦至梁代的感交和绝交题材作品, 辨析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上的差别, 并指出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文章重点分析了这一题材的代表性作品 《广绝交论》, 指出该文在感交和绝交题材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文章最后简要剖析了用诗、论和书这三种体裁来表现感交和绝交主题在写作体式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岳彦如 《农业考古》2019,(4):146-152
循吏,是为文献记载认可的具有良好声誉的地方官。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为“循吏”所立的列传中,唐代循吏关注水利、兴修水利的情况得到充分反映。二书对水利的重视,是我国正史记载的一次突破,并为后世正史所继承和发展。正史《循吏列传》中对水利的日趋关注,也体现了我国水利技术不断进步、水利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过程,表明优秀的地方官员不断探讨更加丰富、更为恰当的做法,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环境,突破自然的局限,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董博  王宏利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0):1093-1096
《周易》不仅阐述了物质养生的方法,还对精神养生有着深刻地认识,即通过调节人的情绪、心理、意识等,达到精神的平衡和稳定,最终实现健康完美的身心状态。本文具体阐述了乾、艮、无妄、兑、睽、节、离七种卦象蕴含的精神养生的具体方式方法,并讨论了《周易》中的精神养生总则,包括顺应自然、保健预防、调摄精神与身心和谐。研究《周易》的精神养生内涵有助于树立健全完善的现代养生观,对现代人的精神养生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林则徐任职河东河道总督期间的水利实践为中心,考察林则徐与豫、鲁黄运地区水利工程的修建、维护和运作情况,进而讨论在影响国家利益的水利工程运作中,王朝、官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豫、鲁黄运地区的水利工程,因为直接关系到漕运的利弊得失。因此,无论是水利工程的修建,还是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这一地区的水利工程都表现出较强的官方意识行为。林则徐任职河道总督期间,由于林则徐的身体力行,致使这一情况被进一步贯彻执行。文章认为学术界在考察水利社会中的国家、官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时需要注意复杂性、多元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武闻宇 《农业考古》2020,(2):208-211
本文对《四库全书总目》之《茶经》条作出疏证:对《四库全书·茶经》的分类进行简单辨析;对陆羽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过程作简要介绍,对提要所及陆羽所授官职和时间进行订正;考证《四库全书·茶经》的版本;详述"七之事"可以旁资考辨的条目;补充《茶经》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