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休在《公羊解诂》中,借《春秋》史事,以公羊家的视域,阐发了其有关君主及君主政治的思想和理论。其君主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为核心,要求君主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以孝、廉、信表率天下;主张“大一统”的政治秩序,提倡重民用贤的德政;在君臣关系上强调“以道事君”,甚至提出君臣之间存在“朋友之道”;在君位传承上则坚持以嫡长继承制为正道。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引发民众对“以房养老”的“大吐槽”,质疑者担心,政府会不会借“以房养老”来推卸基本养老责任?没钱没房的老人今后又该如何养老?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有许多别称词和借代词,本文以“须眉”和“裙钗”为例,分析了别称词与借代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村干部难当,卸任和在任的村干部都深有体会。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已有12个年头,“一肩挑”已有3年时间,尝到了做农村“头头”的酸甜苦辣,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那么,如何当好农村最基层的“一把手”?借《村委主任》谈点体会,和全国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交流交流。  相似文献   

5.
“牛衣”考     
“牛衣”一词,顾名思义,似是“牛穿之衣”。汉董仲舒论限民名田时说:“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言贫民之穷困而已。然而,“牛衣”究竟为何物?《汉书·王章  相似文献   

6.
商鞅“开阡陌”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阡陌”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一项重要具体措施。古往今来不少人曾加以评说,提出过宝贵意见。但其中仍然有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今结合考古资料对此问题提出一点极其粗浅的看法,谬误之处,切望同志们批评指正。(一)“阡陌”的含义。颜师古《汉书·成帝记》注和《食货志》注曰:“田间道也,南北曰阡,东西曰陌。”“盖秦时商鞅所开也。”可是《史记·秦本记》《索隐》引应劭《风俗通义》又说:“南北曰阡,东西曰陌。河东以东西为阡,南北为陌。”可见自汉以来解释阡陌并没有一个固定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国民意识、国家意识、国际意识的基本内涵,指出“三个意识”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对大学生进行“三个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要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切实加强国民意识教育;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切实加强国家意识教育;以推进教育创新为抓手,切实加强国际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从今年7月5日起,进口水果将不能随便标明生产产地,因为随着《进境水果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的实旅,进口水果的包装箱上必须用中文或英文注明水果名称、产地、包装厂名称或代码等基本信息。目前市场上五彩斑斓、琳琅满目、包装精美的洋水果,有相当部分是以“土”充洋,有的是我国从其它国家移植过来的“洋水果”,有的甚至原本就为我国土生土长的水果。  相似文献   

9.
2004年11月,某乡政府打着“发展经济,教育先行”的旗号,决定投资500万元新建一所现代化的乡办中学,但乡政府没钱,便决定“人民教育人民办”,向全乡干部职工及中小学教师“借资”建校。因乡干部职工的工资半年都没有发放,向他们“借资”并不现实。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发放比较正常,因此成了“借资”的重点,乡里规定:“借资”额按本人工资的50%计,连借半年,如果不同意“借资”,则卷铺盖走人。请问,乡政府这种强行“借资”的行为合法吗?  相似文献   

10.
覃乃昌 《农业考古》2000,(3):150-158
一、“那”地名现象与“那”文化圈“那”或(“纳”)在壮泰语民族语言中为“水田”。在壮泰语民族地区,有许多冠以“那”、“纳”字的地名,其特点是以各类田的俗称作为标志,采用类名加专名的办法,构成以“那”、“纳”字起头的“齐头式”地名,如那坡、那马、那板、那龙等等(冠“那”、“纳”字地名中,以“那”字为多,为叙述方便,以下主要使用“那”地名)。1982年,广西开展地名普查,全自治区共得地名23万多条,其中少数民族语地名7万多条,少数民族语地名主要是壮语地名。1988年出版张声震先生主编的《广西壮语地名选集》,收…  相似文献   

11.
“信”、“达”、“雅”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对译作所提出的标准。杨必的代表性译作《名利场》语言准确贴切而又自然畅达、传神灵动,传神般地再现了原文的风格,也完全再现了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一度被誉为“译著超过原著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在讨论中国传统思想中“以人为本”、“民本思想”等观念的历史渊源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先秦典籍《管子》。经过对《管子》中涉及“本”的论述进行解读、归纳,发现《管子》中对“本”的不同表达,如“某某之本”、“以某为本”、“操本”、“务本”等,在其含义和内容方面是很有区别的。纵观《管子》中涉及“本”的论述,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的以农为重、不排斥全面的经济调控;以治为核、不忽视王霸的思想引导;以君为要、不错过点滴的制君良机;以人为本、不限于功利的耕战之资的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虽然没有对遭遇其他语言冲击的汉字与汉语发表过多的看法,但他鲜明主张积极采用日译汉词中的“新学语”以输入新思想。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大量翻译采用双音节或三音节结构的日译汉词,由此构成汉语的“叠床架屋”的汉语造型,从语言构造内部突破了中国原有的语句结构,从而为述学文体的解放准备了语言造型。  相似文献   

14.
“复关”后图书馆能做些什么“复关”是时下最时髦的话题。“复关”后图书馆能做些什么,王晓路在《图书馆杂志》1993年第2期撰文,提出了如下看法:一、普及GATT的有关知识。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英文缩略语)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调整大多数国家间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15.
建华 《农家致富》2004,(8):47-47
江苏省高邮市汉留镇跃进村的刘恩平不久前来信:“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未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应当补发证书。可我们村的部分农户一直没有拿到土地承包证,我们多次找镇政府,要求补发,他们总是你推我、我推你?真不知他们还要推到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16.
我们应看到,相对于铁路的商业意义,铁路的服务意义更为重要。韩红的《天路》唱出了藏家儿女对青藏铁路的感激,中国还需要很多条这样的“天路”连通南北,连通贫富,连通民族,连通生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比较弗罗斯特的格律诗《牧场》的三种中译文,探讨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英格律诗汉译中的应用。诗是内容和形式高度融合的有机统一体,格律诗更是借形以传神。尽管不存在最理想的或不可替代的翻译策略,“三美”原则可能会引导译者更好地接近原文。  相似文献   

18.
《农业质量标准》2012,(4):79-79
日前.云南省政府下发了《云南省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了“1246”工程,“1”是紧扣一个主题主线。即以科学监管促进食品安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提升监管能力为主线。“2”是打造两大示范区。即建设全国食品安全监管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全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相似文献   

19.
“作物系统”中气象预测的“协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农作物生产系统》更好地为“两高一优”农业服务,本文着重研究了有效提高长期预测能力的“协击”技术,得出了具有普遍实用价值的“协击”公式。经多年试用证明,“协击”技术对提高长期预测准确率效果显著,它所提供的“冬前积温”、“小麦灌浆期气象条件”等长期预报,均为《农作物生产系统》的正确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通志·乐略》中,郑樵基于当时文人对古代诗乐所取的重文学而轻音乐的态度,第一次大胆地提出了“声贵说”这一犀利观点。他从音乐与义理、文学、古题名这三方面的联系来论述,提倡诗乐应以音乐为重,以期恢复自《诗三百》以来“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