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和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轻微感染的种薯可以越冬,第二年播种后产生病苗,形成中心病株,再向周围蔓延,形成发病中心;1996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A2交配型,以后在马铃薯主产区陆续发现A2交配型,其发生频率北方高于南方;对人工培养基上卵孢子产生的条件,病菌的薯片培养法和液态氮的保存效果,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影响晚疫病开始流行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但是在我国复杂的地理气象条件下,温、湿度在各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春旱地区,湿度是限制因素,在潮湿多雨的地区,湿度是限制因素;经过多年的试验,初步建立了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灰色预测模型,可以对当地晚疫病的流行进行长期预测,回测准确;抗病育种的研究,目前倾向于水平抗性的筛选,已评价出一批对晚疫病具有水平抗性的优良无性系,利用这些无性系,有希望培育出具有水平抗性的有推广价值的高产品种;对马铃薯块茎晚疫病鉴定方法,马铃薯抗晚疫病的遗传工程也开展了研究,并取得良好进展;室内菌株测定和田间试验,均证明抗瑞毒霉菌株的存在,导致瑞毒霉防效降低,但是它的复配药剂瑞毒霉锰锌仍保持很高的防效;中国在近几年已研究出一种新的杀菌剂氟吗啉,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克露、普力克、瑞毒霉以下问题的研究和调查:消灭或控制带病种薯内病菌的方法;卵孢子在流行中的作用;消灭土壤内或残株内部孢子的方法;开展晚疫病菌对农药抗性的监测;加强长、短期测报技术的研究,成立全国或地区晚疫病测报中心;春秋二作区,不同地区的温室和网室网疫病发生的特点;品种抗病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1个分别含有单抗性基因R1~R11及1个不含抗性基因的1套鉴别寄主,对2003~2005年采自云南省10个县市26个采集点的11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26个菌株的生理小种,其中优势小种为3.4.6.8.10.11,占所测菌株的28.69%,主要分布在寻甸、丽江、昆明;其次是3.4.10,发生频率为13.11%,主要分布在镇雄;然后是3.10,发生频率为10.66%,主要分布在宣威。 相似文献
4.
嗜线虫致病杆菌代谢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报道了嗜线虫致病杆菌发酵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平板抑制作用以及对离体叶片和盆载植株的防病效果。嗜线虫致病杆菌发酵液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5 0~ 12mL·L-1发酵液能完全抑制疫霉菌丝的生长 ;10 0~ 5 0mL·L-1发酵液对离体马铃薯叶片晚疫病的发病和病害发展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其病害控制率分别达 10 0 %和 93.0 8% ;在盆载试验中 ,5 0mL·L-1的发酵液作为保护剂对晚疫病害控制率平均达 75 .9% ,与 2 0mL·L-1的 2 5 %甲霜灵效果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作为治疗剂对病害的控制率达 5 2 .4% ,当低剂量的甲霜灵与发酵液混合时 ,其防病效果相当于二者单独使用的效果 ,说明发酵液与甲霜灵之间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验测试不同浓度的中草药80%乙醇提取物Ts-86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菌丝的室内抑制效果、植物内吸性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中草药提取物Ts-86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为稀释25 678倍;中草药粗提液中的抑菌成分在马铃薯根部和叶片部位均没有内吸性;中草药提取物Ts-86在田间对马铃薯晚疫病也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地肤子等9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室内测试了地肤子、蒿本、漏芦、郁金、菊花、地丁、白鲜皮、车前、五倍子等9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萌发以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黑麦培养基上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的生长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程度达22.7%~100%;车前、郁金、地丁、白鲜皮、漏芦、地肤子、菊花和五倍子对孢子囊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孢子囊萌发的抑制程度达10.64%~98.11%;车前、地丁、蒿本、菊花和五倍子对孢子囊产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1.9%~100%.其中菊花和五倍子两种提取物抑制效果与化学药剂甲霜灵3 000倍稀释液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木霉菌T115D发酵滤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木霉T115D发酵滤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发酵滤液对晚疫病菌孢子囊萌发,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发酵滤液对菌丝生长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不明显。发酵滤液原液对晚疫病菌孢子囊萌发的相对抑制率为57.60%。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的相对抑制率为75%,对游动孢子萌发的相对抑制率为60.02%。 相似文献
8.
