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完善纤维型工业大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本研究以纤维型工业大麻品种"汉麻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行距R1(15.0 cm)和R2(7.5 cm),以及种植密度D1(300万粒·hm-2)、D2(350万粒·hm-2)、D3(400万粒·hm-2)、D4(450万粒·hm-2)和D5(500万粒·hm-2),分析不同行距和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粒宝宝"对大豆叶片各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为"粒宝宝"叶面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淮豆11"为材料,分别用0 ml/L(对照)、1 ml/L、2 ml/L和3 ml/L的"粒宝宝"氨基酸叶面肥溶液进行处理。于处理后的第7d、14d、21d、28d和35d取样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产量。【结果】各处理中,2 ml/L和3 ml/L的"粒宝宝"处理中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均高于对照,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结论】大豆喷施"粒宝宝"可明显提高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能显著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不同类型新型肥料在不同熟期水稻品种上的示范应用,研究了新型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成本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量效益方面,新型肥料处理对"南粳2728"、"华粳5号"、"甬优2640"等中早熟品种产量具有正效应,产量增加133. 5~574. 5kg/hm~2;对晚熟品种糯稻"99-25"产量呈现负效应,产量降低264kg/hm~2;因新型肥料成本较高,效益变幅较大,效益增加-489~33. 4元/667m~2。生育进程方面,新型肥料能略微加快中早熟品种水稻生育进程,但不改变总叶龄。在群体动态方面,硫酸钾钙镁、住商肥料对"南粳2728"、糯稻"99-25"的群体动态表现为正效应,高峰苗分别提高99万hm~2、33万/hm~2,成穗数分别提高9万/hm~2、4. 5万/hm~2;住商肥料和河北全营养有机肥对"华粳5号"和"甬优2640"群体动态表现为负效应,高峰苗分别降低81万/hm~2、24万/hm~2,成穗数分别降低10. 5万/hm~2、3万/hm~2。在穗粒结构方面,新型肥料处理的中早熟品种总粒数增加2. 9~11. 2粒/穗、实粒数增加2. 7~7. 2粒/穗、千粒重增加0. 5~0. 7g;晚熟品种糯稻"99-25"的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分别降低4. 3粒/穗、3. 3粒/穗、0. 7g。  相似文献   

4.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传统小麦种植效益不高的现状,进行春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宽幅匀播栽培具有资源高效利用、苗壮蘖多、成穗率高等特点,田间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分别达到428.5万穗/hm~2、43.8粒、45.2 g、8 483.3 kg/hm~2,较"井"字形常规机条播分别增加8.5万穗/hm~2、0.8粒、0.4 g、388.5 kg/hm~2;较对照常规机条播分别增加10.5万穗/hm~2、1.1粒、0.45 g、496.05kg/hm~2;纯收入较"井"字形常规机条播、对照常规机条播分别增加1 111.1、1 418.7元/hm~2,表现出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豆"1012"是北京先之声生物科技研究所科研人员培育出的新型高产大豆品系,具有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分枝性强、结荚数多、粒大等特点,极具高产潜力.2005年10月下旬,中国农科院、北京农学院、山东省农科院和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单位的专家,对北京先之声生物科技研究所在贫瘠的山坡老宅基地--土壤的盐碱较重、沙石较多的济南鹊山基地试种的1hm2大豆"1012"新品种进行实地测产,在果树间作条件下(含果树面积),每667m2产量达319.43kg,同时选出两株较大植株进行了荚数和粒数实测,荚数分别达1929个和1719个,粒数分别是3858粒和3438粒.经计算,平均单株荚数是1824个,粒数3648粒,单株产量为956.78g.据此分析,该大豆的增产潜力很大,按保守的数字1000株/667m2计算,理论产量可达729.6kg.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东部"3414"施肥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纯N 180 kg/hm2、P2O5105 kg/hm2、K2O 80 kg/hm2的处理在2个时期的全展叶片数最多,分别为8.0、13.8片;穗粒数、收获粒数、千粒重最大,分别为621粒、3 415.5万粒/hm2、322 g;产量最高,为10 935.0 kg/hm2;去除化肥的投入,其纯收入还是最高,为15 976.0元/hm2。表明该处理N、P、K的配比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质生产和供给能力,促进玉米粒的形成,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因此,在吉林省东部种植玉米纯N、P2O5、K2O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80、105、80 kg/hm2,为该区域玉米优质高效生产、达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对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及单播、混播人工草地土壤种子库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土滩"退化草地、单播人工草地和混播人工草地分别由33种、25种、30种植物组成,密度分别为13 035.6粒/m2、10 138.8粒/m2和10 672.4粒/m2;"黑土滩"退化草地已没有放牧利用价值,而单播和混播人工草地具有较高的放牧利用价值;土壤种子库中种子数量在垂直分布上呈现由表层土壤向深层逐层减少的变化规律;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为"黑土滩"退化草地>混播人工草地>单播人工草地,"黑土滩"退化草地和混播人工草地、单播人工草地土壤种子库之间相似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一个来源于隐性高秆水稻"02428h"的矮秆迟熟突变体"02428ha"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隐性高秆水稻"02428h"中发现1个矮秆迟熟突变体"02428ha"。该突变体与02428h相比,抽穗期延迟32d左右,表现很强的感光性;株高降低60 0cm左右,主要是倒1、倒2节间长度变短,分别缩短34 0cm和19 0cm;倒1和倒2节间的株高构成系数(各节间长度占株高的百分比)分别降低8 6和3 1个百分点;穗长缩短10 0cm,每穗一次枝梗数减少2 4个,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分别减少125 0粒和108 0粒,但结实率无明显差异。与02428h一样,02428ha也具有广亲和特性。  相似文献   

