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番茄管棚设施栽培产量产值高,经济效益好,1991年,闵行区种植管棚番茄2084亩,平均亩产2935公斤,亩产值2870元,高的单位超过4000元。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用早熟品种这是管棚番茄早熟高产的  相似文献   

2.
我市自1964年、1977年分别开始应用大中棚和温室进行蔬菜育苗和蔬菜栽培,到1987年,全市共有铝合金温室、钢架温室、管棚、钢架薄膜大中棚等8540亩,并规划到1990年要发展到1.5万亩。设施园艺蔬菜的发展,对于抗御自然灾害,增加淡季上市品种和数量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园艺设施的生态条件对病害发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们上海县普遍推广应用的蔬菜保护地设施是镀锌管结构的中管棚,宽6米,高2.5米,长30米左右,面积0.3亩,呈拱形,占全县中棚设施的80%。蔬菜中管棚因有塑料薄膜覆盖,故有以下四个作用:一是防霜防雪,增温保温性能好。据观测,1月份棚内平均气温6.9℃, 2月份为8℃,3月份为12.2℃,棚内平均气温比露地提高2~3℃,最高可增加8.7~11.4℃。  相似文献   

4.
早熟小环棚茄子一般要到5月份才能应市,而管棚茄子3月份即可采收,比小环棚生产提早了1个多月。1993年我区七宝镇七宝4队8亩管棚茄子,亩产达到2315公斤,亩产值超过5000元。虹桥镇先锋2队10亩管棚茄子,亩产值也超过3500元。管棚茄子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管棚设施栽培的现状上海县从1979年开始推广应用塑料大棚生产。最早应用的大棚全部是钢料结构,无支柱的拱形棚,面积在1亩以上。由于棚内温度变化大,难于管理被逐步淘汰。后来曾一度推广宽2米,高1.3米的小棚,由于棚内面积小,操作不便,又经过改进提高,形成目前普遍应用的镀锌管结构,每棚占地0.27亩。  相似文献   

6.
蔬菜管棚群是上海郊区蔬菜保护地栽培的一个新发展,也是建设“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了提高管棚的规模效益,把管棚从分散转向集中,从单一育苗型转向多品种生产型,实现生产规范化。1988年上海县在虹桥乡井亭村百亩管棚群试点的基础上,先后建成12个管棚群,面积达230亩。1990年迅速发展到140个群,面积近3000亩。初步形成了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设施园艺基地。  相似文献   

7.
蔬菜中管棚生产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保护地设施生产。它人为地改变了田间小气候环境,能使“春提前,秋延后”,是缓和蔬菜生产和供应的淡旺矛盾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上海市已有中管棚设施2万多亩。为了进一步提高中管棚设施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市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会同闵行、浦东、嘉定、青浦、南汇、金山、奉贤、松江、崇明等蔬菜技术推广站有关科技人员,对当前的蔬菜中管棚生产进行了调查。 一、生产现状 (一)生产模式:目前上海菜区中管棚生产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栽培型。春季栽培以番茄、黄瓜、茄子、辣椒、冬瓜等为主;夏季以栽培短期叶菜为主;秋冬季栽培以芹菜、菠菜、生菜等为主,是近郊老菜区和中远郊蔬菜园艺场的主要栽培模式,约占中管棚总面积的60%。二是育苗一栽培型。冬春季育“三茄二瓜二豆”秧苗;春季栽培番茄、黄瓜、茄子、辣椒、冬瓜、豇豆、刀豆等;夏季育苗甘蓝、花菜、芹菜等秧苗;秋冬季栽培芹菜、黄瓜、菠菜、葱蒜等。该模式为生产提供健壮秧苗,有利于瓜果豆类蔬菜的早熟高产,约占中管棚总面积的30%。三是留种(制种)一栽培型。以留种(制种)为主,冬季育苗或栽培,春季制种。利用这种模式生产茄果瓜类和花菜、甘蓝等杂交种子产量高而稳定,质量也好,直接经济效益和辐射经济效  相似文献   

8.
塑料大(中)棚是国内外正在发展的一种蔬菜设施栽培方式。大棚蔬菜不仅能增产、增值、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能提早或延后供应,以延长供应时间,能有效地调节市场均衡供应。上海郊区大(中)棚的面积,已从1977年的26亩发展到目前的约1.5万亩,约占常年菜地面积的8%。主要分布在上海、嘉定、宝山、川沙四个县区。其中按统一规格建造的中管棚约占60—70%,均在本市菜篮子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该场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育种设施齐全,种子质量优良。位于上海市曹安路14号桥东首,交通方便。为了提高蔬菜种子质量,搞好种子工作,发展蔬菜生产,该场于1984年进行了扩建并增添了设施,现有耕地35亩,其中铝合金温室5.2亩,工厂化育苗设施二套,管棚8.4亩,新建办公楼一幢,  相似文献   

10.
1986年我区共有各种大、中、小型塑料棚3637栋,设施面积529.2亩,占菜园面积的4.1%,地膜覆盖4953亩,占菜园总面积的43%,占大春播面积的51.2%。按品种分,栽培黄瓜1668棚,面积226亩;番茄166棚,面积42亩;辣椒350棚,面积130亩;其它茄子、菜豆、西葫芦等180棚,面积25亩。  相似文献   