枯草芽孢杆菌EB-28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菌作用及防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EB-28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菌作用及防治效果。[方法]制备EB-28发酵液、菌悬液及无菌体培养液。研究EB-28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落生长的影响,EB-28无菌体培养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EB-28菌悬液及无菌体培养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离体叶片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EB-28菌株菌悬液及无菌体培养液对马铃薯晚疫痛的防治作用。[结果]EB-28无菌体培养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游动孢子释放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了91.26%,但对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没有抑制作用。盆栽试验中,EB-28菌悬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达到74.22%,显著高于离体叶片试验中的55.68%;其无菌体培养液的防效分别为61.80%、60.54%。[结论]为EB-28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面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紫茎泽兰汁液及其萃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将紫茎泽兰汁液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紫茎泽兰汁液提取物。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石油醚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44.42%。紫茎泽兰汁液经灭菌与不灭菌及与25%甲霜灵混配等不同处理后,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性进行了抑制作用实验,抑制率都达到50%以上。其中紫茎泽兰汁液与甲霜灵混配使用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抑制率达95.43%。紫茎泽兰汁液及其提取物对该菌有较高的抑制效果,说明该植物含有毒性较强的杀菌活性物质,可用于植物农药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11.
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有杀菌毒性的中草药的筛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来源于44科的88种中草药等植物材料的提取物稀释500倍后,与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孢子囊悬浮液混合。有31种材料的提取物在该浓度下表现了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游动孢子囊间接萌发的完全抑制作用,有46种提取物也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另有11种提取物在该浓度下没有表现抑制作用。在抑制菌丝生长作用的试验中,植物提取物用黑麦培养基稀释200倍,然后倒皿,在8.5cm直径的培养皿中央放-马铃薯晚疫病菌菌片,16℃下培养,15d后测量菌落直径大小。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3种提取物中,在稀释200倍浓度下,有32种提取物表现了对菌丝生长的完全抑制作用,24种表现了比较强的抑制作用,而有27种提取物没有表现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甚至还表现了对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有19种提取物在抑制孢子囊萌发和抑制菌丝生长两项测试中均表现出完全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番茄晚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番茄晚疫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其中RSA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及产孢;光照条件不利于菌丝生长及产孢,而黑暗条件起到促进作用;菌丝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最好,甘露糖最差;在氮源利用方面,大多数氮源均促进菌丝生长,产孢量以氨基丙酸最多,胱氨酸最少;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20℃,适宜pH为5~9。孢子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高于35℃不能萌发;光照抑制孢子囊的萌发,pH为7时孢子囊萌发率最高;孢子囊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孢子囊的致死温度为57℃,10 min。 相似文献
13.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杀菌剂 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致病疫霉(Phytohthora infestans)对内吸性杀菌剂甲霜灵、霜脲氰和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的抗性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用于防治晚疫病的药剂种类并提出了抗性治理策略,对于致病 霉抗性遗传研究和抗性治理及药剂防治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苯噻菌胺对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De Bary)是严重危害马铃薯和番茄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引起马铃薯和番茄的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世界蔬菜病害.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及交配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1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单基因鉴别寄主r、R1、R2、R3、R4、R5、R6、R7、R8、R9和R11,对2004年采自黑龙江省各地的51个晚疫病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并测定了这些菌株的交配型。结果表明,51个菌株中有21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3.4.6.7.8.9.11的出现频率最高,达到15.7%,出现的地域最广,6个地点中的4个地点都有分布;其次小种1.3.4.6.7.8.9.11,3.4.7.11和3.4.7的出现频率也比较高,均为11.8%。同时也检测到毒力最强的生理小种为1.3.4.5.6.7.8.9.11,但出现频率低。51个被测菌株均为A1交配型,未发现A2交配型。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7个含有显性抗病单基因的鉴别寄主测定了2002年采自河北省的43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组成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被测的43个菌株中共有19个生理小种,出现频率最高的小种为3.4.8.10,占被测菌株的20.9%,其次是小种4.8.10,占被测菌株的14.0%。研究还发现,即使采自同一地块同一品种的不同晚疫病菌菌株也出现了不同的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