9.
四种因素对花生“台南13”春播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春播花生"台南13"进行了播种期、穴播粒数、种植密度及施氮量四因素正交高产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4月4日,每穴播3粒种,种植密度16 67万穴/hm2,施纯氮45kg/hm2为最优组合;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施氮量和穴播粒数,播种期的影响最小。另外就各因素对产量结构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西瓜根结线虫病是温室西瓜上的重大病害,为保障温室西瓜丰产丰收,采用生物农药阿维菌素B2片剂一株一粒对温室西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阿维菌素B2片剂"兴柏一株一粒"对西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显著。阿维菌素B2一株一粒,防治效果达到85.42%,增产22.41%;一株二粒防治效果达到91.67%,增产效果达到29.31%,并且对西瓜的生长及口感、糖度均优于对照,适于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施氮量和栽插苗数对新型杂交早稻新品种"鄱优364"产量形成的影响,在16.67 cm×20 cm同一栽插规格下,探讨其不同施氮量(0,120,150,180,210 kg/hm25个水平)和栽插苗数(2,3,4根/穴3个水平)下产量及其构成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纯氮为210 kg/hm2时,增穗、增产效果均不明显,反而降低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随着栽插苗数增加,产量和有效穗数也随之增加,每穗粒数随之降低,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呈降低趋势;施氮量和栽插苗数互作对产量、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和栽插苗数的增加,产量增加,然而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随着施氮量和栽插苗数的增加而减少,对有效穗数无显著影响。施氮量180 kg/hm2结合栽插苗数4根/穴有利于"鄱优364"增产。  相似文献   

12.
南方春季制种在保证本地糯玉米种源供应上具有重要意义。彩色糯玉米原侨3号在本地春季制种平均每667m2产量达107.25kg;产量构成因素,平均每667m2实收穗数为1803.5条,每穗粒数245.7粒,千粒重248.9g,穗粒数61.2g。南方春季糯玉米制种要把握"适当提前播种,发育关键时期避开雨季"原则,抓好产地选择、适期播种、加强田管、做好收贮和防杂保纯等技术。  相似文献   

13.
优质红米晚籼稻"赣晚籼33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迟熟中、晚籼"GER-3"的干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返地种植,在太空环境的综合诱变作用下,其后代产生多样性变异,表现多向性遗传。选择突变体,育成早熟、稳产、多抗、优质红米晚籼稻新品种"赣晚籼33号",与"GER-3"相比,其农艺、经济性状得到改善:分蘖力强、秆高不倒伏,不易落粒;每穗总粒数由79.4粒提高到98.15粒;生育期缩短10.56d。抗病性增强,稻瘟病接种鉴定3级,苗瘟0~3级、叶瘟2~4级、穗颈瘟0级,表现中抗至高抗。米质提高,定为国家标准二级优质米。  相似文献   