11.
易建平 《蔬菜》2008,(6):42
入春以来,武汉市洪山区农业结合灾后生产自救进行了紧张的春耕备耕。一是抓紧恢复保护地设施。修复中棚13.3hm^2(200亩),搭建中棚13.3hm^2(200亩),搭建竹架棚1000hm^2。二是抓紧做好播种准备工作。翻耕土地1333.3hm^2(2万亩),完成了待播、待定植工作。三是抓紧进行抢播和定植。  相似文献   

12.
不同颜色防虫网大棚覆盖效应及对速生叶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雅 《上海蔬菜》2000,(1):32-34
1 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早熟5号小白菜;防虫网:22目白色防虫网、银灰色防虫网和黑色防虫网(由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提供)。试验于1998年夏季在杭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乔司基地进行。试验设3个处理:白色防虫网覆盖棚(下简称白网)、黑色防虫网覆盖棚(下简称黑网)、银灰色防虫网覆盖棚(下简称银网),对照为露地喷药(CK1)和露地不喷药(CK2)。处理一种网覆盖一个棚(6米(m)×20米),全程全封闭覆盖栽培。白网和露地前茬为长豇豆,黑网前茬为毛豆,银网前茬为空地。土壤肥力基本一致。小白菜于1998年7月30日播种,播种量0.75公斤(kg)/亩(667m2…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向新世纪,建设好跨世纪的菜篮子工程,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上海农工商集团在市府和市菜办的领导和帮助下,现已初步具备设施化规模经营的生产条件,建成了7000亩市属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其中有4个标准化园艺场,1个3公顷的现代化温室,1100亩的管棚保护地,2196亩全固定喷灌和2800亩半固定喷灌设施,建成100公里的明沟和1600亩的暗排设施,并已在100亩管棚和露地菜田中,推广运用滴灌技术获得成功。除此以外,东海农场的“中国—荷兰农业部上海园艺培训示范中心”,装备有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智能型现代温室并提供世界领先的现代园艺技术培训,这给帮助我们掌握现代蔬菜生产技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上海郊区二种设施栽培蔬菜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樊敏 《中国蔬菜》2004,1(1):43-45
 单栋塑料大棚和连栋塑料大棚生产,是上海郊区设施蔬菜栽培的主要形式。目前,上海种植蔬菜的单栋钢管塑料大棚(以下简称大棚)面积约2 400hm2,连栋塑料大棚(以下简称连栋棚)面积约113hm2,另外还有约4 000hm2的竹木大棚。如何发挥设施在蔬菜生产中的作用?投资成本较高的连栋大棚在蔬菜生产中应该怎样定位?发展怎样的设施栽培蔬菜来增加农民的收益?笔者就2001年上海郊区连栋棚和大棚栽培蔬菜的几种典型茬口的成本、产值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中管棚设施利用率,1997~1998年奉贤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与蔬菜技术推广站协作进行了中棚秋刀豆套种食用菌(鸡腿菇)试验,经过2年的努力,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品种及配方 蔬菜品种用黑籽长箕刀豆。鸡腿菇袋栽配方为棉籽壳42%、食用菌废料40%、玉米粉15%、尿素1%、石灰2%。对照为不套种鸡腿菇的中棚刀豆。1.2 鸡腿菇二级种制作 把上述配方按比例混合,含水量62%~64%,pH值7.2~7.5,堆制7天(d),中间翻2次,使料内大量产生放线菌。再装入17×33厘米(cm)袋中,每袋配方料重0.3公斤(kg)。1.…  相似文献   

16.
屈延荣 《食用菌》2019,(4):45-47
陕北地区每年冬季有大量的中棚(中棚是中拱棚的简称。其跨度和高度即空间均介于小拱棚及大拱棚之间),处于闲置或撂荒状态,为食用菌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设施条件。笔者于2018年12月对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双龙镇南峪口行政村南峪口村民小组的两个中棚(已撂荒5年)进行保温增温及雾化、通风改造后,尝试在冬季栽培平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密市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面积达900亩,建有设施大棚400多个(棚面积2.5~4亩/个),采用立柱式棚架避雨大棚设施栽培,跨度6米,高度3.5米,长度90米,大棚南北延伸。  相似文献   

18.
单栋塑料大棚和连栋塑料大棚生产,是上海郊区设施蔬菜栽培的主要形式.目前,上海种植蔬菜的单栋钢管塑料大棚(以下简称大棚)面积约2 400hm2,连栋塑料大棚(以下简称连栋棚)面积约113hm2,另外还有约4 000hm2的竹木大棚.如何发挥设施在蔬菜生产中的作用?投资成本较高的连栋大棚在蔬菜生产中应该怎样定位?发展怎样的设施栽培蔬菜来增加农民的收益?笔者就2001年上海郊区连栋棚和大棚栽培蔬菜的几种典型茬口的成本、产值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棚龄塑料大棚表聚盐分特征及其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秀珠  奚振邦 《上海蔬菜》1989,(3):35-36,46
上海郊区自1973年始建塑料大、中棚蔬菜保护地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已建成塑料大、中棚1.2万亩,占常年菜地的6%。这些保护地设施对蔬菜育苗、留种和促进栽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大棚内特殊的温湿条件和水肥、耕作管理,已导致一些蔬菜作物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障碍及病害。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管棚面积的不断增加和农膜等物资价格的上涨,在大棚生产中做到充分利用设施,合理运用投资,拉开季节,提早上市,达到保淡压旺、节支增收,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做法,是十分必要的。而双层膜覆盖技术的应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双层膜覆盖是指冬、春育苗及栽培期间,用二层薄膜二层环棚,并要求二层薄膜之间相隔5~10厘米距离的覆盖方式。1987年初,此项技术应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