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稻飞虱的危害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我国稻飞虱危害严重的实际情况,总结了该病发生特点,分析了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稻飞虱是生产上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属同翅目,飞虱科,俗名火蜢子、厌虫等,稻飞虱种类有许多,但对水稻造成比较严重为害的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两个种类,稻飞虱能为害所有的水稻品种。只要环境条件适宜,稻飞虱能迅速繁殖,对水稻生产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如果有稻飞虱发生,一般造成水稻生产损失10%~20%,严重时损失达到40%~60%,甚至绝收。文章介绍了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二代白背飞虱对粳稻的危害及其防治指标张夕林张治张谷丰张建明朱明华(江苏省通州市植保站,通州226300)THEDAMAGEANDACTIONTHRESHOLDOFSECONDGENERATIONOFWHITE┐BACKEDPLANTHOPPERON...  相似文献   

4.
稻飞虱是云南省水稻的首要害虫,常年发生400万亩左右,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6%.主要发生在文山、红河、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等水稻主要产区.在生产上造成危害的稻飞虱有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两种,一般危害损失在10%~20%,严重危害损失在40%以上,甚至引起死苗或绝收.此外,在隆阳、姚安等局部县区也有灰飞虱危害,并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  相似文献   

5.
稻飞虱危害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了稻飞虱严重危害的原因,并从水稻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科学防治等方面阐述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盐源县地处四川西南山区,垂直气候明显.水稻分布在海拔1065~2695m范围内,面积达9万亩左右.稻飞虱在我县水稻产区均有分布,并在历史上产生多次爆发成灾的危害,严重影响我县水稻产量的稳定和农民增产增收.其中自背飞虱是我县的重点测报对象.做好稻飞虱(尤其是白背飞虱)发生规律、危害特点与防治措施的研究和测报工作,对我县水稻生产和对稻飞虱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笔者现将对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的研究简介如下,供预测预报和防治时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害虫。为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种.稻飞虱成虫、若虫均能取食为害,水稻被害后。轻则造成稻株组织损伤,影响水分、养分输送.阻碍稻株正常和长发育.千粒重下降.影响水稻产量:重则造成枯杆倒伏,重发稻田可致绝收。  相似文献   

9.
稻飞虱是一种具有迁飞性、暴发性、隐蔽性的害虫,在湖南危害水稻的主要是褐飞飞虱和白背飞虱。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为主。主要集中在稻丛下部,吸取水稻汁液,致烂秆倒伏。褐飞虱在湖南一般发生5代,白背飞虱发生6代。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稻飞虱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和毁灭性的水稻害虫,繁殖力极强,来势猛,可在短期内暴发成灭。2007年由于受川东南稻飞虱暴发的影响,我区呈现重发生趋势。各乡(缜)、街办均有不同程度发生,防治达标面积5.3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占水稻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14.
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是具有突发、暴发危害特点的迁移性害虫,在水稻齐穗期常常为害穗部,吸食稻粒汁液,造成水稻枯黄倒伏,对产量影响极大,轻者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对水稻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和在水稻穗部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稻飞虱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安徽省1年发生5~7代,其中尤以9月下旬第5代褐飞虱对连作晚稻的危害最重,是全年防治的重点。要抓好稻飞虱的药剂防治,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17.
18.
贵州省稻飞虱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贵州省持续大面积发生,1991-1997年,年均发生面积人41万hm^2(614.87万亩次)。两种飞虱的适温要求因地区和虫态而不同,在贵州各地发生5-8或9代不等,因海拔和生境不同而异,两种飞虱在贵州发生的初次虫源性质均为外地迁入,白背飞虱认为:5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是白背飞虱迁入主峰期3,4代白背飞虱成虫盛发,大若虫为害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褐飞虱全年最大迁入峰期  相似文献   

19.
白背飞虱危害损失的通径分析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水稻耕作制度的变化及品种的更换,近些年来,白背飞虱在淮北稻区发生有着日渐严重的趋势。据统计,江苏淮北稻区水稻面积近1000万亩,80年代前白背飞虱仅局部间歇性发生;80年代以来发生普遍,大发生频次增加,平均每年发生面积占水稻面积60%以上,损失稻谷1.5~2亿公斤。为给白背飞虱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自1986年以来作者对其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广东省早稻前中期白背飞虱已呈严重发生态势,后期雨水可能偏多,将对褐飞虱发生有利,要有效控制后期稻飞虱危害,需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