14.
龙里不同龄级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土层中有较为丰富的种子,种子数量为1 201~4 045粒/m2,最多的是4龄级4 045粒/m2.平均每个样地种子库密度为2 372粒/m2.萌发试验共发现活力种子20种,隶属于20属,14科.土壤种子库中无藤本植物出现,只有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乔木4种生活型.活力种子大量集中在10~15 cm土壤层中.土壤种子库中种子的种类和数量随龄级的变化呈"M"形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油菜新品种"浙大630"采用超稀植移栽、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每667 m~2有效株数为4 170株左右,每株角果数695~710荚,每荚实粒数22.1~22.5粒,千粒重4.08~4.18 g,每667 m~2产量超250kg。为加快"浙大630"的推广步伐,从适时早播、及时移栽、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绿色防控病虫害、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浙大630"超稀植移栽、每667 m~2产量超250 kg绿色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品种和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机插水稻后期喷施"硅丰壹号"硅肥,能提高功能叶的光合产能,改善穗粒性状,削减N化肥用量,提高产量等。常规施肥法施硅优于不施硅处理,功能叶叶干重分别增0.01~0.13g,穗实粒、结实率、千粒重、实产和整精米率分别增4.2~6.0粒、3.2%~3.8%、0.41~0.99g、34.5~55.9kg/667m2和0.9%~5.0%。穗肥减N量施肥法施2次优于施1次处理,功能叶叶干重分别增0.01~0.09g,穗实粒、结实率、千粒重、实产和整精米率增0.7~1.5粒、0%~0.6%、0.12~0.40g、9.4~23.4kg/667m2和0.8%~2.8%。其中以处理4为最优。  相似文献   

17.
以"苏玉9号"为试材,研究了多熟制春玉米覆膜移栽的产量特性.结果表明:覆膜移栽具有比露地移栽及覆膜直播显著的增产效应;在密度8.8411×104株/hm2时获得最高产量8 118.15 kg/hm2;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其单株花丝数降低9.14条,每穗粒数减少19.22个,每hm2的花丝数增4.82×106万条、粒数增2.17×106万个;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0180×104~9.6642×104株/hm2,相应的适宜LAI在吐丝期为4.48~5.05、成熟期为2.52~2.55,适宜的潜在库容量(花丝数)为44.62×106~52.55×106条/hm2、实际库容量(粒数)为30.30×106~33.87×106粒/hm2.  相似文献   

18.
与习惯性施肥相比,施用"控失复合肥"或"控失尿素"可提高群体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施氮效益分别提高17.7%、8.63%.大田群体性状分析显示4主要产量性状对产量的作用强度:抛植密度>穗总粒数>穴有效穗>结实率.仿真模拟武运粳7号双晚抛栽单产550-600kg/667m2四性状95%置信区间:抛植密度2.88±0.11万/667m2,穴有效穗10.43±0.22穗,穗总粒数97.22±2.99粒,结实率89.16%±0.90%.  相似文献   

19.
对葡萄牙野燕麦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42,绝大多数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或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染色体长度比为3.190,并在第5、第11和第16号染色体上发现3对随体,核型公式为2n=6x=42=18m+22sm(6SAT)+2st,染色体组型为"2B"类型。  相似文献   

20.
水肥耦合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方案,于2007-2008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试验站,开展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小麦/玉米带田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肥耦合模式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的影响较大,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氮肥对产量的贡献最大,水分次之,磷肥最小,氮肥对带田混合产量的绝对贡献率达79.4%,而水分对带田混合产量的绝对贡献率达为52.9%;水肥耦合效应为:水氮耦合水磷耦合氮磷耦合;获得高产量12 952.5~13 880.0kg/hm2的施氮量为420~630kg/hm2、灌水量为5 550~6 750m3/hm2、施磷量为120kg/hm2。相关分析表明,施氮量和灌水量与间作玉米的穗粒数、千粒质量、穗粒质量、株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施氮量与间作小麦的穗粒质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