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志远 《农业考古》2001,(2):294-294
在 1998年第 88届全美肿瘤年会上 ,美国肿瘤协会举行了一场“食物营养与肿瘤防治”的新闻发布会 ,对公众和媒体宣布最新的科研成果。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多吃蔬菜、水果、高纤食物和饮茶可以有效地预防人类肿瘤”。我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代表名义 ,宣布了茶叶预防癌症的研究结果。美国各大报刊、电视台包括“纽约时报”等都作了报导。我在新闻发布会上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五千年的茶叶文化已在大洋彼岸得到了尊重和肯定。美国的“茶叶防癌热”方兴未艾。要知道在二十年前美国科学家曾宣布茶叶是人类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就在这个新闻发…  相似文献   

2.
姜利民  李彧 《现代农业》2011,(11):101-102
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在中央的强力推动之下已全面提速。随着新闻出版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的确定。新闻出版领域的改革整装待发。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一大弊端就是薄弱的创新能力。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贸易则是严重“人超”,进口与出口仍然是10:1的比例,在新闻出版业表现尤为突出,严重的“文化赤字”已经让中国的官员们感到忧虑,体制改革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新闻版业的发展正步入历史性机遇期.打破壁垒、跨区域扩张将成为新闻出版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探讨“大本大源”是湖湘文化的传统,“原道”是湖湘文化最基本的精神,原道、卫道乃至殉道成为湖湘文化规约下湖南士人人生基本的行为主导方式。毛泽东、蔡和森等灿若星河的一大批“五四”时期湖南有志青年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与他们在湖南的文化氛围里形成的“原道”精神密切相关。在“五四”时期短短的6年时间里,湖南社会经历了反袁、驱汤、驱傅、驱张,湖南自治运动,以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反日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等等,这些运动形成了湖南人一个探讨“大本大源”的“原道”过程,形成了一个历史的链条。而“五四”时期的湖南报刊,则成为这一历史转换、文化转型的不可或缺的“媒介”,成为这一代人才渡河之舟桥,冶炼之熔炉,砺剑之硎石。  相似文献   

4.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王韬的新闻思想 :广见闻求通变的报刊功能观 ;论时事抒胸臆的报刊政论观 ;有道德通古今的新闻人才观。这些理论在中国人办报之初 ,提高了人们对报纸作用的认识 ,开创了中国新闻界“文人论政”的优良传统 ,促进了新闻从业人员对自身道德和才能的修养 ,在中国新闻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农村社会文化传统看当代中国农业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解读中国农村社会文化传统对农业演变的影响?如果仅仅只从“文化背景”的角度,静态地、平面化地阐释文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并不能深刻地揭示出文化与农业发展二者之间某种必然的动态联系,即某种动态规律性。本文从“文化结构”这一概念出发,从“文化结构”与“文化功能”关系的角度,将农村文化传统放入文化结构中去。审视其在当代中国农业演变的历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稻作文化东传日本的方式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作、米的历史是与日本的历史共同开始的。稻作与米可以看作日本历史的象征,至少是 日本历史形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日本民族固有的生死观 、世界观乃至宇宙观,都可在这成为日本人生存根基的稻作文化中得到解释(2)。这 种使日本列岛的社会历史发生了最深刻变化的稻作文化,一般都承认是中国稻作文化的东传 。然而,中国的稻作文化到底在什么时候从哪条路线传入日本?对此则众说纷纭。有的主张 “陆路说”,有的主张“海路说”,有的主张“北路说”,有的主张“南路说”,也有的干 脆提出“多路说”…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是我们党对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概括和文化自觉,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将实现由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的转变,这是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的一次重大调整和转变,成为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志。以建立报刊退出机制为抓手,旨在对报刊优胜劣汰,全面提高报刊出版产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引导报刊出版主体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杰  王强 《中国农垦》2005,(3):55-57
梁启超认为“文化是一种茶垢”,说的是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淀,而一旦这种积淀形成就难于改变。改变一种文化难,要将两种文化融合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文化更是难上加难。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从各种媒体上了解到,在一些合资企业中,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引发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沃尔玛工会事件”。而在正大天晴,这家合资尚不足8年的年轻企业里,我们看到的则是合资双方企业文化水乳交融的局面。“天晴文化”与“正大文化”的融合产生了全新的“正大天晴文化”,而这种新的文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已成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1.
在2009、2010年对农村文化建设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更加细致、广泛的调查,充分利用最新的调查数据,从农民角度分析了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与期望,尤其是重点调查分析了农村文化中的文化资源、农民旅游、乡村游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等。结果发现,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在以上几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文化建设主要受到了农民、政府、社会3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新疆屯垦文化的特征及其在新疆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两千多年的屯垦实践中,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屯垦文化.这是一种以内地文化特别是汉文化为母体,以开发边疆、保卫边疆的屯垦实践为表现形式,以主要发展农业伴以商业和游牧业为经济基础,以一批又一批的屯垦军民为主要载体,在不断吸收新疆各民族文化成分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特征的文化体系.在新疆屯垦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屯垦文化不仅是新疆多民族文化并存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跨民族存在的文化,而且屯垦文化对推进新疆历史发展,促进新疆社会进步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特别在增进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互补性认同上,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并由此在新疆文化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廉政文化是一种行政道德的软约束,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模式。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要遵循文化建设的规律抓好廉政文化建设,同时在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教育性与娱乐性、继承与创新、立足党内和面向社会、制度反腐和文化反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勇德"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传统美德,在儒家的理想人格中,"勇"与"仁"智"并称"三达德",构成了人格行为规范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根基."勇德"是"勇"的行为结合"仁"智"义"等个性品质而表现出的德性精神,是人的勇力素质、勇气品质与勇敢精神的综合体现.体育的教育本质承载着人的勇力素质、勇气品质与勇敢精神的培养重任,与儒家伦理文化中的"勇德"精神的基本内涵存在着高度契合.针对当代社会"勇德"精神缺失导致中国伦理道德下滑及社会责任感、安全感、信任感缺乏现象,体育独特的、实践性的、向善性本质是唤醒与培育勇敢担当、见义勇为等儒家"勇德"精神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在正确认识其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充分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坚持廉政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廉政文化建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罗马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源流之一,孕育了整个西方文化。有无数个英美作家引用其中的神话典故,用以美化其言辞,锤炼其篇章。后来随着那些带有古希腊罗马神话典故的文学作品的广为流传,这些典故词语又融入到英语词汇当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科技、商业、广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作为英语学习者,只有了解和掌握这些神话典故,才能深刻理解英美语言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资源天然地具有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以及历史印证、文明传承、经济开发等不可取代的价值功能。合肥环巢湖沿线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可以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作用。第一,通过对环巢湖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整合、优化研究,科学开发、优选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结合。第二,通过整合红色资源和绿色、古色等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和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环境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化、环境文化和图书馆环境文化的阐释,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环境文化的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过程中,不良文化及其在社会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当代社会不良文化现象的分析,提出解决不良文化现象的相关对策与方案。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建筑历史悠长久远,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变化,其建筑文化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单一到复杂多元,由封闭到开放,逐步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